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 单元《统计》中的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补充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价值。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3、能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统计图补充统计表,同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并能进行交流。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读图能力。难点是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五、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
六、说教学过程
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索的角度出发,分如下六个层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个层次: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课件展示丰富多彩,形状各异的统计图。刺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统计世界。
(统计世界里有那么多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认识他们并不难,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春天到了,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小朋友组织了一次郊外活动,下面这两复统计图就对两个年级的活动情况做全面的反映。我们来看看。)
展示书115页的两幅单式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1、独立思考、回答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分组讨论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为复式条形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个层次: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教师提问预设)比较各个项目中四、五年级人数情况;(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这样观察麻烦吗?根据两幅图的特点,你有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麻烦?
(我这样设问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整节课充满一种问题意识。)
第三个层次:合作探究,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合并方法,交流学习体会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后,再组织交流,在这里老师紧紧抓住“如何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二合一”的重点,进行引导。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1、“将两复图重合在一起”,当学生出现这一想法时教师马上让学生讨论其可行性并通过可件展示,如果完全重合后,横轴和纵轴完全重合再了一起,便于观察了,可直条也重合了,反而不便于观察了,那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2、将两幅图的直条并列在一起:由于学生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很可能不能准确的表述并列的过程,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各个部分怎样合并?并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理解两幅图的合并过程:横轴纵轴完全重合,两种直条并排在一起。
第四个层次:对比观察、分析比较统计图、总结复式条形图的优势
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形式,这种统计计图的名字叫“复式条形统计图”展示课题。
当新的统计图呈现在大家眼前之后,变引导学生对这个统计世界的新朋友进行细致深入的认识:
自主观察思考:
1、复式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2、这幅统计图和以前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教师适时点拨:如果没有图例会怎样?两个年级都用一种颜色会怎样?如果颜色用得五花八门又会怎样,让学生认识到图例的作用,并知道在复试统计图中怎样运用颜色)
3、这样来表示两个年级的数据,与前两种统计图相比有什么好处。
在这里既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思维互相碰撞,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对“复式统计图”这一知识的深度建构。
接下来,让孩子们试着读出统计图中的信息,填空并完成统计表。(将116页例二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一题中,进行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补充统计表的训练。)
完成统计全过程,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合交流:对于这次郊游活动你获得了一些什么信息,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因为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是在上册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作为铺垫,读取统计图中的信息,填写统计表是没有多大难度的,如果遇到障碍只需引导借助旧知,分析讨论,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同时我们把例题二的训练融入到第一题中,用一个素材来呈现,使得本节知识的教学完整性更强,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又大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五个层次:尝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都会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是四年级同学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情况统计表,大家有兴趣根据其中提供的信息制作一张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1、让学生观察统计表,读取其中信息
2、让学生根据信息补充统计图。让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对于此处教学,我们所做统计图都是提供了横轴和纵轴的,学生只需读取信息,在表格中画出相应的直条。所以难度大大降低。可以说是一种半放手的“制作过程”,同时教学中让学生说,老师演示,也是一个半放手的教与学。只是为下一环节中,学生完全有自己独立收集数据,选取颜色画直条补充统计图搭脚手架。
第六个层次:小课题研究、经历统计全过程,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学会制作统计图了吗?有没有信心自己来制作一次。不过在做之前先让我们来观看一组短片。)
以一组雅典奥运会精彩镜头,渲染气氛。点明课题。
课题:第26—28届奥运会中国队金牌数和奖牌总数统计图
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第26-28届奥运会中国队的获奖情况,包括获得的金、银、铜牌数和奖牌总数等数据,并发给标好横、纵轴的表格。
1、学生根据信息和要求独立填写统计表并制作统计图
2、汇报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并根据三届奥运会中国队成绩,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的表现会怎么样?
培养和训练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能力。
这一层次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经理收集、处理、描述、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并根据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分析、预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又是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由于制作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要考虑的方面较杂,费时又多,而用Excel软件制图是信息化时代的趋势,不必在制图上为难学生,故北师大版教材建议在方格图上考核学生,甚至建议可直接出现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即,一方面是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能力;一方面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数据和统计信息有良好的判断能力。我们已经形成统计教学以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为发展统计观念的认识。但是,我们是否还要辩证地看到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并不是每一次统计活动都要让学生经历全过程,而是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学习,有所侧重地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某个片段,让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居于这样的思考,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分析统计数据的作用;欣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用制作统计图的片段中感受电脑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锁定教学重难点为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法学法:
根据所学统计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及用Excel辅助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首先选择了教材创设的投球情境为课堂的主要资源。浏览前面有关统计图的教材,本节第一次出现数据是小数的,参阅其他版本的教材及参考其他课件,大多是统计班上男女同学、不同地区人口,或温度的内容,且不在方格图中呈现。这一方面没有合并的强烈需要,另一方面不符合北师大版编者的意图。我把教学的重心放在让学生经历产生合并统计图的过程及从统计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上。为了避免学生合并的随意和盲目,避免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在学生产生合并需求时,我不是马上放手让学生去合并,而是让学生先借助单式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思考如何合并?在学生充分思考及讨论达成大致模式后再让动手尝试。这样做还有利于学生在合并过程中进行数学化的思考,对想象活动进行必要的内化。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用数据来描述现象、回答问题和作出判断与预测才有时间的保证。
预设本课教学时,我除了充分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外,又对教学过程作一些开发与加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先后呈现单手投球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和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既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又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准备材料,接着通过提出需要对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才能作答的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产生合并统计图的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所要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明确其适用的情境。而且,让学生先面临具体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数据来解释,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而切实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恰恰是统计观念的精髓所在。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发展而来的,初步感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又能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在展示完学生的合并作业后,我特地安排重现制图的过程,目的在于优化作图方法。我发现学生呈现的图虽然作对了,但作图的方法不够合理,会影响学习效率。
应用环节,我首先提供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再一次强化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紧接着让学生观察统计图捕捉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保证重点落实的基础上出现变式——横向统计图,旨在培养学生灵活应对的能力。统计的作用如何体现,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用到的和浏览各式各样的统计图入手。用EXCEL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来说极有新鲜感,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我特地作为拓展点引入。
课堂总结,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又重点引导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统计教学,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统计观念的发展。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是发展统计观念的基础。只有学生在教师精心预设的问题驱动下,主动地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统计观念在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学地位与作用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以后学习认识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等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认识条形统计图在小学数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基于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同时将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能力已逐步形成,他们很愿意自己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整理、找出规律。他们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性已比较强了。同时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在问题解决中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这些都是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采用以情境教学法、猜测法、小组讨论交流法、练习法等几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此为依据,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与交流中学习新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学习的有效性,突出《精打细算》这个内容的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与同伴说一说你的猜想。如何验证。
上课伊始,我先用班班通设备播放课前录制的五一班同学玩投球游戏的视频短片,停在主题情境的画面。提出问题: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大家猜一猜,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提出验证的要求,进入第二环节教学。
设计意图:由于5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视频的直观形式,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课件呈现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
先让学生观察数据,说说哪种方式投得远?学生会发现表格中的数据不大好观察。这时我适时提出问题: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格中的两组数据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并为下一个问题的学习埋下伏笔。
3、说一说,下面的图是怎么得到的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与教材上提供的统计图比较,想一想:怎样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呢?
(3)全班交流,随着学生的汇报,我在黑板上的方格纸上完成统计图。
4、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小组交流:到底是哪种方式投得远?说说你的思考过程?与你的猜测是否一致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练习巩固、扩展应用
要达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深化,还要辅以多形式、有层次的练习。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教材83页1、2、3题。1题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2题是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3题是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设计意图:由易到难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总结全课,深化目标
提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这里采用提问式小结,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通过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还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一、说教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内《统计》中的.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说学情
这节课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前知识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投球游戏这一体育活动项目很感兴趣。对于单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但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学生忘记了前面所学知识。因此,关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3、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得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是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五、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采用激励引入——引导探究——读图分析——比较归纳——练习应用——归纳总结六大环节,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
六、说教学过程
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索的角度出发,分如下六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环节一:激励引入,提出评选办法
根据课前的氛围相机引入,提出本节课将根据同学们上课的表现评选智慧星和风采星的评选办法。用评奖的办法既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同学们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提供统计的数据。
环节二:引导探究,凸现必要性
通过谈话抛出球类比赛中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的问题?让学生猜测。引导学生体会要知道哪种情形投球远,需要用数据说话,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在出示第一小组同学投球统计表后提问:
1、老师采用了什么方式整理这些数据?你能分别介绍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具体情况吗?(侧重让学生观察单手和双手投球最远和最近的同学如果想一下子就看出单手投球或者双手投球远近情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两幅单式条形图,复习相关知识,如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单位长度大小?……
(有意识创设让学生根据两幅图分别说出1、2、3号同学的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情况,观察起来不方便的实际困难,凸现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如果要很快看出每个同学两种情形对比的情况,怎么办?
(我这样设问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整节课充满一种问题意识。)
组织学生讨论后交流,在这里我紧紧抓住"如何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二合一"的重点,进行引导。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1、"将两幅图重合在一起",当学生出现这一想法时教师马上让学生讨论其可行性并通过可件展示,如果完全重合后,横轴和纵轴完全重合再了一起,便于观察了,可直条也重合了,反而不便于观察了,那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2、将两幅图的直条并列在一起:由于学生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很可能不能准确的表述并列的过程,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各个部分怎样合并?并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理解两幅图的合并过程:横轴纵轴完全重合,两种直条并排在一起。
揭示课题:像这样,用不同颜色直条表示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环节三:读图分析,加深认识,
当新的统计图呈现在大家眼前之后,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
1、复式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2、从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统计图进行分析,比如,数量多少情况,相差情况等等,只要合理就给以肯定。
3、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4、你能根据上述7位同学投球情况猜测一下你的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呢?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环节四:对比分析、总结优势
1、这幅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你认为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
2、复式统计图和单式统计图比较,你认为又有哪些优点?
(在这里既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思维互相碰撞,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对"复式统计图"这一知识的深度建构。)
小结板书: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环节五:巧设联系,巩固应用
接下来,让孩子们根据完成教材后面的练习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环节六:交流作业,互相小结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学段的统计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应对第一学段的统计知识做简单的整理。看结构图可以说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统计观念。这一教学在此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根据以上分析,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按层次理解定位如下:
首先我注重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研究小组的交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等能力。
其次我认为重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或单式统计图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作简单的分析,作简单的预测。
最后是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统计意识的培养、统计过程的经历、对统计功能的体会(预测、决策)、对统计图表、统计量的重新认识。
二、说教法
从教学内容来看,统计教学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如设计中进行下个月进货的决策时,对已有的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外,其结果能对下一步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从教学对象来看,小学中年级多用引导发现法、尝试教学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社会问题也会越来越好奇和关心,因此素材的选择加强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如设计垃圾调查与研究等题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等社会问题任何一节数学课都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谈话法、讲解法等的有机结合!
三、说学法
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观察、猜测、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合作能力。因为是统计课,课前要去收集、整理实例,为课内互相交流积累素材。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复习旧知
学校要购买一批体育器材,现在要调查同学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出示402班学生的纵向单式统计图情况。之后收集、整理、绘制本班学生的统计情况。
(设计意图:1、复式统计表、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要基础,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教学的起点,为新课的导入做下了铺垫。2、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认识、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
1、探究制作: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引导学生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合作交流
(1)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先自己独立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小组的交流协作,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3、全班汇报、交流并揭题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作简单的分析,作简单的预测。(比如说学校对体育器材数量的购买等做预测)
(三)拓展提高
P103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
1、完成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3、如果你是超市的经理,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设计意图:设计了对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三个月的统计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然后从统计图中得到信息,对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四)深入研究
垃圾的调查与研究:
1、课前通过调查、查资料,了解当今社会的人们是怎样处理垃圾的
2、汇报调查结果
3、出示“细心小帮贴”
4、结合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出示四年级4个班十月份的勤工俭学收入,制成统计图
5、分析、发现信息
6、做个小小宣传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画张宣传画、写句宣传语、写份倡议书、可以动动手变废为宝……让全校师生、让全社会的人都加入到分类处理垃圾、减少垃圾的行动中来。
(设计此习题注重课程的整合,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由可内延伸到课外,在社会中、在生活中形成对垃圾的分类意识、减少垃圾的意识)
(五)、课堂总结。(改变以前只对知识的单一总结,从情感、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结合总结)
(六)板书设计:
一张学生体育爱好项目的复式统计表,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一张合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通过回顾复式统计表的学习方法就是合并,把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迁移到所学的新知识。而且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体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便于比较同类事物的统计指标及对比关系。)
(七)整堂课的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对统计教学明确指出: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等。所以提供了很多生活素材,有体现学生年龄特点及爱好如统计体育爱好、有体现统计的决策作用如超市进货问题,有进行环境教育的。让学生主动常识从数学的角度,运用统计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第二是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和互动,在体验中得到发展。新课程理念中对统计的核心目标定位在发展自己的“统计观念”,这决不等同与计算、画画等简单的技能,而是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感觉。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学生亲自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努力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
一、分析教材。
《统计》是课程标准中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数学知识,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而本节课执教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四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是第二学段关于“统计与概率”的起始教学。在第一学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并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
而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为以后学习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进一步形成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打下基础教学。
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生活的实际例子,使学生感受产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并能独立补充完整复式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图例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通过创设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学生尝试根据实际需要收集整理相应数据并进行描述的过程;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绘制等活动,经历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4、通过统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应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式来阐述观点的方法。其中,将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体会图例的作用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介绍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交流完善——联系生活”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同时运用“情境教学、引导交流、互相评价、拓展生活”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贴近生活而极具时代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在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拔和引导下进行探究,在老师精心预设下让课堂的动态生成更有价值。而“教法为学法的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运用“观察、比较、迁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帮助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知识要点的同时,了解统计知识的本质性,初步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阐述教学过程。
1、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课标》中明确指出: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考虑到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是某地区1985年至2000年城乡人口统计情况离城市孩子的实际生活较远,不便于学生理解他的现实意义,作为新课的开场不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我创设了“学校一日评比活动情况统计”这一素材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切入点。在多媒体播放完“一日评活动”的录像,设问:如果你是这位小干部,打算用什么方式向老师汇报评比情况?随着学生的发言,引出用条形统计图来汇报评价结果直观清楚。
老师立即通过直观地、按顺序呈现四(1)班三月份和四月份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统计图的名称、统计的内容”及其他发现的信息,凸现研究问题需要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后进行分析这一最终目的。同时,通过现时情境的呈现,不仅复习已有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同时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新问题,“比一比一日评活动中某一项三、四两个月的变化情况”,使学生感受到用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对两个月数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不太方便,帮助学生产生“合二为一”的想法,萌生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的需求,任务的驱动有效地调动学生探究新的统计图的积极性,达到进一步学习的目的,渗透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2、在自主探索、交流完善的数学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交流、辨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方法,再独立尝试绘制统计图。接下来的反馈过程可以说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要达到在交流中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目的。而这个环节非常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不同,考虑学生自主探索绘制的统计图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学过程在反馈成果时设计了分层递进处理学生自主探索绘制的统计图资源。学生反馈过程一共分为4个层次:
(1)用一种颜色绘制一幅统计图;
(2)用两种颜色绘制一幅统计图;
(3)用两种颜色并配以文字说明的方法绘制;
(4)用两种颜色加图例的绘制情况。根据学生反馈的这些丰富资源,老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优化,在四幅图中选一个最佳的,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在交流、辨析中经历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全过程,初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并明确用两种不同颜色并配以体例说明的是最简洁、清楚地表示两个月各项分的统计图。
(2)反思、完善。
接下来,我还设计一个反思、完善的活动,让学生反思最初自己绘制的统计图,在哪方面不够完善,不够简洁,逐步完善自己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在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时,立即揭示统计图的'名称,“像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我们把它叫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随即对这张复式条形统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收获信息,并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最后,围绕设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展开讨论,通过比较,进一步丰富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生成资源转变为学习的资源。
3、在层次清晰的课堂练习中凸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本课在练习环节共安排两个练习一个欣赏,练习内容设计是递进的。第一层次的练习是“体育赛场”中的统计图,属于基本练习,通过呈现姚明、奥尼尔在2007年近四场比赛中得分情况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直接获取信息,但在呈现时老师有意只出示统计图,不出示图例,让学生产生冲突,“没办法回答下面问题”,因为没有图例,不知道哪种颜色的直条表示谁。设计统计图的“图例”后出的过程,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点使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例的作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巩固识图的基本技能。第二个层次则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主题图的素材,根据复式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并解决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独立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这是综合练习的过程。
另外,教学设计时还注意到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生活中看到的素材不够丰富,所以,教师利用课的尾声,展示一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欣赏,如:近三年江西主要景点十一期间游客人数量统计图;南昌四季度空气质量一级、二级天数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到当三个项目、四个项目,需要进行比较时都可以选择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最后一张横向复式条统计图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了伏笔。
一粒水珠当它凝固时,我们能欣赏到它的晶莹剔透;而当它流动时,我们更能感受到它滑润过的轨道所留下的痕迹。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流动的轨迹,生成的智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正在倾心追求而为之努力的目标。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又是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由于制作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要考虑的方面较杂,费时又多,而用Excel软件制图是信息化时代的趋势,不必在制图上为难学生,故北师大版教材建议在方格图上考核学生,甚至建议可直接出现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即,一方面是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能力;一方面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数据和统计信息有良好的判断能力。我们已经形成统计教学以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为发展统计观念的认识。但是,我们是否还要辩证地看到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并不是每一次统计活动都要让学生经历全过程,而是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学习,有所侧重地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某个片段,让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居于这样的思考,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分析统计数据的作用;欣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用制作统计图的片段中感受电脑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锁定教学重难点为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根据所学统计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及用
Excel辅助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首先选择了教材创设的投球情境为课堂的主要资源。浏览前面有关统计图的教材,本节第一次出现数据是小数的,参阅其他版本的教材及参考其他课件,大多是统计班上男女同学、不同地区人口,或温度的内容,且不在方格图中呈现。这一方面没有合并的强烈需要,另一方面不符合北师大版编者的意图。我把教学的重心放在让学生经历产生合并统计图的过程及从统计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上。为了避免学生合并的随意和盲目,避免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在学生产生合并需求时,我不是马上放手让学生去合并,而是让学生先借助单式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思考如何合并?在学生充分思考及讨论达成大致模式后再让动手尝试。这样做还有利于学生在合并过程中进行数学化的思考,对想象活动进行必要的内化。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用数据来描述现象、回答问题和作出判断与预测才有时间的保证。
预设本课教学时,我除了充分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外,又对教学过程作一些开发与加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先后呈现单手投球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和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既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又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准备材料,接着通过提出需要对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才能作答的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产生合并统计图的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所要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明确其适用的情境。而且,让学生先面临具体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数据来解释,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而切实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恰恰是统计观念的精髓所在。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发展而来的,初步感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又能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在展示完学生的合并作业后,我特地安排重现制图的过程,目的在于优化作图方法。我发现学生呈现的图虽然作对了,但作图的方法不够合理,会影响学习效率。
应用环节,我首先提供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再一次强化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紧接着让学生观察统计图捕捉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保证重点落实的基础上出现变式——横向统计图,旨在培养学生灵活应对的能力。统计的作用如何体现,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用到的和浏览各式各样的统计图入手。用EXCEL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来说极有新鲜感,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我特地作为拓展点引入。
课堂总结,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又重点引导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统计教学,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统计观念的发展。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是发展统计观念的基础。只有学生在教师精心预设的问题驱动下,主动地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统计观念在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四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精选
四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一、分析教材。
《统计》是课程标准中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数学知识,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而本节课执教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四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是第二学段关于“统计与概率”的起始教学。在第一学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并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而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为以后学习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进一步形成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打下基础教学。
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生活的实际例子,使学生感受产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并能独立补充完整复式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图例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通过创设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学生尝试根据实际需要收集整理相应数据并进行描述的过程;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绘制等活动,经历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4、通过统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应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式来阐述观点的方法。其中,将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体会图例的作用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介绍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交流完善——联系生活”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同时运用“情境教学、引导交流、互相评价、拓展生活”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贴近生活而极具时代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在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拔和引导下进行探究,在老师精心预设下让课堂的动态生成更有价值。而“教法为学法的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运用“观察、比较、迁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帮助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知识要点的同时,了解统计知识的本质性,初步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阐述教学过程。
1、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课标》中明确指出: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考虑到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是某地区1985年至2000年城乡人口统计情况离城市孩子的实际生活较远,不便于学生理解他的现实意义,作为新课的开场不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我创设了“学校一日评比活动情况统计”这一素材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切入点。在多媒体播放完“一日评活动”的录像,设问:如果你是这位小干部,打算用什么方式向老师汇报评比情况?随着学生的发言,引出用条形统计图来汇报评价结果直观清楚。老师立即通过直观地、按顺序呈现四(1)班三月份和四月份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统计图的名称、统计的内容”及其他发现的信息,凸现研究问题需要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后进行分析这一最终目的。同时,通过现时情境的呈现,不仅复习已有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同时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新问题,“比一比一日评活动中某一项三、四两个月的变化情况”,使学生感受到用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对两个月数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不太方便,帮助学生产生“合二为一”的想法,萌生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的需求,任务的驱动有效地调动学生探究新的统计图的积极性,达到进一步学习的目的,渗透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2、在自主探索、交流完善的数学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交流、辨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方法,再独立尝试绘制统计图。接下来的反馈过程可以说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要达到在交流中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目的。而这个环节非常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不同,考虑学生自主探索绘制的统计图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学过程在反馈成果时设计了分层递进处理学生自主探索绘制的统计图资源。学生反馈过程一共分为4个层次:(1)用一种颜色绘制一幅统计图;(2)用两种颜色绘制一幅统计图;(3)用两种颜色并配以文字说明的方法绘制;(4)用两种颜色加图例的绘制情况。根据学生反馈的这些丰富资源,老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优化,在四幅图中选一个最佳的,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在交流、辨析中经历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全过程,初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并明确用两种不同颜色并配以体例说明的是最简洁、清楚地表示两个月各项分的统计图。
(2)反思、完善。
接下来,我还设计一个反思、完善的活动,让学生反思最初自己绘制的统计图,在哪方面不够完善,不够简洁,逐步完善自己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在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时,立即揭示统计图的名称,“像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我们把它叫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随即对这张复式条形统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收获信息,并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最后,围绕设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展开讨论,通过比较,进一步丰富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生成资源转变为学习的资源。
3、在层次清晰的课堂练习中凸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本课在练习环节共安排两个练习一个欣赏,练习内容设计是递进的。第一层次的练习是“体育赛场”中的统计图,属于基本练习,通过呈现姚明、奥尼尔在2007年近四场比赛中得分情况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直接获取信息,但在呈现时老师有意只出示统计图,不出示图例,让学生产生冲突,“没办法回答下面问题”,因为没有图例,不知道哪种颜色的直条表示谁。设计统计图的“图例”后出的过程,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点使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例的作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巩固识图的基本技能。第二个层次则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主题图的素材,根据复式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并解决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独立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这是综合练习的过程。
另外,教学设计时还注意到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生活中看到的素材不够丰富,所以,教师利用课的尾声,展示一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欣赏,如:近三年江西主要景点十一期间游客人数量统计图;南昌四季度空气质量一级、二级天数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到当三个项目、四个项目……需要进行比较时都可以选择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最后一张横向复式条统计图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了伏笔。
一粒水珠当它凝固时,我们能欣赏到它的晶莹剔透;而当它流动时,我们更能感受到它滑润过的轨道所留下的痕迹。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流动的轨迹,生成的智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正在倾心追求而为之努力的目标。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中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初步独立思考、发现事物的特征,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习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我把关键放在探究从“单式”到“复式”的转变过程,从中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纵观学生的情况及对教材理解,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动手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能简单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是经历合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难点是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制做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学促讲,实施生命化的教育课堂,我为学生量身制订了前置性作业:
1、阅读99页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完成统计图,男生制作城镇人口统计图,女生制作乡村人口统计图,想想从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并回忆一下,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2、阅读100页,尝试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你能把上面两个统计图合成一个统计图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吗?
3、对比这两种统计图,你有什么新发现?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上课伊始,我用“老师想调查一些数学信息,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帮助?你知道全球的人口数吗?我们国家的呢?我们生活的抚松地区呢,我们的学校呢?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信息的?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表扬并鼓励学生注意养成收集信息的能力。
我顺势导出例题中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并检查学生完成的前置作业,你从你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定向交替提问男生城镇和乡村某年人口数量,他就会应接不暇,因为他只制作了城镇人口统计图。
我会理答:“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会说乡镇的数据是看女同学的。 我会追问:你觉得这个方法好吗?根据两幅图的特点,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麻烦?
在“先学”的理念引导下,多数学生可能会说:合起来,合并要一起。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合并是个好方法,不仅同学们认为好,数学小精灵也想到这样做,而且非常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帮助,小精灵让我告诉大家,帮到他的同学会有意外惊喜呀! 但是他也让我提醒大家想想合并前要做好哪些准备?你想好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后,再让学生回答。
二:针对对学生的提醒,我会抓住“如何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二合一”的重点,进行引导。
在同学们回答出制图要点后,我会及时理答:记住同学们的提醒,快点动手试一试吧!组内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交流时,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最终形成本组意见后,每个小组制作一张满意的合并后的统计图,参加评比。
这个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实现兵教兵,教师并参与小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出纠正。努力做到让全体学生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展示作品,选取有典型错误的作品汇报,组织学生互评,让全班同学在小组互评的过程中,找出错误,我会在同学找出错误后理答,“为什么错了,这样会出现什么后果”,使学生在我的理答引发的思维中明晰制作制作统计图需要注意的事项。
最后我会出示事先制作好的一幅有缺陷的统计图,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评出优胜组进行奖励。
三:对比观察、分析比较统计图、简单预测
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新的统计图形式,你能不能给这种统计图起个名字,并简单说说名字的由来。
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选一张制作美观正确的统计图提到黑板中间
这幅统计图和以前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观察、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不同及优势。预设:图例 单式每一项只有一个条形,复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复式更便于对比 节省纸张 当有同学回答出信息丰富时,及时理答:你能试着读出统计图中的信息吗?
预设学生的回答,一、一定会有比较多少。对这样的回答要予以肯定。二、有的学生会发现城镇人口一年比一年多,乡村人口一年比一年少。对这个发现要及时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呢?下一年的城乡人口数会有什么变化呢?
让学生在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和作用。
四:拓展练习、经历统计全过程,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学会制作统计图了吗?有没有信心自己来制作一次。
第27—29届奥运会中国队金牌数和奖牌总数统计图
教师出示第27-29届奥运会中国队的获奖情况,包括获得的金、银、铜牌数和奖牌总数等数据,并发给标好横、纵轴的表格。
让学生根据信息和要求独立填写统计表并制作统计图;汇报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并根据三届奥运会中国队成绩,预测2012年奥运会,中国队的表现会怎么样?
在理答时,要让学生根据往届岛留下一个教学期待,让学生带着这一层次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经理收集、处理、描述、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并根据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分析、预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这个环节是可调控的,课内时间充足,有余力的学生尝试完成,如果时间紧张,可以留为家庭作业,下节课再来检查。
整节课中我坚持先学后讲,尊重生命发展规律,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评价或引发深入思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重新建构。努力创设自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伴着微笑,让学生始终在快乐、探究的环境中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产生思维碰撞突破重难点。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1996年名次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4 中国 16 22 12 50
2000年
名次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3 中国 28 16 15 59
2004年。
名次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2 中国 32 17 14 63
2008年。
名次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中国 51 21 28 100
小学数学四年级《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 单元《统计》中的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补充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价值。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3、能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统计图补充统计表,同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并能进行交流。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读图能力。难点是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五、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
六、说教学过程
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索的角度出发,分如下六个层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个层次: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课件展示丰富多彩,形状各异的统计图。刺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统计世界。
(统计世界里有那么多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认识他们并不难,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春天到了,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小朋友组织了一次郊外活动,下面这两复统计图就对两个年级的活动情况做全面的反映。我们来看看。)
展示书115页的两幅单式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1、独立思考、回答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分组讨论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为复式条形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个层次: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教师提问预设)比较各个项目中四、五年级人数情况;(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这样观察麻烦吗?根据两幅图的特点,你有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麻烦?
(我这样设问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整节课充满一种问题意识。)
第三个层次:合作探究,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合并方法,交流学习体会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后,再组织交流,在这里老师紧紧抓住“如何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二合一”的重点,进行引导。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些结论:1、“将两复图重合在一起”,当学生出现这一想法时教师马上让学生讨论其可行性并通过可件展示,如果完全重合后,横轴和纵轴完全重合再了一起,便于观察了,可直条也重合了,反而不便于观察了,那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2、将两幅图的直条并列在一起:由于学生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很可能不能准确的表述并列的过程,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各个部分怎样合并?并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理解两幅图的合并过程:横轴纵轴完全重合,两种直条并排在一起。
第四个层次:对比观察、分析比较统计图、总结复式条形图的优势
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形式,这种统计计图的名字叫“复式条形统计图”展示课题。
当新的统计图呈现在大家眼前之后,变引导学生对这个统计世界的新朋友进行细致深入的认识:
自主观察思考:
1、复式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2、这幅统计图和以前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教师适时点拨:如果没有图例会怎样?两个年级都用一种颜色会怎样?如果颜色用得五花八门又会怎样,让学生认识到图例的作用,并知道在复试统计图中怎样运用颜色)
3、这样来表示两个年级的数据,与前两种统计图相比有什么好处。
在这里既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思维互相碰撞,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对“复式统计图”这一知识的深度建构。
接下来,让孩子们试着读出统计图中的信息,填空并完成统计表。(将116页例二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一题中,进行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补充统计表的训练。)
完成统计全过程,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合交流:对于这次郊游活动你获得了一些什么信息,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因为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是在上册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作为铺垫,读取统计图中的信息,填写统计表是没有多大难度的,如果遇到障碍只需引导借助旧知,分析讨论,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同时我们把例题二的训练融入到第一题中,用一个素材来呈现,使得本节知识的教学完整性更强,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又大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五个层次:尝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都会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是四年级同学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情况统计表,大家有兴趣根据其中提供的信息制作一张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展示书119页例题3。
1、让学生观察统计表,读取其中信息
2、让学生根据信息补充统计图。让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对于此处教学,我们所做统计图都是提供了横轴和纵轴的,学生只需读取信息,在表格中画出相应的直条。所以难度大大降低。可以说是一种半放手的“制作过程”,同时教学中让学生说,老师演示,也是一个半放手的教与学。只是为下一环节中,学生完全有自己独立收集数据,选取颜色画直条补充统计图搭脚手架。
第六个层次:小课题研究、经历统计全过程,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学会制作统计图了吗?有没有信心自己来制作一次。不过在做之前先让我们来观看一组短片。)
以一组雅典奥运会精彩镜头,渲染气氛。点明课题。
课题:第26—28届奥运会中国队金牌数和奖牌总数统计图
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第26—28届奥运会中国队的获奖情况,包括获得的金、银、铜牌数和奖牌总数等数据,并发给标好横、纵轴的表格。
1、学生根据信息和要求独立填写统计表并制作统计图
2、汇报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并根据三届奥运会中国队成绩,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的表现会怎么样?
培养和训练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能力。
这一层次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经理收集、处理、描述、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并根据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分析、预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四年级《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规定,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并绘制纵向条形复式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并从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1、认识和了解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依据所给定的信息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为:
1.正确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五、教学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相连,使学生探索的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六、说教法、学法:我认为这个例题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统计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太密切相关了,生活已先于统计到了学生的面前,为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大胆地将例题变为学生最常见的事物的信息——四年级各班级男女生人数调查结果。其中,学生具体实践的方式和过程并没有改变。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四年级的学生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
七、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那大一小四年级一共有几个班吗?(7个班)那么同学们知道这7个班的具体人数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这个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这一环节是为了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松的谈话,有趣的情境,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身心放松,全情投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说教材:我所讲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并绘制纵向条形复式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并从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我们农村生活的不断提高。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1、认识和了解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依据所给定的信息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为:
1、正确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说教法、学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四年级的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
教学设计: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老师带来了一些数据,让大家也了解一下我们身边发生的变化,
二、探究新知。第一步是制作纵向单式统计图。
1、制作纵向单式统计图。
(1)出示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数量。提问:这个复式统计表的含义是什么?
(2)画一幅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呢?学生讨论、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说一说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都要画什么?)
(4)说一说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图时应注意的事项。(这种条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观察到数据的变化情况,作图时应注意画的直条一定要直,数据准确,直条要一样宽。)第二步是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两幅统计图,并提出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现的必要性:①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通过发现哪些信息?
②回忆怎样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
③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黑板上的两个单式统计图的信息该怎么办?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先让学生小组互相交流,然后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然后适当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老师小结: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的时候,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地对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黑板上的两个统计图分别表示的是某地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的统计情况,那么我们也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小组作品、评议。(逐步完成对纵向条形统计图画法的认识)
(4)让学生观察复式统计图。(展示)
①复式统计图都有什么?
②它与单式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复式统计图中有:统计图名,图标,横轴表示的是年份,纵轴表示的是数量,单位是“万人”。单式统计图没有图标,单式统计图中只有“一条”表示各年城镇人口的数量,而复式统计图每个年份的人口的数量是“两条”,同时表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的数量。(学生边说,展示不同之处)
3、看图回答问题。
(1)引导学生回答:(出示问题)①哪个年城镇人口数量最多?哪个年份最少?②哪个年份与乡村人口数量最多?哪个年份最少?③哪个年份这两个地区的人口量增长最快?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发现总的来说城镇人口数量要比乡村人口数量增长的快。让学生感受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通过对复式统计图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到它与单式统计图的不同,从而体会到复式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
三、自主练习。
1、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小组合作对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现在向老师汇报?(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地肯定与鼓励)
2、让他们根据这节课所学习到的复式统计图的知识,画一幅复式统计图。并就他们所画出的统计图提出几个问题来。(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并请小组代表说一说所画图的含义。
4、教师提问:谁还能从黑板上的这些统计图中得到一些别的信息?
5、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同学们都很认真,表现都不错,特别是你们对根据所收集的信息画的统计图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农村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是多么幸福呀!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统计活动中,就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通过自主的合作练习中掌握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四、总结:
1、你在这堂课中有什么收获?
2、你们在这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感受?
3、你们对老师的讲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或希望?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数据能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所以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画完整。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情境预测——尝试动手制作——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讨论法等。
三、说过程
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索的角度出发,分如下几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一):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在这里我设计了简单的统计方面的概念练习,让学生回忆三种统计图名称及各自的特点,以便新课的顺利进行。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在这一环节中我又分两个层次:
1、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教学时,我以谈话的形式引出学生喜爱的蓝球运动,并出示教材中的问题情景。这个问题情景使学生很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通过自己推测哪种投球距离较远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先出示统计表推测,紧接着我设疑 “虽然从这个统计表中也能比较出哪种方式投球距离远一些,但不直观,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由此引出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并让他们回顾了制作方法。
2、设置悬念,合作探究,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
第一次设问,从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比较出哪种方式投球距离远吗?够不够直观?
(我这样设问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整节课充满一种问题意识。)
第二次设问:怎样做会更直观?引出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让学生尝试完成统计图,并展示学生作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探究新知。
1、引出课题
在这一环节教师先与学生共同观看制作过程,最后以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并板书。
2、总结概念和优点
在学生知道了这样的图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我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在这里既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学生完成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实现了对“复式统计图”这一知识的深度建构。
3、读图,提取数学信息。
在这里我让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数学信息,最终得出大多数情况下单手投球比双手投球距离要远。只有4号和6号是一个特例。
(四):尝试应用,巩固知识
这一层次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经历完成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过程,对新的知识起到一个巩固的作用,并根据信息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建构框架。
(六):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设置了两项作业。
1、考查学生技能,完成“试一试”的第三小题,让学生由统计知识再回归到本学期的百分数应用题,认识到数学知识是相通的。
2、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再次的验证我们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材《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材《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经历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3、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学会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陈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等因素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藤老师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这种生本理念。
在引题环节中,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时,设计得很有匠心。分别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本班学生男生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和本班女生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通过提问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单式统计图不利于比较两组数据,实在是太麻烦,非常需要复式统计图。再请学生设计一个统计图,能很方便的比较男女生兴趣小组的情况。请同学设计草图后交流、择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时,深刻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还有数学老师都知道在让学生画一张统计图是很费时间的,他大胆地让学生采用徒手绘制统计图草图,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复式统计图形成的过程,一举两得。
二、注重知识的对比认识,环环相扣,扎实有效。
我们知道,对比,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对比教学就是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对比类推、举一反三。具体而言,对比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个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内容,并能自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节课中,陈老师让学生对比单、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在比较辨别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以此深化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应用范围的认识。
【微语】不想父母老去,因为有了宝宝,明白了为人母的不易。不想自己老去,因为有了宝宝,想一直一直做她坚强的后盾。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