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电路
1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条件:孔要足够小特点:倒立、相似、与小孔形状无关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米/秒。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 VS 漫反射:镜面反射: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界面时,反射光线依然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界面时,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散开。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实像:由光线汇聚而成;虚像:一种视觉感觉,并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3)增大视觉空间。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发散光线)和凹面镜(凹镜,汇聚光线),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米=10-1米
1厘米米=10-2米;1毫米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千米/小时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根据速度、时间可求路程:s=vt: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2)费力杠杆:L1F2(费力省距离,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3、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 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1、原子的核式结构
(1)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原子核的大小: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米,原子核的半径大约为10-14米~10-15米.
2、玻尔理论有三个要点: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旋转,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2)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2-E1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沿不同圆形轨道运动.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而电子的可能轨道是分立的.
在玻尔模型中,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些不连续的能量值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3、原子核的组成核力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将核子稳固地束缚在一起的力叫核力,这是一种很强的力,而且是短程力,只能在的距离内起作用,所以只有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
4、原子核的衰变
(1)天然放射现象:有些元素自发地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现
象叫天然放射现象.
(2)放射性元素放射的射线有三种:、射线、射线,
这三种射线可以用磁场和电场加以区别,
(3)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或粒子后,衰变成新的原子核,原子核的这种变化称为衰变.
衰变规律:衰变中的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
(4)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不同的,但对于确定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是确定的.它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所决定,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温度、压强等因素无关.
(5)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互称同位素。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点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把具有
流动性 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伯努利原理:流体在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流体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 :机
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 ( 上凸 ),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方向 :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 液(气)体
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 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液体(气体)具有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 F浮 = G排=ρ 液 V 排 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 密度 和物体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浮力的生活应用:
① 轮船:利用制成空心来 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来增大浮力 实现漂浮的;
② 潜水艇:利用水舱充、放水来 改变自身重力 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③ 热气球、汽艇:利用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
计算浮力方法
:
①(二次)称重法: F 浮= G 物-F 拉(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 。
②压力差法: F 浮= F 向上- F 向下(利用压力求浮力)
③F 浮=G 排 或 F 浮=ρ 液 V 排 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④平衡法, F 浮=G物 ( 漂浮或者悬浮时求浮力; )
浮力计算方法总结:第
1、2 种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适用,所以一般计算浮力只有第 3、4 种方法,而第 3、4 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第3 种方法只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第 4 种方法任何时候都适用。
一般计算过程如下:
(1)由ρ 液与ρ 物的关系判断物体所在的状态,如果漂浮或者悬浮的话首选第 3 个公式,第 3 个公式解答不出来再选择第 4 个公式。
(2)如果有“浸没”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 V 排=V 物
功(W):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W=F· S 单位:
1J=1N · m
即影响做功的两个因素为: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 力
②物体在 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距离;如果有一项为0,(乘积都为0)做功都为0。
三种情况不做功:
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动(无 S);
②利用惯性运动的不做功 (无 F)
③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的不做功。(无 S)
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 定义式 )P=W/t 推导式P=F ·V。单位:瓦(特) ,符号 W还有千瓦( KW)和兆瓦 (MW) 1 MW=103 KW=106W 1 马力 =735W功率大小的比较和速度大小的比较类似。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既有能量。
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 J。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 ,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
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
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先分析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然后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其中减小的一种形式的能必定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一个物体的动能的减少往往伴随这它的势能的增加)
杠杆
: 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 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1 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2 表示。
注:①动力和阻力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故分析时,如不能确定动力和阻力时可随意确定 1个,这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
②力臂是 支点 到力的 作用线 的距离(力的作用线就是图中力的方向)
③动力和阻力关于支点“ O”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或简记为:同侧异向,异侧同向)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1、什么是力?力是 ,力不能离开 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 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 物体;
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表示,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 的改变和 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 、 、 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 、 、
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 和 。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会画力的示意图)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 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第2节 弹力
1、物体由于 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 ;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 。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
2、测力计是测量 的大小的工具 。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 ,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 越大,弹簧的 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 质量 的。
3、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 和 ,不许超过它的 。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 要调 或读数时要进行 加减修正。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 比,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如原长2厘米,受3n时弹簧长5厘米,受6n的拉力时弹簧长 厘米。
4注意测力时 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
第3节 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 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方向是 。地面 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 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 成正比,表达式为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它的意义是 。粗略计算时,g取 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 ,而质量随位置 变。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 。地面上6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牛顿,拿到月球上去重力为 n。地面上8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牛顿,用量程为5n的弹簧秤能称出它的重力吗?答 。
3、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 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 。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 。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会画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 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运动的小车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 .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将 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 。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验事实++ 科学推理 得出的,因此 (能/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牛顿第一定律直接描述:物体在不受力时所处的状态,即 状态或 状态。牛顿第一定律间接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 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2节 二力平衡
1、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保持 状态或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是指 状态和 状态 。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在 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它们的合力等于 0 。归纳为八个字“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3、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将 。(改变、不变).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 。(改变、不变)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物体处于 匀速 或静止(没推动),则受到的力都是一对对的 力,即受到的这对力方向 、大小 、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
第3节 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 的力叫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 和 大小有关系。 越大、接触面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冰刀与冰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 摩擦,瓶子与手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 摩擦。自行车在地面上滚动,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 摩擦。共同点:两个物体相互 ,都产生了 力
综上可得: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
(1)两个物体要相互 ,(2)两物体之间发生 。
4、磨擦分为 、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增大有益摩擦方法:使接触面 些和增大 (自行车的刹车)。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 ;(2)用 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或磁悬浮。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大小和 有关。
压强:物体所受 之比叫做压强。压强公式:,式中p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Pa=1N/m2,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压强公式 ;
(1) 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增大 ;(2)F不变,减小 (3)同时增大 和减小 . 压强越大越容易切进去,钻进去。菜刀刀口薄、图钉尖做的很尖等都是为了增大 。
(2)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压强越小越不容易陷进去,勒进去。书包带做的宽、挖土机用两条了履带、铁轨垫上枕木等都是为了减小 。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测量仪器:压强计.液面高度差越大,则液体压强就 .
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 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 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
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和 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2).
F=G FG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固体则先确定压力F=G,其次确定压强p=F/Sp)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7、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 ,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 的原理来工作的。
第3节 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吸盘、悬空塑料管里的水不会流出都证明
了 的存在。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 。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实验。测得的大气压值与玻璃管的粗细、形状、上提、下压、倾斜(竖直高度)等无关。 实验时若混进了气泡,则测得的大气压值偏 。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常见气压计有 气压计和 气压计。氧气瓶和灭火器上的气压计是 气压计。
5、1标准大气压:等于 cm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 Pa,粗略取 Pa。
6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反向变);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7抽水机是利用 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抽水机至多可把水抽到高。 喝饮料、吸墨水、针管吸针药等都是利用 来工作的。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大压强 ,流速小压强 。飞机的升力是由于飞机的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 ,下方流速 压强 ,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 压强 差,因而有 差,这就产生了升力。
2、气体压强大,沸点 ;流速快,压强 ;质量一定时,体积大压强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压强 。(一个同向,三个反向)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 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浮力的施力物是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 差。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 有关 、跟 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
的 越大、液体的 越大,浮力就越大。
秤量法测浮力:F浮=G-F视 ,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 从中可以知:浮力的大小只与 和 有关.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浮= ,
(2) 平衡法:F浮= (适合漂浮、悬浮), 展开 ρ液V排g =ρ物V物g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4)压力差发法:F浮= F向上的压力—F向下的压力
4、浮力的说法有:浮力=排开液体的重力=弹簧秤减小的示数=压力差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沉浮条件:(开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 下沉;(2)F浮 G 上浮 (3)F浮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下沉;(2) 上浮 (3) 悬浮。(不会漂浮)
浮力利用
(1) 轮船: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 的,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从而增大了 力,使 力等于 力时,物体就浮在了水面上。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轮船的大小用 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 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 ,排水量为104吨的船受的浮力为 n ,排开水的体积为 m3 ,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所受的浮力 ,是上浮或下沉一些?答 。
(3)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 来实现沉浮,。向水舱中冲入水,使重力大于浮力,潜水艇就 。
潜水艇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 )浮力 ,受到谁水的压强 。(变大、不变、变小)
(4)气球和飞艇:充入 小于空气的气体。它们的升降是靠改变物体的体积从而改变了 浮 力的大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气球就 升空 。
(5)、密度计是测 液体密度大小 的仪器。密度计是利用物体 漂浮 的原理来工作的。把密度计放入甲液体和乙液体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 ;密度计浸入液体中越深的,液体的密度越 小 (大.小)。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 。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
3、没做功的三种情形:1)有力而没有距离(劳而无功)2)靠惯性运动没有力 3)力和距离垂直。
功的计算:功(W)等于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s)的乘积。(功=力×距离)
功的公式:W= ;单位:W→J;F→N;S→m。(1J=1N·m).
第2节 功率
功率的物理意义: 功率表示 的物理量
功率(P)定义: 之比,叫做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W→J; t→S。(1W=1J/S; 1Kw=1000w)
还可推得功率的公式为p=fv,功率的国际单位为 ,符号 。1kw= w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 简称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 越大.
2、动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 越大, 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 和 势能。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所决定的能 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 越大, 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的能。
物体的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下面物体各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1)高速升空的火箭具有 和 能 。被拉弯的钢尺具有 。被拦河坝拦住的上游水具有 。空中下落的皮球具有 。山坡上静止的石头具有 。匀速上升的物体具有 和 ,且 能不变。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能和 能的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
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
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 .或者说,机械能是 的;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从能量是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具有大量的 能.
水能的利用有:水能发电、水能磨粉等
风能的利用有:风能发电、风力推动帆船航行等.
4、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 转化 。乒乓球下落过程中, 能减小, 能增大, 能转化为 能;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认为机械能守恒。在运行到近地点时卫星的势能最 ,动能 最 ;运行到远地点时,势能 最 ,动能 最 。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 能转化为 能。拦河大坝提高水位是为了增大水的 能,水流下来转化为水的 能,冲动水能机,最后带动发电机发电转化为电能.匀速上升的物体动能 ,势能变 。在平衡力作用下, 能一定不变,机械能可能变化。
皮球下落过程是 能转化为 能;与地碰撞发生形变时 能转化 能;形变消失是 能转化为 能;上升过程是 能转化为 能。弹枪把物射出时 能转化为 动 能;子弹斜向上射出后又落向地面能的转化为 动能转化为 能再转化为 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 就叫杠杆。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 到 。
(5)阻力臂:从 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杠杆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 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4杠杆平衡的条件: .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 ,但省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 )
第2节 滑轮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 。(实质是个 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 ,要费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的杠杆)
)滑轮组定义:由 滑轮和 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2)滑轮组特点:既能改变 ,又能省 ,但不省距离.
3)滑轮组的省力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 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 ,即F=G/n(G包括所提重物的重力与动滑轮重力之和)
4)滑轮组距离公式:s=nh, (s表自由端拉过的距离,n表段数,h表物体提升的高度)
使用轮轴和斜面都是为了省 .
第3节 机械效率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 ,(力、距离、功)
有用功: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记作W有用
用滑轮组提升时:W有用=Gh;
用滑轮组平拉物体时:W有用=fS
1)声现象
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3)光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元电荷: e =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1)声现象
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3)光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元电荷: e =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第1节力
1、什么是力?力是,力不能离开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物体;
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和。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会画力的示意图)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第2节弹力
1、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2、测力计是测量的大小的工具。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不许超过它的。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或读数时要进行加减修正。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比,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如原长2厘米,受3n时弹簧长5厘米,受6n的拉力时弹簧长厘米。
4、注意测力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
第3节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表达式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它的意义是。粗略计算时,g取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而质量随位置变。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地面上6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拿到月球上去重力为n。地面上8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用量程为5n的弹簧秤能称出它的重力吗?答。
3、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会画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5、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力知识点总结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米=10-1米
1厘米米=10-2米;1毫米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千米/小时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根据速度、时间可求路程:s=vt: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XX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XX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一、兴趣和坚持
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象小学时那样“热烈”,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的简洁美、逻辑美、对称美、统一美等更高层次的魅力就会吸引你欲罢不能,对这一过程同学们应该有思想准备,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习是个苦差事,三分钟热度人人都有,难在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二、理解和记忆
经常见到身边的某位同学考试时填空、计算题都对,就是选择题一错一连串,原因何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这正是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什么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例如“浮力”的概念,我们要搞清楚“浮力是什么?”“浮力怎么样计算”“为什么物体会受浮力”“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记住和说出他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突出要素,抓住关键。而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主动和独立
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的同学,能够在课前主动预习,发现自己学习的困难点,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主动发言,不要等老师去“灌输”。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熟能生巧,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1、先把物理课本详细地看一遍,毕竟课本是最根本基础的。要把基本公式记熟,然后其他公式就可以靠自己推出来。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记牢公式应用的条件。如果课本过熟了,接下来就找一本高三复习练习。例题一定要自己先做一遍再看答案,一定要把每道例题弄懂。因为例题一般都是比较经典的。
2、我觉得题海战术并不是很好。做题一定要精。争取把每道题都弄懂的话比刷了一大堆题却依旧不明白来得好。一定要有脚踏实地的态度。
3、第一轮复习先不要追求速度。那是第二轮复习的事。第一轮就是要把以前漏的基础补回来,这样以后第二轮拓展的时候才跟得上。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9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9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有哪些?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9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压力——这种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P=F/S,式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压强的单位是牛/平方米,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
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由液体的重力引起的对容器底面的压强,跟容器内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
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液体对容器器壁上任一点的压强同样决定于这一点离液面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
液体内部,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静止液体内部某处的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P=F/S=ρShg/S=ρgh。式中ρ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千克/立方米,h为某处的深度,即从液面到该处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g为9.8牛/千克。公式表明,液体某处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压强总是跟它的深度和液体密度成正比的。
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某一处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就是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这一规律叫做帕斯卡定律。
液压机、液压传动、打气筒打气都是帕斯卡定律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连通器是由两个或几个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组成的。
把一种液体倒入开口的连通器,尽管各个容器的大小和形状不同,但当液体不流动时,各个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地球周围被一层几千米厚的空气包围着,通常把它叫做大气层。
大气对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通常规定能支持76厘米高汞柱的大气压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即ρ0=1.01x10(5次方)帕,可支持10.34米高的水柱。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通常有汞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随着离地面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值明显降低。在离地2000米范围内,可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米,大气压降低133帕。大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相应降低。
2
在物理学中,把这种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叫做浮体。
浮力——水对木块有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人们把它叫做浮力。
一般说来,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面外和浸没在液体里两次弹簧秤读数的差。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只有两个: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物体在同一种液体里的浮沉条件: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则上浮;如果浮力小于重力,物体则下沉。
物体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密度计、轮船的排水量、潜水艇和钻井平台、气球和汽艇、打捞沉船。
密度计可以用来测定液体的密度。轮船的排水量是指允许它排开水的最大质量。
在物理学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人作用在棒上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木箱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古代对杠杆的利用:捣谷的舂、用来在井上取水的桔槔、战国时精确的天平和杆秤。
现代对杠杆的利用:铁皮剪、大力钳、理发用剪刀、普通剪刀。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且斜面越长越省力。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乘积叫做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公式是W=Fs,其中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表示功。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就是牛.米。牛.米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机械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机械功的原理。
在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是P=W/t,其中W表示功,t表示完成这些功所需的时间,P表示功率。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时间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就是焦/秒。焦/秒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
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利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使用滑轮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利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在使用滑轮组提起钩码的实验中,目的是提起钩码,提起钩码所做的功是有用的,叫做有用功。由于滑轮与轴之间存在摩擦,克服摩擦做的功和提高动滑轮所做的功,是额外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
机械效率——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热传导——热从物体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的传递方式叫做热传导。
对流——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对流。
热辐射——热由物体沿着直线像光一样向外传递的方式,叫做热辐射。
在需要保温的时候,就要尽可能防止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的发生。选用热的不良导体防止热传导,光亮的表面可以将热反射回去,防止热辐射。
利用热传递通常采用热的良导体——金属做外壳,金属表面积尽可能做得大些,以增加热辐射的面积。此外还利用气体和液体的对流来加快热传递。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低温物体吸收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的多少叫做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如果质量的单位用千克,热量的单位用焦,温度的单位用℃,那么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热量计算公式:
(1)物体吸收热量=比热X质量X(物体后来的温度-物体原来的温度)
(2)物体放出热量=比热X质量X(物体原来的温度-物体后来的温度)
电流是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
物理学中把每秒钟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为A。每秒钟通过导体横截面1库电量的电流叫做1安。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叫做电流的热效应。电烙铁、电熨斗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
使用电流表的正确方法是:选择合适的量程,接线正确,正确读数。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电流是各支路上的电流的和。
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用符号R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叫做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材料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长度、截面积相同导体,材料不同,电阻也不同。
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一定关系,一般说导体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电压用符号U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国际符号是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伏,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伏。
使用电压表的正确方法是:选择合适的量程,接线正确,正确读数。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I=U/R。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伏,通过的电流为1安,那么这个导体的电阻就规定为1欧。即1欧=1伏/1安。因此公式中的I、U、R的单位分别为安、伏、欧。
只要用电压表测出该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该段导体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I=U/R,就能算出它的电阻。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的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中电阻的倒数的和。
电功——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如果用W表示电功,那么W=UIt,式中U、I、t的单位依次为伏、安、秒,电功的单位与机械功的单位一样是焦耳,简称焦。1焦=1牛.米=1伏.安.秒。
电功率——电流在1秒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电功率常用P表示,P=W/t=UIt/t=UI,式中U的单位为伏,I的单位为安,P的单位就和机械功率的单位相同,也是瓦。
百炽灯泡上标有“220V”或“36V”字样,表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还标有“15W”或“60W”字样,表示灯泡在额定电压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如果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灯泡就不能正常发光,它的实际功率也就不等于额定功率。
动能——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是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内能——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电能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了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的电流。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发生运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能连续不断地转动,电动机就是应用上述原理制成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网的建设发展很快,到1990年为止全国已有五个总功率超过1000万千瓦的大电力网和许多小电力网,其中东北、华东、华北、华中等四个大电力网的总功率都已接近或超过1200万千瓦。
铀和含铀的矿石能放出某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不透明的物质。物质放出这种射线的现象叫做放射性现象。
工业上利用放射线的贯穿本领来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裂纹。农业上通过射线照射可以使种子发生变异,培育出优良品种,还可以用来抑制农作物的病虫害、杀菌和食物保鲜。医疗卫生上利用射线抑制肿瘤的增生。
放射线对人体危害极大,能诱发皮肤癌、白血病等多种病症。当内照射剂量大时,可能出现近期效应,如头痛、头晕、食欲下降、失眠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继而出现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超剂量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长期作用可产生远期效应,出现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放射线物质要妥善地安放在铅盒内,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要防止放射线物质对水源、空气以及工作场所的污染。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
重核的裂变——铀核被中子轰击时,会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现象叫做重核的裂变。
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核反应堆将链式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最终转化成电能。
我国已自行设计建造发电功率为30万千瓦的秦山核电站和发电功率为100万千瓦的广东大亚湾大型核电站。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即不能创造,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的总量是守恒的。
能源有太阳能、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等一次能源,还有电能、氢气、酒精、火药等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二次能源。
【微语】人生就像是一场消耗,愿你能把美好的时光耗在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上。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