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说课稿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必备15篇)

发布时间: 2024-08-12 11:40:22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或下午)好,今天我是来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xx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以下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小数加法与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性质以及整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这部分内容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后面的相关内容积累了知识经验,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有广泛的运用。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学数学,在数学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小数加法与减法》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的道理。

二、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他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他们开始有意识的主动的去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写一些关于学生的特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征,我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验证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并从主题图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计算,学生会发现今天学习两个加数都是小数,而以前学习的事整数相加,从而很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小数加法与减法》。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布鲁纳提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的学,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

1、通过刚才引出的问题,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面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进行列式的,为什么要这要列式?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进行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哪一种算法是正确的,重点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数位对齐。

2、这时我引导学生,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我想知道小明比小丽多用了多少元?学生们都知道要用减法进行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这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吧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4、最后进行小结与归纳。现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法与减法与整数加法与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的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是,是怎么处理的。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第三环节:练习巩固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与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法与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与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既课本的练一练,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巩固新知。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pkg/,让学生近一半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四环节,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通过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并通过学生自己回答,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体现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与减负的目的。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与简洁性/article/,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我的说课本着新课标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小数加法和减法》。第106页至107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学习中有广泛的运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研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加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数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探索新知,发现方法。

3、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4、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

1、首先出示复习题,让三人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老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么算的。接着问:谁能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使学生懂得知识的连贯性。)

(二)探索新知,发现方法(25分钟)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教学例1的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相同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4、在教学例2的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5、“算一算”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6、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7分钟)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做“课堂活动”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理解游戏的玩法,在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进行游戏。

2、做“课堂活动”第2题时,先让学生写出每道题的得数,再组织全班核对。全班核对时,教师抽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口算题让学生口述口算过程。

3、做“课堂活动”第3题时,先让学生估算,并与同桌交流估算方法。接着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以此来验证自己的估算结果。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3分钟)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节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五、说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

24.83+51.6=76.43(元)小49.5-32.48=17.02(吨)

24.83数49.5

+ 51.6点- 32.48

—————对—————

76.43齐17.02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答:大田村比黄桷村多出售小麦17.02吨。

(设计理念:让学生记住,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设计,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5、教学预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

(1)问题让学生提出;

(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

(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四、说教学程序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设计意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习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师:好,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问:同学们你们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任务非常明确。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大家看,这是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交流信息,课件出示成绩统计表。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成绩表后,你知道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确定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不仅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感,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开展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同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开始吧。

(1)探索尝试。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过程体验,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

53.40+58.20=111.60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师:他算得对吗?谁有补充?

师:大家觉得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所以要写成111.6。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加法问题?(包括用多步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可随着学生的发言灵活把握。)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

53.40-49.80=3.6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应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自己来评判竖式的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还可以通过估计进行判定。在教法上,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根据出现的情况引发讨论。

(3)总结算法,课件出示,全体学生读一遍。

①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师: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5)看书置疑。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置疑的过程实际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1、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

①21.6+5.47=76.3②17.23+2.77=20.00③49.7-5.7=440

21.617.2349.7+5.47+2.77-5.7=76.320.00440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①12.47+8.23=②21.566.7=③8.24-3.56=④41.2-15.6=⑤30-15.8=

3、看看哪组完成又快又对。

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着亮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课件显示情境)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还板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写法,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法、减法》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属于数的运算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包括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通过列竖式数位对齐进行运算,这些都为这节课做好了很好的知识铺垫。这节课是小数运算的开端,为后续学习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运算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离出数学问题,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体会数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能够正确列竖式计算。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说一下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己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会计算列竖式进行整数加、减法运算,但是对于小数的加、减法的运算则比较陌生。本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善于表达,其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有效的建立起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创设情境法和自主探究法,教师通过创设购物的生活场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小数加减法问题,并自主尝试进行求解,在此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学习新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程小结和布置作业等5个环节来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

本篇课题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方式导入,在教学之初,呈现文具店各种文具的价格情景图,并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小数加减法问题“买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卷笔刀比铅笔贵多少钱?”,从而建立与本篇课题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探索新知

在新授部分我会分两个环节来展开:

活动1:算法多样化

根据导入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尝试进行计算,其中包括转换单位后口算进行,列竖式计算等方法。教师示范书写过程,参照整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经过计算不难得出1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1。4元,卷笔刀比铅笔贵0。2元,另外经过整数竖式计算过程的回顾学生会对于小数加减运算过程要数位对齐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经历了真实情景的探究,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立与整数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

活动2:感受算法,理解算理

根据活动1学生的计算方法,提出问题: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引导学生通过列竖式笔算。这一活动环节我会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将全班学生每4人分一组讨论计算方法,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过程中教师指导小数各数位表达意义,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发言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争对小组代表的发言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主,不仅评价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评价到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以上小组讨论的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来: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小数点对齐。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同桌之间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学生总结:在进行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时,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活动1道活动2学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去感受小数加减法运算方法和算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有效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环节三:巩固练习

我会围绕本篇课题设置小数加减法运算的趣味竞赛,看哪位同学计算又快又准。通过游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将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这节课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学生纷纷表达这节课的收获和积累到的活动经验,经历小结过程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梳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环节五:分层作业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形式。基础作业:完成课件PPT展示的争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题目;拓展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5)

一、说课标: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通过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前我对曾对班内几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发现已经有部分学生会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对于许多学生已知结论的课该如何去上?

在教学安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颖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采用了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导入,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书,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逻辑性很强,不能有半点的跨越与漏洞,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特点。围绕教学重点采用了以下步骤:

(1)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编一步计算题,在探讨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中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从而突破重点。再将题目归纳成加法和减法两类,进一步系统的学习。

(2)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让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提问: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得出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埋下了伏笔。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竖式的摆法肯定也对,通过这两个数为什么这样摆?得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而在小数加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进一步突破难点,明确计算原理后,让学生试做另一道加法题,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以便学生领会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4)“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接触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的情况,使学生知道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础知识练习:练一练(口算),判断改错,练习二1—3

2、应用性练习:练习二4—5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新华书店吗?其实在书店里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小明在书店里看到了他喜欢的三本书,价格如下:

《哈里波特》《快乐数学》《蜡笔小新》

2.58元3.15元5.79元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一些一不步计算的问题吗?

2、对比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两类(加法和减法)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蜡笔小新》一共要付多少元?

一本《蜡笔小新》比一本《哈里波特》贵多少元?

一本《哈里波特》比《快乐数学》便宜多少元?

3、教学小数加法计算法则

①出示: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算式)为什么用加法算?

②讨论计算方法:

根据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可以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大堂交流)

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板书计算过程,并说出最后结果)

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计算后再把结果转化为元,对于这样的算法你有何想法?(麻烦)

你能不能直接用小数计算?怎样摆竖式?为什么这样摆?这和那种方法是一样的?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小数里的什么对齐?(板书小数加法竖式)

第二题你会做吗?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③讨论:通过上面两题的练习你觉得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

④小结: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4、教学小数减法计算法则

①第三、四题怎样列式?5.79—3.15你会算吗?自己试一试

②谁来提醒大家小数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③3.15—2.58可以自己试一试

这一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退位)小数退位应遵循什么规则?

④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的小数点要怎样点?

⑤小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减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5、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觉得小数加减法应遵循什么方法?(整数加减法)不同的是特别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6、今天我们学的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书上8、9页的内容,回去后大家在仔细看一看。

7、完成“试一试”

学生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比较在结果上和前面几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数末尾的0可以怎样处理,为什么?

8、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完成“练一练”第3题。重点交流第1、3题怎样算

2、二第1、2、3题。

3、判断改错:(数位不对齐的,小数末尾0没去的,减法做成加法的三种类型)

4、做练习二第4、5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把数学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购物素材,引导学生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交流中充分感知、体验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主动建构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题以购物问题呈现,货币写成以“元”为单位时,百分位上表示的是分,十分位上表示的是角,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的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新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五)、德育渗透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六)、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和某单元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等内容:

第二单元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而且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二层次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本课是学习第一层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二、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

课件出示情境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育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同时说明有很多数学问题,值得研究。

(二)新课环节

这一环节首先引导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不能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认知的过程。又通过汇报交流,初步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外书的价格。

《童话故事》:6.62元《科学家的故事》:2.75元

师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

教师筛选(出示)问题,师:我们来解决“买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课外书价格的情境,贴切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主提问,根据学生编出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问题,引出小数的加减法。这样灵活地使用教材、同时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数加法:

学生比较容易就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的方法

(2)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①自主尝试。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想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做好后,可以在小组内(或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是个预设性的的问题,学生能通过以往的学习,来寻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如:估算,口算,笔算……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②汇报交流。

A、估算这两本书总价是多少元?对有估算意识的学生及时表扬还要抓住机会是加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B、6元6角2分+2元7角5分=9元3角7分

C、用竖式计算6.62+2.75=9.37(元)

多数学生会选择用竖式计算,一名学生汇报,师板书。

通过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抓住时机追问,(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为什么要这样对位?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便可以直接相加了呢?)从而解决课的重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小数点对齐了,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

口述完毕一起观察整个竖式过程:再完整叙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抓住三点:①小数点对齐②最低位加起③满十向前进一

●小数减法:解决问题“《童话故事》比《科学家的故事》贵多少元?”,列式后直接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做。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仿照加法算理进行叙述,并加以比较总结。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引导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引导概括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4)看书36页读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三)拓展练习:

1.用竖式计算4.37+2.937.54+6.84

【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算法,同时暴露新的认知冲突,计算结果末尾有“0”,正确处理“0”的问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正确认识和掌握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时候要化简,即划掉末尾的“0”的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新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掌握新的本领。

(四)、课堂小结:

分为两部分,先看书36页,整理所学知识;再由学生谈收获、谈体会。归纳总结是否达到知识情感的预定目标。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7)

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一)课前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也知道不少的体育名人,中国跳水队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本节课围绕着奥运会女子3米板的决赛展开。

(二)初步尝试小数加减法

通过郭晶晶、吴敏霞、帕卡林娜三人的得分,能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1、这里的得分数据于2004年奥运会的成绩,修理又不同于原数据。通过对课本数据的分析,发现课本的数据虽为二位小数,但百分位均为“0”,这样的数据虽然更具真实性,但出现本节课中,加减法的实质还是停留

在三下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不会存在“对位”问题,所以我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虽然这样有“伪生活”的嫌疑,但在非正式化的表达中,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2、感受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郭晶晶的二轮后得分计算实际还是停留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上,所以在这节课上不作过多的停留。

吴敏霞的得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对位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生知道整数要和整数相加,因此,引导学生去根据小数的意义对位计算是一个重点,并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三个人的二轮后总得分得出后就能进行比较,而后引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减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加法验算,体现验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后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实质就是算法。

4、通过6题的练习,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基本掌握,这时适时地对一般方法进行小结。

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回顾这节课,觉得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过于仓促,在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作为“挖掘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这是我的的思考,我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专业素质。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8)

关于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说课稿

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一)、课前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也知道不少的体育名人,中国跳水队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本节课围绕着奥运会女子3米板的决赛展开。

二)、初步尝试小数加减法

通过郭晶晶、吴敏霞、帕卡林娜三人的得分,能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1.这里的得分数据于2004年奥运会的成绩,修理又不同于原数据。通过对课本数据的分析,发现课本的数据虽为二位小数,但百分位均为“0”,这样的数据虽然更具真实性,但出现本节课中,加减法的实质还是停留在三下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不会存在“对位”问题,所以我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虽然这样有“伪生活”的嫌疑,但在非正式化的表达中,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2.感受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郭晶晶的二轮后得分计算实际还是停留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上,所以在这节课上不作过多的停留。

吴敏霞的得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对位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生知道整数要和整数相加,因此,引导学生去根据小数的意义对位计算是一个重点,并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三个人的二轮后总得分得出后就能进行比较,而后引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减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加法验算,体现验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后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实质就是算法。

4.通过6题的练习,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基本掌握,这时适时地对一般方法进行小结。

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回顾这节课,觉得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过于仓促,在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作为“挖掘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这是我的的思考,我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专业素质。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9)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一)、课前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也知道不少的体育名人,中国跳水队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本节课围绕着奥运会女子3米板的决赛展开。

二)、初步尝试小数加减法

通过郭晶晶、吴敏霞、帕卡林娜三人的得分,能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1. 这里的得分数据来源于2004年奥运会的成绩,修理又不同于原数据。通过对课本数据的分析,发现课本的数据虽为二位小数,但百分位均为“0”,这样的数据虽然更具真实性,但出现本节课中,加减法的实质还是停留

在三下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不会存在“对位”问题,所以我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虽然这样有“伪生活”的嫌疑,但在非正式化的表达中,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2. 感受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郭晶晶的二轮后得分计算实际还是停留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上,所以在这节课上不作过多的停留。

吴敏霞的得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对位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生知道整数要和整数相加,因此,引导学生去根据小数的意义对位计算是一个重点,并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3. 三个人的二轮后总得分得出后就能进行比较,而后引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减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加法验算,体现验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后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实质就是算法。

4. 通过6题的练习,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基本掌握,这时适时地对一般方法进行小结。

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回顾这节课,觉得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过于仓促,在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作为“挖掘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这是我的的思考,我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专业素质。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0)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一)、课前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也知道不少的体育名人,中国跳水队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本节课围绕着奥运会女子3米板的决赛展开。

二)、初步尝试小数加减法

通过郭晶晶、吴敏霞、帕卡林娜三人的得分,能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1.这里的得分数据来源于2004年奥运会的成绩,修理又不同于原数据。通过对课本数据的分析,发现课本的数据虽为二位小数,但百分位均为“0”,这样的数据虽然更具真实性,但出现本节课中,加减法的实质还是停留

在三下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不会存在“对位”问题,所以我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虽然这样有“伪生活”的嫌疑,但在非正式化的表达中,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2.感受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郭晶晶的二轮后得分计算实际还是停留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上,所以在这节课上不作过多的.停留。

吴敏霞的得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对位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生知道整数要和整数相加,因此,引导学生去根据小数的意义对位计算是一个重点,并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三个人的二轮后总得分得出后就能进行比较,而后引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减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加法验算,体现验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后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实质就是算法。

4.通过6题的练习,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基本掌握,这时适时地对一般方法进行小结。

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回顾这节课,觉得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过于仓促,在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作为“挖掘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这是我的的思考,我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专业素质。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1)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范文模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把数学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购物素材,引导学生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交流中充分感知、体验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主动建构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题以购物问题呈现,货币写成以“元”为单位时,百分位上表示的是分,十分位上表示的是角,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的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新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五)、德育渗透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六)、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和某单元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等内容:

第二单元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而且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二层次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本课是学习第一层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二、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

课件出示情境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育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同时说明有很多数学问题,值得研究。

(二)新课环节

这一环节首先引导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不能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认知的过程。又通过汇报交流,初步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外书的价格。

《童话故事》:6.62元 《科学家的故事》:2.75元

师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

教师筛选(出示)问题,师:我们来解决“买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课外书价格的情境,贴切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主提问,根据学生编出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问题,引出小数的加减法。这样灵活地使用教材、同时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数加法:

学生比较容易就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的方法

(2)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①自主尝试。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想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做好后,可以在小组内(或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是个预设性的的问题,学生能通过以往的学习,来寻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如:估算,口算,笔算……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②汇报交流。

A、估算这两本书总价是多少元?对有估算意识的学生及时表扬还要抓住机会是加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B、6元6角2分+2元7角5分=9元3角7分

C、用竖式计算6.62+2.75=9.37(元)

多数学生会选择用竖式计算,一名学生汇报,师板书。

通过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抓住时机追问,(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为什么要这样对位?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便可以直接相加了呢?)从而解决课的重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小数点对齐了,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

口述完毕一起观察整个竖式过程:再完整叙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抓住三点:①小数点对齐②最低位加起③满十向前进一

●小数减法:解决问题 “《童话故事》比《科学家的故事》贵多少元?”,列式后直接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做。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仿照加法算理进行叙述,并加以比较总结。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引导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引导概括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4)看书36页 读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三)拓展练习:

1.用竖式计算 4.37+2.93 7.54+6.84

【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算法,同时暴露新的认知冲突,计算结果末尾有“0”,正确处理“0”的问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正确认识和掌握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时候要化简,即划掉末尾的“0”的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新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掌握新的本领。

(四)、课堂小结:

分为两部分,先看书36页,整理所学知识;再由学生谈收获、谈体会。归纳总结是否达到知识情感的预定目标。

(五)、作业设计:37页2题

(六)、板书设计:略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2)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在教学例1的第(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

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3)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小数加法和减法》。第106页至107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学习中有广泛的运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研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加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数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探索新知,发现方法。

3、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4、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5分钟)

1、首先出示复习题,让三人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老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么算的。接着问:谁能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使学生懂得知识的连贯性。)

(二)探索新知,发现方法 (25分钟)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教学例1的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相同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4、在教学例2的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5、“算一算”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6、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7分钟)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做“课堂活动”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理解游戏的玩法,在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进行游戏。

2、做“课堂活动”第2题时,先让学生写出每道题的得数,再组织全班核对。全班核对时,教师抽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口算题让学生口述口算过程。

3、做“课堂活动”第3题时,先让学生估算,并与同桌交流估算方法。接着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以此来验证自己的估算结果。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3分钟)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节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五、说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

24.83+51.6=76.43(元) 小 49.5-32.48=17.02(吨)

24.83 数 49.5

+ 51.6 点 - 32.48

————— 对 —————

76.43 齐 17.02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 答:大田村比黄桷村多出售小麦17.02吨。

(设计理念:让学生记住,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设计,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4)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把数学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购物素材,引导学生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交流中充分感知、体验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主动建构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题以购物问题呈现,货币写成以“元”为单位时,百分位上表示的是分,十分位上表示的是角,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的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新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五)德育渗透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六)、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和某单元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等内容:

第二单元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而且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二层次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本课是学习第一层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二、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

课件出示情境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育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同时说明有很多数学问题,值得研究。

(二)新课环节

这一环节首先引导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不能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认知的过程。又通过汇报交流,初步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外书的价格。

《童话故事》:6.62元 《科学家的故事》:2.75元

师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

教师筛选(出示)问题,师:我们来解决“买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课外书价格的情境,贴切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主提问,根据学生编出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问题,引出小数的加减法。这样灵活地使用教材、同时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数加法:

学生比较容易就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的方法

(2)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①自主尝试。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想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做好后,可以在小组内(或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是个预设性的的问题,学生能通过以往的学习,来寻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如:估算,口算,笔算……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②汇报交流。

A、估算这两本书总价是多少元?对有估算意识的学生及时表扬还要抓住机会是加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B、6元6角2分+2元7角5分=9元3角7分

C、用竖式计算6.62+2.75=9.37(元)

多数学生会选择用竖式计算,一名学生汇报,师板书。

通过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抓住时机追问,(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为什么要这样对位?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便可以直接相加了呢?)从而解决课的重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小数点对齐了,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

口述完毕一起观察整个竖式过程:再完整叙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抓住三点:①小数点对齐②最低位加起③满十向前进一

●小数减法:解决问题 “《童话故事》比《科学家的故事》贵多少元?”,列式后直接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做。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仿照加法算理进行叙述,并加以比较总结。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引导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引导概括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4)看书36页 读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三)拓展练习:

1.用竖式计算 4.37+2.93 7.54+6.84

【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算法,同时暴露新的认知冲突,计算结果末尾有“0”,正确处理“0”的问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正确认识和掌握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时候要化简,即划掉末尾的“0”的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新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掌握新的本领。

(四)、课堂小结:

分为两部分,先看书36页,整理所学知识;再由学生谈收获、谈体会。归纳总结是否达到知识情感的预定目标。

(五)、作业设计:37页2题

(六)、板书设计:略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5)

人教版数学第八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二)》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在教学例1的第(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微语】保持快乐的秘诀:无所谓、没必要、不至于。

温馨提示:
本文【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必备15篇)】由作者教育大笔记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