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甄选6篇)

发布时间: 2024-08-12 17:03:35

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老师年龄,说自己的年龄。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数?

1、丁丁和当当在数学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

书上图:四个苹果2瓶水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

生2:把2瓶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

生:切成两半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生:二分之一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

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

它指的是谁?

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2、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品。

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里画“勾”。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4、(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1/4、1/8、1/3、1/6……(师板书)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小组内交流。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

(3)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4)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5)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请圆形操作的学生举起)

5、比较分数大小

(1)展示作品:圆形表示的1/2、1/4

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中间用什么符号?(小于号)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用学生作品验证。

(3)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6、分数的书写。

(1)师教写1/2。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书上练习)

汇报:1/3 1/6 1/91/8

(3)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怎样的?请生阅读书P98

中间短横,是?(分数线板书)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4)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书上题目)

长方形1

1/3先估,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先估,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的?有什么窍门?

生1:1/3是下面的2倍。

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1之间有联系吗?

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生说。

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7、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五角星(1/5)巧克力(1/8)

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形的1/3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2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生:1/4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8、黑板报。《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

科学天地

生:《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

师: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

生:把《科学天地》再分,黑板版面就平均分成了四份。

9、瞧,人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

图:一岁现在的我

课件演示把一岁儿童的身长(图)平均分成四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4

把现在的我的身长(图)平均分成七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7

估计:八、九岁孩子的头占身高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

师提供资料:十岁儿童头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10、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4?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1/9?

1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小学数学

3、课时:1

4、师生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纸片

(2)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3)教师准备好课件、与本课相关的网络资源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材编排思路的第一个环节是 “动手动脑”,先让学生想办法画一个圆,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发掘生活中关于圆的物体,感受生活中的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所画的圆纸片剪下来,再引导学生动手对折,初步感受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概念。通过画一画、量一量发现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最后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是建立在教师的指引和调控下,学生自我动手发现知识。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师生,生生互动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联系生活,提高圆的知识在生活应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1、课前热身游戏:摸圆形纸片游戏。

说到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

2、游戏中概况圆的定义。

(1)师: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

(2)组织学生游戏:这里有一个黑色布口袋,将这些形状的硬纸片装入其中,你能从中摸出圆形吗?(让几名学生上台摸。)

学生摸完后,

师:有可能把其他图形当成圆形吗?为什么?

(3)结合学生叙述,小结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贴板书:“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学生举例巩固认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结合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图形。

(如果有学生说球体是圆,出示实物乒乓球说明其是立体图形,而不是圆,并切开它进行实验,指出它的截面是一个圆。)

4、学生观察课本第57页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主题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

生:(车轮、花坛、水池……)。想一想,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出答案。

(二)、动手操作、研究特征

(1)“我能画”环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学生用圆柱、三角板中的小圆、直尺中小圆、茶杯盖……)

(2)“我能剪”环节,剪出自己画好的圆。

(三)、认识圆的特征

1、动手折一折。

生:折自己剪下的圆

师: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折痕交于一点。

师生总结: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师: 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2、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3、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4、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

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四)、圆规画圆

师:请大家拿出手中的圆规,认真观察一下圆规的样子。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师: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

小组讨论:(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造成圆心的位置不一样,因此圆的位置不一样。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特征以及正确的画圆方法,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具:

课件、圆规、圆形纸片。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对于圆,同学们都很熟悉吧?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精巧的手工艺品到气势宏伟的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有什么感觉?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而神奇,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共同探究圆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对于圆,你还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或者有什么困惑吗?看来同学们对圆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节课我们先进一步了解圆,学会绘制圆,用数学语言描述圆。(齐读学习目标)

3、效果预期

同学们只要会观察、勤动手、善思考,肯定都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我们列举了这么多的生活实例,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呢?

任务一:画圆中感受“圆”

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现在同学们试一试:能用手中的材料画一个圆吗?

同学们都很聪明,能用这么多方法能画出圆,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比较一下,你发现那种方法适用性更广一些?现在,我们一起动手用圆规画一个圆。先怎样做?(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固定好两脚的长度,我们简单说成“定长”怎么样?)第二步呢?(对,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你能把这一步也起个简单的名字吗?好,“定长”)最后一步呢?(把装有画笔的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好了。)画好了,请同学们举起来欣赏一下,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们看,绘制圆就这么简单!

任务二:合作探究中认识“圆”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的研究中你们一定有更深刻的发现。现在请同学们自学58页的内容,不懂的地方小组内再讨论、交流。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把书中的重点内容勾画出来,可以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好了,开始吧。

汇报、交流。

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老师也来画一条半径。为什么不对?书上用特别精练而准确的语言描述了半径,我们一起读一遍。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画直径,为什么不对?齐读。

你还知道了什么?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手中的圆的半径跟你手中圆的半径相等吗?必须强调什么?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所以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圆心、半径、直径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但是还差那么一点点,现在我们来再次画圆,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收获。

请同学们思考,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认为圆心的作用是什么?半径的作用是什么?

画好了,请同学们回想画圆的过程,第一步定长,就是什么?定点又是什么?这两个圆一样大吗?为什么?可见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圆心有什么作用呢?对,有的圆画在这里,有的圆画在那里,是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到现在为止,老师觉得大家描述圆就比较完整了,我们会描述了,还得会用才行。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古今中外,车的外形都在不断地改变,但是有一部分始终没有改变,你注意到了吗?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呢?车轴应装在哪呢?

同学们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圆,还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真是太精彩了!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

这节课,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用准确的语言对圆进行了描述,我们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下面就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判断:用手势表示

在同一圆内,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和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试着介绍你的朋友,好吗?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老师非常满意,让我们一起为这节课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玩过套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套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

(1)定长

(2)定点

(3)旋转

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要进行套圈比赛的圆肯定比较大,用圆规画行吗?怎么办?

4、揭题:为什么站成圆形大家会觉得比较公平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心

1、圆形画好了,游戏可以开始了吗?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儿呢?

2、你能很快找出圆的中心吗?试一试,找出刚才剪下的圆的中心。谁先发现,谁就先上来介绍。

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圆心O)

(二)认识半径

1、圆画好了,瓶子放在圆心了,接下来怎样?(站人)站在哪里?(圆上)哪儿是“圆上”?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谁能上来指一指?

2、要站在圆上,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吗?为什么?怎样证明?(引导学生画一画、量一量)

说明:象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3、你能画出几条半径?

4、认识特点:在同一个圆里,有()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5、想一想:(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其实就是圆的什么?针尖固定的一点呢?

6、在白纸上点两个点,以它们为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和一个半径1.5厘米的圆,比比哪个圆大些?想想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三)认识直径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圆心时,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画一画,看看能画几条?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教师板书:(1)直径:d

(2)d=2r或r=1/2d

追问:直径肯定是半径的2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下你手中圆的直径,会不会是黑板上圆的半径的2倍?你认为应该怎么说?(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3、口答: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

4、完成课本的做一做。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现在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玩套圈游戏时大家站成圆形、瓶子放在圆心比较公平吗?

四、延伸拓展

1、同学们想一起到篮球场玩套圈游戏,你会怎么安排?说说你的想法。

2、在篮球场上要画一个直径6米的大圆,至少要准备一根多少米长的绳子?

站在这个圆上的同学中,离得最远的两个同学最多相距多少米?

追问:依据是什么?怎样证明“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3、利用发现的规律你能测出硬币等圆形物体的直径吗?

4、生活中哪些物体必须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课件出示两辆跑车)让学生展开讨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讲述:同学们,其实何尝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成了美的使者和化身。(显示生活中圆的魅力)

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且学会用圆规正确画圆。

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中。

3、通过本课,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11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课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

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是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教学重难点】

1、感知并了解圆的特征和用圆规画圆。

2、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规、圆形纸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1、学生欣赏图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说)这些图片的上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上面都有圆)

2、感受生活中的圆。

那么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圆的例子吗?(生举例)

老师也用课件出示几个生活中有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圆以及圆很美。

【评析: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唤起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用心捕捉圆在生活中的原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精美的图片,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体会到圆的无处不在,激励学生探寻圆的奥秘。】

3、设出疑问揭示课题。

选中汽车和自行车这张幻灯片问:你知道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和圆形的吗?(生答)

【评析:以"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为疑,只能引起学生用浮浅的知识来回答,怎样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关于圆的知识有很多,这节课咱们就走进圆的王国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认识圆及各部分名称

1、曲线图形。

(课件出示一个圆)圆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以前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你能把这些平面图形分类吗?(圆是曲线图形)

【评析:由物体是圆的,到抽象出圆的几何图形,以及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比较,初步认识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这些知识只有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才能步步加深认识。这样安排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

2、初步画圆。

老师徒手画圆,画的不是真正的圆,怎么才能画出真正的圆?(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

圆规是画圆的专用工具,请学生观察圆规并向同学介绍圆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尝试用圆规画圆,边画边思考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评析:让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圆,尊重学生的画圆经验,经历圆规画圆的过程。形成实践的体验后发现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再交流画圆的方法及用圆规画圆的注意点,并互相提醒,充分体现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3、认识半径和直径。

(指黑板上的圆)固定的一点在圆的中心,这个点叫做圆的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出示课件上的圆)认识圆内的点,圆外的点,圆上的点。

师:如果把圆心和圆上的点连起来就成了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就是圆的半径。想一想半径什么样子,是连接那两个点的线段?圆上有多少个这样的点?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有几条?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生说,然后出示半径的定义并读一读)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

现在继续画线段,这次经过圆心画一条线段,并且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圆上,这样的线段叫圆的直径。想一想,直径什么样子?(过圆

心,两端在圆上)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无数条)也就是说圆的直径有无数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直径。(生答,接着课件出示直径的定义,生齐读)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

4、小练习。

知道了什么是直径和半径,下面找一找直径和半径。(课件出示)

(1) 那些线段是直径?为什么?

(2) 那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

【评析:本环节通过图形的辨析,使学生认识圆中的哪些线段是半径、直径,什么样的线段不是半径、直径,进一步理解圆的半径、直径两个概念。】

你能在这个圆上(指黑板上画的圆)画出一条直径和半径吗?(一生上台画)其余学生在刚才画的圆上也画出直经和半径,并用字母标出来。

【评析:本环节设计了让学生在自己画出的圆中分别画出圆的直径和半径,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已将圆心、半径、直径这三个重要的概念的和外延,做出了非常清晰明确的界定。】

三、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特征

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我要画一个比黑板上的圆还要大的圆,怎么办?(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拉大)还要小的圆呢?(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变小)两脚的距离是什么?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线索

(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1.思考:如何从各种平面图形中摸出圆?

2.操作并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二)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交流:圆规的构造。

2.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3.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其它的曲线图形?

4.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三)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4.类比:学生尝试猜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5.沟通:圆的内部特征与外部形象之间具有怎样的有机联系?

(四)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1.比较: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中类似等长的“径”各有多少条?圆的半径又有多少条?

2.沟通:这些正多边形与圆这一曲线图形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五)在练习中形成结构

1.寻找:给定的圆中没有标出圆心,半径是多少厘米?

2.想象:半径不同,圆的大小会怎样?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猜测:不用圆规,还可能怎样画出一个圆?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半径、直径之间关系的认识。

4.沟通:用圆规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六)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1.渗透:在与直线图形的对比中,揭示圆的旋转不变性。

2.介绍:呈现直线图形旋转后的情形,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圆与直线图形的联系,体会圆与旋转的内在关联,丰富对圆这一曲线图形内在美感的认识。

【微语】看着她离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静静漂浮于池塘中的睡莲,在月光下慢慢盛放。

温馨提示:
本文【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甄选6篇)】由作者学习方法汇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