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产生原因:空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所以空气朝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大气压强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生活中证明大气有压强的实例:很多实验都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如塑料吸盘能贴在光滑的墙面上、悬空倒置的塑料管中的水能用纸片托住、吸管吸饮料等。
第一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测量:第一个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稍稍上提,观察水银柱的高度,结果是不变的。将玻璃倾斜,注意到,水银面上的真空体积有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也有变化。当倾斜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真空体积减小,水银柱变长,但是水银柱的高度是不变化的。
标准大气压:通常把数值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压的强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用p0表示,×105 Pa,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为1×105 Pa。
气压计及其分类: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做叫做气压计,气压计通常有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管式弹簧压强计。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大气压小。
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在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
大气压的应用:(1)活塞式抽水机;(2)高压锅。
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处处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公式:p=ρgh。要理解公式中的h是深度,即液体内某处到自由液面的距离,而不是该处到底部的距离。
液体压强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ρ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h表示液体的深度,单位为m,p表示压强,单位为Pa。
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特点: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中各部分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平的。
连通器应用举例:水壶的壶嘴与壶身组成连通器、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是一个连通器、茶炉和外面的水位计组成连通器、乳牛自动喂水器、过路涵洞、船闸等。
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按照原来的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条规律叫做帕斯卡定律。
帕斯卡定律应用:是许多液压系统和液压机工作的基础。液压机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液缸组成的,在液缸里充满水或油。根据帕斯卡定律,小活塞将这一压力通过液体的压强传递给大活塞,将大活塞顶上去。依据帕斯卡定律,在小活塞上加一较小的力,则在大活塞上会得到很大的力。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力的单位是:N(简称:牛),符合是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 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 B (A 弹簧测力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1、什么是力?力是 ,力不能离开 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 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 物体;
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表示,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 的改变和 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 、 、 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 、 、
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 和 。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会画力的示意图)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 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第2节 弹力
1、物体由于 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 ;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 。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
2、测力计是测量 的大小的工具 。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 ,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 越大,弹簧的 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 质量 的。
3、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 和 ,不许超过它的 。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 要调 或读数时要进行 加减修正。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 比,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如原长2厘米,受3n时弹簧长5厘米,受6n的拉力时弹簧长 厘米。
4注意测力时 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
第3节 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 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方向是 。地面 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 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 成正比,表达式为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它的意义是 。粗略计算时,g取 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 ,而质量随位置 变。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 。地面上6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牛顿,拿到月球上去重力为 n。地面上8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牛顿,用量程为5n的弹簧秤能称出它的重力吗?答 。
3、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 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 。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 。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会画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 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运动的小车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 .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将 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 。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验事实++ 科学推理 得出的,因此 (能/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牛顿第一定律直接描述:物体在不受力时所处的状态,即 状态或 状态。牛顿第一定律间接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 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2节 二力平衡
1、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保持 状态或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是指 状态和 状态 。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在 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它们的合力等于 0 。归纳为八个字“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3、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将 。(改变、不变).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 。(改变、不变)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物体处于 匀速 或静止(没推动),则受到的力都是一对对的 力,即受到的这对力方向 、大小 、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
第3节 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 的力叫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 和 大小有关系。 越大、接触面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冰刀与冰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 摩擦,瓶子与手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 摩擦。自行车在地面上滚动,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 摩擦。共同点:两个物体相互 ,都产生了 力
综上可得: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
(1)两个物体要相互 ,(2)两物体之间发生 。
4、磨擦分为 、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增大有益摩擦方法:使接触面 些和增大 (自行车的刹车)。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 ;(2)用 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或磁悬浮。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大小和 有关。
压强:物体所受 之比叫做压强。压强公式:,式中p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Pa=1N/m2,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压强公式 ;
(1) 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增大 ;(2)F不变,减小 (3)同时增大 和减小 . 压强越大越容易切进去,钻进去。菜刀刀口薄、图钉尖做的很尖等都是为了增大 。
(2)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压强越小越不容易陷进去,勒进去。书包带做的宽、挖土机用两条了履带、铁轨垫上枕木等都是为了减小 。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测量仪器:压强计.液面高度差越大,则液体压强就 .
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 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 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
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和 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2).
F=G FG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固体则先确定压力F=G,其次确定压强p=F/Sp)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7、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 ,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 的原理来工作的。
第3节 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吸盘、悬空塑料管里的水不会流出都证明
了 的存在。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 。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实验。测得的大气压值与玻璃管的粗细、形状、上提、下压、倾斜(竖直高度)等无关。 实验时若混进了气泡,则测得的大气压值偏 。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常见气压计有 气压计和 气压计。氧气瓶和灭火器上的气压计是 气压计。
5、1标准大气压:等于 cm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 Pa,粗略取 Pa。
6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反向变);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7抽水机是利用 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抽水机至多可把水抽到高。 喝饮料、吸墨水、针管吸针药等都是利用 来工作的。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大压强 ,流速小压强 。飞机的升力是由于飞机的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 ,下方流速 压强 ,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 压强 差,因而有 差,这就产生了升力。
2、气体压强大,沸点 ;流速快,压强 ;质量一定时,体积大压强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压强 。(一个同向,三个反向)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 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浮力的施力物是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 差。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 有关 、跟 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
的 越大、液体的 越大,浮力就越大。
秤量法测浮力:F浮=G-F视 ,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 从中可以知:浮力的大小只与 和 有关.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浮= ,
(2) 平衡法:F浮= (适合漂浮、悬浮), 展开 ρ液V排g =ρ物V物g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4)压力差发法:F浮= F向上的压力—F向下的压力
4、浮力的说法有:浮力=排开液体的重力=弹簧秤减小的示数=压力差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沉浮条件:(开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 下沉;(2)F浮 G 上浮 (3)F浮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下沉;(2) 上浮 (3) 悬浮。(不会漂浮)
浮力利用
(1) 轮船: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 的,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从而增大了 力,使 力等于 力时,物体就浮在了水面上。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轮船的大小用 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 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 ,排水量为104吨的船受的浮力为 n ,排开水的体积为 m3 ,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所受的浮力 ,是上浮或下沉一些?答 。
(3)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 来实现沉浮,。向水舱中冲入水,使重力大于浮力,潜水艇就 。
潜水艇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 )浮力 ,受到谁水的压强 。(变大、不变、变小)
(4)气球和飞艇:充入 小于空气的气体。它们的升降是靠改变物体的体积从而改变了 浮 力的大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气球就 升空 。
(5)、密度计是测 液体密度大小 的仪器。密度计是利用物体 漂浮 的原理来工作的。把密度计放入甲液体和乙液体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 ;密度计浸入液体中越深的,液体的密度越 小 (大.小)。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 。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
3、没做功的三种情形:1)有力而没有距离(劳而无功)2)靠惯性运动没有力 3)力和距离垂直。
功的计算:功(W)等于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s)的乘积。(功=力×距离)
功的公式:W= ;单位:W→J;F→N;S→m。(1J=1N·m).
第2节 功率
功率的物理意义: 功率表示 的物理量
功率(P)定义: 之比,叫做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W→J; t→S。(1W=1J/S; 1Kw=1000w)
还可推得功率的公式为p=fv,功率的国际单位为 ,符号 。1kw= w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 简称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 越大.
2、动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 越大, 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 和 势能。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所决定的能 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 越大, 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的能。
物体的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下面物体各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1)高速升空的火箭具有 和 能 。被拉弯的钢尺具有 。被拦河坝拦住的上游水具有 。空中下落的皮球具有 。山坡上静止的石头具有 。匀速上升的物体具有 和 ,且 能不变。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能和 能的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
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
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 .或者说,机械能是 的;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从能量是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具有大量的 能.
水能的利用有:水能发电、水能磨粉等
风能的利用有:风能发电、风力推动帆船航行等.
4、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 转化 。乒乓球下落过程中, 能减小, 能增大, 能转化为 能;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认为机械能守恒。在运行到近地点时卫星的势能最 ,动能 最 ;运行到远地点时,势能 最 ,动能 最 。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 能转化为 能。拦河大坝提高水位是为了增大水的 能,水流下来转化为水的 能,冲动水能机,最后带动发电机发电转化为电能.匀速上升的物体动能 ,势能变 。在平衡力作用下, 能一定不变,机械能可能变化。
皮球下落过程是 能转化为 能;与地碰撞发生形变时 能转化 能;形变消失是 能转化为 能;上升过程是 能转化为 能。弹枪把物射出时 能转化为 动 能;子弹斜向上射出后又落向地面能的转化为 动能转化为 能再转化为 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 就叫杠杆。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 到 。
(5)阻力臂:从 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杠杆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 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4杠杆平衡的条件: .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 ,但省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 )
第2节 滑轮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 。(实质是个 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 ,要费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的杠杆)
)滑轮组定义:由 滑轮和 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2)滑轮组特点:既能改变 ,又能省 ,但不省距离.
3)滑轮组的省力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 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 ,即F=G/n(G包括所提重物的重力与动滑轮重力之和)
4)滑轮组距离公式:s=nh, (s表自由端拉过的距离,n表段数,h表物体提升的高度)
使用轮轴和斜面都是为了省 .
第3节 机械效率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 ,(力、距离、功)
有用功: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记作W有用
用滑轮组提升时:W有用=Gh;
用滑轮组平拉物体时:W有用=fS
把具有
流动性 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伯努利原理:流体在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流体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 :机
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 ( 上凸 ),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方向 :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 液(气)体
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 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液体(气体)具有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 F浮 = G排=ρ 液 V 排 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 密度 和物体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浮力的生活应用:
① 轮船:利用制成空心来 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来增大浮力 实现漂浮的;
② 潜水艇:利用水舱充、放水来 改变自身重力 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③ 热气球、汽艇:利用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
计算浮力方法
:
①(二次)称重法: F 浮= G 物-F 拉(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 。
②压力差法: F 浮= F 向上- F 向下(利用压力求浮力)
③F 浮=G 排 或 F 浮=ρ 液 V 排 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④平衡法, F 浮=G物 ( 漂浮或者悬浮时求浮力; )
浮力计算方法总结:第
1、2 种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适用,所以一般计算浮力只有第 3、4 种方法,而第 3、4 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第3 种方法只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第 4 种方法任何时候都适用。
一般计算过程如下:
(1)由ρ 液与ρ 物的关系判断物体所在的状态,如果漂浮或者悬浮的话首选第 3 个公式,第 3 个公式解答不出来再选择第 4 个公式。
(2)如果有“浸没”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 V 排=V 物
功(W):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W=F· S 单位:
1J=1N · m
即影响做功的两个因素为: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 力
②物体在 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距离;如果有一项为0,(乘积都为0)做功都为0。
三种情况不做功:
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动(无 S);
②利用惯性运动的不做功 (无 F)
③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的不做功。(无 S)
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 定义式 )P=W/t 推导式P=F ·V。单位:瓦(特) ,符号 W还有千瓦( KW)和兆瓦 (MW) 1 MW=103 KW=106W 1 马力 =735W功率大小的比较和速度大小的比较类似。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既有能量。
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 J。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 ,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
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
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先分析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然后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其中减小的一种形式的能必定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一个物体的动能的减少往往伴随这它的势能的增加)
杠杆
: 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 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1 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2 表示。
注:①动力和阻力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故分析时,如不能确定动力和阻力时可随意确定 1个,这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
②力臂是 支点 到力的 作用线 的距离(力的作用线就是图中力的方向)
③动力和阻力关于支点“ O”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或简记为:同侧异向,异侧同向)
(1)立足课堂,夯实基础。课堂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阵地,只有把握课堂,抓牢“双基”,学习必要的方法,才会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实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估;除了学习物理知识,还应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如:转化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理想实验推理法,归纳法、等效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3)强化训练,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课外适当做一些补充练习是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提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提高审题能力。
(4)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遇到学习的难点、疑点,由于初三阶段的学习较为紧张,不能花很多的时间去慢慢“磨”,应做好标记,跟同学讨论,最好求得老师的解答,理解过程,掌握方法。
(5)归纳概括、串前联后,形成综合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并将新学的知识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到前后贯通。如学习功率的概念时可以对照已经学过的速度概念进行综合思考。
(6)规范解答,注意细节。“规范”在考试中主要体现在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中。历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屡见不鲜。
具体来说,要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主要有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内能、热量、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要学习的物理规律主要有杠杆原理、功的原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焦耳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要学习的物理模型主要有杠杆、滑轮等;要了解的物质主要有磁场、电磁波、能源等;要学会使用的仪器仪表主要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其中学习要求较高的主要有: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理解欧姆定律,理解电功,理解电功率,这些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以上所列举的知识点也是中考的考点所在。
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 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 B (A 弹簧测力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第十章 浮力
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从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世界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2、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静电现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
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第1节力
1、什么是力?力是,力不能离开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物体;
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和。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会画力的示意图)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第2节弹力
1、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2、测力计是测量的大小的工具。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不许超过它的。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或读数时要进行加减修正。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比,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如原长2厘米,受3n时弹簧长5厘米,受6n的拉力时弹簧长厘米。
4、注意测力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
第3节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表达式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它的意义是。粗略计算时,g取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而质量随位置变。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地面上6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拿到月球上去重力为n。地面上8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用量程为5n的弹簧秤能称出它的重力吗?答。
3、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会画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5、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
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处处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公式:p=ρgh。要理解公式中的h是深度,即液体内某处到自由液面的距离,而不是该处到底部的距离。
液体压强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ρ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h表示液体的深度,单位为m,p表示压强,单位为Pa。
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特点: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中各部分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平的。
连通器应用举例:水壶的壶嘴与壶身组成连通器、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是一个连通器、茶炉和外面的水位计组成连通器、乳牛自动喂水器、过路涵洞、船闸等。
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按照原来的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条规律叫做帕斯卡定律。
帕斯卡定律应用:是许多液压系统和液压机工作的基础。液压机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液缸组成的,在液缸里充满水或油。根据帕斯卡定律,小活塞将这一压力通过液体的压强传递给大活塞,将大活塞顶上去。依据帕斯卡定律,在小活塞上加一较小的力,则在大活塞上会得到很大的力。
把具有
流动性 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伯努利原理:流体在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流体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 :机
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 ( 上凸 ),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方向 :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 液(气)体
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 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液体(气体)具有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 F浮 = G排=ρ 液 V 排 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 密度 和物体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浮力的生活应用:
① 轮船:利用制成空心来 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来增大浮力 实现漂浮的;
② 潜水艇:利用水舱充、放水来 改变自身重力 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③ 热气球、汽艇:利用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
计算浮力方法
:
①(二次)称重法: F 浮= G 物-F 拉(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 。
②压力差法: F 浮= F 向上- F 向下(利用压力求浮力)
③F 浮=G 排 或 F 浮=ρ 液 V 排 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④平衡法, F 浮=G物 ( 漂浮或者悬浮时求浮力; )
浮力计算方法总结:第
1、2 种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适用,所以一般计算浮力只有第 3、4 种方法,而第 3、4 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第3 种方法只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第 4 种方法任何时候都适用。
一般计算过程如下:
(1)由ρ 液与ρ 物的关系判断物体所在的状态,如果漂浮或者悬浮的话首选第 3 个公式,第 3 个公式解答不出来再选择第 4 个公式。
(2)如果有“浸没”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 V 排=V 物
功(W):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W=F· S 单位:
1J=1N · m
即影响做功的两个因素为: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 力
②物体在 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距离;如果有一项为0,(乘积都为0)做功都为0。
三种情况不做功:
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动(无 S);
②利用惯性运动的不做功 (无 F)
③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的不做功。(无 S)
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 定义式 )P=W/t 推导式P=F ·V。单位:瓦(特) ,符号 W还有千瓦( KW)和兆瓦 (MW) 1 MW=103 KW=106W 1 马力 =735W功率大小的比较和速度大小的比较类似。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既有能量。
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 J。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 ,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
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
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先分析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然后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其中减小的一种形式的能必定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一个物体的动能的减少往往伴随这它的势能的增加)
杠杆
: 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 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1 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2 表示。
注:①动力和阻力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故分析时,如不能确定动力和阻力时可随意确定 1个,这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
②力臂是 支点 到力的 作用线 的距离(力的作用线就是图中力的方向)
③动力和阻力关于支点“ O”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或简记为:同侧异向,异侧同向)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
物体在受到 两个力 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一对相互作用力:异体、共线、等大、反向;一对平衡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关键是受力物体是不是同一个物体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大小:固体放在水平面上, F 压=G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受压物体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注意)
下图为重为 G的物体在接触面上静止不动时所指出的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表示的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
单位是帕斯卡(Pa),还有百帕(h Pa)、千帕(K Pa)、兆帕(M Pa)。
定义式: P= F 压/S 受(P:压强(Pa)F压:压力 (N); S 受:受力面积 (m
2) 1 Pa=1 N/ m2这种由定义引出来的公式叫比值定义法;以前还有速度、密度都是这样引出来的。
注: S 指受力面积≠表面积≠接触面积
帕斯卡是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
强约为:× 104Pa 。一颗西瓜籽平放在手上,大约为 20Pa;物理意义是 1 平方米的面
积上受到的压力为 20N。
增大压强的方法:①
F 压→, S 受↓可↑ P②S 受→, F 压↑可↑ P③同时↑ F 压、↑ S 受 可↑P。同理,反过来可以减小压强。
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
p (Pa) P= ρ 液 g h (ρ 液:液体的密度 (kg/m 3) ; h :深度 (m) 【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计算压力和压强的一般方法:
①固体:先算压力,再由 P= F 压/S 受计算压强( 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压=G)
②液体:先由 P=ρ 液 g h 计算压强,再由 F 压=P× S 受计算压力。
特殊情况:
①P=ρ固 g h 也适用于固体,但要求固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②F压=G也适用于液体,但要求液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液体压力和压强的特点
连通器的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如锅炉水位计。
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想各个方向传递。
如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铲车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适用于静止的液体和温度、体积不发生变化的静止气体) 液压技术能在无噪音的情况下把力放大, 其放大的倍数由活塞面积的倍数决定。 公式为 F1/S 1=F2/S2,即 F2= S2/S 1 × F 1
固体
(能大小不变地) 传递压力,液体 (能大小不变地) 传递压强,所以计算时固体先计算压力,液体先计算压强
大气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一般有 p0 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是有区别的,大气压指直接和空气相连的气体压强,也就是空气压强,而气压指一部分的气体压强;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两个重要的实验:
①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
② 托里拆利实验:不但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还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值: 760mm汞柱高,即 P0=ρ 液 g h × 10 5Pa(1标准大气压下≈ 5Pa)
大气压的特点: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369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 nm 31μm=10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课桌高、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乙测得结果为。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v=s÷t t=s÷v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千米/小时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练习,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前,即头年九月到第二年三月初,大约需要六个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上第二年三月到四月,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进行大综合(包括理科综合和学科内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为第二年五月至六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和理、化、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微语】昔时不愿娶东风,无故却被金风抽丰误。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