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的:
1、巩固画各种动态人物的技能,学习简单的画面布局。
2、进一步培养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春天树林的背景图一幅。
2、教师用吹塑纸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如滑梯、秋千、跷跷板、攀登架、小火车等)以及用油画棒绘制的两个动态不同的人物。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背景图。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画,你们看美不美?(引导幼儿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讲述自己的感受)
2、这是公园的一角,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树林,树林里有块空地,想一想,这里可以放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出示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我们把这些大型运动器具搬到树林里去,好吗?
二、讨论画面布局
1、滑梯放在哪里比较合适?(滑梯比较高大,如果放在前面会把后面的物体挡住,因此放在后面比较合适)
2、攀登架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中间靠左处,与滑梯前后交错)
3、跷跷板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前面,因为它比较低)
4、小火车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画面的最前面,并靠边)
5、秋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挂在树上)
6、你们瞧,现在的公园更像什么了?(儿童乐园)
三、学习绘画不同动态的'人物
1、儿童乐园真好,不过好像还缺少点什么,怎么办?(自画、自剪人物,然后贴上去)
2、出示范例。老师请了两位小朋友来玩,你们能看出他们正在玩什么吗?
3、教师根据幼儿意见,将两个范例分别放到相应的运动器具上,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动态与器具特点的关系。
4、教师示范画出坐、跑、攀登等动态人物。
5、幼儿绘画各种动态的人物,要求幼儿颜色搭配要和谐,涂色要均匀,人物要剪得光滑、细致。
6、幼儿把自画人物“送”到儿童乐园去玩,教师按幼儿的意愿,将其作品一一贴在相应的运动器具上
7、教师选择一件作品,从其色彩,动态等方面进行讲评,然后请几名幼儿参加讲评。
四、游戏
1、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要求,模拟相应的动作。如教师说“现在玩跷跷板”,幼儿立即说“跷呀跷”,边模仿玩板的动作。
2、我们一起造的儿童乐园太好玩了,让我们以后再一起玩吧。
〖教学目标〗
1、经历把相同数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
2、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结合情境,知道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能运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点〗
能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有一个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想去看一看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乘飞机的,划船的,还有坐火车的。
生:我发现了每架飞机上的人数同样多,每节车厢的人数同样多。
师:能根据这幅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请在你的练习本上求出你喜欢的游乐项目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2+2+2+2=8(人)
②划船的有几人? 3+3+3=9(人)
③小火车上坐有多少人? 4+4+4+4+4+4=24(人)
④休息的有几人? 3+3=6(人)
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算式加数相同、
老师也喜欢划船,上个星期老师去水上乐园去看到那里的每条船上也是3人,有20条船,一共有多少人划船?(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
生:会发现算式加数相同,但算式很长,很麻烦。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对于这样的问题,数学家想出了一个新的运算方法叫乘法。
(充分利用主题图“儿童乐园”这一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到了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二)设置疑点,探究新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加法有联系的乘法的知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1.针对算式2+2+2+2=8(人),进行乘法教学。
师:在上面这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生:相同加数是2,有4个2。)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2×4=8或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它各部分的名称与读法。(类比加法算式的名称。)
师追问:2+2+2+2=2×4时,4是从哪儿来的?引起学生关注和讨论。
(通过讨论“4”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计算相同加数的连加问题,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2.请各人把刚才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
3.利用乘法知识试一试。
5个3相加,4个4相加。
②独立列式;
②同桌相互检查;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设练习,巩固拓展
1、填一填
在加法算式5+5+5+5+5+5=30中,相同的加数是( ),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是( ),表示()个()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乘数是 ( )和( )积是( ),读作( )。
2、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画√,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画×。
(1)3+3+3 ( )
(2)3+3+1 ( )
(3)4+4+4+4 ( )
(4)3+3+3+4 ( )
3、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电脑出示)
5+5+5=15,这是()个5相加,
乘法算式是()×()=()×()=()。
4+4+4+4+4=20,这是()个4相加,
乘法算式是()×()=()×()=()。
延伸应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课件给出
1、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
2、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左右两边的数都叫乘数,乘法算式的结果叫积。
3、读乘法算式要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读,把“×”读作乘。把“=”读作等于。
(五)作业。
1、课本19页第1第3题、(必做)
2、课件给出、(选作)
课题生成:
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不仅满足了幼儿爱模仿的好奇心,还能使幼儿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建构游戏中,孩子们是快乐而自信的,“瞧,我造的飞机起飞嘣“这是我们建的儿童乐园,大家快来玩吧!”在这充满喜悦的声音里,我们也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和满足。
然而,在建构游戏中常出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游戏中,孩子们各自都在忙着建自己的儿童乐园,可到了游戏结束时,每个小小的儿童乐园都只是刚“破土动工”。
“老师,我想造一辆小汽车,可我少一个轮子,有圆形的工具,他不肯给我”,“老师,我也在造小汽车,把轮子给他,我的汽车就造不出来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多次建议孩子子合作游戏,但教育效果不明显。于是,我们尝试着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独自玩和合作玩的不同感受,进而自发产生合作游戏。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独自建构和合作建构的不同感受。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3、鼓励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积木、插塑、彩色皱纸、各种纸盒、易拉罐等建构材料若干,设有四个独自游戏的活动区域和两个合作游戏的活动区域。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都很喜欢到儿童乐园去吧!今天,我们就要用各种材料来建一些儿童乐园,小朋友可以一个人去建造儿童乐园,也可以合作建造,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儿童乐园建得最好!
2、引导幼儿合作建构儿童乐园。
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形式,并进入活动区域。在活动中教师发现,进入合作游戏区域的幼儿虽然想通过合作建构游乐场,却不知道该怎样合作。如:赵悦说:“我搭一个木马。”
其他小朋友也都跑着来搭木马;看到周仪在造滑梯,大家又都过来忙着造滑梯……这时,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启发引导合作游戏的幼儿在建构前先协商选择好各自建构的内容。如:我来建城堡,你来造碰碰车。明确任务后,再操作,作品建好后,再协商讨论摆放的位置。
3、观摩评价建构作品。
(1)老师带领幼儿观看独自建构的儿童乐园,边观看边讨论:这样的儿童乐园你喜欢不喜欢?为什么?
(2)老师带领幼儿观看合作建构的儿童乐园,边观看边讨论,这样的儿童乐园你喜欢吗?为什么?
4、老师小结。
一个人建构儿童乐园时,因人少力量小,不能造出很,而合作建构儿童乐园,因人多心齐力量大,所以建造的多,玩起来就更有趣。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够熟练正确地解决问题。
3、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具体生活情境的探讨,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怎样使用乘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乘法。
师:小朋友们,平时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带4支铅笔在文具盒里,3个小朋友一共带了多少支铅笔呢?
生:4+4+4=12(支)
师:5个小朋友一共带了多少支铅笔呢?7个呢?10个呢?46个呢?
加这么多,很麻烦,怎么办呢?
生:用乘法。
师:老师跟你想的一样。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索“乘法的意义”(板书)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乘法的相关知识。
(1)认识乘法算式
师:像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谁能说说4+4+4=12(支)这个算式用乘法怎样表示?
生:4X3=12(支)或者3X4=12(支)
师:同意吗?小朋友们真厉害。我还有问题,这个4是从哪里来的;3又是从哪里来的?
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
生:4是相同的加数;3是表示有3个4相加。(相同加数4的个数。)
师:老师也很佩服大家,说的很准确。
(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师:加法中这个叫加数,猜一猜乘法中这些数分别叫什么名字?
介绍乘数、乘号、积。
(3)读、写算式。
读:3乘4等于12
写:在本子上写一遍。
2、立即巩固。
师: 你能求出:5个小朋友一共带了几支铅笔吗?先用加法表示,再用乘法表示。
请人上黑板写,评讲:5X4=20或4X5=20
4是相同加数,表示每个小朋友有4支铅笔;5是相同加数4的个数,表示有5个小朋友;15是他们的积,表示5个小朋友一共带了15支铅笔。
3、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孩子们真能干,很快就学会了用乘法这种简便的方法来解决相同的加数相加的问题。
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到儿童乐园去,寻找并解决那里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儿童乐园)
(出示课件)今天儿童乐园可热闹了,你们看,有的小朋友在坐飞机;有的小朋友在划船;有的小朋友在坐火车;有的小朋友在聊天。你能看图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每架飞机上有2人,4架飞机上一共有几人?
师:你能用乘法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2X4=8(人)
师:谁来告诉我们2、4、8分别表示什么?
生: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人;4表示有4架飞机;8表示4架飞机上一共有8人。
师: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怎样解决?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汇报:一条船上有3个人在划船,3条船上有几个人?3X3=9(人)
一个车厢有4个人,6个车厢有几人?4X6=24(人)
前后的板凳上都有3人,一共有几人?3X2=6(人)
将算式写在本子上。
三、对比、练习。
1、对比刚才你们列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你有什么感受?
生:相同加数太多了,相加的时候很麻烦,用乘法就简便多了。
2、完成5页的试一试。
请学生先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算式;
重点说一说乘法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3、游戏:4人小组合作,每人伸出1个手指,算一算:一共有几根手指?
每人伸出2个手指呢?3个?4个?
4、尝试:请小朋友试一试把这些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5+5+5=157+7+7+7=2810+10+10=30
把前面2页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四、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成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数一数
1、教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用几个几个数的方法,列出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2、教师提问:每人发2本练习本,要准备多少本?
3、揭题:连加太麻烦,研究一种简便的表示方法。
活动二:数一数,列一列
1、示儿童乐园,提出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2+2=8
3+3+3=9;4+4+4+4+4+4=24;1+2+3=6
3、教师介绍用乘法表示第一算式:
2×4=8,以及它各部分的名称。
4、由学生选择后三个的一个,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5、讨论1+2+3=6?为什么不能列出乘法算式。
活动三:找一找
1、找一找身边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
2、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试做,引导学生说一说3×4中4从哪来的?
活动四:
小结:乘法的意义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 4-5
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对横竖两种数法列式。
教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教师让学生先独立观察画面,再想一想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选择一个连加问题引出乘法,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与写法及几个部分的名称。在介绍乘法算式时,要明确:一个情境对应着两个乘法算式,如4个2相加可以写成4×2或2×4。学生只要能写出其中一个算式就可以。
2、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老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去寻求解答方法:一种是加法,一种是乘法。对于“6是从哪儿来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二、试一试。
1、一共有几只鸟?
要求写出加法算式后,再写出乘法算式,让学生在独立试做后,说一
说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说一说3×4中的4和7×2中的2分别是从哪儿来得。
布置作业: P 5 (2)。
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情景图
有多少人乘坐飞机?2+2+2+2=8(人)2 × 4 = 8(人)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课后小结:
【微语】把握每一个今天,珍视每一刻的快乐与感动,这才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