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文化学习 > 故事

关于人性的故事(精编8篇)

发布时间: 2024-08-12 22:39:48

关于人性的故事(1)

明朝万历年间,出了一桩奇案。

说的是有一户人家,儿子一年四季在外经商,留下自己的媳妇在老家伺候公公婆婆。

这媳妇非常孝顺,伺候公公婆婆细致体贴,态度非常好,这引起疑心病比较重的婆婆的猜忌,怀疑儿媳和自己的老公有一腿。

有一天晚上,婆婆想到一个“妙计”去考验儿媳。

她穿着自己老公的衣服,偷偷潜入儿媳睡觉的房间,从后面抱住了她。儿媳想要挣脱,却怎么也脱不开身,就反手用自己的指甲把婆婆的脸抓得稀巴烂。

婆婆痛得要死,只得松开手逃回自己的房间,在慌乱中,媳妇趁着月色看到了公公的衣服,认定自己就是被公公给欺负了。

第二天一大早,婆婆谎称自己病了,没有起床,而儿媳则跑回了自己娘家,向亲生父亲告状。

老父亲一听,怒不可遏,跑过去兴师问罪,却发现公公的脸上完好无损,以为是自己的女儿骗自己,回家之后,把女儿训斥了一顿。

明明是自己被欺负,怎么被骂的是自己?先是被公公欺负,后来又被父亲骂,媳妇怎么也想不通,一气之下竟然自杀了。

女儿死了,父亲老泪纵横,懊悔不已,于是就报了官。

官府老爷把公公给抓了来,七审八审,公公打死也不承认,可是又拿不出证据。

案子陷入两难的局面,官老爷毫无思绪,总不能屈打成招吧?

这个时候,邻居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说自己看到婆婆脸上有伤。

于是官府把婆婆抓来一拷问,真相大白于世。

这个案子在那个年代引起轰动,还被冯梦龙记录在《古今谭概》里面,又叫“婆奸媳”案。

一个自以为聪明的婆婆,非要考验儿媳,却闹出了一条人命,还把自己送进牢狱里面,媳妇是经住了考验,可是结果呢?

其实,考验就是一场以透支信任、感情为代价的游戏,你以为你考验的是别人,其实你自己也同样被考验,你以为你是游戏的制定者,其实你也是一颗棋子。

千萬不要刻意考验别人,因为结果你无法承担,过程你无法控制,这件事情从一开始你就错了。

关于人性的故事(2)

一位科学家得知死神正在寻找他,便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了12个“自己”,想在死神面前以假乱真,保住性命。

面对13个一模一样的人,死神一时分辨不出哪个才是真正的目标,只好悻悻离去。

但是没有多久,死神想出了一个识别真假的办法。

死神又找到那13个一模一样的科学家,对他们说:“先生,你确实是个天才,能够克隆出如此完美的复制品。但很不幸,我还是发现你的作品有一处瑕疵。”

话音未落,那个真的科学家暴跳起来大声辩解道:“这不可能!我的技术是完美的!哪里有瑕疵?”

“就是这个。”死神一把抓住那个说话的人,把他带走了。

小时候听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学校种了一片萝卜,有一天,萝卜被拔掉了几个,老师认为是学生干的,但是这个老师没有兴师动众地“立案审查”,而是在上课的时候,带着询问的口气问学生:“咱学校的萝卜是甜的还是有些苦?”有个学生兴奋地说:“老师,萝卜是甜的!”拔萝卜的人自然浮出水面。

人性最深层次的需求是得到别人的赞赏,人最大的本能在于表现自己。

死神正是抓住了科学家不愿听取别人挑剔的弱点,老师正是抓住学生自我表现的这个心理,毫不费劲儿地使其束手就擒。

关于人性的故事(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辆客车在山间小路上行驶,车上三名持枪歹徙居然盯上漂亮的女司机,强迫中巴停下,要带女司机下车去玩玩,女司机情急呼救,全车乘客噤若寒蝉。

只有一中年瘦弱男子应声奋起,却被打伤在地。男子气极。奋起大呼全车人制止暴行,却无人响应。任凭女司机被拖至山林草丛。

半个时辰后,三歹徒与衣衫不整的女司机归来。车又将行。女司机要被打伤流血的瘦弱男子下车。男子不肯,倔持起来。

喂,你下车吧,我的车不拉你!

中年男子急了,说:你这人怎么不讲道理,我想救你还错吗?

你救我?你救我什么了?女司机矢口否认,引得几个乘客窃笑。

中年男子气极,恨自已身无大侠之力!救人未救成,可也不该得此亡被驱逐下车的结果呀,他坚决不下。再说我买票了,我有权坐车!

女司机扬起脸无情地说:不下车,我就不开。

没想到的是,满车刚才还对暴行熟视无睹的乘客们。却却如刚刚睡醒般,齐心协力地劝那男子下车:你快下去吧,我们还有事呢,耽搁不起!有几位力大的乘客甚至想上前拖这中年男子下车,使人想起莫泊桑笔下《羊脂球》里的情节。

三个歹徒咧着嘴笑。得意地笑了。其中有个黑皮无赖毫不知耻地说:哥们把她玩恣了!另外两个歹徒也胡言乱语:她是我对象,关你屁事!

一场争吵,直到那男子的行李从车窗扔出,他随后被推搡而下。汽车又平稳地行驶在山路上,女司机掠了一下头发,按响了录音机。

车快到山顶,拐过弯去就要下山了,车左侧是劈山开的路,右侧是百丈悬崖。汽车悄悄地加速了,女司机脸上十分平静,

双手紧握着方向盘,眼睛里淌出晶莹的泪水。一歹徒似乎觉察到了什么,说:慢点开,慢点开,你的想干什么?女司机并不说话,

车速越来越快。歹徒企图扑上去抢方向盘,汽车却像离弦的箭向悬崖冲去……

第二天,当地报纸报道:伏虎山区昨日发生惨祸,一中巴摔下山崖。车上司机和十三名乘客无一生还。

半路被赶下车的中年人看到报纸哭了。谁也不知道他哭什么,为什么哭。

2001年,这个故事被伍仕贤导演改编成一部11分钟的微电影《车四十四》,全球公映。

一位女大巴司机在偏僻路途上的遭遇,道出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一个故事结束了,也许对于你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关于人性的故事(4)

肯尼斯·贝林是现在美国最富有的400人之一,他拥有顶级豪宅,世界级经典汽车,私人飞机,他应有尽有,似乎什么都不缺。然而,巨大的财富却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

促使贝林改变人生态度的,是一件小事。那是1999年,一家慈善机构找到他,希望他能够用私人飞机顺路带些捐赠物品到罗马尼亚,其中包括6把轮椅。在罗马尼亚的一家医院里,贝林平生第一次把一位老人扶上了轮椅。坐上轮椅的老人,感动得老泪横流,老人说,他妻子过世了,他又患了中风不能走路,如果没有轮椅他只能永远呆在没有阳光的屋子里。老人越说越激动,紧紧握住贝林的手说,现在坐上了轮椅,他也可以走出院子,和邻居一起闲聊抽烟了。贝林听完老人的话后,百感交集,他想,他只不过把老人扶上了轮椅,就好像把老人扶上了人生幸福的轨道。

这件小事,点燃了贝林从事慈善事业的激情,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频频光顾非洲的医院和世界各个贫穷国家。2000年他创立了轮椅基金会。据统计,轮椅基金会已向全球130多个国家捐赠了37万把轮椅。

贝林是一个深知为富之道的人,就像他在自传体《为富之道》一书中所说的那样:起初,我以为钱挣得多就是目标,而事实是,我把梯子靠错了墙,爬到顶了发现错了。但我毕竟是有福的,罗马尼亚之行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让我懂得了奉献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为了享受奉献所带来的快乐。

财富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敛聚,而是去实现它价值的最大化,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并从中享受由此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这才是真正的为富之道。

关于人性的故事(5)

芬森是丹麦著名医学家,也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临床医生。

到了晚年,芬森准备寻找接班人。在助理乔治的配合之下,芬森从众多慕名而来的医学界才俊中选了一个名叫哈里的年轻医生。但是,医学研究十分枯燥,芬森有点担心这个年轻人不能坚持。

乔治建言道:“先生,据我所知,哈里家境贫寒,您不妨请您的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看看他会不会动心。如果他被金钱所诱惑,自然不配做您的弟子。”

然而,芬森却说:“谢谢你的提议,但是我不能采纳。我一直都很赞同一个观点: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他出身于贫民窟,怎么会不对金钱有所渴望?如果我们一定要设置难题考验他,说,给你一个高薪的轻松的工作你干不干?而且答案必须是否定的。那么,对他来说,内心肯定是纠结的。因为,他要在现實生活与梦想面前做出两难的选择。而他跟着我研究医学,根本不必到那一步,我何必要求他必须是一个圣人……”

最终,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若干年后,哈里成为丹麦著名的医学冢。

后来,哈里听说了芬森当年拒绝考验自己人性的事,老泪纵横:“假如当年恩师用巨大的利益做饵,来评估我的人格,那么我肯定会掉进那个陷阱。因为,当时我的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而我的弟弟妹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如果那样,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

一个聪明的人,不会让别人在自己与利益中做选择,而是竭力创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去考验别人的人性,然后,两败俱伤。

关于人性的故事(6)

与美国火箭队续约五年的姚明,身价高达7600万美元,对他来说,一场重要比赛,可能为他赢得数百万元美元的收入。

不久前,姚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列,记者为此采访了他:

“现在你是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是真的捐还是作为一个形象代言人?”

“我已经签过意向书了,一旦匹配成功的话,马上就捐。”

“如果你正在举行一场重要的比赛呢?”

“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

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但愿这句反问,能在那些漠视别人生命的人的心中激起一份觉醒,激起一份良知,激起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关于人性的故事(7)

什么割断了人性的纽带

当你闭上眼睛时,必定开启了心灵的窗户。这一点是人与生俱来的,却鲜有人懂得去享受。我们生怕遗漏,我们害怕失去,我们睁大着眼睛、绷紧着神经,我们过得一天比一天累。

有一天,我在路上碰到两个并非乞丐模样的人,他们说自己是外地人,钱包被偷了,需要20元钱买车票,我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们。我没有想过他们说的是真还是假,只想着能帮就帮了。

因为不经思考就给了路人20元钱,有被骗的嫌疑,所以我遭到了朋友的耻笑,朋友一个“傻”字便把我概括了。至今,我也没弄明白,我的做法是太善良,还是太傻?或者是朋友想得太多?但我愿意相信那两个人是真的遇到了困难,我小小的帮助也许能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走出困境。

我常常感动于温暖的故事,感动于人们的善良,感动于人与人之间至真至诚的美丽瞬间。每次听到感动人心的故事,我总喜欢记录下来,希望某一天或许能出版成集,把这种感动带给更多的人。

前不久,我就记录了一个发生在母亲身上的故事:一次她去超市买了几大袋东西,出门时,由于双手被占着无法拉开门,走在她后面的一个女孩快走了两步,帮母亲拉开了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母亲走出后才松手。当母亲道谢时,那个女孩说:“我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希望她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会有人为她开门。”母亲讲的这件小事,在我的心头温暖了许久。

一日,我因患病去医院输液。年轻的小护士为我扎了两针也没有把针扎进血管,针眼处泛起了青包。疼痛之时我正想抱怨几句,抬头却看到小护士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于是我安慰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小护士连声说:“感谢您让我扎了三次。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真是太感谢了。”我告诉她,我有个和她差不多大的表妹,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有她的第一位患者,我真希望她的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我愿大家都有将心比心的宽容,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真诚和理解。

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在现代物质社会的浸染下变得异常脆弱,存款、房子、财产等,这些就能轻易地将人性扭曲,将情谊割断。亲人、爱人、朋友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靠感情来维系,金钱关系上升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第一要素。

我们曾经看到为了分得一套房子,姐妹几个翻脸成仇人,前半辈子是相亲相爱的亲人,后半辈子却是老死不相往来的陌生人;曾经我们也看到一些生意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搞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富了一个人,苦了一群人;曾经我们还看到朋友之间为了争夺利益,大打出手,对簿公堂,昔日感情荡然无存……

温暖的故事在减少,丑恶的故事在增加,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报纸上看到发生在南京的一个真实事件。夫妻两人结婚四年,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男方偷偷转移了夫妻两人做生意赚来的十几万元钱,只答应分给女方很少的一部分,女方心理当然不平衡。于是在一天夜里,女方叫上自己的哥哥、父亲、表哥等五六名亲戚,拿着刀、木棒等凶器,守在男方经过的路上,准备用要挟的手段把钱要过来。结果可想而知,男方的两只胳膊都被砍断,头部左右各被砍了一刀,到现在还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那些让他们不顾夫妻情面,争来夺去的十几万元钱,现在用来缴付医药费恐怕都不够吧!女方还落得一个伤害罪,被判入狱。这是何必呢?机关算尽,争来斗去,都是为了身外之物,将感情置之不顾,将人性的丑恶充分暴露。

然而,贪婪真的让人快乐吗?得到金钱就意味着拥有一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人们往往要在妻离子散、遭万人唾弃后才能醒悟。

一天,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人,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反而和亲戚朋友处不好关系,身边的人都说他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人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人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人笑了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让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这是一个如此简单的道理!

很少有人知道,著名的慈善家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曾被薄薄的一层“银子”蒙住过双眼。

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勤劳肯干,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可当他富甲一方后,便变得贪婪冷酷起来,宾夕法尼亚州油田地带的居民深受其害,对他恨之入骨。有的居民甚至以他为原型制作木偶,并放在绞刑架上将“他”“绞死”,以解心头之恨。无数充满憎恨和诅咒的威胁信被送进他的办公室,连他的兄弟也不齿他的行径,而将儿子的坟墓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园中迁出,说:“在洛克菲勒支配的土地上,我的儿子无法安眠!”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是在众叛亲离中度过的。当洛克菲勒53岁时,他疾病缠身,人瘦得像木乃伊一样。医生告诉他必须在金钱和生命中选择一个。这时洛克菲勒才领悟到,是贪婪这个恶魔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生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去剧院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他开始过一种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

后来,洛克菲勒开始考虑如何把巨额财产捐给别人。起初人们并不接受,可是通过他的努力,人们慢慢地相信了他的诚意。洛克菲勒创办了不少福利事业,还帮助黑人。他一生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5亿,人们开始用另一种眼光来看他。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在金钱中迷失了方向,后半生千金散尽,他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平静、快乐、健康和长寿,以及别人的尊敬和爱戴。这正印证了“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一个人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便会迷失自己的世界,也领略不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快乐,也永远寻找不到生命的真谛。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钱财乃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机关算尽,反误了人间最真的情谊。

别让金钱割断了人性的纽带,人生一程,同行是福。

关于人性的故事(8)

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和演讲口才艺术家。戴尔·卡耐基,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早在20世纪上半叶,当经济不景气、不平等、战争等恶魔正在磨灭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灵时,卡耐基先生以他对人性的洞见,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他的演讲和著作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成功。

卡耐基小时候是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而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生命。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微语】你要成为一个让每个人都乐意认识你的人,而不是让别人讨厌的人。

温馨提示:
本文【关于人性的故事(精编8篇)】由作者学习方法汇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