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
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及劳动人
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重点难点
1.了解这篇课文讲了碧螺春的哪些内容。
2.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体会表达的有序性,描写的细致准确。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身边的人有哪些人喜欢喝茶?你知道哪些关于“茶”的知识?(学生课前
搜集了资料,认真做了调查。)教师适时评价:你们知道的真不少。(课件依次出现图片)其实中国是最早采制和饮用茶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前我国已有茶的栽培和加工,自古就有大茶树的记载,唐代茶圣陆羽所作《茶经》中称:“茶,南方之佳木也。”茶现在在我国已有很多的产区,而品茶也渐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的时尚。空闲之余,听着音乐,品一壶茶,自己内心的疲备会放追逐在空寂淡泊里,感受的只有内心的'一份快乐,这就是茶的魅力!古诗有云:“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大家猜猜这是什么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享誉中外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出示课题:碧螺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看看碧螺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读课文,读后回答)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久负盛名)什么意思?
2、文章究竟从哪几方面写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并看
哪几段分别介绍了这些内容?
(明确:茶传说第2段采茶3-4段制茶5-6段品茶7-8段)
3、课文中作者正是按照碧螺春的传说,采茶、制茶、品茶这样的顺序来叙述的,你对哪
一部分感兴趣,就认真地读一读,看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1)茶的传说
a.看来你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小姑娘,就请你为我们大家来读读这个故事吧!看看这个
传说向我们讲述了什么?(碧螺春名字的由来) b.其实关于碧螺春茶,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老师讲故事)看得出来碧螺春茶优美的传
说故事打动了很多同学,那你还对茶的哪一部分感兴趣呢?
(2)茶的采摘(出示课件)
a.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采茶的繁忙景象。 b.请你看看这一部分,从中体会到什么? c.一起来看看采茶姑娘是怎么采茶的。美吗?什么美?d.让我们伴着清新的音乐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配乐朗读)
(3)茶的制作
清晨采茶,入夜炒茶,这就是茶乡人民的生活。碧螺春不炒隔夜茶,炒制好的碧螺春又
叫什么?(工艺茶)对,那么你们怎么理解工艺茶?(学生谈,教师可以结合“工艺品”引
导学生。工艺茶既要有精美的外形,还要体现精湛的技艺。)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描写炒茶的段落,想一想,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碧螺春是当之无愧的
“工艺茶”?并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
(1)“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课件出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这就是碧螺春茶成形后的特点,真所谓
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呀!这样的茶被称为“工艺茶”,可以说是当之无愧!这个句
子中,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无怪乎)谁来读出这种当之无愧的意味!(指名读)怪不得
《茶说》一书中写道:茶以碧螺春为上,不易得。如此上等好茶,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齐
读。这么好的茶是如何制出来的?我们一起找一找。
(2)(出示这句话)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
煞是好看。这句话中哪几个词是动词?从这几个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来做一做 这几个动作,炒茶是不是这样慢慢地炒,为什么?你知道炒茶时锅里的温度吗?是
100-150度,这么热的锅,即使你再快的速度,你能把茶炒好么?看来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
的,难怪碧螺春茶被称为“工艺茶”。谁来读读这一句,让我们体会一下。(教师适时点评)同学们,想亲眼看看怎样炒茶吗?(课件出示视频)炒茶手就是这样在滚烫的大锅内,
用血肉之手这样来回翻拌啊!此时此刻,如果炒茶师傅就在你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学生表达对炒茶手的赞美、佩服之情。)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这一道道工序,让我们感受到了炒茶手的高超技艺,所以说无怪乎人们称碧螺春为工艺
茶!正因如此,这种茶也被称为“功夫茶”“心血茶”。
四、走进“月下品茶图”
1、师: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迫不及待想要来品品碧螺春了!下面我们来默读品尝的段
落,静静地默读,细细地品味,你品出了碧螺春的什么呢?
2、交流:
师:品尝碧螺春时,什么让你陶醉呢?
(1)茶水入水的姿势。(2)茶叶冲泡后的样子。(3)汤色碧绿清澈。(4)香味清香扑鼻。
(5)味道清新爽人,茶水入肚,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
(6)情谊。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刻却觉“朋友之情香如茶”啊!
(7)环境:咱们中国人品尝还十分讲究环境之美呢! 咱们中国人品茶可是很有讲究的,我们一齐看一下。
3、还等什么,让我们快来品品这碧螺春茶吧!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我们大家再来醉一
回,如何?(再次读品茶这一部分)
4.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难怪那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
情不自禁地吟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出示课件) 读着
读着,这一诗句在作者眼里仿佛又在向我们诉说着:江南春光美,江南人更美。(出示)
三、课外研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同学们不要停下探索的脚步,在课下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
继续研究。
1、中国茶文化发展。
2、茶艺茶道,现在茶艺盛行。
3、茶与健康,茶与现代饮料。
四、欣赏品读
这就是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茶文化等待我们去品尝,就让我
们在品中学会生活吧!
(学生在音乐中自由品读,感悟碧螺春的魅力。)篇二:《碧螺春》教学设计 《碧螺春》教学设计
承德县六沟镇东山咀明德小学 计艳萍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馨香”中的一篇讲读课
文。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课文开头,仅用一句话点明了碧螺
春的“久负盛名及主要产地。接下来,课文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品尝碧
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爱。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连贯,描写细致入微,用词准确
生动,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学目标:
1、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2、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3、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并背诵课文第
四、第六、第八自然段。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
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碧螺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回忆一下课文
围绕碧螺春向我们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本文最美的当属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茶这三部分,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
学习,对碧螺春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我们就主要围绕茶的采摘、制作、品茶这三部分,进一
步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的馨香。
二、展示目标:读课文采摘、制作、品茶这三部分,进一步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的馨香。
三、自学文本
前置作业:读课文清晨采茶、入夜制茶、月下品茶这三部分,透过语言文字,你知道了
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比一比,看谁的读书收获多?(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流研讨
(一)清晨采茶
美丽动人 : 景美、人美、动作美指导学生朗读。
作者之所以能把景色描写得这么美,是因为他喜欢这样的晨景。这晨景中有雾,有朝霞,
有翠绿欲滴的茶树,有万道金光,有俊美的采茶姑娘。这就像画家笔下的一幅美丽动人的图
画。
(二)入夜制茶
质疑:1、茶农是怎样制茶的?制出的茶叶是什么样的? 课件:“茶手短衣紧袄,利索地把拣好的鲜叶芽倒进滚烫的大锅,叉开五指,在嫩叶中不
停地翻拌。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繁忙:揉、搓、捺、抓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茶手娴熟的技艺和辛勤)。 你面对这样娴
熟的技艺和辛勤的制茶手,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赞叹、钦佩) 怀着赞叹、钦佩之情齐读“茶手短衣紧袄??煞是好看。”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质疑:为什么称碧螺春为“工艺茶”呢?(这是工艺品,不仅外观美,而且是焙茶手
辛勤劳动与高超技艺的结晶)
看着这样的茶叶,你想说些什么呢?
(三)月下品茶
陶醉:色 香 味 形
“如果就”让我们也沏上一杯,看看它,品品它。 课件:
形:青螺入水、旋转、飞速下沉、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极其动人 色:嫩绿透亮、碧绿清澈
香:清香、浓郁、扑鼻而来、飞溢四周味:清新爽人、甜津津、回味无穷 请一名同学读课文,把你品味的感觉读出来。学生齐读。
质疑:品茶还需要有什么呢?(朋友相聚,品茶谈心,那分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 课件: 让我们陶醉的不仅仅是碧螺春的馨香,还有朋友间真挚的情谊。品心、品情、品真诚。品茶是一种温馨,一种惬意,一位外国诗人在品尝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
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质疑:从这句话中表达了外国诗人怎样的感情?(对碧螺春的喜爱和江南风光的赞美)。齐读这句话。
外国诗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那你又看到了什么呢?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清香的
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结:
1、学生谈收获:
2、此时此刻碧螺春一定深深地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
呀!
六、拓展阅读:
人生,就好比一杯香气四溢的茶,品味人生时便能品出如茶般的各种滋味。下面我们一
起走进《品茗人生》。 板书: 清晨采茶 美26 碧螺春入夜制茶 忙月下品茶 醉篇三:《碧螺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碧 螺 春 》( 第 二 课 时 ) 教 学 设 计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
(二)学科:语文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茶具等。
二、教学课题: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七课《碧螺春》第二课时。
三、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七课,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
对碧螺春茶作了生动的描写。主要描写了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本课
教学力求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主动发
展。让学生了解作者从碧螺春的色香味形来介绍碧螺春,感受文章描写碧螺春优美的语言文
字,并训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表达碧螺春的久负盛名。能凭借具体的语言
材料,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悟情理,从而
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四、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三)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
和心灵手巧。
五、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
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六、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焙茶手技术的娴熟美;陶醉
于品茶时的浓浓情谊中。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大屏幕播放背景图,同时播放音乐)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碧螺春的产地和她
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在这优美的音乐中,你来把这个传说介绍给大家,好吗?
2、你从碧螺春的传说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出
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对碧螺春有一个更深刻
的了解。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
化的课堂环境,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返朴归
真,像生活一样,不断揭开新的一页,充满不朽的生命力。这里教师充分调动六年级学生已
有的教学经验,进一步理解诗句,提高语文素养。)
(二)精读感悟,亲身体验
1、图画再现、走进茶乡谈话: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刚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开始了。同学们,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碧螺春的故乡——苏州吴县去旅游一番,看一看碧螺春的生长环境以及它
的采摘过程。(出示录像剪辑)
(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你能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谈谈你的感受吗?”
(2)学生汇报。
(3)结合语言材料理解这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教材解析】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馨香”中的第一课。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的真实反映。可以这么说,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碧螺春》一课介绍简洁明了,描写细致入微,用词准确生动,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课文开头,仅用一句话点明了碧螺春的“久负盛名”,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还介绍了碧螺春的主要产地。接下来,课文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爱。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连贯,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是过渡段,既承上概括了前面的内容是关于碧螺春的制作的,又概括出下面要写的内容是关于品茶的,过渡非常自然。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针对《碧螺春》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整体诵读,梳理记叙顺序到反复练读,感悟重点的语句,再到研读课文,感悟茶文化的魅力,使整个学习过程都让学生在“涵咏文本”、“静心体会”、“有感而发”。教师只是起到激励、点拨、指引作用。教师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领略茶乡人的生活,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积累精彩语言,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境界
【学情简介】
六年级的学生对茶并不陌生,家里的长辈也有喝茶的,对于一些名茶如龙井、毛尖等略有所闻,但对于茶文化却知之甚少。不过,六年级的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而且本班学生的朗读整体水平不错,相信能够自己读通、读懂课文,教师只要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深入品悟,透过语言文字,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篓、煞”等11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霞、弥”等10个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4、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5、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参与,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迸发出无限旺盛的生命活力;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读书,多种形式地读,如自由读、默读、诵读、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等方式,读通、读熟课文,边读边思考,感悟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把所描述的实物与自己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五千年的文明滋养着一代代华夏子孙。如果让你选择一种事物代表中国,你会选择什么?(长城、长江??)如果让你从饮食方面选一种,你会选择什么?(饺子、茶??)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茶?(龙井、毛尖、碧螺春等)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产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就是出自我国唐代陆羽之手。今天,我们就透过中国名茶——碧螺春,领略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二、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大声读课文,把字读准确,特别是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多读两遍,快速地记一记。读完,想一想,文中围绕“碧螺春”讲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四、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五、全班交流,疏通脉络
通过问答方式,组织学生交流,本课围绕“碧螺春”讲了碧螺春的产地、名字的来历、采摘、制作、品茶,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
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即先讲了碧螺春的产地,然后用一个传说介绍碧螺春名字的来历,接着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尝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
重点点拨课文的第五和第七自然段起到概括作用,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是过渡段,体会过渡段能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衔接自然。
六、作业
熟读课文,重点是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齐读----碧螺春,“碧螺春”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茶的名字,再读课题。板书:碧螺春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对碧螺春有什么了解呢?
师:你能从这三个字上想出什么来呢?
预设:生:我从“碧”字,想到茶园里碧螺春翠绿欲滴,想到碧螺春茶汤色碧绿清澈。 生:我从“螺”想到碧螺春茶叶“蜷曲成螺”,非常漂亮。
师:在古代,人们把少女头上盘的高高的发髻叫“螺髻”。碧螺春外形如螺,可见多动人了!
生:碧螺春采制早春,因此名字中有个“春”字。
生:古代常用“春”字来代称茶,在碧螺春的产地“碧螺峰”里其实就有“碧螺”二字!所以给这种茶取了这个雅致的名字。
师:竟然这样巧合!真不知是天意,还是人意。是的!春来了,太阳出来了,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人们把如此美好的“春”赐予一种植物,再读“碧螺春”,我们品味到“碧螺春”的名字不仅仅是一种雅致吧?
3、文章中最美的当属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尝这三部分,这节课我们就主要围绕茶的采摘、制作、品尝,进一步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的馨香。
二、精读课文
(一)采茶
1、同学们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三到”去品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比一比,看谁的读书收获多?
2、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想
——看到了清晨,采花女披着晨雾,踏着朝霞,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我看到太阳升起来了,湖山的上空金光万道,茶园一片金色;到茶园里茶树丛翠绿欲滴,采茶女个个神采飞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
——听到了公鸡嘹亮的叫声,整个湖光醒来了。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听见了采茶女采茶时发出的银铃般的笑声。
——闻着淡淡的花香。
——感受到早晨湖山的景色很美;感受到茶园的空气很清新;感受到采茶女采茶时很快乐,有说有笑的;感受到采茶女心灵手巧,一早就在茶园采茶很勤劳;感受到采茶女的脚步很轻快;感受到采茶女的心情很快乐;感受到作者很喜爱这湖山的晨景。
评价语师:你的语言清新如诗,为我们勾勒出了美丽的茶园清晨图。
不用眼睛看,就凭鼻子闻、耳朵听,茶园的景色也是那么怡人,你的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师:同学们的读书收获可真多,读书就应该这样来读。苏轼评王维的诗与画,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读这段文字,也有这种感觉,不但看到美丽的画面,还听到美妙的声音。
3、指导学生朗读
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姑娘们清晨采茶图,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预设: 通过教师描述画面,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山乡采茶女,人人都是报春鸟,百里绿坡,在姑娘们灵巧的手指上,赶着春天跑。春给她快乐,她给春笑声,城市、乡村,朵朵茶花杯中开,香飘万人间。” 孩子再来读一读体会这美好的画面。
4、小结:作者之所以能把情景描写得这么美,是因为他喜欢这样的晨景。这晨景中有雾,有朝霞,有翠绿欲滴的茶树,有万道金光,有俊美的采茶女。这就像画家笔下的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谁来给这幅图取名?
抓住“欢笑”一词,为这幅图取名“采茶乐”。
(二)制茶
过渡: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她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请同学们学习第六自然段,看看茶手是如何制茶的,抓住动作做一回小小制茶手。 同桌一位同学演动作,另一位同学来为你解说(学生在下面演示)
2、集体交流: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茶手是如何炒茶的,找到相关的句子了吗?
出示句子:“茶手短衣紧袄,利索地把拣好的鲜叶芽倒进滚烫的大锅,叉开五指,在嫩叶中不住地翻拌。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抓住了哪些动作?(板书:揉、搓、捺、抓),从“忽而”看出了什么?(动作非常快,非常熟练),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利索),自由读读这段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茶手娴熟的技艺和辛勤)。 谁能通过朗读来体现茶手的娴熟的技艺和辛勤呢?
3、你看过焙茶手劳动的场面吗?请学生说说“茶手制茶图”
4、面对这样的焙茶手,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真了不起,能炒出这么好的茶叶??)怀着赞叹、钦佩之情齐读“茶手短衣紧袄??煞是好看。”
5、茶手利索地炒着茶,渐渐地(导读“渐渐地,随着水分的蒸发??浓郁的芳香。)
6、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师:谈何容易!(引读)虽然干 生:但不焦。 师:虽然脆, 生:但不碎。
师:虽然青, 生:但不腥。 师:虽然细,生:但不断!
师:就像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增一点儿 生:(齐背)——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师:真所谓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这就是“工艺茶”!这个工艺茶的名字就叫碧螺春!
(预设:真是所有的一切都拿捏到好处,真所谓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它已经不是普通的茶叶了,在我们焙茶手的精心制作下,已经诞生了真正的艺术品,它不仅可供冲饮,更可供欣赏。仅仅是看着,那都是一种享受。)
为什么称碧螺春为“工艺茶”呢?(这是工艺品,不仅外观美,而且是焙茶手辛勤劳动与高超技艺的结晶)
让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句话。
师: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看不到的是什么呢?这使我想起了一位焙茶手。他18岁做学徒,如今已经65岁了。为了保持茶的醇香,47年里,他从不用肥皂洗手??
7、这就是茶手的杰作,看着这样的茶叶,你想说些什么呢?
预设:茶手焙茶的技艺高超,掌握火候真是恰到好处!此时,茶叶就象精美的工艺品,不仅外表美观,还是焙茶手辛勤劳动与高超技艺的结晶,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小结:你觉得碧螺春仅仅是工艺品吗?不!它是有生命的,有情义的,焙茶手把自己的青春、事业、情感融入了这些小小的茶叶。碧螺春是美的,她的美来源于采茶、焙茶人辛勤的劳动,是劳动创造了美。
8、我们为这幅图取个什么名字呢?
抓住描写制茶的动词,取名“制茶忙”。
(三)品茶
过渡:如果说观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就更有一番陶醉般的心境地了。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板书),赢得了世人的喜爱。让我们也沏上一杯,看看它,品品它。
1、品文
(1)自读课文,要求:
用笔画出第8自然段中描写碧螺春色、香、味、形的词语,读一读这些词语,把它们记在心里,再说一说碧螺春的色香味形分别是什么样的。(板书:色、香、味、形)
(2)交流:你们品到的碧螺春的色香味形是什么样的呢?
《碧螺春》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2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具准备: 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板书: 产地 名字由来
17 碧螺春 采摘 美丽动人的图画
制作 工艺茶
品茶 陶醉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芦阳春、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就是介绍一种名茶的。
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 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新词,读准子音,认清字型,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2)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子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3)指名回答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2)写碧螺春的产地及其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3-5)写采摘、制作碧螺春的情景。
第三段:(6)写品尝碧螺春有一种陶醉的感受。
第四段:(7)写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3 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与名字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
(2)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让学生领悟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相机理解“久负盛名”、“颇为雅致”。板书:久负盛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 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 评价,范写。
3 学生钢笔描红、临写,师巡视,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
五、作业 :
1 练读课文
2 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板书:产地名字由来采摘制作品尝)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二段。
(1)碧螺春久负盛名,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江南的春光究竟怎样的呢?
(2)找出描写江南春光的自然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在书旁作简单批注。
(3)交流体会。
课文第四自然段:从具体的句子中体会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采茶姑娘勤劳灵巧、采茶时心情愉快。理解“翠绿欲滴、神采飞扬”
出示课件
(4)除了“明媚”,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江南春光?
(5)讨论:“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是个什么句?为什么这样说?
(6)指导朗读、背诵,读出对江南春光的赞美和喜爱。
(7)过渡: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她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座听。
(8)集体交流:(出示句子)
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这句话写的是嫩叶吗?为什么说嫩叶如同一条青龙?出示焙茶图(技艺纯熟)
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理解“无怪乎”,人们为什么称它为“工艺茶”?(从网上查资料)
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茶叶,你会怎样想?(回答写在网页上)
(9)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10)教师小结。
3 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
三、作业 :
1 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嘹亮()弥漫()明媚()
反义词:敏捷()繁忙()清澈()
2 背诵第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第三段:
“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让我们也沏上一杯碧螺春,看它独特在哪儿?
(1)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读第6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2)沏上一杯碧螺春,让学生观察,试着说说它的色、香、味、形。
(3)交流讨论。
(4)填写表格:
色:碧绿清澈香:清香扑鼻味:甜津津的形:青螺入水,姿态动人
(5)你喝过茶吗?谈谈你喝过的那种茶的色、香、味、形。(体会独特)
(6)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读一读体会(承上启下)板书:陶醉,看录象
(7)造句:如果……那么……
(8)默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使作者陶醉的除了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形,还有什么?
学生讨论。
(9)指导朗读,读出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三、细读第四段:
1 齐读。
2 说说“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句话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喜爱、赞美)
3 联系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四、指导造句
1 读文后习题4中的两个句子。
2 练习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 指名造句,引导评价。
五、总结课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五、作业 :
1 造句:
关于……
如果……那么……
2 课外阅读网上的资料库。
《碧螺春》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2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具准备: 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板书:
产地 名字由来
17 碧螺春 采摘 美丽动人的图画
制作 工艺茶
品茶 陶醉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题
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芦阳春、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就是介绍一种名茶的。
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 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新词,读准子音,认清字型,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2)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子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3)指名回答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2)写碧螺春的产地及其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3-5)写采摘、制作碧螺春的情景。
第三段:(6)写品尝碧螺春有一种陶醉的感受。
第四段:(7)写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3 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与名字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
(2)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让学生领悟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相机理解“久负盛名”、“颇为雅致”。板书:久负盛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 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 评价,范写。
3 学生钢笔描红、临写,师巡视,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
五、作业 :
1 练读课文
2 抄词。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板书:产地名字由来采摘制作品尝)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二段。
(1)碧螺春久负盛名,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江南的春光究竟怎样的呢?
(2)找出描写江南春光的自然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在书旁作简单批注。
(3)交流体会。
课文第四自然段:从具体的句子中体会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采茶姑娘勤劳灵巧、采茶时心情愉快。理解“翠绿欲滴、神采飞扬”
出示课件
(4)除了“明媚”,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江南春光?
(5)讨论:“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是个什么句?为什么这样说?
(6)指导朗读、背诵,读出对江南春光的赞美和喜爱。
(7)过渡: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她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座听。
(8)集体交流:(出示句子)
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这句话写的是嫩叶吗?为什么说嫩叶如同一条青龙?出示焙茶图(技艺纯熟)
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理解“无怪乎”,人们为什么称它为“工艺茶”?(从网上查资料)
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茶叶,你会怎样想?(回答写在网页上)
(9)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10)教师小结。
2、 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
三、作业 :
1、 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嘹亮()弥漫()明媚()
反义词:敏捷()繁忙()清澈()
2、 背诵第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第三段:
“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让我们也沏上一杯碧螺春,看它独特在哪儿?
(1)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读第6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2)沏上一杯碧螺春,让学生观察,试着说说它的色、香、味、形。
(3)交流讨论。
(4)填写表格:
色:碧绿清澈香:清香扑鼻味:甜津津的形:青螺入水,姿态动人
(5)你喝过茶吗?谈谈你喝过的那种茶的色、香、味、形。(体会独特)
(6)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读一读体会(承上启下)板书:陶醉,看录象
(7)造句:如果……那么……
(8)默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使作者陶醉的除了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形,还有什么?
学生讨论。
(9)指导朗读,读出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三、细读第四段:
1、 齐读。
2 、说说“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句话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喜爱、赞美)
3、 联系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四、指导造句
1、 读文后习题4中的两个句子。
2、 练习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 指名造句,引导评价。
五、总结课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六、作业 :
1、造句:
关于……
如果……那么……
2、课外阅读网上的资料库。
课文《碧螺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2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具准备: 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板书: 产地 名字由来
17 碧螺春 采摘 美丽动人的图画
制作 工艺茶
品茶 陶醉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芦阳春、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就是介绍一种名茶的。
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 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新词,读准子音,认清字型,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2)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子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3)指名回答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2)写碧螺春的产地及其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3-5)写采摘、制作碧螺春的情景。
第三段:(6)写品尝碧螺春有一种陶醉的感受。
第四段:(7)写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3 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与名字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
(2)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让学生领悟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相机理解久负盛名、颇为雅致。板书:久负盛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 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 评价,范写。
3 学生钢笔描红、临写,师巡视,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
五、作业 :
1 练读课文
2 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板书:产地名字由来采摘制作品尝)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二段。
(1)碧螺春久负盛名,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江南的春光究竟怎样的呢?
(2)找出描写江南春光的自然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在书旁作简单批注。
(3)交流体会。
课文第四自然段:从具体的句子中体会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采茶姑娘勤劳灵巧、采茶时心情愉快。理解翠绿欲滴、神采飞扬
出示课件
(4)除了明媚,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江南春光?
(5)讨论: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是个什么句?为什么这样说?
(6)指导朗读、背诵,读出对江南春光的赞美和喜爱。
(7)过渡: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她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座听。
(8)集体交流:(出示句子)
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这句话写的是嫩叶吗?为什么说嫩叶如同一条青龙?出示焙茶图(技艺纯熟)
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理解无怪乎,人们为什么称它为工艺茶?(从网上查资料)
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茶叶,你会怎样想?(回答写在网页上)
(9)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10)教师小结。
3 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
三、作业 :
1 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嘹亮()弥漫()明媚()
反义词:敏捷()繁忙()清澈()
2 背诵第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第三段:
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让我们也沏上一杯碧螺春,看它独特在哪儿?
(1)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读第6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2)沏上一杯碧螺春,让学生观察,试着说说它的色、香、味、形。
(3)交流讨论。
(4)填写表格:
色:碧绿清澈香:清香扑鼻味:甜津津的形:青螺入水,姿态动人
(5)你喝过茶吗?谈谈你喝过的那种茶的色、香、味、形。(体会独特)
(6)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读一读体会(承上启下)板书:陶醉,看录象
(7)造句:如果那么
(8)默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使作者陶醉的除了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形,还有什么?
学生讨论。
(9)指导朗读,读出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三、细读第四段:
1 齐读。
2 说说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句话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喜爱、赞美)
3 联系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四、指导造句
1 读文后习题4中的两个句子。
2 练习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 指名造句,引导评价。
五、总结课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五、作业 :
1 造句:
关于
如果那么
2 课外阅读网上的资料库。
《碧螺春》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江苏太湖生产地一种名茶叫什么吗?(碧螺春)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久负盛名什么意思?说明了碧螺春什么?
2、细读第二段
(1)采摘茶叶也有一番技巧,第三、四自然段就是写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园里采摘嫩芽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这幅画面,然后说一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集体交流:
从空中弥漫茶树丛中太阳升起来染上一层金色中感受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
从披着晨雾结伴向茶园走去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采茶姑娘摘下一片片嫩叶中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和灵巧及采茶时兴奋、愉快的心情。
(3)制作茶叶更有一番讲究,阅读第五自然段,你看了制作碧螺春茶有什么感受?(交流时谈感受,抓动词揉、搓、捺、抓、揉捻、搓团)
3、品读第三段
(1)引读: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
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
(2)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读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诵读这一段,体会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4、学习第四段
(1)引读:碧螺春正是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总结全课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的两个词语造句。
四、实践活动
1、请学着外国诗人那样,也写一句诗,赞颂这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
2、请课后搜集有关我国茶文化的资料,利用班队课进行交流,比比谁搜集的资料多,看看谁介绍得清楚明白。
课文《碧螺春》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江苏太湖生产地一种名茶叫什么吗?(碧螺春)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久负盛名”什么意思?说明了碧螺春什么?
2、细读第二段
(1)采摘茶叶也有一番技巧,第三、四自然段就是写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园里采摘嫩芽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这幅画面,然后说一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集体交流:
从“空中弥漫……茶树丛中”“太阳升起来……染上一层金色”中感受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
从“披着晨雾……结伴向茶园走去”“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采茶姑娘……摘下一片片嫩叶”中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和灵巧及采茶时兴奋、愉快的心情。
(3)制作茶叶更有一番讲究,阅读第五自然段,你看了制作碧螺春茶有什么感受?(交流时谈感受,抓动词“揉、搓、捺、抓、揉捻、搓团”)
3、品读第三段
(1)引读: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
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
(2)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读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诵读这一段,体会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4、学习第四段
(1)引读:碧螺春正是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总结全课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的两个词语造句。
四、实践活动
1、请学着外国诗人那样,也写一句诗,赞颂这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
2、请课后搜集有关我国茶文化的资料,利用班队课进行交流,比比谁搜集的资料多,看看谁介绍得清楚明白。
【微语】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