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组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它是前四组文训练重点“体会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
(三)课时划分:
本课的教学分为二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导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课时:精读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理念的定位,联系学生实际,我准备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充分讨论中,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对话。同时,辅以“谈话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
1、多媒体;
2、板书内容的文字贴画;
3、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各一块;
4、记者证一份;
学具:记者证若干。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课,设疑导入
1、谈话引入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出对比的语气)。
2、学生简述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设疑导入:“我既得到母亲的赞扬,又受到父亲的批评,究竟成年后‘我’对这两种不同评价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从课题入手,通过复习旧知,并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并自由提出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以下的问题:
①“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句中“不得不”一词说明了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③“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④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⑤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⑥“‘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也是创新学习的开端。】
2、归纳整理,引出重点
(1)师生共同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性问题理解课文。[出示重点问题: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在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达成共识,使接下来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2)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见板书设计)
4、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深化理解。(自由读、开火车读、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也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5、现场采访,加深感悟
(1)激趣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也就是巴迪先生。大家想不想采访他?不过巴迪先生有一个要求:
①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②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③“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④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他请大家读懂上面的句子,并能针对其中一个句子向他提个问题,他才会接受大家的采访。同学们同意吗?那就开始吧!
(2)学生自由读句子,领悟句子的含义,并想好准备提出的问题。
(3)召开“‘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A、说明活动要求:[出示:“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①全班学生按意愿分为两组:一组当“小记者”,一组当“巴迪先生”。
②采访时,“巴迪先生”回答“小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个“巴迪”答不完整,其他的“巴迪”再补充。
B、展开采访活动。
①把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分别摆放在其扮演者的座位前,“记者”的扮演者戴上记者证。
②教师示范采访。
③学生进行采访。[教师相机点击,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④教师小结。
(4)感情朗读重点句子,读中品味、加深感悟。(自由读、同桌互读、擂台赛读、齐读)
【创设“‘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现场采访,意在激发学生的“读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读”、去“悟”。通过采访,师生、生生灵活互动,真正实现与文本间的对话。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及感悟。】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要求:
①谈一谈:学了本文,自己有什么收获。
②说一说: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看到的、听到的类似巴迪的事例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2、小组交流、汇报。
3、以诗作结。
①出示现代诗《教育与孩子》,同时播放乐曲《爱的奉献》。
②教师饱含激情地进行配乐朗诵。
③学生一齐配乐朗诵。
教育与孩子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涩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得到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不同表达爱的方式。这篇课文简洁易懂,在教学中我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用的表达方式,体会父母的爱。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3、理解父母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体会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中含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理解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环节,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做好一件事、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希望得到父母怎样的评价?(夸奖、赞扬……)如果父母对你的评价截然不同,你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伤心、难过、不理解……)。学生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每个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在小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观察题目,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题目,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
学生能够发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通过课前预习也能够知道,这两个词语有双引号。这是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评价。“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
其次,我会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我会指名学生回答,最后进行总结: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母对他的诗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价。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是截然不同的,在母亲的评价中获得了鼓励,在父亲的评价中获得了指导,最终巴迪成为了作家,也懂得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就进入到了第三个环节的学习,深入研读环节。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我会让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读出感情。思考问题:母亲是如何评价“我”的诗的?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很快能够找到母亲所说的话:“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找找目前的动作和神态。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接着提问,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能够说出,感受到了母亲的开心,因为自己的孩子在七八岁就会写诗了,她特别自豪,从中也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鼓励。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
2、指名读,找找父亲是如何评价的?学生也会从语言、动作和神态三个方面找出父亲的态度。然后,我会提问,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什么样的人?最后总结出,父亲对儿子非常严格,态度是严厉的。也能体现父爱的深沉,母亲对“我”高度赞扬,父亲为了让我不要骄傲,所以对我严格的评价。
3、最后,我会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深入研读环节,我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分享一下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你如何体会到父母的爱。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手法写一写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不少于200字。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组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它是前四组文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
(三)课时划分:
本课的教学分为二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导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课时:精读文章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理念的定位,联系学生实际,我准备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充分讨论中,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对话。同时,辅以“谈话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板书内容的文字贴画
3、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各一块
4、记者证一份
学具:记者证若干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课,设疑导入
1、谈话引入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出对比的语气)。
2、学生简述文章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3、设疑导入:“我既得到母亲的赞扬,又受到父亲的批评,究竟成年后‘我’对这两种不同评价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从课题入手,通过复习旧知,并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课件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并自由提出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以下的问题:
①“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句中“不得不”一词说明了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③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④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⑤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⑥“‘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也是创新学习的开端。】
2、归纳整理,引出重点
(1)师生共同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性问题理解课文。[课件出示重点问题: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在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达成共识,使接下来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2)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见板书设计)
4、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深化理解。(自由读、开火车读、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也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5、现场采访,加深感悟
(1)激趣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也就是巴迪先生。大家想不想采访他?不过巴迪先生有一个要求:[课件出示:
①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②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③“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④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他请大家读懂上面的句子,并能针对其中一个句子向他提个问题,他才会接受大家的采访。同学们同意吗?那就开始吧!
(2)学生自由读句子,领悟句子的含义,并想好准备提出的问题。
(3)召开“‘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A、说明活动要求:[出示课件:“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①全班学生按意愿分为两组:一组当“小记者”,一组当“巴迪先生” 。
②采访时,“巴迪先生”回答“小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个“巴迪”答不完整,其他的“巴迪”再补充。
B、展开采访活动。
①把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分别摆放在其扮演者的座位前,“记者”的扮演者戴上记者证。
②教师示范采访。
③学生进行采访。[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④教师小结。
(4)感情朗读重点句子,读中品味、加深感悟。(自由读、同桌互读、擂台赛读、齐读)
【创设“‘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现场采访,意在激发学生的“读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读”、去“悟”。通过采访,师生、生生灵活互动,真正实现与文本间的对话。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及感悟。】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要求:
①谈一谈:学了本文,自己有什么收获。
②说一说: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看到的、听到的类似巴迪的事例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2、小组交流、汇报。
3、以诗作结。
①课件出示现代诗《教育与孩子》,同时播放乐曲《爱的奉献》。
②教师饱含激情地进行配乐朗诵。
③学生一齐配乐朗诵。
教育与孩子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涩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
【这个环节的设计,从教材延伸到生活,进一步增进体验。以诗作结,既点明文章的主旨,又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布置作业,迁移内化
[出示课件]作业自助餐:
1、喜欢积累的你,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必做)
2、懂得感恩的你,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他们。(必做)
3、乐于写作的你,联系实际,以“他表扬了我”或“他批评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记下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后的感受。(选做)
【作业布置采取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
板书设计:
1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成功
慈祥→爱←严厉
【本幅板书设计,用帆船代表人生方向,帆上中间写着“爱”,“爱”字上边写着“成功”,意思是慈母的鼓励和严父的批评都是对孩子的爱,他们能让孩子把握住人生方向,扬起“爱”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这样的设计使静态的文字、图案中包含了动态的思路,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的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也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一、谈话导入:
1.每个身上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今天我们就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2.谈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课文提名中有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是的审题一样。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走进“童年的故事”,自由朗读1—14自然段:
1.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看大屏幕,读懂了吗?(课件出示:是什么使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如何?)一生回答。
3.找读母亲的话,师范读。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一生朗读。
4.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5.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
(1)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互相交流。请你说说这句话。
(2)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3)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地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交流。读读这句话,只读有动作的句子,然后把换完后的句子读一读。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自主探究“后来的认识”,默读课文15-17自然段:
过渡:此时的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吗?确实,“精彩极了”,巴蒂得意极了,糟糕透了,巴蒂很难过,随着巴蒂一天天长大,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默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2、主要交流的句子:
“一个作家,应该视生活中的?总结,提高”
(1)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事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或者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蒂就不会健康的成长。
(2)合作读这段话,女同学读写母亲的句子,男同学读写父亲的句子,齐读后面的部分(我从心底知道?那就是爱),老师做过渡。
(3)这种爱你能体会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理解“批评也是爱:
情景:小屋被你搞的乱七八糟,你怎样理解母亲的批评?
3、又一次没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怎么理解?类似的事在你身上有过吗?交流。
生活中的批评多了,巴蒂把这句话对父母说,您想把这句话对谁说?(对我自己)为什么?好,把这句话说给自己听。想把这句话送给老师听吗?起立,喊一声老师,对老师说。对于给过你爱的人,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回去把你想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你想说的人,好吗?这是课下作业。
四、总结:
看来同学们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文章,你想怎么做?
老师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五、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鼓励警告
爱
一、说教材
(一)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我” 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后,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应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应是“痛哭起来”。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成年以后, “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词。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母为什么对巴迪的诗有不同的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说重点难点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题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理解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们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辩论之中悟情明理——综合实践锻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三、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三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们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过程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1)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理解“腼腆”的意思,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朗读,仿照课文的写法练笔。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在设计板书时,紧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人物、关键语句。这样的设计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课的类型】
新授、讲读。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问导课
1、做“推测过程”的小游戏:
⑴ 教师板书:(7、8岁)→(长大后)
第一首诗:作家。
⑵ 一个人7、8岁时写了第一首诗,长大后成了作家,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⑶ 学生自主说。
⑷ 这个人是美国作家巴迪·舒尔伯格,他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方面呢?我们一起到19课中去找答案。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完课文,指名说作者主要写什么原因: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3、这两句话第一次出现,在作者7、8岁时,听了这两句话作者分别有什么表现?默读第一至十四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4、指名读句。
5、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得意扬扬、痛哭
6、四人小组结合实际讨论:
为什么对同一件事,父母的评价会截然相反?
7、指名答。
8、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说明什么?
9、引导学生说认识。
板书:
不理解
10、现在呢?我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指名读第16、17自然段,学生独立思考。)
11、指名答:
板书:
体会幸运
12、齐读最后两段。
三、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感情范读,深化中心:
⑴ 教师范读《爱》:
小小的童年,我幸运不随意,小小的童年,我快乐无忧虑,
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
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爱意,留给我永生难忘的记忆,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
⑵ 学生设想:
假如看到第一首诗时,父母亲的评价一样,都是鼓励的或都是严厉的,结果会怎样?
(补充课题:和)
⑶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父母。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出示幻灯片:
在___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自信,但过分自信,容易 ____,所以需要___。
在___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___,所以需要____。
四、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并试着提几个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一、说教材
(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中的第19课,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博格。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文章的作者巴迪在童年的时候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却得到了父亲和母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这件事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形象的描述了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联系十分密切较容易理解,不过也有一些含义深刻但具有启发性的语句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加以感悟。
本片课文重在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并感受生活中不同方式的爱。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读写15个生字词;理解“一如既往”“扬扬得意”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父母为什么会对巴迪的诗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3、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爱,感受爱的不同方式。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四)教学难点
体会巴迪对父母的爱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爱的不同方式。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学生很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心情。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具有强烈启迪性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爆发的源泉。
对教师而言,本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谈自己情感体悟,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将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着重以师生、生生探讨合作学习,加强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师通过“引导—诵读—体悟—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明确要求—精读文本—体会情感—升华情感”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教学程序
(一) 课题导入。
抓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对加引号的反义词,请同学们理解引号的作用和反义词的运用,齐读课题,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为什么会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二) 讲读课文前半部分(巴迪童年时期)。
1、 让学生找出文中父母在面对巴迪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时有什么反应?并在小组内讨论这些语句分别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体会巴迪父母亲对巴迪不同的关怀。
2、 引导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叙述巴迪童年时期的部分。
(三) 讲读课文后半部分(巴迪少年、成年时期)。
1、 少年时期的巴迪对待父母的评价态度有什么改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15自然段,小组讨论找出答案。在这部分讲解“不得不承认”的双重否定句式。
2、 成年时期的巴迪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正确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爱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为感情升华做铺垫。
3、 让学生仔细品味课文最后一段,找出喜欢的或是不理解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着重讲解“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和“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回忆并讲述自己身边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巴迪的事例,结合自身实际,体会实际生活中“鼓励”和“警告”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一、说教材
(一)说课稿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15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组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它是前四组文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
(三)课时划分:
本课的教学分为二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导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课时:精读文章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同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种极端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性,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贴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说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
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懂得感恩父母。
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本节课我着力构建“读中悟,悟中读”的“悟学式”教学法。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兴奋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采用了“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二)整体感知,粗知大意。(三)理解学法,感悟父母之爱(四)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采用了谈话导入,让学生了解表扬与批评,从而导出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从生活走进语文,进而为整节课教学作好思想和情感上的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中,我用了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议一议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把握文章,粗知文章大意,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有机渗透阅读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有关阅读的方法,体现了“悟学式”教学法所强调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第三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也是难点。母亲的爱是比较直白的,但要真正感悟到其中的含义也是不容易的。我从感悟这段话入手:母亲一念完寻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架设感悟这段话的连接点是“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使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从“眼睛亮亮地”、“嚷”等神态、动作的描写,也感悟到了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充分体现了“悟学式”教学法所倡导的“学以悟为根,学是为了活学”的理念。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理性的,不易察觉,学生感悟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架设的连接点是“读一读,理一理”,读一读父母的对话,让学生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进而感悟“我”在童年时如何理解父亲的爱以及成年后对父亲之爱的清醒认识。
第四个教学环节是感悟父母之爱的进一步升华。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尤其不能忽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议一议,完成填空。(无论是母亲的____________,还是父亲的_________,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___________,此时,我想对巴迪说:“__________。”)除了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之外,还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文知识,
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体现了“悟学式”教学法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的理念。
说教学反思
优点:
我力求渗透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会自主,探究,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注重个性化阅读。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不足:
1、课堂教学缺乏激情。本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本身的缺乏激情有很大的关系。缺乏激情,自然地,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
2、忽略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被忽视。比如在读到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两种声音时,没能让学生好好品读,从读中父亲的那种严厉,母亲的慈祥,这样学生就更能理解父母的爱。
3、引导学生不到位。在备课时,我在备教材,备教师时,下了蛮大的功夫,但在备学生时,有所欠缺,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引导上显得很费劲,学生的积极性没能真正调动起来。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父亲和母亲对自己作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这两种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首次列入小学课本中,针对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及文本身具有的深度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设计,主要有四大块内容具体为:
1、基础知识:学习生字、理解“精彩”、“糟糕”、“誊写”、“腼腆”、“引入歧途”意思。
2、能力培养:
①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认识。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③发展学生思维及语言达能力。
3、学习技巧:掌握自读自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
4、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懂得人的成长过程需要不同的评价,这不同的评价所蕴涵的共同点—爱。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说出自己的体验”等。我将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不同完全不同评价的认识及理解,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新课标的颁布,预示着教育改革风暴来临,老师教案设计已经要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育“一言堂”式教学所使用的陈旧教案,而形成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所需要的新型教案,即把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在主体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建构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评价的新型育人模式。所以我用表格式来设计这课的教案,主要分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4大模块。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应的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
整个教学过程由四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骤,复习知识,导入新课,通过两个问题“全文分为几部分”、“本课主要讲什么”复习上节课知识从而引出今天的学习方法。
第二步骤,文本聚焦,评价“评价”。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和喜欢的朗读方式,找出母亲评价的句子,用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指导下,产生感悟,给学生机会,大胆评价文中的“评价”。在这环节中“精彩”、“糟糕”、“腼腆”等词和父母评价时巴迪神态变化的句子,进行品析,分角色的朗读,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将枯燥的文字变为立体的形象。
第三步骤,反思文本,内化情感。让学生就课文中15~17自然段,大胆质疑,并组织四人小组探究学习,在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学生再结合自身的体会领悟到父母不同评价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读、质疑、议论、释疑、畅所欲言,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爱的情感。
第四步骤,拓展文本,加深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曾感悟到哪些不同的爱。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老师适时地拿出一段话与学生共勉,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经验及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做到既学语文,又学做人,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设计了《爱的启示》为题写感受,注意了读写结合,既体现素质教育又不忘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文本,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去理解文本内容,用心灵去感受文本所要告诉大家的内容,大胆评价文中“评价”,内化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拓展文本,引导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全过程,学生朗读、评价、质疑、释疑等方式较主动地完成学习。老师则处在引导、协助的位置,使学生与文本“全面接触”,与文本“真诚对话”,用心灵感受到父母两种不同评价蕴含的两种不同的爱,并联系实际毫不保留地自主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阅读、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一、说教材
(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中的第19课,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博格。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文章的作者巴迪在童年的时候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却得到了父亲和母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这件事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形象的描述了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联系十分密切较容易理解,不过也有一些含义深刻但具有启发性的语句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加以感悟。
本片课文重在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并感受生活中不同方式的爱。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读写15个生字词;理解“一如既往”“扬扬得意”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父母为什么会对巴迪的诗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3、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爱,感受爱的不同方式。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四)教学难点
体会巴迪对父母的爱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爱的不同方式。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学生很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心情。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具有强烈启迪性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爆发的源泉。
对教师而言,本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谈自己情感体悟,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将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着重以师生、生生探讨合作学习,加强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师通过“引导—诵读—体悟—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明确要求—精读文本—体会情感—升华情感”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题导入。
抓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对加引号的反义词,请同学们理解引号的作用和反义词的运用,齐读课题,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为什么会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二)讲读课文前半部分(巴迪童年时期)。
1、让学生找出文中父母在面对巴迪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时有什么反应?并在小组内讨论这些语句分别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体会巴迪父母亲对巴迪不同的关怀。
2、引导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叙述巴迪童年时期的部分。
(三)讲读课文后半部分(巴迪少年、成年时期)。
1、少年时期的巴迪对待父母的评价态度有什么改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15自然段,小组讨论找出答案。在这部分讲解“不得不承认”的双重否定句式。
2、成年时期的巴迪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正确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爱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为感情升华做铺垫。
3、让学生仔细品味课文最后一段,找出喜欢的或是不理解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着重讲解“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和“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回忆并讲述自己身边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巴迪的事例,结合自身实际,体会实际生活中“鼓励”和“警告”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组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它是前四组文训练重点“体会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
(三)课时划分:
本课的教学分为二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导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课时:精读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理念的定位,联系学生实际,我准备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充分讨论中,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对话。同时,辅以“谈话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
1、多媒体
2、板书内容的文字贴画
3、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各一块
4、记者证一份
学具:记者证若干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课,设疑导入
1、谈话引入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出对比的语气)。
2、学生简述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出示相关内容]
3、设疑导入:“我既得到母亲的赞扬,又受到父亲的批评,究竟成年后‘我’对这两种不同评价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从课题入手,通过复习旧知,并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并自由提出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以下的问题:
①“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句中“不得不”一词说明了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③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④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⑤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⑥“‘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也是创新学习的开端。】
2、归纳整理,引出重点
(1)师生共同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性问题理解课文。[出示重点问题: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在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达成共识,使接下来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2)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见板书设计)
4、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深化理解。(自由读、开火车读、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也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5、现场采访,加深感悟
(1)激趣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也就是巴迪先生。大家想不想采访他?不过巴迪先生有一个要求: [出示:
①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②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③“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④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他请大家读懂上面的句子,并能针对其中一个句子向他提个问题,他才会接受大家的采访。同学们同意吗?那就开始吧!
(2)学生自由读句子,领悟句子的含义,并想好准备提出的问题。
(3)召开“‘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A、说明活动要求:[出示:“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①全班学生按意愿分为两组:一组当 “小记者” ,一组当“巴迪先生” 。
②采访时,“巴迪先生”回答“小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个“巴迪”答不完整,其他的“巴迪”再补充。
B、展开采访活动。
①把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分别摆放在其扮演者的座位前,“记者”的扮演者戴上记者证。
②教师示范采访。
③学生进行采访。[教师相机点击,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④教师小结。
(4)感情朗读重点句子,读中品味、加深感悟。(自由读、同桌互读、擂台赛读、齐读)
【创设“‘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现场采访,意在激发学生的“读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读”、去“悟”。通过采访,师生、生生灵活互动,真正实现与文本间的对话。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及感悟。】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要求:
①谈一谈:学了本文,自己有什么收获。
②说一说: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看到的、听到的类似巴迪的事例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2、小组交流、汇报。
3、以诗作结。
①出示现代诗《教育与孩子》,同时播放乐曲《爱的奉献》。
②教师饱含激情地进行配乐朗诵。
③学生一齐配乐朗诵。
教育与孩子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涩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关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课稿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15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组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它是前四组文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
(三)课时划分:
本课的.教学分为二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导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课时:精读文章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设计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早上好!我是大朗崇文小学教师。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下面我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分以下几点说课: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使他在鼓励中,在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也让巴迪明白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都蕴含着共同点,那就是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这篇课文,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这篇课文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一些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二、根据文章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定下了教学目标:
1、研读15—17自然段,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深藏着对“我”的爱。
2、联系实际,父母对我们的评价使我们在成长中起到怎么样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深藏着对“我”的爱。
三、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导—读—悟—练—拓”的教学模式。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辩论之中悟情明理—综合实践锻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1页,快速浏览课文
回想课文主要内容。
2、小时候的巴迪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吗?长大之后,巴迪理解了吗?当巴迪长大之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呢?请同学们默读15—17自然段。
【这一环节设计从整体出发,让学生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俯视全文,把整篇文章主要内容装在心中。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并直奔本节教学重难点】
(二)精读15—17自然段,以读悟情
1、出示自学提示
(1)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划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并把体会写在书上。
(2)小组交流讨论。
【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处处与文体进行对话,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
(1)感悟以下重点句:
a、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b、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c、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d、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尊重学生个性选择,教师给予引导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关联词语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让学生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警告式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样学生就在读、悟、议、联系生活的过程中解决重难点。最后,通过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3、小结(出示巴迪资料)
【通过出示巴迪成就资料,加深学生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巴迪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影响,让学生受到熏陶,情感受到升华。】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在生活中,除了父母给我们鼓励和警告之外,还有谁也会给我们鼓励和警告?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会遇到过类似的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把它写下来,然后再说一说。(出示小练笔)
【课标要求,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在教学本环节时,我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中,进一步增进体验。】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父爱,就在拐弯处》
2、好书推荐:《爱的教育》
【向学生推荐美文,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达到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在板书的过程中,我通过用线段把关键词相连,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也让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附板书: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慈祥 严厉
(鼓励)(警告、提醒)
K L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
(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中的第19课,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博格。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文章的作者巴迪在童年的时候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却得到了父亲和母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这件事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形象的描述了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联系十分密切较容易理解,不过也有一些含义深刻但具有启发性的`语句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加以感悟。
本片课文重在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并感受生活中不同方式的爱。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读写15个生字词;理解“一如既往”“扬扬得意”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父母为什么会对巴迪的诗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3、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爱,感受爱的不同方式。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四)教学难点
体会巴迪对父母的爱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爱的不同方式。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学生很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心情。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具有强烈启迪性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爆发的源泉。
对教师而言,本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谈自己情感体悟,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将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着重以师生、生生探讨合作学习,加强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师通过“引导—诵读—体悟—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明确要求—精读文本—体会情感—升华情感”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教学程序
(一) 课题导入。
抓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对加引号的反义词,请同学们理解引号的作用和反义词的运用,齐读课题,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为什么会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二) 讲读课文前半部分(巴迪童年时期)。
1、 让学生找出文中父母在面对巴迪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时有什么反应?并在小组内讨论这些语句分别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体会巴迪父母亲对巴迪不同的关怀。
2、 引导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叙述巴迪童年时期的部分。
(三) 讲读课文后半部分(巴迪少年、成年时期)。
1、 少年时期的巴迪对待父母的评价态度有什么改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15自然段,小组讨论找出答案。在这部分讲解“不得不承认”的双重否定句式。
2、 成年时期的巴迪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正确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爱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为感情升华做铺垫。
3、 让学生仔细品味课文最后一段,找出喜欢的或是不理解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着重讲解“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和“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回忆并讲述自己身边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巴迪的事例,结合自身实际,体会实际生活中“鼓励”和“警告”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2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明白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们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四、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
五、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1、师谈话: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本组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母爱又是那样的深沉。今天让让我们一起走入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又能够感受到怎样的爱呢?
2、齐读课题。
3、发现了吗,这个课题与以往学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吗?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是引用的人物的语言,所以有引号)
4、带着我们的理解,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指导深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母亲和父亲对巴迪的评价,适当引导,指导朗读。
(四)理解“成年认识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总结:
1、你能把你的体会、感受用格言、小诗或其他形式写下来吗?当然也可以摘录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写在书签上。(学生写书签)
2、学生朗读书签的内容。
3、下课后,我们可以把他送给朋友、父母或留给自己,做纪念,好吗?
4、好书推荐: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下面我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分以下几点说课: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使他在鼓励中,在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也让巴迪明白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都蕴含着共同点,那就是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这篇课文,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这篇课文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一些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二、根据文章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定下了教学目标:
1、研读15—17自然段,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深藏着对“我”的爱。
2、联系实际,父母对我们的评价使我们在成长中起到怎么样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深藏着对“我”的爱。
三、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导—读—悟—练—拓”的教学模式。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辩论之中悟情明理—综合实践锻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1页,快速浏览课文
回想课文主要内容。
2、小时候的巴迪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吗?长大之后,巴迪理解了吗?当巴迪长大之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呢?请同学们默读15—17自然段。
【这一环节设计从整体出发,让学生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俯视全文,把整篇文章主要内容装在心中。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并直奔本节教学重难点】
(二)精读15—17自然段,以读悟情
1、出示自学提示
(1)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划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并把体会写在书上。
(2)小组交流讨论。
【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处处与文体进行对话,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
(1)感悟以下重点句:
A、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B、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C、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D、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尊重学生个性选择,教师给予引导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关联词语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让学生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警告式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样学生就在读、悟、议、联系生活的过程中解决重难点。最后,通过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3、小结(出示巴迪资料)
【通过出示巴迪成就资料,加深学生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巴迪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影响,让学生受到熏陶,情感受到升华。】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在生活中,除了父母给我们鼓励和警告之外,还有谁也会给我们鼓励和警告?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会遇到过类似的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把它写下来,然后再说一说。(出示小练笔)
【课标要求,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在教学本环节时,我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中,进一步增进体验。】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文章推荐:《父爱,就在拐弯处》
2、好书推荐:《爱的教育》
【向学生推荐美文,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达到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在板书的过程中,我通过用线段把关键词相连,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也让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附板书: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慈祥严厉
(鼓励)(警告、提醒)
↘↙
爱
【微语】即使失败一百次,也不要后悔一次。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