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合集7篇)

发布时间: 2024-08-12 12:16:53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1)

一、设计理念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本节课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解决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微课,通过“我预习 我知道”、“我质疑 我勇敢”、“我释疑我进步”、“我探究 我明了”、“我查阅 我提升”五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产生的疑问,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内容分析

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的特点,本节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提升。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演示实验,自主实验等形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 在微课学习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五、重难点分析:

重点:1.通过微课的学习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在微课学习中生成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难点:1.在微课学习中学会思考,使思维得到提升,学会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进行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六、课前准备

1.微课(时长:7分31秒)

2.学生完成导学案

3.根据学生学案进行二次备课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我预习,我知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微课中的知识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回答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板书。检测学生微课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问】1.什么是可燃物?

2.什么是着火点?

3.燃烧的定义。

通过回忆微课内容和翻阅课本回答问题。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进行补充和强调。第二环节:我质疑,我勇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燃烧和灭火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你今天的午饭就需要燃烧放出的热量。我们利用燃烧发出的光合热。有燃烧就有灭火,比如熄灭酒精灯,比如熄灭燃气灶等。燃烧和灭火离我们这么近,同学们对它有一定认识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今天就请同学们大胆听闻,说说关于燃烧和灭火,你一直想知道但是又不知道的问题。

思考

提问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第三环节:我释疑,我进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课前同学们观看微视频之后在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

(一)着火点方面:

1、钻木取火的原理?

2、为什么有些物体在不遇明火的情况下可以燃烧?

3、为什么在加油站不能打电话?

得出小结: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即使我们使用其他物质燃烧来点燃也是利用其他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从对着火点方面问题的解答,给我们的启示是:冬季使用取暖设备时,不能在上面覆盖衣物,也不可使取暖电器靠近易燃物

(二)助燃物方面:

1、水不是能灭火吗,为什么白磷在水下还能燃烧呢?

2、水中本来就有氧气,为什么一开始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烧,通入空气后白磷燃烧?小结: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当氧气的浓度过低时,即使有氧气,燃烧也不能发生。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21%,一般情况下,当氧气的浓度下降至14%-15% 以下,燃烧就停止了。

(三)灭火方面

为什么有的火一扇就灭,有的火越扇越旺?

展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多媒体:新西游记的片段

演示:用扇子扇灭蜡烛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小结:当燃烧火焰比较小时,扇子煽动使空气流动,从而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当火焰比较大时,扇子煽动带走的热量有限,却补充了更多的空气,促进燃烧。

启示:灭火要分情况,科学灭火。

在交流的同时思考问题的答案。

思考。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通过展示学生的练习检测情况,使明确其中部分问题的答案,对其中分歧较大对的问题再思考,激发求知欲。

通过不同场景的对比,学会分情况分析问题,而不是一概而论。问题一:燃烧一定需要氧气,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

演示实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

结论。小结: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广义上,燃烧是指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观察实验现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得出问题的答案: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对燃烧的定义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寻求真理。问题二: 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来浇灭,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

视频:慢镜头展示油锅着火后浇水的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观看视屏,思考

讨论

回答

对于现实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体现了化学学科应用于生活的学科价值。问题三:蜡烛被吹灭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

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如果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那么吹大量的氧气是不是就不会熄灭呢?

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

1、点燃蜡烛

2、用充满氧气的气球对准蜡烛火焰

3、解开气球的绳子。

结论:这是假的。吹灭蜡烛和扇灭蜡烛一样,都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反馈练习

下列场景的做法对吗?

1、煤气泄漏,开灯查看。

2、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

3、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

4、电器着火后,关闭电源,用棉被等不透气的物体覆盖在上面,及时拨打119思考、讨论

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从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实验的环节,增加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第四环节:我探究,我明了[自主探究]

实验目的:

请同学们点燃两根小木棍,并想办法让其中一根燃烧的更快。

在我倒数5个数时,用桌面上所给的仪器和药品通过不同的办法将纸条熄灭。提供物品:

长纸条两根、

氧气一瓶(部分小组有)、

二氧化碳(部分组有)、

沙子、

水、

空烧杯、

剪刀、抹布小结:1、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燃烧需要氧气,而且氧气越充足,燃烧越充分。

2、还可以通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来促进燃烧。

用相机捕捉学生实验的精彩瞬间,展示在多媒体上

小组讨论

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老师将不同组的现象拍下来,在多媒体上展示)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实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自主实验中发现新的知识,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更高的认识。第五环节:我查阅,我提升多媒体链接新闻:

一家三口遇火灾 初中生凭消防演练知识救全家

请同学们通过网络,报刊、书籍学习,掌握一些常见的火灾的.灭火知识,以及正确的火场自救知识。

将这些知识整理成小论文,手抄报,漫画等形式,下周将会把大家的作品在学校进行科普展览。

课后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改变作业的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

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

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2)

一、设计理念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本节课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解决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微课,通过“我预习 我知道”、“我质疑 我勇敢”、“我释疑我进步”、“我探究 我明了”、“我查阅 我提升”五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产生的疑问,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内容分析

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的特点,本节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提升。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演示实验,自主实验等形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 在微课学习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五、重难点分析:

重点:1.通过微课的学习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在微课学习中生成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难点:1.在微课学习中学会思考,使思维得到提升,学会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进行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六、课前准备

1.微课(时长:7分31秒)

2.学生完成导学案

3.根据学生学案进行二次备课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我预习,我知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微课中的知识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回答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板书。检测学生微课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提问】

1.什么是可燃物?

2.什么是着火点?

3.燃烧的定义。

通过回忆微课内容和翻阅课本回答问题。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进行补充和强调。第二环节:我质疑,我勇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燃烧和灭火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你今天的午饭就需要燃烧放出的热量。我们利用燃烧发出的光合热。有燃烧就有灭火,比如熄灭酒精灯,比如熄灭燃气灶等。燃烧和灭火离我们这么近,同学们对它有一定认识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今天就请同学们大胆听闻,说说关于燃烧和灭火,你一直想知道但是又不知道的问题。

思考

提问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第三环节:我释疑,我进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课前同学们观看微视频之后在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

(一)着火点方面:

1、钻木取火的原理?

2、为什么有些物体在不遇明火的情况下可以燃烧?

3、为什么在加油站不能打电话?

得出小结: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即使我们使用其他物质燃烧来点燃也是利用其他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从对着火点方面问题的解答,给我们的启示是:冬季使用取暖设备时,不能在上面覆盖衣物,也不可使取暖电器靠近易燃物。

(二)助燃物方面:

1、水不是能灭火吗,为什么白磷在水下还能燃烧呢?

2、水中本来就有氧气,为什么一开始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烧,通入空气后白磷燃烧?小结: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当氧气的浓度过低时,即使有氧气,燃烧也不能发生。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21%,一般情况下,当氧气的浓度下降至14%-15% 以下,燃烧就停止了。

(三)灭火方面

为什么有的火一扇就灭,有的火越扇越旺?

展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多媒体:新西游记的片段

演示:用扇子扇灭蜡烛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小结:当燃烧火焰比较小时,扇子煽动使空气流动,从而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当火焰比较大时,扇子煽动带走的热量有限,却补充了更多的空气,促进燃烧。

启示:灭火要分情况,科学灭火。

在交流的同时思考问题的答案。

思考。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通过展示学生的练习检测情况,使明确其中部分问题的答案,对其中分歧较大对的问题再思考,激发求知欲。

通过不同场景的对比,学会分情况分析问题,而不是一概而论。问题一:燃烧一定需要氧气,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

演示实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小结: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广义上,燃烧是指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观察实验现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得出问题的答案: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对燃烧的定义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寻求真理。问题二: 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来浇灭,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

视频:慢镜头展示油锅着火后浇水的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观看视屏,思考

讨论

回答

对于现实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体现了化学学科应用于生活的学科价值。问题三:蜡烛被吹灭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

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如果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那么吹大量的氧气是不是就不会熄灭呢?

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

1、点燃蜡烛

2、用充满氧气的气球对准蜡烛火焰

3、解开气球的绳子。

结论:这是假的。吹灭蜡烛和扇灭蜡烛一样,都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反馈练习

下列场景的做法对吗?

1、煤气泄漏,开灯查看。

2、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

3、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

4、电器着火后,关闭电源,用棉被等不透气的物体覆盖在上面,及时拨打119思考、讨论

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从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实验的环节,增加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第四环节:我探究,我明了[自主探究]

实验目的:

请同学们点燃两根小木棍,并想办法让其中一根燃烧的更快。

在我倒数5个数时,用桌面上所给的仪器和药品通过不同的办法将纸条熄灭。提供物品:

长纸条两根、

氧气一瓶(部分小组有)、

二氧化碳(部分组有)、

沙子、

水、

空烧杯、

剪刀、抹布小结:

1、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燃烧需要氧气,而且氧气越充足,燃烧越充分。

2、还可以通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来促进燃烧。

用相机捕捉学生实验的精彩瞬间,展示在多媒体上。

小组讨论

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老师将不同组的.现象拍下来,在多媒体上展示)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实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自主实验中发现新的知识,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更高的认识。

第五环节:我查阅,我提升多媒体链接新闻:

一家三口遇火灾 初中生凭消防演练知识救全家

请同学们通过网络,报刊、书籍学习,掌握一些常见的火灾的灭火知识,以及正确的火场自救知识。

将这些知识整理成小论文,手抄报,漫画等形式,下周将会把大家的作品在学校进行科普展览。

课后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改变作业的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

板书设计:略。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3)

一、设计理念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本节课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解决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微课,通过“我预习 我知道”、“我质疑 我勇敢”、“我释疑我进步”、“我探究 我明了”、“我查阅 我提升”五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产生的疑问,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内容分析

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的特点,本节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提升。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演示实验,自主实验等形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 在微课学习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五、重难点分析:

重点:1.通过微课的学习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在微课学习中生成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难点:1.在微课学习中学会思考,使思维得到提升,学会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进行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六、课前准备

1.微课(时长:7分31秒)

2.学生完成导学案

3.根据学生学案进行二次备课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我预习,我知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微课中的知识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回答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板书。检测学生微课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提问】1.什么是可燃物?

2.什么是着火点?

3.燃烧的定义。

通过回忆微课内容和翻阅课本回答问题。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进行补充和强调。第二环节:我质疑,我勇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燃烧和灭火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你今天的午饭就需要燃烧放出的热量。我们利用燃烧发出的光合热。有燃烧就有灭火,比如熄灭酒精灯,比如熄灭燃气灶等。燃烧和灭火离我们这么近,同学们对它有一定认识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今天就请同学们大胆听闻,说说关于燃烧和灭火,你一直想知道但是又不知道的问题。

思考

提问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第三环节:我释疑,我进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课前同学们观看微视频之后在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

(一)着火点方面:

1、钻木取火的原理?

2、为什么有些物体在不遇明火的情况下可以燃烧?

3、为什么在加油站不能打电话?

得出小结: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即使我们使用其他物质燃烧来点燃也是利用其他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从对着火点方面问题的解答,给我们的启示是:冬季使用取暖设备时,不能在上面覆盖衣物,也不可使取暖电器靠近易燃物

(二)助燃物方面:

1、水不是能灭火吗,为什么白磷在水下还能燃烧呢?

2、水中本来就有氧气,为什么一开始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烧,通入空气后白磷燃烧?小结: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当氧气的浓度过低时,即使有氧气,燃烧也不能发生。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21%,一般情况下,当氧气的浓度下降至14%-15% 以下,燃烧就停止了。

(三)灭火方面

为什么有的火一扇就灭,有的火越扇越旺?

展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多媒体:新西游记的片段

演示:用扇子扇灭蜡烛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小结:当燃烧火焰比较小时,扇子煽动使空气流动,从而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当火焰比较大时,扇子煽动带走的热量有限,却补充了更多的空气,促进燃烧。

启示:灭火要分情况,科学灭火。

在交流的同时思考问题的答案。

思考。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通过展示学生的练习检测情况,使明确其中部分问题的答案,对其中分歧较大对的问题再思考,激发求知欲。

通过不同场景的对比,学会分情况分析问题,而不是一概而论。问题一:燃烧一定需要氧气,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

演示实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

结论。小结: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广义上,燃烧是指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观察实验现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得出问题的答案: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对燃烧的定义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寻求真理。问题二: 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来浇灭,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

视频:慢镜头展示油锅着火后浇水的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观看视屏,思考

讨论

回答

对于现实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体现了化学学科应用于生活的学科价值。问题三:蜡烛被吹灭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

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如果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那么吹大量的氧气是不是就不会熄灭呢?

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

1、点燃蜡烛

2、用充满氧气的气球对准蜡烛火焰

3、解开气球的绳子。

结论:这是假的`。吹灭蜡烛和扇灭蜡烛一样,都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反馈练习

下列场景的做法对吗?

1、煤气泄漏,开灯查看。

2、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

3、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

4、电器着火后,关闭电源,用棉被等不透气的物体覆盖在上面,及时拨打119思考、讨论

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从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实验的环节,增加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第四环节:我探究,我明了[自主探究]

实验目的:

请同学们点燃两根小木棍,并想办法让其中一根燃烧的更快。

在我倒数5个数时,用桌面上所给的仪器和药品通过不同的办法将纸条熄灭。提供物品:

长纸条两根、

氧气一瓶(部分小组有)、

二氧化碳(部分组有)、

沙子、

水、

空烧杯、

剪刀、抹布小结:

1、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燃烧需要氧气,而且氧气越充足,燃烧越充分。

2、还可以通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来促进燃烧。

用相机捕捉学生实验的精彩瞬间,展示在多媒体上

小组讨论

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老师将不同组的现象拍下来,在多媒体上展示)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实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自主实验中发现新的知识,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更高的认识。第五环节:我查阅,我提升多媒体链接新闻:

一家三口遇火灾 初中生凭消防演练知识救全家

请同学们通过网络,报刊、书籍学习,掌握一些常见的火灾的灭火知识,以及正确的火场自救知识。

将这些知识整理成小论文,手抄报,漫画等形式,下周将会把大家的作品在学校进行科普展览。

课后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改变作业的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

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

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4)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1、

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

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

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六、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燃烧的定义及特征

引入新课

2.5min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7幅与火有关的图片。

【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观看】

【思考并回答】略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燃烧的定义及特征

复习回顾交流

4min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布置任务】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燃烧事例?请与大家交流。

【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

【提问】燃烧具有什么特征?

【交流汇报】略

【思考并回答】略

【思考并回答】略

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总结交流

12min

【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布置任务】同学们根据以上猜想通过自己10分钟的探究活动寻找物质燃烧的条件。并将结论填写在学案上。

【点评】学生探究报告

【介绍】着火点

【小结】燃烧的条件

【思考并回答】略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交流汇报与讨论】

【倾听】

【思考并回答】略

【倾听】

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课堂练习

2min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示意图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引导】

【思考并回答】略

【倾听】

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水火相容》

4min

【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的燃烧。

【分析小结】

【观看并思考】略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碰撞中激发思维的火花。

课堂练习

3min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

【思考并回答】略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回顾交流

5min

【演示实验】多次点燃一支蜡烛,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

【同学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余同学观察并思考】略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3min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4幅与灭火有关的图片。

【分析】

【观看并思考】略

【思考并回答】略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总结灭火的一般原理与基本方法。

分析小结练习

2min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

【思考并回答】略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总结

回顾总结

3min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师生共同回顾与总结,明确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小结】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回顾总结】

播放录像

4min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和自救》

【观看并思考】略

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结束语

0.5min

师生一起庄重承诺: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

七、学习评价设计

本课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从两方面入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在注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对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学习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活动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各占50分。

(1)学生活动评价(分值50%)

“燃烧的条件”探究式教学活动学生表现评价表

班级姓名学号

评价项目

质 性 评 价

量化评价(等级分)

具体评价内容

填写具体事实

满分

自评

互评

师评

1

提出问题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6

2

做出假设

1、

物质可燃;

2、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6

3

设计实验方案

能否自行设计合理的

实验方案

10

4

实验操作

能否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有效

10

5

分析并得出结论

分析推断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6

6

表达和交流

是否具有与他人合作、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6

7

反思、提出新问题

物质在其他气体中能燃烧吗?

6

等级

50

评语(教师填写)

(说明:1、等级分的评价标准:单项表现 优——6或10分,良——5或8分,中——3或6分,需努力——2或5分,特优——加2分; 2、等级评定标准:7项总分50以上为特优、45—50为优、40—45为良、30—40为中、30以下需努力)

自评(×40%)

小组互评(×30%)

教师评价(×30%)

总 评

(2)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分值50%)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笔试测验的方式进行。本课题设计了10分钟测试题(课内完成),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根据结果给学生打分。两次评价的总分即为学生该课题的总成绩。(附《燃烧与灭火》的10分钟测试卷)

《燃烧与灭火》10分钟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1.

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如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却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

2.加油站必须贴的标志是。

3.

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为什么?

4.

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①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

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

5.谈谈你将如何为你居住地区的防火、防爆做些有益的工作。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燃烧现象司空见惯,在教学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2.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3.创设问题情景并播放教学录像,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4.提供一些网上课堂的网址,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有用知识的习惯。

九、教学反思

通过实施本节课教学与聆听点评指导,受益非浅。

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扬长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

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利用实验,层层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而教学中要活学活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问题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

课堂教学教程中,有实物展台、课件等可用手段,利用它们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要避免流于形式摆花架子;不用过于追求教学模式与环节,要力争学生会了的不讲。这点初中老师不容易做到,要引起重视。

本次课前,我以课本的实验为蓝本演示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的实验,感觉操作较困难,白磷在热水中融化且游动,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作用制氧气不好控制氧气的流量。鉴于此,我作了如下改进,事先收集好一集气瓶氧气,实验时将集气瓶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可看到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且有水柱上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并且环保。改进实验既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另外,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自己要更投入更活跃,学生才可能更活跃更投入,才能使他们在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

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附: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与灭火学案

[提出问题]

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燃烧的一种现象。你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知道很多燃烧的事例。请把你知道的事例与同学们交流、讨论,如镁条的燃烧、,等。

燃烧是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实验探究]

一、燃烧的条件

问题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假设1、物质可燃;2、;3、。

实验步骤

1、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

观察常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燃烧吗?点燃后呢?

3、

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分析实验

请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探究问题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燃烧与物质有关吗?

可燃物才能燃烧

2、燃烧与温度有关吗?

常温下蜡烛不燃烧

点燃后的蜡烛燃烧

3、

烧杯内的蜡烛熄灭了

烧杯外的蜡烛继续燃烧

结论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1)可燃物;(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氧气(或空气)

你所知道的灭火的方法有:、、

二、灭火的原理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3)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牢记下列安全警示标志]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5)

燃烧及灭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会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会正确使用常见灭火工具。

导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物质可以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我们知道,燃烧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燃烧的条件这个问题。

自学指导一:{阅读教材124页至125页相关内容,时间3分钟}

交流和讨论下列问题:

1、什么叫做燃烧?它属于哪一种氧化反应?

2、燃烧一般需要哪些条件?

3、实验7—4(1)通过什么事实,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7—5的目的是什么?

(2)通过什么事实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其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人为能否改变?

(演示实验图7—4和实验7—5)

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如下: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2)a、 可燃物   b、氧气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热水中的白磷未燃,而金属片上的白磷发生了燃烧。

进一步证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金属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  不能。

【开阔视野】

某同学用以下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请你帮他分析,填写空格。该同学做了下面三个实验:

1:分别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一根小木条和一根玻璃棒。

2:点燃两支相同的小蜡烛,然后用一大烧杯把其中一支蜡烛罩上。

3:分别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一片小木片和一小煤块。

(1)实验1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实验,总结出燃烧的条件为【按实验顺序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并归纳:

(1)小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2)玻璃杯中蜡烛逐渐熄灭,而杯外的蜡烛继续正常燃烧。

(3)小木条很快燃烧,而煤块短时间内不能燃烧。

<1>有可燃物。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达标练习:

1、某同学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燃火柴,若将其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有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毕业联欢会上,一个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线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却观察到蜡烛火焰正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自觉指导(阅读教材125页至126页相关内容),交流和讨论下列问题:

若使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停止燃烧,可采取哪些措施?

在学生交流和讨论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出如下结论。

灭火的原理

1、撤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

灭火的`方法

1、隔离法:如森林或草原燃烧,常开辟隔离带。

2、窒息法:在燃着的可燃物上覆盖其它物质。

3、降温法:使用大量的冷却剂。(常用的冷却剂是水)

达标练习

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了什么灭火原理?

(1)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2)柴草着火用水浇灭。

(3)“釜底抽薪”。

三、常见灭火器及工作原理:

实践活动:(阅读教材127页表格内容,或到相关消防部门了解相关知识)交流和讨论下列问题:

1、了解常见灭火器种类及结构特征。

(1)燃着的酒精灯为什么可用灯帽盖灭?

(2)炒菜时,有时锅里的油燃烧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怎样把锅里的油火扑灭?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灭火?往锅里倒水行不行?为什么?

(3)如果厨房里的煤气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

(4)如果电线或电器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往电线或电器上喷水行不行?为什么?

2、了解常见灭火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范围。

达标练习:

(1)燃着的酒精灯为什么可用灯帽盖灭?

(2)炒菜时,有时锅里的油燃烧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怎样把锅里的油火扑灭?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灭火?往锅里倒水行不行?为什么?

(3)如果厨房里的煤气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

(4)如果电线或电器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往电线或电器上喷水行不行?为什么?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6)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本节课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解决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微课,通过“我预习 我知道”、“我质疑 我勇敢”、“我释疑我进步”、“我探究 我明了”、“我查阅 我提升”五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产生的疑问,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内容分析

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的特点,本节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提升。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演示实验,自主实验等形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 在微课学习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五、重难点分析:

重点:1.通过微课的学习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在微课学习中生成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难点:1.在微课学习中学会思考,使思维得到提升,学会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进行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六、课前准备

1.微课(时长:7分31秒)

2.学生完成导学案

3.根据学生学案进行二次备课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我预习,我知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微课中的知识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回答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板书。检测学生微课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问】1.什么是可燃物?

2.什么是着火点?

3.燃烧的定义。

通过回忆微课内容和翻阅课本回答问题。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进行补充和强调。第二环节:我质疑,我勇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燃烧和灭火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你今天的午饭就需要燃烧放出的热量。我们利用燃烧发出的光合热。有燃烧就有灭火,比如熄灭酒精灯,比如熄灭燃气灶等。燃烧和灭火离我们这么近,同学们对它有一定认识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今天就请同学们大胆听闻,说说关于燃烧和灭火,你一直想知道但是又不知道的问题。

思考

提问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第三环节:我释疑,我进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课前同学们观看微视频之后在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

(一)着火点方面:

1、钻木取火的原理?

2、为什么有些物体在不遇明火的情况下可以燃烧?

3、为什么在加油站不能打电话?

得出小结: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即使我们使用其他物质燃烧来点燃也是利用其他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从对着火点方面问题的解答,给我们的启示是:冬季使用取暖设备时,不能在上面覆盖衣物,也不可使取暖电器靠近易燃物

(二)助燃物方面:

1、水不是能灭火吗,为什么白磷在水下还能燃烧呢?

2、水中本来就有氧气,为什么一开始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烧,通入空气后白磷燃烧?小结: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当氧气的浓度过低时,即使有氧气,燃烧也不能发生。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21%,一般情况下,当氧气的浓度下降至14%-15% 以下,燃烧就停止了。

(三)灭火方面

为什么有的火一扇就灭,有的火越扇越旺?

展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多媒体:新西游记的片段

演示:用扇子扇灭蜡烛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小结:当燃烧火焰比较小时,扇子煽动使空气流动,从而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当火焰比较大时,扇子煽动带走的热量有限,却补充了更多的空气,促进燃烧。

启示:灭火要分情况,科学灭火。

在交流的同时思考问题的答案。

思考。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通过展示学生的练习检测情况,使明确其中部分问题的答案,对其中分歧较大对的问题再思考,激发求知欲。

通过不同场景的对比,学会分情况分析问题,而不是一概而论。问题一:燃烧一定需要氧气,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

演示实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

结论。小结: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广义上,燃烧是指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观察实验现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得出问题的答案: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对燃烧的定义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寻求真理。问题二: 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来浇灭,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

视频:慢镜头展示油锅着火后浇水的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观看视屏,思考

讨论

回答

对于现实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体现了化学学科应用于生活的学科价值。问题三:蜡烛被吹灭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真的吗?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提出猜想

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如果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那么吹大量的氧气是不是就不会熄灭呢?

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

1、点燃蜡烛

2、用充满氧气的气球对准蜡烛火焰

3、解开气球的绳子。

结论:这是假的。吹灭蜡烛和扇灭蜡烛一样,都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反馈练习

下列场景的做法对吗?

1、煤气泄漏,开灯查看。

2、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

3、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

4、电器着火后,关闭电源,用棉被等不透气的物体覆盖在上面,及时拨打119思考、讨论

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从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实验的环节,增加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第四环节:我探究,我明了[自主探究]

实验目的:

请同学们点燃两根小木棍,并想办法让其中一根燃烧的更快。

在我倒数5个数时,用桌面上所给的仪器和药品通过不同的办法将纸条熄灭。提供物品:

长纸条两根、

氧气一瓶(部分小组有)、

二氧化碳(部分组有)、

沙子、

水、

空烧杯、

剪刀、抹布小结:1、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燃烧需要氧气,而且氧气越充足,燃烧越充分。

2、还可以通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来促进燃烧。

用相机捕捉学生实验的精彩瞬间,展示在多媒体上

小组讨论

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老师将不同组的现象拍下来,在多媒体上展示)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实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自主实验中发现新的知识,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更高的认识。第五环节:我查阅,我提升多媒体链接新闻:

一家三口遇火灾 初中生凭消防演练知识救全家

请同学们通过网络,报刊、书籍学习,掌握一些常见的火灾的灭火知识,以及正确的火场自救知识。

将这些知识整理成小论文,手抄报,漫画等形式,下周将会把大家的作品在学校进行科普展览。

课后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改变作业的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

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

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7)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

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应用

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

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

7、小结

8、课堂练习

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微语】无论前方等待的是什么,只要心怀信念,我们都有能力去战胜一切。

温馨提示:
本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合集7篇)】由作者学习方法汇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