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合集19篇)

发布时间: 2024-08-12 12:37:20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9- 13 题 (14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诚 感: ④越明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君之力 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公亦以此自矜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 D. 告之于帝

义不杀少而杀众 皆以美于徐公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参考答案:

9.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

10.C

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13.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2)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答: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答: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

答案:

1.(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题。

愚公移山

(节选)

河曲智叟关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曹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1)固不可彻( )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3)何苦而不平(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2)穷尽;(3)愁;(4)通“无”。

2、你太不聪明了!

3、D

4、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的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意思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4)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C.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2.D

3.(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6.【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

7.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8.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5)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乏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卒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竞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huàn)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下列粗点字的含义。

(1)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亦寻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

(1)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

(2)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 )

(3)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

(4)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苦于。

(2)通。

(3)通“慧”,聪明。

(4)不久。

2.(1)(你)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老虎看了孩子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3.(1)×

(2)×

(3)√

(4)√

4.“略”。(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6)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来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来源:学+科+网]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虽我之死 ▲ ②一厝朔东 ▲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2分)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河曲智叟亡以应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何以战?

1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对于这一点,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 (2分)①即使 ②通“措”,放置。 18. (2分) D 19. (2分)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 20. (2分)能结合原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7)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_______

③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通,变通;②穷尽;③愁;④通“无”,没有。

2.你太不聪明了!

3.D

4.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8)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1)年且九十( )

(2)吾与汝毕力平险( )

(3)汝之不惠( )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 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B、而 而山不加增默而识之

C、以 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之 虽我之死,有子有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4、翻译。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将要、快要。(2)这里指险峻的大山(3)通慧,聪明(4)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

2、D

3、C

4、

(1)凭你的(现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平,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2)你的心(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5、示例: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9)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其如土石何( ) (2)固不可彻()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甚矣,汝之不惠!

翻译: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3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1)加强反问语气。(2)通,变通(3)穷尽(4)通无

2.(3分)你太不聪明了!

3.(3分)D

4.(3分)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0)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峻

B.甚矣,汝之不惠惠:“惠”同“慧”,聪明

C.虽我之死虽:即使

D.惧其不已也已:停止

9.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

B.河曲智叟亡以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其妻献疑曰其真无妈邪

D.汝心之固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

D.本文又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2.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是又审议的,请简析。(2分)

答案:

8.A9.A10.C11.略

12.①“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②“愚公”大智大勇,坚定执着而命名“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顽不灵而命名为“智”,增强了讽刺效果。③“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是一般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答到任意两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1)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迭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予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于 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B.而 而山不加增

默而识之

C.以 以残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之 虽我之死,有子有焉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文学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4.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将要、快要。

(2)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3)通“慧”,聪明。

(4)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

2.D

3.C

4.(1)凭你的(现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平,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2)你的心(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5.示例: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意近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2)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 ) ② 寒暑易节( )

③ 杂然相许(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

15.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② 面山而居 。

16.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译文:

17.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2分)

18.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答案】

14.① 将要 ② 改变、变换 ③ 答应 、赞同 ④ 聪明

15.① 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1分) ② 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1分)

16.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以、曾、毛、如……何”翻译正确得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

1 7.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分)。

18.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3)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杂然相许 许:赞同

B、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D)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外户而不闭(《礼记》二则)

C、甚矣,汝之不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BD、正确;

C、有误,句意: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石土。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以:凭借;/以:来;

B、而:表修饰/而:表转折;

C、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之:结构助词,的;

D、虽:即使/虽:即使。

故选:D。

(3)本题林冲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BD、正确;

C、有误,愚公之妻对移山持的是肯定态度。

故选:C。

答案:

(1)C。

(2)D。

(3)C。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4)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人名),乙文选自《_________》。(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甲乙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上述诗文都写到了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不同困难。

B.面对困难,甲诗作者和愚公都有一个思想情感发展变化的过程。

C.甲诗中的“停、投、拔、顾”等动作,是诗人内心苦闷的表现。

D.乙文中的“长息”表明愚公为智叟所表现的顽固思想感到悲哀

9.甲诗中的“____________”和乙文中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答案:

(二)(12分)

6.(2分)李白《列子》(《列子·汤问》

7.(3分)你太不聪明了!(惠倒装)

8.(3分)B

9.(2+2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论有多大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行动态度1分,结果1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______,其妻______,甚至邻人之遗男也_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______。(用原文填空)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靠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杂然相许 献疑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3.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6)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惩( )山北之塞

⑵甚矣,汝之不惠( )

2.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苦于;⑵同“慧”,聪明。

2.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3.聚室而谋;叩石垦壤。

4.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7)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D.以残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5.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1)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4.A

5.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8)

愚公移山阅读题以及答案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选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更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阅读题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惩山北之塞_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_

(3)何苦而不平_______

(4)无陇断焉_______

2.翻译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拥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愚公驳斥智叟胜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行、王屋两座山被移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这个故事的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参考答案

1.(1)戒,这里是。

(2)安放。

(3)愁。

(4)高地

2.(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3.(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杂然相许;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河曲智叟亡以应;

(6)帝感其诚。

4.京城氏之子是“遗男”,年纪又很小,他去帮助愚公移山,必然是得到了他的寡母的同意,可见愚公的事业受到了众人的拥护。再从“跳往助之”来看,他是出自真诚,高高兴兴地去的,更有说服力。(意对即可)

5.示例:不同意。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意对即可)

6.D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9)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甲】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 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 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in)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文首:花脑袋。喙(huì):鸟嘴。自詨(xiào):自己称呼自己。

12.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年且九十( ______ ) 故为精卫( _________)

13.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 是/炎帝之少女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4. 翻译下列句子。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5.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和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反映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什么?

16. 下面是流行歌曲《愚公移山》,同学们利用其中的两句歌词结合课文展开一场辩论,你支持哪一方的观点?请写出支持理由。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噢,了却了心中祈愿。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甲方:“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一一愚公应该移山。

乙方:“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一一愚公应该搬家

我支持(__________)观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 (1). 将近 (2). 所以

13. B

14. 经常叼来西山上的树木和小石头,用它们来填满东海。

15. 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

16. (1). 示例:甲方理由: (2). 愚公移山,对矛盾毫不躲避,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搬家则是一种典型的逃避矛盾的错误做法。愚公移山所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韧”的精神,凡是不要先说不能,一切皆有可能。

【解析】甲:选自《列子》 作者:列御寇 年代:战国

乙:选自《山海经》 作者:不详 年代:不详

12.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年且九十”的.意思是“年纪快到九十岁了”,“且”的意思是“将近”;“故为精卫”的意思是“所以化为精卫鸟”,“故”的意思是“所以”。

13.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B项的停顿有误,应为: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14.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常”“之”“堙”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5. 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和东海都是大自然中的事物,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都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和实际行动。

16.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观点明确,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如果同意甲方观点,可以从“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一角度加以阐述;如果同意乙方观点,可以从“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要懂得变通”的角度回答。

参考译文:

甲: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微语】对于未来,不必过于忧虑,只需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

温馨提示:
本文【愚公移山阅读答案(合集19篇)】由作者教育大笔记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