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汇总7篇)

发布时间: 2024-08-13 09:52:23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1)

《一次函数》课程设计理念及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突出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探索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这不仅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立足探索,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与探索习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本节课中我把学生的探索分为三个层次:观察——猜想——归纳总结。

观察,即引导学生探索图像所隐含的信息。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图象发现:横轴和纵轴表示的意义。

猜想,即引导学生通过题目设计的问题情景去猜测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相同”在图象上怎样反映出来?(2)如何在图象上看出函数值的大小?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发现:“相同”是指在两个函数图象上的横、纵坐标相同(即两个图象的交点坐标);比较两个函数值的大小要看哪个图象在上方(或下方),位于上方图象对应部分的函数值比位于下方对应部分的函数值大.

归纳总结,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与方程组的解及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关系。同时强调:从函数图象上观察得出值是一个估计值,图象画得越准确,观察得越仔细,所得的值就越准确.

(二)、引领学生实践,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实践,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去解决实际问题。但决不是“放任式”的教学,实践活动课其实需要教师的“引领”, 我认为“引领”就是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践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导向、动机的激发、情景的创设、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做一做”,我把学生的实践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生活问题函数化——函数问题图像化——函数图像数学化。

生活问题函数化,引导学生应该根据题意求出两个同学的函数关系式,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一道数学问题,并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与函数意识。

函数问题图像化,再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在小组内比较谁画出的图形较准确,谁考虑的问题周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最后通过观察函数图象解答问题.画函数图像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基本功”,引导学生通过画函数图像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函数图像数学化,通过观察函数图象,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学生探索的脚步引向更加深入的境界。

(三)、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道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 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最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探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发现它所隐含的'数学奥秘,了解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并把它形成一种数学意识、一种数学思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我们可以用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去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归纳总结,初步形成数学建模的思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以大大的提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从函数图象上观察得出值是一个估计值,图象画得越准确,观察得越仔细,所得的值就越准确.

实践活动就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和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同时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形成一种数学思想,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说学生能够在老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一步一步地深入探索,并在老师地引导下通过交流合作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在一些细节的地方处理得不够妥当,值得反思。

1、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探索

其实本节课从生投入探索的热情、学生参与的程度来看,还是很好的。但我要反思的是什么样的探索才是最“有效”的。我们决不能为了“探索”而“探索”

2、要善于抓住“关键点”,引领学生实践

3、要正确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2)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第二册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力图提示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示出方程和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教材分析

前面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和一次函数(形)的关系,是这两章知识的综合运用。强化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为今后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教学难点

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学生操作------自主探索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和思考,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自主探索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也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形”----函数的图象(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

迪卡儿的故事------蜘蛛给予的启示

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迪卡儿有一次生病卧床,他看见屋顶上的一只蜘蛛顺着丝左右爬行。迪卡儿看到蜘蛛的“表演”猛的机灵一动。他想,可以把蜘蛛看成一个点,它可以上、下、左、右运动,能不能把蜘蛛的位置用一组数确定下来呢?

在蜘蛛爬行的启示下,迪卡儿创建了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下几何图形(形)和方程(数)建立联系。迪卡儿坐标系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而我们可以把图形化成方程来研究,也可以用图象来研究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数)与一次函数(形)的关系。

二. 尝试探疑

1、Y=x+1

你们把我叫一次函数,我也是二元一次方程啊!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学生先是疑惑:方程就是方程,函数就是函数,它们能有什么联系呢?然后通过思考、交流,最后恍然大悟。初步感受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

2、函数y=x+1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是否满足方程x-y=-1?

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在不在函数y=x+1 的图象上?方程x-y=-1与函数y=x+1有何关系?

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计算。从函数y=x+1图象上找几个点看它们的坐标是否满足方程x-y=-1。结果都满足。然后学生就会自主和同伴交流,问一问同伴函数y=x+1图象上的点满足不满足方程x-y=-1。结果也都满足。这样他们就会搭成共识:函数y=x+1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 x-y=-1。

然后学生会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另一个结论: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一定在函数y=x+1的图象上。然后开始思索函数y=x+1和方程x-y=-1到底有何关系呢?通过交流自动得出结论: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相同。

3.在同一坐标系下,化出y=x+1与y=4x-2的图象,他们的交点坐标是什么?

方程组y=x+1的解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

y=4x-2

学生根据画图象的方法画出两函数图象,画出交点坐标。用消元法解出方程组的解。学生会大吃一惊:两者出奇地相近或者干脆就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开始探究二者关系。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函数y=x+1和y=4x-2的交点坐标就是由两个函数表达式组成的方程组

y=x+1 的解。

Y=4x-2

教师作最后总结:因为函数和方程有以上关系,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图象法解决方程问题,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图象问题,初中数学教案《第二册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三. 方程与函数关系的应用

解方程组 x-2y=-2

2x-y=2

学生会很快的用消元法解出来。

老师发问: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如果有,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并给予口头表扬。如果没有人用其他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你能不能用图象的方法求方程组的解呢?这时,学生就会去探索新的思路、方法。

一回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有了!方程组的解不就是两个方程变形得到的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吗?学生就会迅速动笔用这种方法把方程解出来。作完之后,互相交流。学生总结一下做题步骤:

1.把两个方程都化成函数表达式的形式。

2.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3.画出交点坐标,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

问题又出来了,有的同学的解是 x=2 有的同学的解是 x=2.1 y=2.1

y=1.9 有的同学的解是……虽然都和消元法得到的结果相近,但各不相同。

老师提问:你能说一下用图象法解方程组的不足吗?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用这种方法求的`解是近似值。不准确。学生提出疑问:既然不准确,那学习它有什么用呢?用消元法就足够了!

教师解释一下: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遇到特别复杂的方程,用消元法解不太容易,我们就可以用电脑绘制成函数图象,很容易找出交点坐标。教师可以用Z+Z智能教育平台演示一下。

[点评]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这体现了两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数学知识,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起到化新为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让学生学会这种学习新知识的技巧。

四. 引申

方程组 x+y=2

x+y=5 解的情况如何?你能从函数的角度解释一下吗?

学生用消元法开始解方程组,结果无解,怎么回事呢?学生会尝试运用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画出两个函数图象。答案有了!图象是平行的,没有交点。所以方程组无解了。哇!太神奇了!方程的问题可以用图象的方法解决了。

[点评]因为有了上面的用作图象法解方程组,在这里,学生就会自觉地从函数的角度探究方程的问题,初步具有了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五.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操作和思考,揭示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也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六. 作业

1. 用作图象法解方程组2x+y=4

2x-3y=12

2.如图,直线L、L相交于点 A,试求出A点坐标。

教学反思

这节课由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了三个尖锐的问题,让学生尝试探索,在探索中既体会到了探索的艰辛,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应用和引申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自主的解决问题。学生在紧张、愉快中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

第二册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3)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优秀评课稿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探索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这是本节的重点;二是综合运用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本节的难点。

教师先让学生把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转化成一次函数,再通过画图来揭示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另一条直线,观察、思考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条直线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从函数的观点认识解方程组作好了铺垫。学生经历了前面的探究学习后,很自然从“形”的角度来认识解方程组。为了帮助学生从“数”的角度来认识解方程组,教师设计一个练习,先让学生体验再引导学生归纳结论,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种呈现知识的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例题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建立函数模型,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对于利用图象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教师让学生独立画图,分析比较,然后强调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于第二种方法,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作差得到一个新函数,并把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结合画图分析完成。

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实际,不误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并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四个“一次”之间的关系。教师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突出学生活动这条主线,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自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4)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

2、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数学学与练》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

页边批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步骤为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经过讨论我们又知道了画一次函数的图象不需要许多点,只要找两点即可,还明确了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其他性质。

二.新课讲授

(1)首先我们来研究一次函数的特例——正比例函数有关性质。

请大家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正比例函数y=x,y=x,y=3x,y=-2x的图象。

议一议

(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有什么特点?

(2)你作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描了几个点?

(3)直线y=x,y=x,y=3x中,哪一个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最大?哪一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最小?

小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以下特点:

(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坐标原点。

(2)作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除原点外,还需找一点,一般找(1,k)点。

(3)在正比例函数y=kx图象中,当k>0时,k的值越大,函数图象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越大。

(4)在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中,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做一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y=2x+6,y=-x,y=-x+6,y=5x的图象。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特点:分析:在函数y=2x+6中,k>0,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函数y=-x+6中,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由上可知,一次函数y=kx+b中,y的值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跟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相同。

对照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可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不过原点,但是和两个坐标轴相交。在作一次函数的图象时,也需要描两个点。一般选取(0,b),(-,0)比较简单。

想一想

(1)x从0开始逐渐增大时,y=2x+6和y=5x哪一个值先达到20?这说明了什么?

(2)直线y=-x与y=-x+6的位置关系如何?

(3)直线y=2x+6与y=-x+6的位置关系如何?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y=2x,y=2x+3,y=2x-3的图象。探索一次函数y=kx+b中,b的值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

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特点。

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特点。

3、一次函数y=kx+b的k、b的值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四.小结

作业设计

1、下列一次函数中,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A、y=-5x+3B、y=-x-7C、y=-D、y=-+4

2、下列一次函数中,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A、y=x-8B、y=-x+3C、y=2x+5D、y=7x-6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5)

一次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接受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这一事实,在实践中体会“两点法”的简便,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生动形象的变化来发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为探索一次函数性质作准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理解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一次函数的特征,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去经历、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是通过学生的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其规律。

二、学情分析

1、由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认识,学生能接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结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学生能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2、根据学生抽象归纳能力较差,学习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有难度。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图象变化特征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出其规律。

3、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

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而互动式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吗?

生1:函数的解析式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的,我们称这样的函数为一次函数。

生2: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y=kx+b的形式,其中k、b为常数,k≠0。

生3: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一次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一次函数的图象”。(板书)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归纳——问题升华:

1、师:问(1)你们知道一次函数是什么形状吗?(4分钟)

生:不知道。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一做,看一看:(出示幻灯片)

用描点法作出下列一次函数的图象。

(1) y= 0.5x (2)y= 0.5x+2

(3) y= 3x (4)y= 3x + 2

师:(为了节约时间)要求:用描点法时,最少5个点;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分配,每人画一个图象。画完后,小组订正,看是否画的正确?

然后讨论解决问题(1):观察你和你的同伴画出的图象,你认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小组汇报: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

师:所有的一次函数图象都是直线吗?

生:是。

师:那么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也可以称为直线y=kx+b(其中k、b为常数,k≠0)。(板书)

师:(出示幻灯片)问(2):观察你和你的同伴所画的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2分钟)

讨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般的一次函数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

小组1: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小组2: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一般的一次函数不经过原点。

师出示幻灯片3(使学生再一次加深印象)

师:问(3):对于画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的图象——直线,你认为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法?

(一边思考,可以和同桌交流)(2分钟)

生1:用3个点。

生2:老师我这个更简单,用两个点。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嘛!

生3:如画y=0.5x的图象,经过(0,0)点和(2,1)点这两个点做直线就行。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6)

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 (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 (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 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7)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5.4.2一次函数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

例题2、已知雅美服装厂现有A种布料70米,B种布料52米,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N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型号的时装需要A种布料 0.6米,B种布料0.9米,可获 利润45元;做一套N型号的时装需要A种布料1.1米,B种布料0.4米,可获利润50元。若设生产N型号的时装套数为x,用 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总利润为元。

(1)求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雅美服装厂在生产这批服装中,当N型号的时装为多少套时,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例题3、某地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要购买行李票,行李票费用(元)是行李重量x(公斤)的一次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

求 (1)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公斤数。

例题4、扬州火车货运站现有甲种货物1530吨,乙种货物1150吨,安排用一列货车将这批货物往广州,这列货车可挂A、B两种不同规格的货厢50节,已知用一节A型货厢的运费是0.5吨万元,用一节B型货厢的运费是0.8万元。

(1)设运输这批货物的总运费为 (万元),用A型货的节数为x (节),试写出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已知甲种货物35吨和乙种货物15吨,可装满一节A型货厢,甲种货物2 5吨和乙种货物35吨吨可装满一节B型货厢,按此要求安排A、B两 种货厢的节数,有哪几种运输方案?请你设计出来。

(3)利用函数的性质说明,在这些方案中,哪种方案总运费最少?最少运费是多少万元?

三、巩固练习

书:P203练习

四、小结

能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一根弹簧的`原长为12 c,它能挂的重量不能超过15 g并且每挂重1g就伸长12 c写出挂重后的弹簧长度(c)与挂重x(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

A、 = 12 x + 12(0<x≤15 B、 = 12 x + 12(0≤x<15

C、 = 12 x + 12(0≤x≤15) D、 = 12 x + 12(0<x<15

2)如图公路上有A、B、C三站,一辆汽车在上午8时从离A站10千米的P地出发向C站匀速前进,15分钟后离A站20千米。

(1)设出发x小时后,汽车离A站千米,写出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汽车行驶到离A站150千米 的B站时,接到通知要在中午12点前赶到离B站30千米的C站。汽车若按原速能否按时到达?若能 ,是在几点几分到达;若不能,车速最少应提高到多少?

【微语】别听世俗的耳语,去看自己喜欢的风景。

温馨提示:
本文【一次函数教学设计(汇总7篇)】由作者教育大笔记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