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矛和盾的集合。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情及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 矛和盾的集合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主题展开。《 矛和盾的集合 》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有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却意义深远,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第二阶段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个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发明家与朋友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教学内容,结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
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古代矛和盾的图片 ,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发明家在与朋友比赛为什么很紧张?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大显神威”时,用多媒体展示“现代坦克”。这一幅幅画面,不仅将学生们带入发明的情景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战神 ”、“进攻 ”、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中发明家善于思考,领会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看到这样的威力,你想说什么?”引读课文,使学生再
次领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起他们对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的兴趣。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2、从本课生词中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写话。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将矛和盾的各自特点列出,让学生一目了然矛和盾的特点,吸引学生自己发现“集合”思想,理解课文,板书如下:
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 坦克 盾:自卫
板书边写边讲:本节课中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一、说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蒋仲仁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指出: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为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要回归语文的本色,就需要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真童心。
二、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理解文中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思维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整体阅读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想象理解法等。
四、说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也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五、说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一开始我抓住了本课的重点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结构。然后让学生阅读2-4自然段,引领学生了解坦克发明的过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从而突出重点。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较为抽象,为了突破难点,于是我将课文和事例融为一体,在事例中感悟语言,在事例中理解课文,那么教学就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就人教版第五册第11课《秋天的雨》进行说课。下面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预设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一、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理解文中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思维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想象理解”法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让他们真正“动”起来。在学法中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整体把握法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接下来,我就详细说说本课精读环节即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我分三个板块进行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二、 深入文本 细读品味 三、畅谈感受,揭示道理
五、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我是这样导入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5课(学生齐读课题),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还初读了课文,在初读课文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呢?(指名回答)反馈学生的交流后我出示句子
1、“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这句话中包含了两对反义词,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一下子就找到它们呢?(指名说并出示:自卫――进攻 矛――盾)(师板书)
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的它内涵和中心,把握文本。这个句子是本课的重点句,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仔细分析句子,用词也很有意思,既有反义词,也有能解释课题的四字词语。
接着过渡:那么这对矛盾的事物,发明家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把它们合二为一,发明坦克呢?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用“~~”划出句子来。
二、深入文本 细读品味 在这里我分3个步骤
步骤一:借助课件,研究坦克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
1、下面咱们就来研究研究发明家是怎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变成坦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坦克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小组合作完成坦克的发明过程图。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全班交流,进一步明确坦克的发明过程。出示课件:
4、为了让学生能加深印象,我再让学生照着课件说说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步骤二:抓重点词句,再现他的发明历程
过渡:从矛和盾到坦克的发明,发明家每想一步,都有他的思考过程,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走进发明家的内心世界,去看看他的发明历程。
自由读1――4节,想想发明家在发明坦克的过程中流下了哪些思考的痕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能找出下面的句子:
指名读
提出疑问:看书上插图,我觉得这盾已经够大了,为什么还觉得小呢?
引导学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这里我主要抓住三个重点词 “如雨点般”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让学生谈体会并结合表演来朗读指导。分小组读,竞赛读等。接着引导:虽然,发明家拿着盾左抵右挡,但还是挡不住矛的进攻,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是怎么想的呢?
同时课件出示句子: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指名读,谈感受,带着感受读句子
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整个思考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揭开.有助于学生对文本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更好阐释了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的.
3、有了像铁屋子这么大的盾,真的刀枪不入,的确非常安全,可安全之余,发明家又产生了新的困惑:
出示:
能给固然换一个词吗?(虽然、本来、肯定)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战争只躲在铁屋子里保护自己,而、不能向对方发起进攻,可行吗?不行。因为――教师指着课件,学生齐读“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战场上,一种武器只起到自卫的作用,而向敌人进攻,战争,能取得胜利吗?因为――(齐读)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正是这样,他不停地想,不停的思考,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齐读第4自然段 矛加上一个双引号,指的是什么?(枪口、炮口)
5、小结:同学们,发明家就是这样,遇到问题想办法,再遇到问题,再想办法,每一次遇到问题都要经过――?(思考),从思考中一次次改进,最后发明了坦克。课件出示完成的结构图突出科学家想的过程,每一次都是经过思考得来的。
步骤三:运用欣赏和诵读等方式,放大发明家的创造成果(感受“坦克的大显神威”)
在学习了坦克是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与一体后,再让学生看坦克图片找找矛和盾的踪影,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发明家的善于思考与坦克的神奇。
1、读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作为文章的主线,始终贯穿在课堂上,一次次的朗读,强化了矛和盾合二为一后的强大威力
2、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了坦克的“大显神威”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学生自由谈论。通过“庞然大物 吓得哇哇直叫 一下子退了十几公里”等词语体会坦克大显神威。
师小结:这就是坦克的威力,这就是集合的力量。假如发明家就在我们的面前,你又会对发明家说什么呢?
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出示句式(写一写)我想对发明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不仅让文本意象活跃在学生的头脑中,更是让学生领略了坦克的威力、集合的力量,再通过写一写,进一步加深对发明家的发明坦克的印象,使集合的思想在学生心中产生了一定的触动。
(三)畅谈感受,揭示道理
1、师:我们在为发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发明了坦克而感动、兴奋的时候,我们闭起眼睛静静地想一想,是什么让坦克有这样的威力呢?(学生回答)正如课文所说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学生齐读。)
师:“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集合其他物体的优点的产物?(指名回答: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是集合了哪些物体的优点。)
师:这个“谁”除了指这些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可以指人)是呀,可以指人,这个“谁”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如果可能,你希望将哪些长处集于一身?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给予一定的评价:如,这样你会更优秀的。)
4、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们善于集合别人的优势,就能成为强者,胜利者。祝大家梦想成真。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吧――――
这样的启发,让学生活学活用,不但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而且引发了他们自由表达,言语智慧在学生美好
的梦想和憧憬中如花朵般竞相开放。
六、说板书:
板书: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盾
合二为一 坦克(大显神威)
进攻 自卫
这个板书能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展示出来了。
《矛和盾的集合》优秀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本设计旨在通过
文本的学习,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尽情思维,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学生能自觉产生一些“奇思妙想”,甚至“奇思怪想”,让学生的思维和心灵一起飞翔。
二、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理解文中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思维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想象理解”法等。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也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5课(学生齐读课题),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还初读了课文,在初读课文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1、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这句话中包含了两对反义词,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一下子就找到它们呢?(指名说并出示:自卫——进攻 矛——盾)(师板书)
几乎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它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的它内涵和中心,把握文本。这个句子是本课的重点句,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仔细分析句子,用词也很有意思,既有反义词,也有能解释课题的四字词语。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过渡:是啊,矛和盾是一对反义词,盾的自我保护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就是(齐读课题)。这对矛盾的事物,发明家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把它们合二为一,发明坦克呢?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用“~~”划出句子来。
(二)板块一:解决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
1、指名回答,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齐读)
2、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指名上台表演帮助学生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师:同学们,这就是发明家左抵右挡,但还是难以招架。)理解后,再请两名学生表演,其他学生配读。
表演是本班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在表演中不但理解了“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的意思,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但由于我没有进行正确的指导,学生的表演效果不佳。
过渡:虽然,发明家拿着盾左抵右挡,但还是挡不住矛的进攻,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是怎么想的呢?
(三)板块二:研读课文,解决科学家是如何想的?
1、发明家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呢?
大家用心读读课文1~4节。用心读就是要边读边思考;翻来覆去读,翻来覆去想,直到把问题读懂,也可以边读边用笔划一划有关句子。
2、指名回答:谁愿意来当当发明家,说说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你是怎么想的?
回答后出示: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自由读)
3、(三个“然”)师:这三个句子中都有个“然”字词,是哪三个呢?(回答后带“然”的词变红色。)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忽然”说明发明家的想法是一下子产生的。很快,一瞬间的意思。
师:从“忽然”这个词语,我们知道了发明家产生想法的情形。谁来读读发明家这一下子的想法呢?(指导朗读:想法要轻、慢点。)个别读后再齐读。
“固然”是本来这样的意思。
师:本来怎样呢?(引读:师:待在铁屋子里,本来这样很安全的,但是(生读: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该怎么办呢?
生:在铁屋子上开一个洞,作枪口或炮口。
师:大家真能干,从一个“固然”读出了发明家修正想法的过程。哪“当然”呢?(“当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理所当然什么呢?(这里指理所当然要安上轮子和履带。)
师:从“当然”我们知道了:安上轮子和履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发明家想法的延伸。谁来读读这“理所当然”的句子呢?
3、指导朗读:师:当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生读)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
可是(学生读)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 对了(学生读)。
4、小结:刚才,我们从这三个带“然”字的词语了解到发明家坦克的思维过程是产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
抓住三个“然”的词语进行研读,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文句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而且让学生在剖析中了发明家的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对学习进行了又一次朗读的训练,更以此来指导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语读深读透课文的方法。
过渡:就这样,发明家发明了坦克,你们见过坦克吗?想不想再见见坦克呢?
(四)板块三:运用欣赏和诵读等方式,放大发明家的创造成果(感受“坦克的大显神威”)
1、课件出示坦克图片,师:这就是矛和盾集合后的坦克,看着眼前的坦克,你还能找回“矛、盾”的踪影吗?(指名说)面对这坦克,你感到这样呢?(
边欣赏边议论)
2、师:面对着发明家把矛和盾集合后的坦克,同学们的感受各不相同,下面就把你的感受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读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如自豪、惊喜、成功感。)
在学习了坦克是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与一体后,再让学生看坦克图片找找矛和盾的踪影,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发明家的善于思考与坦克的神奇。
3、师:把矛和盾的优点起来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写了坦克的“大显神威”?用“——”画出课文的句子,再读读!
(教师出示课文片段,学生朗读)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
(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哦。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出什么呢?(你是从德国兵的害怕和失败看出来的。你能读出德国兵的害怕吗?)(生朗读,如味道不够)
师:听你朗读,我感受到了德国兵的一点害怕。谁来朗读,让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德国兵的害怕?(生朗读)读得很好!我仿佛看到了德国兵逃跑的场面,坦克的确是“大显神威”呀!来,一起读读。(生齐读)
(我还从“庞然大物”这个词语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哦。“庞然大物”说明什么呢?(从坦克本身的庞大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你能读出坦克“庞然大物”的那种气势吗?(生朗读,突出“庞然大物”)
(我从“首次”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首次”是什么意思?(第一次)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一个词语是“第一次”的意思?(头一回)坦克第一次上战场就这么厉害,当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神威”。谁来读出坦克第一次就这么厉害?(学生朗读)
师:读得不错,大家都想读?那大家自由练习练习吧。(学生自由练习读,齐声朗读)
4、师小结:这就是坦克的`威力,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这样的力量,你想说什么?
假如发明家就在我们的面前,你又会对发明家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出示句式(写一写)我想对发明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结:感受着这样的力量,我们全身都洋溢着智慧。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不仅让文本意象活跃在学生的头脑中,更是让学生领略了坦克的威力、集合的力量,再通过写一写,进一步加深对发明家的发明坦克的印象,使集合的思想在学生心中产生了一定的触动。
(五)畅谈感受,揭示道理
1、师:我们在为发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发明了坦克而感动、兴奋的时候,我们闭起眼睛静静地想一想,是什么让坦克有这样的威力呢?(学生回答)正如课文所说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学生齐读。)
师:这里的“谁”可以指哪些?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生:“谁”指坦克。)除了课文中的坦克,还可以指什么?(指名回答)
师:“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集合其他物体的优点的产物?(指名回答: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是集合了哪些物体的优点。)
师:这个“谁”除了指这些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可以指人)是呀,可以指人,这个“谁”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如果可能,你希望将哪些长处集于一身?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给予一定的评价:如,这样你会更优秀的。)
4、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们善于集合别人的优势,就能成为强者,胜利者。祝大家梦想成真。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吧————
这样的启发,让学生活学活用,不但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而且引发了他们自由表达,言语智慧在学生美好的梦想和憧憬中如花朵般竞相开放。
六、说板书:
板书: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盾
坦克(大显神威)
进攻 自卫
这个板书能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展示出来了。
这堂课,让我欣慰的是:整堂课的教学充分关注了文本言语的特点,抓住了文本的关键语汇,实实在在地进行了言语教学;关注了课堂中儿童的言语实践,让他们说话、抄写、讨论、朗读等,语言技能在他们那里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微风拂面,表皮而过”;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时时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矛和盾的集合》的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头篇课文,是经作家黄水清的《矛和盾的集合》改编而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矛和盾的集合》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在这个比赛过程中,发明家发现手上的盾难以招架对方矛的进攻,由此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的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仅仅只能防守,更何况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于是,他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再加上履带,发明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课文通过叙述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学习这类议论性的文章,我们就应该要求学生“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标的相关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我见习班级的学情,我给这篇课文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教学重点1)
2.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教学重点2)
5.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在这个课时里,我将要用到“自相矛盾”故事的资料和课件这两种教具。
二、说教法及学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所以我首先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我会通过我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我会让他们在初知课文后积极动脑,对课文进行质疑,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读一读,说一说,找一找,问一问”的方法完成本课时的学习任务。“读”:生字、词语、课文和文中的重点语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找”:文章中重要的句子;“问”:初读课文后自己不懂、好奇的地方。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们认识他们吗?(学生自由回答)对呀,这是古代的两种武器,长的是矛,圆的是盾。【出示图片旁边的“矛”和“盾”两个字】让他们认识一下矛和盾,接着来认识这两个字,比较能引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和我一起写这两个字,我在黑板上写这两个字,作为课题的形式,中间空一个字的距离,这样是我的教学设计需要。我边写边指导他们这两个字,矛:最后的一笔撇,好锋利啊,跟图片中的矛一样;盾:开始两撇,真像两个勇敢的小卫士,像图片中的盾,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这样可以与图片结合起来,使这两个字能他们在脑中留下生动的形象,帮助他们记忆。让他们用手指跟着我一起来写一遍,这样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2. 关于矛和盾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出示故事“自相矛盾”的两张图片】
同学们知道吗?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讲这个故事)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的成果,对这种行为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培养他们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3. 老师现在带大家去看一看这个故事的小动画。【出示故事“自相矛盾”的视频】用这个视频来吸引他们,让他们能集中精力听我下面的教学环节,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增长他们的课外知识。
4. 动画中的矛和盾碰在一起产生了自相矛盾的故事,今天,矛和盾要再次相遇,结果会怎么样呢?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边说出课题边板书,在原本“矛”和“盾”字的中间加上“和”,再在“盾”字后写“的集合”),一起读课题。利用视频的形象吸引他们之后引出课题,让他们对课文产生好奇和疑问,利用他们很想去文中找答案的心理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要考考你们,这些词语能不能读正确?【出示词语的幻灯片】,先让他们自己自由读,再进行“开火车读词语”,对读错的字词进行及时的纠正,再集体教育,防止他们再出错。此环节,我要体现出我的教学重点1,因为是第一课时,生字词语显得比较重要,我先在这里检查他们预习的中的一项,让他们认读词语,生字放到后面重点指导、练习。开火车读词语的话,可以让班里的一半同学参与,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2.先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带上感情”,再“开火车读课文”,每人一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读的同学有没有出错。大家都知道,小孩子都喜欢在全班面前有好的表现,而且喜欢纠正出其他同学的错误。第一遍自由读可以为他们开火车读提供一个准备,让他们能在大家面前有好的表现。在“开火车读课文”这个环节,我可以让班里的另一半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全部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是主体,使他们可以集中精神参与我的课堂,而且让他们体会、了解并牢记标点符号的特征和用法。
3.读了课文,谁能用上这四个词语讲讲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这四个词语的幻灯片】(学生一个个回答)当有同学回答出课文上的一句话时,我就在此进行总结,用幻灯片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后,在战场大显神威。”这个句子;如果没有学生定位到这句,我就进行引导,让他们把目光集中到这一句,然后出示这个句子。接下来,让他们找一找、划一划,划出这个句子,然后集体读一遍。这个环节是我这一课时的第二个教学重点,我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大胆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4.在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让他们针对课文进行提问,然后是我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除了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和“对‘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理解和启发” 这两个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将会在下一课时中深入讨论)。这个环节,我主要是体现我的教学难点,让他们积极动脑、独立思考,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重点学习并指导生字。
1.第一步,指名读生字,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再集体教育;第二步,重点讲解 “集”、“攻”、“战”、“神”这四个字的写法,在黑板上写出“攻”与“功”,“战”与“站”和它们自各组的词语,并把这四个词语读一遍,引起他们的注意,不要写错;第三步,在自己的生字本上练习,每个字抄写三遍;第四步,让他们读一遍含有文中生字的8个成语,并抄写在课本上。这个环节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我这样设计意图是:让他们能读准每一个字,帮他们区别容易混淆的字,再通过抄写来记住每一个字;通过成语来记住字,并充实他们的成语库。
2..打开课时训练做1.2.3三题,通过这三题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时也给他们课外减轻了了负担。
(四)布置作业
1.请你积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多读读,多想想,让他们初步体会本单元的主题。
2.搜集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养成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 成功
战场 站立
《矛和盾的集合》的说课稿
,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5课《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
我所讲授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精神,以及实验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是在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并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教学重点是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是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根据教材特点,课前我准备了矛、盾、坦克的实物,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 实物导入新课
一定的情境及师生和谐的关系是一节好课所必需的条件。因此。
我出示实物矛和盾,结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说说矛和盾各有什么优点?接着提出问题:发明家是如何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这样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是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 复习旧知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为了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先指名读了一遍课文,再通过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之后,我听写了部分本课要求会写的词语,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提问:听写的词语中有不懂的吗?学生互问互答,在理解“大显神威”这个词后,让学生围绕这个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谁大显神威?”“它具有什么神威?”“它为什么能大显神威?”等一些问题。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改变“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进入积极的读书状态,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思考中寻找答案。
三、 感悟、理解课文
以疑促读,既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感受,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生思维浪花相互激趣、强烈碰撞的信息交换场。学生在读书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这生动具体的描述不但解答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还激发了学生说一说对坦克的了解。
质疑是学生求学的重要途径。在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逐步深人,会产生不同的问题“文中告诉我们坦克是怎么发明来的呢?”学生通过分组学习,在读一读,说一说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坦克是怎么发明来的。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我采用表演的形式在学生对“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理解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进行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较为抽象,如能将课文和事例融为一体,在事例中感悟语言,在事例中理解课文,那么教学就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 拓展思维,深化明理
新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
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了对这句话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出发,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使学生摒除抽象教条的分析,通过具体鲜活的事例体会“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的含义。这样读中悟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落到实处。
五、 布置综合性学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课后请同学们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尝试着把其中一项做成看得见的作品,在咱们班的展示台上展示。
在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会学。总之,我在尽量尝试着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我的课还很稚嫩,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头篇课文,是经作家黄水清的《矛和盾的集合》改编而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矛和盾的集合》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在这个比赛过程中,发明家发现手上的盾难以招架对方矛的进攻,由此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的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仅仅只能防守,更何况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于是,他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再加上履带,发明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课文通过叙述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学习这类议论性的文章,我们就应该要求学生“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标的相关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我见习班级的学情,我给这篇课文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教学重点1)
2。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教学重点2)
5。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在这个课时里,我将要用到“自相矛盾”故事的.资料和课件这两种教具。
二、说教法及学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所以我首先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我会通过我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我会让他们在初知课文后积极动脑,对课文进行质疑,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读一读,说一说,找一找,问一问”的方法完成本课时的学习任务。“读”:生字、词语、课文和文中的重点语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找”:文章中重要的句子;“问”:初读课文后自己不懂、好奇的地方。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们认识他们吗?(学生自由回答)对呀,这是古代的两种武器,长的是矛,圆的是盾。【出示图片旁边的“矛”和“盾”两个字】让他们认识一下矛和盾,接着来认识这两个字,比较能引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和我一起写这两个字,我在黑板上写这两个字,作为课题的形式,中间空一个字的距离,这样是我的教学设计需要。我边写边指导他们这两个字,矛:最后的一笔撇,好锋利啊,跟图片中的矛一样;盾:开始两撇,真像两个勇敢的小卫士,像图片中的盾,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这样可以与图片结合起来,使这两个字能他们在脑中留下生动的形象,帮助他们记忆。让他们用手指跟着我一起来写一遍,这样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2。关于矛和盾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出示故事“自相矛盾”的两张图片】
同学们知道吗?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讲这个故事)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的成果,对这种行为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培养他们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3。老师现在带大家去看一看这个故事的小动画。【出示故事“自相矛盾”的视频】用这个视频来吸引他们,让他们能集中精力听我下面的教学环节,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增长他们的课外知识。
4。动画中的矛和盾碰在一起产生了自相矛盾的故事,今天,矛和盾要再次相遇,结果会怎么样呢?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边说出课题边板书,在原本“矛”和“盾”字的中间加上“和”,再在“盾”字后写“的集合”),一起读课题。利用视频的形象吸引他们之后引出课题,让他们对课文产生好奇和疑问,利用他们很想去文中找答案的心理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要考考你们,这些词语能不能读正确?【出示词语的幻灯片】,先让他们自己自由读,再进行“开火车读词语”,对读错的字词进行及时的纠正,再集体教育,防止他们再出错。此环节,我要体现出我的教学重点1,因为是第一课时,生字词语显得比较重要,我先在这里检查他们预习的中的一项,让他们认读词语,生字放到后面重点指导、练习。开火车读词语的话,可以让班里的一半同学参与,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2。先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带上感情”,再“开火车读课文”,每人一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读的同学有没有出错。大家都知道,小孩子都喜欢在全班面前有好的表现,而且喜欢纠正出其他同学的错误。第一遍自由读可以为他们开火车读提供一个准备,让他们能在大家面前有好的表现。在“开火车读课文”这个环节,我可以让班里的另一半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全部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是主体,使他们可以集中精神参与我的课堂,而且让他们体会、了解并牢记标点符号的特征和用法。
3。读了课文,谁能用上这四个词语讲讲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这四个词语的幻灯片】(学生一个个回答)当有同学回答出课文上的一句话时,我就在此进行总结,用幻灯片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后,在战场大显神威。”这个句子;如果没有学生定位到这句,我就进行引导,让他们把目光集中到这一句,然后出示这个句子。接下来,让他们找一找、划一划,划出这个句子,然后集体读一遍。这个环节是我这一课时的第二个教学重点,我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大胆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4。在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让他们针对课文进行提问,然后是我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除了“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和“对‘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理解和启发”这两个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将会在下一课时中深入讨论)。这个环节,我主要是体现我的教学难点,让他们积极动脑、独立思考,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重点学习并指导生字。
1。第一步,指名读生字,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再集体教育;第二步,重点讲解“集”、“攻”、“战”、“神”这四个字的写法,在黑板上写出“攻”与“功”,“战”与“站”和它们自各组的词语,并把这四个词语读一遍,引起他们的注意,不要写错;第三步,在自己的生字本上练习,每个字抄写三遍;第四步,让他们读一遍含有文中生字的8个成语,并抄写在课本上。这个环节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我这样设计意图是:让他们能读准每一个字,帮他们区别容易混淆的字,再通过抄写来记住每一个字;通过成语来记住字,并充实他们的成语库。
2。打开课时训练做1。2。3三题,通过这三题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时也给他们课外减轻了了负担。
(四)布置作业
1。请你积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多读读,多想想,让他们初步体会本单元的主题。
2。搜集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养成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微语】时光很浅,我们都未能刻下誓言。时光很短,我们都未来得及说声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