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一)分析教材
《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本课与《力在哪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降落伞》共同组成了《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
本课所在的单元与前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起,完成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物质世界部分“运动与力”部分内容的学习,并为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部分内容的学习储备基本的力学知识。
本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力在哪里、力能改变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就力有大小以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进行建构。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以认知为重要目的的观察、阅读、分析和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力、了解常见的力,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研究兴趣。
本课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需要前面力学知识的铺垫,尤其是《力在哪里》中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和测量力的大小知识和技能,又为下一课《降落伞》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撑。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重点在于体验摩擦力。
第二部分,研究各种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第三部分,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力。
这些内容打算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摩擦力,讨论摩擦力的“功”与“过”,通过探究了解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课的知识结构,并结合第一课时要完成的任务,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方面:
能够使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减小固体摩擦力的验证实验。
(2)科学知识方面:
认识摩擦力,知道如何减小摩擦力,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功”与“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摩擦力,喜欢用学到的摩擦力知识解决生活中摩擦力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认识摩擦力,通过实验研究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认识,以及实验过程中变量的理解与控制。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抓住科学课的特点谈谈本课的教法设计:
1、由形象到抽象,遵循科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摩擦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还不能从理性的层面上觉察到。所以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设置活动,把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化解到活动产生的现象中,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帮助学生对摩擦概念的理解。
2.实践为主,多种学习方式综合,突出科学课的特点。
大胆猜测、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据分析:学生在第三单元中已经初步掌握了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又通过本单元前三课力学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进行自主探究实验的素质和能力。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教学设计体现: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提高。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充分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我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导入时,通过游戏,追问什么样的神秘力量使我们要费更大的力气才能拉开两本书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中指: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之后,让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并且通过实验去验证,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3)动手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交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对比实验了解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内化了摩擦力的知识,培养了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本课的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准备:书本、塑料平板、弹簧测力计、小木块、洗洁精、玻璃烧杯、玻璃棒、圆木棍、水槽、抹布、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我之所以准备这些材料,是因为它们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又注重了与内容的紧密联系,能充分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学生利用这些典型的材料,依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实验,在操作中验证假设,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二)设计思路
我在教学时依照教学目标并遵循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学内容上大胆创新,根据力运动的特点,通过操作演示和引用视频再现力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发现。引导他们亲身经历“发现问题——进行预测——实验研究——合作交流——生活运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三)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游戏,我先将两本书部分页码交错放在一起,让学生拉,学生轻松的拉开了。接下来让学生将两本书所有页码交*,让学生再试一试能否轻松的拉开。学生感受到前后的不同之后,追问:什么样的神秘的力量使我们要费更大的力气才能拉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
(开课设计游戏,是为了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切入口,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作好铺垫。游戏结果带给学生一个悬念,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易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2、学习概念,初步感知
感知摩擦力,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感知摩擦力的活动。
请看视频(播放录像)
(视频展示的活动,将无形的摩擦力,抽象的概念巧妙的融合在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印象深刻。)
在认识摩擦力的概念后,我又通过一段生活中存在的摩擦力的视频,引导学生一起来讨论身边的摩擦力现象,分析他们的功与过,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又需要减小摩擦力。
3、创设情境,设计实验
为了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我预设了一个情境: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告诉学生建造这样的一座金字塔需要大约上百万块重约两三吨的巨石,问:以前的埃及人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把这些巨石搬运起来的呢?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顿时兴奋起来,我适时地抓住这个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测。
学生有了生活经验作为背景,就能够很快的猜测出减小巨石与地面摩擦力的方法:加润滑剂、用木棍变滑动为滚动等。此处学生有可能说的不是很准确,我及时的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
接下来我要求学生用科学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设计了如何减小木块的摩擦力的实验。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实验过程请看视频(播放录像)
(科学课实践证明:学生对时间、空间、材料有了自由支配的权利之后,他们才能敢做、敢想、敢说,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情感体验,他们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
4、交流汇报,讨论总结
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我先给时间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小结和交流。交流先分小组进行,给每个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提高。在交流中,学生对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形成共识之后,由大家推举代表汇报实验、讨论结果。
交流的情况在刚才的视频中已有展示。
(这样由学生经过亲手实验,经过小组讨论交流,经过有代表性地汇报实验结果,学生不仅仅学习了科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设计活动应用新知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场景:“五.一”节快到了,小明的父母准备带他去运动健身,要参加以下几项活动:攀岩、溜冰、爬山,请大家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鞋子去参加这些活动。
(在学生获得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后,我引导学生应用获得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有利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好时机。)
6、板书设计
板书:
4、摩擦力的秘密
无处不在必不可少
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1、添加润滑剂
2、把滑动变成滚动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的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突出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相信这样设计,肯定能顺利完成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谢谢
《摩擦力的秘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分析教材
《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本课与《力在哪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降落伞》共同组成了《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
本课所在的单元与前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起,完成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物质世界部分“运动与力”部分内容的学习,并为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部分内容的学习储备基本的力学知识。
本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力在哪里、力能改变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就力有大小以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进行建构。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以认知为重要目的的观察、阅读、分析和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力、了解常见的力,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研究兴趣。
本课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需要前面力学知识的铺垫,尤其是《力在哪里》中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和测量力的大小知识和技能,又为下一课《降落伞》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撑。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重点在于体验摩擦力。
第二部分,研究各种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第三部分,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力。
这些内容打算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摩擦力,讨论摩擦力的“功”与“过”,通过探究了解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课的知识结构,并结合第一课时要完成的任务,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方面:
能够使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减小固体摩擦力的验证实验。
(2)科学知识方面:
认识摩擦力,知道如何减小摩擦力,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功”与“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摩擦力,喜欢用学到的摩擦力知识解决生活中摩擦力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认识摩擦力,通过实验研究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认识,以及实验过程中变量的理解与控制。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抓住科学课的特点谈谈本课的教法设计:
1、由形象到抽象,遵循科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摩擦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还不能从理性的层面上觉察到。所以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设置活动,把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化解到活动产生的现象中,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帮助学生对摩擦概念的理解。
2.实践为主,多种学习方式综合,突出科学课的特点。
大胆猜测、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据分析:学生在第三单元中已经初步掌握了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又通过本单元前三课力学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进行自主探究实验的素质和能力。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教学设计体现: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提高。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充分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我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导入时,通过游戏,追问什么样的神秘力量使我们要费更大的力气才能拉开两本书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中指: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之后,让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并且通过实验去验证,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3)动手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交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对比实验了解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内化了摩擦力的知识,培养了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本课的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准备:书本、塑料平板、弹簧测力计、小木块、洗洁精、玻璃烧杯、玻璃棒、圆木棍、水槽、抹布、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我之所以准备这些材料,是因为它们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又注重了与内容的紧密联系,能充分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学生利用这些典型的材料,依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实验,在操作中验证假设,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二)设计思路
我在教学时依照教学目标并遵循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学内容上大胆创新,根据力运动的特点,通过操作演示和引用视频再现力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发现。引导他们亲身经历“发现问题——进行预测——实验研究——合作交流——生活运用”的科学探究过程。
苏教版小学《摩擦力的秘密》优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 号,我今天说课的教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本课是在前三节课的基础上,专门介绍一种特别又普遍存在的力——摩擦力。我打算用二个课时来安排本节课的教学。现在请让我用说课的方式说一个教学片段:
(一) 游戏导入,感受摩擦力
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2位同学上来玩个游戏,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珠,看看一分钟内谁夹的多。谁来?
好,小红和小明上来。现在小红这边是A组、小明这边是B组,准备,开始。
时间到,现在老师请个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数数看哪队夹到的珠子更多呢?来,小军上来跟老师一起数。小军告诉同学们比赛结果,谁夹的多?
小红的比小明的多好多。
哈哈,老师听到下面有男生不服气了,说要他们2个人交换再比一次。好,那就交换再比一次。来,预备,开始……时间到,小军再帮老师数数,谁的多?
小明多。
这回怎么又变成小明多了呢?
哦!小华同学说:老师提供的筷子有问题,两边的筷子不一样。
有的同学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两边用的筷子不一样,来,看看,A、B组的筷子毕竟有什么不同?
嗯!小明同学说:A组的筷子套有橡胶,B组的没有。
A组的筷子老师是给套上了橡胶,而B组的筷子老师给涂上了一些洗洁精。
通过刚才的2次比赛,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比赛取胜的要害是什么?
嗯!很多同学都说是套上橡胶的筷子
恩,很好,橡胶是关键,那同学们知道橡胶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老师提示一下,橡胶提供了一种力来帮忙夹珠子。同学们开动脑筋好好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很好,小晶同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她说:橡胶增大了筷子与珠子间的摩擦力。
同学们觉得对不对啊?有没有不同意见?都没有啊?可见大家都很智慧,小晶同学说的很对,橡胶就是起到了提供摩擦力的作用。
老师接着教你们做个实验:来大家把手拿起来,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由前向后移动,同学们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啊?
哦!小乐同学说:裤子被搓起来了;越用力移动越慢;感觉移动的过程中手变热了;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易……
恩,老师听到了好多答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现象吗?
嗯!很多同学都说是摩擦力的作用
恩,现在大家对摩擦力有没有一个详细的印象了?
(二) 从生活中发现摩擦力,建立摩擦力的概念
好,同学们大家还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摩擦力?有没有同学能举例说明呢?
也许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意识到有些现象就是摩擦力,那我们现在来看段录像资料,同学们一边看一边试着想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好,录像看完了,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举手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很好,小辉同学来,试着回答一下。
嗯!小辉同学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产生的力就叫摩擦力。好,请坐,回答的还有些不完整,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好,小军你说。
嗯!小军同学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都没有啊?那老师来说。小军同学刚才补充的很好,点出了摩擦力的特点是阻碍物体运动,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啊?
哦,接触面。
所以准确的是应该是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摩擦力神秘的面纱。
(三) 入情入景,发现问题。
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摩擦力,那老师想问问大家知不知道摩擦力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嗯!要运动;要有接触面
恩,很好,同学们这次考虑的很全面,既然这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老师这里有火柴盒、粉笔、木块、橡皮擦,老师把它们这样平放在讲台的一块木板上,大家想一想:这时候有没有摩擦力产生?
嗯!没有
那么,要怎样做才能使这四个物体与木板之间产生摩擦力?
嗯!小辉同学说:用手推动他们
老师只有2只手,没办法一下推动4个,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小军同学说:把木板的一边抬起来
恩,这是个不错的好办法,那我们来试试。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在抬板的过程中,4个物体有没有要运动的趋势,有的话赶快告诉我。
老师,要动了,要动了。
嗯!好,那我们先固定在这个角度,同学们来猜测一下,老师再继承抬高的话是哪个物体先滑下来?
粉笔;火柴盒;橡皮擦……
好、好、好,老师闻声了好几种答案,大家记住自己的答案,老师来继续抬高木板看看哪种物体最先掉下来。
大家看到了吗?最先掉下来的是粉笔,之后是火柴盒,然后是木块,最后是橡皮擦。老师想先问问大家,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产生摩擦力?
嗯!有
那为什么不同的物体下滑的速度不一样,会有的快,有的慢呢?
很多同学都说因为它们的摩擦力不一样。
摩擦力的什么不一样?
嗯!大小不一样。
很好,所以说摩擦力的大小会影响物体下滑的速度?
(四) 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刚才的4种物体,你们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嗯!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外形
正好我们班分成了4组,一组挑选一个你们组觉得最值得研
究的假设进行验证,但是每组挑的不能一样哦,然后小组讨论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所选择的假设。讨论好了以后,各小组进行研究方案的汇报,大家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
恩,经过汇报和同学们间相互提意见,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有水平的选择了对比试验,那老师要再跟大家强调一下对比实验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哪些条件是要保持不变的,哪些条件是需要改变的,还要注重改变的方法。而且要留意各小组要有专门记录数据的同学。各组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选取好试验器材后,就可以开始动手实验了,老师这里提供一个实验记录的'基本格式给大家,记录的同学就按照这个格式经行记录。
老师刚看了看大家的实验都做的差不多了,那现在请各小组往返报下实验说明了什么?
第一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轻重,结论是: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第二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接触面积的大小,结论是: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第三组研究的因素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第四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形状,结论是:摩擦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轻重和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五)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同学们看老师展示出来的图,路面上油罐车漏油了,经过的自行车和摩托车都滑倒,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刚刚得出的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结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嗯!用水把油冲洗干净;在油上面撒上几层沙子把油盖住……
同学们说说哪个办法好?为什么好?
哦!在油上面撒沙子,使得轮胎和路面的接触面变得更粗糙,就增加了摩擦力。
恩,回答的不错,撒沙子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用水冲行不行啊?其实也是可以的,只是用水冲洗没有铺沙子快,不过最终解决的办法还是要用水冲洗。
同学们看,老师这边有一把生锈的钳子,用起来已经很不顺手了,同学们有没有办法帮帮老师?大家观察下生锈的地方,发现什么?
生锈的地方是摩擦最厉害的地方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就是要减小摩擦力咯?怎么减小?
把油滴在生锈的地方。
不错,看来大家对摩擦力已经有一定了解也知道摩擦力有好有坏了,就像上面的2个例子,有时摩擦力会带给我们好处,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摩擦力会带给我们麻烦,需要减小摩擦力。我们只有科学的动手、动脑,恰当的运用好摩擦力,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由于时间关系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说到这里,谢谢!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分析教材
《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本课与《力在哪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降落伞》共同组成了《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
本课所在的单元与前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起,完成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物质世界部分“运动与力”部分内容的学习,并为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部分内容的学习储备基本的力学知识。
本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力在哪里、力能改变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就力有大小以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进行建构。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以认知为重要目的的观察、阅读、分析和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力、了解常见的力,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研究兴趣。
本课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需要前面力学知识的铺垫,尤其是《力在哪里》中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和测量力的大小知识和技能,又为下一课《降落伞》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撑。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重点在于体验摩擦力。
第二部分,研究各种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第三部分,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力。
这些内容打算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摩擦力,讨论摩擦力的“功”与“过”,通过探究了解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课的知识结构,并结合第一课时要完成的'任务,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方面:
能够使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减小固体摩擦力的验证实验。
(2)科学知识方面:
认识摩擦力,知道如何减小摩擦力,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功”与“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摩擦力,喜欢用学到的摩擦力知识解决生活中摩擦力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认识摩擦力,通过实验研究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认识,以及实验过程中变量的理解与控制。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抓住科学课的特点谈谈本课的教法设计:
1、由形象到抽象,遵循科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摩擦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还不能从理性的层面上觉察到。所以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设置活动,把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化解到活动产生的现象中,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帮助学生对摩擦概念的理解。
2.实践为主,多种学习方式综合,突出科学课的特点。
大胆猜测、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据分析:学生在第三单元中已经初步掌握了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又通过本单元前三课力学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进行自主探究实验的素质和能力。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教学设计体现: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提高。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充分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我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导入时,通过游戏,追问什么样的神秘力量使我们要费更大的力气才能拉开两本书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中指: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之后,让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并且通过实验去验证,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3)动手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交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对比实验了解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内化了摩擦力的知识,培养了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本课的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准备:书本、塑料平板、弹簧测力计、小木块、洗洁精、玻璃烧杯、玻璃棒、圆木棍、水槽、抹布、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我之所以准备这些材料,是因为它们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又注重了与内容的紧密联系,能充分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学生利用这些典型的材料,依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实验,在操作中验证假设,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二)设计思路
我在教学时依照教学目标并遵循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学内容上大胆创新,根据力运动的特点,通过操作演示和引用视频再现力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发现。引导他们亲身经历“发现问题——进行预测——实验研究——合作交流——生活运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三)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游戏,我先将两本书部分页码交错放在一起,让学生拉,学生轻松的拉开了。接下来让学生将两本书所有页码交*,让学生再试一试能否轻松的拉开。学生感受到前后的不同之后,追问:什么样的神秘的力量使我们要费更大的力气才能拉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
(开课设计游戏,是为了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切入口,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作好铺垫。游戏结果带给学生一个悬念,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易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2、学习概念,初步感知
感知摩擦力,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感知摩擦力的活动。
请看视频(播放录像)
(视频展示的活动,将无形的摩擦力,抽象的概念巧妙的融合在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印象深刻。)
在认识摩擦力的概念后,我又通过一段生活中存在的摩擦力的视频,引导学生一起来讨论身边的摩擦力现象,分析他们的功与过,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又需要减小摩擦力。
3、创设情境,设计实验
为了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我预设了一个情境: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告诉学生建造这样的一座金字塔需要大约上百万块重约两三吨的巨石,问:以前的埃及人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把这些巨石搬运起来的呢?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顿时兴奋起来,我适时地抓住这个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测。
学生有了生活经验作为背景,就能够很快的猜测出减小巨石与地面摩擦力的方法:加润滑剂、用木棍变滑动为滚动等。此处学生有可能说的不是很准确,我及时的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
接下来我要求学生用科学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设计了如何减小木块的摩擦力的实验。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实验过程请看视频(播放录像)
(科学课实践证明:学生对时间、空间、材料有了自由支配的权利之后,他们才能敢做、敢想、敢说,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情感体验,他们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
4、交流汇报,讨论总结
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我先给时间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小结和交流。交流先分小组进行,给每个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提高。在交流中,学生对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形成共识之后,由大家推举代表汇报实验、讨论结果。
交流的情况在刚才的视频中已有展示。
(这样由学生经过亲手实验,经过小组讨论交流,经过有代表性地汇报实验结果,学生不仅仅学习了科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设计活动应用新知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场景:“五.一”节快到了,小明的父母准备带他去运动健身,要参加以下几项活动:攀岩、溜冰、爬山,请大家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鞋子去参加这些活动。
(在学生获得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后,我引导学生应用获得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有利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好时机。)
6、板书设计
板书:
4、摩擦力的秘密
无处不在必不可少
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1、添加润滑剂
2、把滑动变成滚动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的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突出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相信这样设计,肯定能顺利完成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谢谢
四年级《摩擦力的秘密》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摩擦力的秘密》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xx号,我今天说课的教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本课是在前三节课的基础上,专门介绍一种特别又普遍存在的力——摩擦力。我打算用二个课时来安排本节课的教学。现在请让我用说课的方式说一个教学片段:
(一)游戏导入,感受摩擦力
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2位同学上来玩个游戏,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珠,看看一分钟内谁夹的多。谁来?
好,小红和小明上来。现在小红这边是A组、小明这边是B组,准备,开始。
时间到,现在老师请个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数数看哪队夹到的珠子更多呢?来,小军上来跟老师一起数。小军告诉同学们比赛结果,谁夹的多?
小红的比小明的多好多。
哈哈,老师听到下面有男生不服气了,说要他们2个人交换再比一次。好,那就交换再比一次。来,预备,开始……时间到,小军再帮老师数数,谁的多?
小明多。
这回怎么又变成小明多了呢?
哦!小华同学说:老师提供的筷子有问题,两边的筷子不一样。
有的同学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两边用的筷子不一样,来,看看,A、B组的筷子毕竟有什么不同?
嗯!小明同学说:A组的筷子套有橡胶,B组的没有。
A组的筷子老师是给套上了橡胶,而B组的筷子老师给涂上了一些洗洁精。
通过刚才的2次比赛,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比赛取胜的要害是什么?
嗯!很多同学都说是套上橡胶的筷子
恩,很好,橡胶是关键,那同学们知道橡胶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老师提示一下,橡胶提供了一种力来帮忙夹珠子。同学们开动脑筋好好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很好,小晶同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她说:橡胶增大了筷子与珠子间的摩擦力。
同学们觉得对不对啊?有没有不同意见?都没有啊?可见大家都很智慧,小晶同学说的很对,橡胶就是起到了提供摩擦力的作用。
老师接着教你们做个实验:来大家把手拿起来,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由前向后移动,同学们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啊?
哦!小乐同学说:裤子被搓起来了;越用力移动越慢;感觉移动的过程中手变热了;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易……
恩,老师听到了好多答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现象吗?
嗯!很多同学都说是摩擦力的作用
恩,现在大家对摩擦力有没有一个详细的印象了?
(二)从生活中发现摩擦力,建立摩擦力的概念
好,同学们大家还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摩擦力?有没有同学能举例说明呢?
也许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意识到有些现象就是摩擦力,那我们现在来看段录像资料,同学们一边看一边试着想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好,录像看完了,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举手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很好,小辉同学来,试着回答一下。
嗯!小辉同学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产生的力就叫摩擦力。好,请坐,回答的还有些不完整,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好,小军你说。
嗯!小军同学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都没有啊?那老师来说。小军同学刚才补充的很好,点出了摩擦力的特点是阻碍物体运动,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啊?
哦,接触面。
所以准确的是应该是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摩擦力神秘的面纱。
(三)入情入景,发现问题。
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摩擦力,那老师想问问大家知不知道摩擦力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嗯!要运动;要有接触面
恩,很好,同学们这次考虑的很全面,既然这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老师这里有火柴盒、粉笔、木块、橡皮擦,老师把它们这样平放在讲台的一块木板上,大家想一想:这时候有没有摩擦力产生?
嗯!没有
那么,要怎样做才能使这四个物体与木板之间产生摩擦力?
嗯!小辉同学说:用手推动他们老师只有2只手,没办法一下推动4个,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小军同学说:把木板的一边抬起来
恩,这是个不错的好办法,那我们来试试。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在抬板的过程中,4个物体有没有要运动的趋势,有的话赶快告诉我。
老师,要动了,要动了。
嗯!好,那我们先固定在这个角度,同学们来猜测一下,老师再继承抬高的话是哪个物体先滑下来?
粉笔;火柴盒;橡皮擦……
好、好、好,老师闻声了好几种答案,大家记住自己的答案,老师来继续抬高木板看看哪种物体最先掉下来。
大家看到了吗?最先掉下来的是粉笔,之后是火柴盒,然后是木块,最后是橡皮擦。老师想先问问大家,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产生摩擦力?
嗯!有
那为什么不同的物体下滑的速度不一样,会有的快,有的`慢呢?
很多同学都说因为它们的摩擦力不一样。
摩擦力的什么不一样?
嗯!大小不一样。
很好,所以说摩擦力的大小会影响物体下滑的速度?
(四)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刚才的4种物体,你们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嗯!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外形正好我们班分成了4组,一组挑选一个你们组觉得最值得研究的假设进行验证,但是每组挑的不能一样哦,然后小组讨论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所选择的假设。讨论好了以后,各小组进行研究方案的汇报,大家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恩,经过汇报和同学们间相互提意见,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有水平的选择了对比试验,那老师要再跟大家强调一下对比实验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哪些条件是要保持不变的,哪些条件是需要改变的,还要注重改变的方法。而且要留意各小组要有专门记录数据的同学。各组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选取好试验器材后,就可以开始动手实验了,老师这里提供一个实验记录的基本格式给大家,记录的同学就按照这个格式经行记录。
老师刚看了看大家的实验都做的差不多了,那现在请各小组往返报下实验说明了什么?
第一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轻重,结论是: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第二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接触面积的大小,结论是: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第三组研究的因素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第四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形状,结论是:摩擦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轻重和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同学们看老师展示出来的图,路面上油罐车漏油了,经过的自行车和摩托车都滑倒,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刚刚得出的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结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嗯!用水把油冲洗干净;在油上面撒上几层沙子把油盖住……
同学们说说哪个办法好?为什么好?
哦!在油上面撒沙子,使得轮胎和路面的接触面变得更粗糙,就增加了摩擦力。
恩,回答的不错,撒沙子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用水冲行不行啊?其实也是可以的,只是用水冲洗没有铺沙子快,不过最终解决的办法还是要用水冲洗。
同学们看,老师这边有一把生锈的钳子,用起来已经很不顺手了,同学们有没有办法帮帮老师?大家观察下生锈的地方,发现什么?
生锈的地方是摩擦最厉害的地方,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就是要减小摩擦力咯?怎么减小?
把油滴在生锈的地方。
不错,看来大家对摩擦力已经有一定了解也知道摩擦力有好有坏了,就像上面的2个例子,有时摩擦力会带给我们好处,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摩擦力会带给我们麻烦,需要减小摩擦力。我们只有科学的动手、动脑,恰当的运用好摩擦力,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由于时间关系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说到这里,谢谢!
【微语】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德高鬼神经。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