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车斜面实验(伽利略实验)装置:小车、斜面、棉布、毛巾、木板和标志
该实验说明了: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前进得越远
2、伽利略(意大利)运动学观点: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
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笛卡尔(法国科学家)运动学观点: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
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3、牛顿(英国)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公认的定律不是实验的结果,而是根据实验推理得到的。
4、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必质,叫惯性。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5、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 压力的大小。
6、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7、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物体,同一直线)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8、推物体开始运动时,推力>阻力推物体做匀速运动时,推力=阻力
9、摩擦力: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我们要尽量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1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更粗糙。
2、增大压力。
1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更光滑。
2、利用滚动代代替滑动
3、使接摩擦面脱离接触,即使用润滑油或气垫。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
(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两物体相接触;相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有形变;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特点;
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日常中的摩擦力现象以及测量摩擦力大小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通过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熟悉使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规律的习惯;通过严谨的实验过程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
摩擦力的测量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前面学习的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进行回忆并回答。
教师演示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并提问: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现象:用铅笔写字时,铅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等。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叫滑动摩擦力呢?
学生实验探究感受摩擦力:手平放在桌面上,第一次用力推或拉在桌面上运动,第二次保持手不动,第三次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并根据实验结果并看书总结得出摩擦力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讨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设计实验探究,强调控制变量法。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及压力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回答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摩擦力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环节三:巩固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环节四:作业设计
想一想:回家去尝试用筷子能否夹起玻璃球,得到结果后试着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练一练:课后问题与练习题1。
五、板书设计
摩擦力
一、滑动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
做相对运动
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粗糙程度
压力大小
三、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初中物理计算摩擦力相关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
物体受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 反之,做减速运动。
1Kg≠。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 字母。
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 cm2 = 10-4m2
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 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 = 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 = 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 F浮=ρg v计算。
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 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初中物理摩擦力知识公式计算相关
摩擦力是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所以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怎样正确判断出摩擦力的方向呢?只需四步即可。
①明确摩擦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选择施力物体为参照物;
③判断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
④用“相反”确定摩擦力的方向。
判断摩擦力方向时,要正确判断出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人走路时,摩擦力是产生于脚(鞋)和地面之间,不是人和地面之间。人相对于地面向前运动,但是摩擦力方向并不是向后。
注意:摩擦力方向不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而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特点;
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日常中的摩擦力现象以及测量摩擦力大小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通过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熟悉使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规律的习惯;通过严谨的实验过程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
摩擦力的测量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前面学习的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进行回忆并回答。
教师演示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并提问: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现象:用铅笔写字时,铅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等。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叫滑动摩擦力呢?
学生实验探究感受摩擦力:手平放在桌面上,第一次用力推或拉在桌面上运动,第二次保持手不动,第三次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并根据实验结果并看书总结得出摩擦力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讨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设计实验探究,强调控制变量法。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及压力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回答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摩擦力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环节三:巩固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环节四:作业设计
想一想:回家去尝试用筷子能否夹起玻璃球,得到结果后试着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练一练:课后问题与练习题1。
五、板书设计
摩擦力
一、滑动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
做相对运动
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粗糙程度
压力大小
三、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初中物理计算摩擦力相关
摩擦力是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所以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怎样正确判断出摩擦力的方向呢?只需四步即可。
①明确摩擦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选择施力物体为参照物;
③判断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
④用“相反”确定摩擦力的方向。
判断摩擦力方向时,要正确判断出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人走路时,摩擦力是产生于脚(鞋)和地面之间,不是人和地面之间。人相对于地面向前运动,但是摩擦力方向并不是向后。
注意:摩擦力方向不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而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着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下一章中将重点讲述)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即F=f。
⑵静摩擦力的大小:根据平衡力知识判断
当你爬杆到某处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即f=G。
如果是匀速向上爬或匀速下滑的时候,摩擦力和重力大小还相等吗?无论是静止、匀速上爬,还是匀速下滑,均属于平衡状态。所以,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
物体受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 反之,做减速运动。
1Kg≠。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 字母。
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 cm2 = 10-4m2
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 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 = 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 = 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 F浮=ρg v计算。
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 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初中物理摩擦力知识公式计算相关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两物体发生形变;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两物体相接触;相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有形变;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N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 注意事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两物体相接触;相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有形变;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听得懂
高中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听讲,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用心来听,熟记高中物理概念定义,这是“知其然”,老师讲解的过程就是“知其所以然”,听懂,才会运用。
记牢固
尤其是基本的概念。定义、定律、结论等,不要把这些看成可记可不记的知识,轻视了,高中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运用就会受阻,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就会因概念不清而丢分,掌握三基本:基本概念清、基本规律熟、基本方法会,这些都是要记住的范畴。只有这样,高中生学习物理才会得心应手,各种难题才会迎刃而解。
会运用
会运用才是提高成绩的根本,就是对概念、公式等要掌握灵活,活学活用,不是死记硬背,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公式的运用也是做到灵活多变,以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比如对于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什么是动量、为什么动量会守恒这些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学起来就是枯燥的,甚至是难于理解的,而这些知识又影响着整个力学的学习过程,所以,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试着把这些概念化的内容融于各种题型中,将其内化成高中生的基本知识,另辟思路,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学习效益会翻倍。
练得熟
高中物理知识是分板块的,各内容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练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熟能生巧,练得多了,也就轻车熟路了,各知识点之间就能形成一定的类比,高中生就可以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由点及面的综合运用了。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
(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推出的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μ越大
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FN成反比,FN越大,μ越小
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与正压力FN成反比
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情况及材料决定
解析:动摩擦因数只与两物体的材料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FN的大小及F的大小等无关.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D)
受到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而滑动摩擦力只能是阻力
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解析:静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发生在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里所说的“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是分别以这两个物体为参考系而言的,若以其他物体为参考系,则可能都是静止的,也可能都是运动的.而摩擦力阻碍的也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若以其他物体为参考系,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有压力就一定有滑动摩擦力
有滑动摩擦力就一定有压力
滑动摩擦力总是与接触面上的正压力垂直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重力成正比
解析:本题考查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由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而正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两物体的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垂直,故选项C正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但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故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你认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D)
人走路时,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在水平面静止不动时,不受摩擦力作用
消防队员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匀速滑下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将酒瓶用手竖直握住停留在空中,当再增大手的用力,酒瓶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盐,只是为了人走上去不易滑倒
解析:无论沿竿是匀速攀上还是滑下,摩擦力的方向都是向上的.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盐,一是为了人走上去不易滑倒,二是使冰雪融化得快.
如右图所示A为长木板,上表面粗糙,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1向右匀速运动,物块B在木板A的上面以速度v2向右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D)
若是v1=v2,A、B之间无滑动摩擦力
若是v1>v2,B受到了A所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若是v1
若是v1>v2,A受到了B所施加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解析:若v1=v2,则A、B间无相对运动,故A正确;若v1>v2,则B相对于A向左运动,故B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A相对于B向右运动,A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故B、D正确;如果v1右运动,B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所以C错误.
【微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