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说课稿

灰椋鸟说课稿(集合8篇)

发布时间: 2024-08-13 10:25:52

灰椋鸟说课稿(1)

语文课文《灰椋鸟》说课稿

巨野县核桃园镇山湾小学

说教材: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的敬仰之情。文章第二段是重点,作者将灰椋鸟归林的活动与自己内心涌动的感情同时描写,交融渗透,合为一体,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句,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目标:

根据文章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以下三个: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地四、五自然段。2、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欣赏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 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教材特点,我采用读中理解、品析感悟、想像拓展等教学方法,通过词语理解、句式的推敲训练,情感的体会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自读感悟,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说教学过程:

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以课件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林场,去观赏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播放课件,把学生带入到百

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中。学生欣赏课件,身临其境,学习课文的情趣被调动起来。欣赏完后,让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所看到的场面。(板书:壮观热闹)

接着,精读课文第二段。分两个环节教学:一、感悟壮观场面二、感悟热闹之情

(一) 感悟壮观场面

即学习第3、4自然段,先让学生细读课文,用笔找出能体会出百鸟归林的

“壮观”的词句。“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学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交流时,相机出示第四小节,学生重点抓住“排空而至”、“数百米长”、“巨大”、“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来体会。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排空而至”。指导朗读时,先练读这些重点词,读出壮观之势,再将词语放入到句中进行练读。过渡:此时的刺槐林里变得热闹起来,引读“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一句,让学生理解“倾诉、呼唤、应和”内容时,我设计想像说话:如果你就是一只灰椋鸟,你会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这一情景创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实现了个性化阅读,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此时此刻,我们眼前是排空而至的灰椋鸟,耳畔是他们活泼欢快地叫声,真是壮观、热闹啊!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感悟热闹之情

“夕阳已渐渐西沉,灰椋鸟们还不肯过早地安眠,林中又会是一

番别样的景象。”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找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一读,在同桌交流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全班交流时,我相机出示两句话。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让学生回到一开始灰椋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进行比较朗读,感悟夕阳映照下,如翩翩起舞的少女般的灰椋鸟的美丽。从而对灰椋鸟更添喜爱之情。指导学生美美地读好这句话。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播放鸟鸣声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在欣赏时边让学生想像,这声音如——似——。这样热闹、欢快的百鸟争鸣图,我们能不被它感染吗?此时的你会情不自禁地欢呼什么?学生抒发出内心的感情后,配上优美的音乐,带上喜爱的情感,齐读第五自然段。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学生通过“读、找、悟”与文本真切对话,学生自主学习,收获不少。我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他们能自己感知、发现,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起到激活、指引、协调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感悟、通过句式感悟、通过情景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体会爱鸟之情,学习第三段。过渡:同学们,在你欢呼、赞叹之时,你是否想过该感谢谁?引出第六自然段,齐读。出示反问句:“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

欣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让学生改陈述句,可用上“如果??就??”“因为??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感悟到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随即问学生:那我们小学生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

这个句式变换的训练,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它训练了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二是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鸟、爱树木、爱大自然的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最后,向学生声情并茂地叙述,再现女大学生徐秀娟为救受伤丹顶鹤而牺牲的动人故事,记住她最后的呼吁: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出示这句话齐读。使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升华。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歌曲中结束本课教学。

《大江保卫战》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江保卫战》,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本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真实地记叙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赞扬了军民鱼水情深。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年段特征,我从以下三个维度设计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识并掌握课后8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5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人民解放军的大无畏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军民间的鱼水深情。引导学生体会人民解放军的大无畏精神,感悟军民间的鱼水深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我主要采用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朗读感悟这几种教学方法。为了能

灰椋鸟说课稿(2)

各位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4号选手姜达。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灰椋鸟》。

一、说教材

首先我说一说这一篇教材。《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记事写景的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也就是2-5小节是课文的重点,作者对灰椋鸟的.归林及它们入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的景象作了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燃起爱护鸟类、保护自然的情感。

二、说目标

我教学设计的是第二课时,根据文本特点、课时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4~6自然段

2、能力目标: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明白“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激发学生对鸟类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句子中,感受热烈和壮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明白“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激发学生对鸟类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

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我主要教学课文的4——6自然段。我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重温作者情感的变化

第二部分:视听结合,感受归林的壮观和温馨

第三部分:捕捉镜头,感受作者的爱鸟之情

第四部分:联系作者,升华感情形成共识

下面我就详细来阐述一下。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重温作者情感的变化

第一课时,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掌握了生字词,学习了课文1-3小节,并且了解到作者对灰椋鸟的情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不屑,到好奇、期盼,最后竟情不自禁的欢呼。 (多媒体出示)

有什么好看的呢?——再也忍不住了——翘首遥望——欢呼

(不屑) (好奇) (期盼) (赞叹)

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就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走进那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静静等候灰椋鸟的归来。有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这里置疑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

第二部分:视听结合,感受归林的壮观和温馨

(一)壮观场面

1、 首先播放灰椋鸟归林的视频,让学生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场”之中,通过观看视频,增强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用语言表达。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再让学生找一找,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幕情景的?

2、 学生交流后,投影出示这一段话: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3、出示文字后,让学生自由读读,用一个词儿说说自己读了文字后的感觉。板书:壮观

4、学生交流后,再来探讨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令人震撼的壮观景象表达出来的,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紧扣“排空而至”、“浩浩荡荡”、“一小群一小群”、“整群整群”、 “数百米”、“巨大”、“一批一批”等语句感受鸟的数量多。

(二)温馨场面

1、作者用细致的目光,生动地描写,恰如其分地写出了灰椋鸟归林时万鸟飞行的壮观。那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归林的鸟儿,轻声读读这几句话,你的感受与前面一样吗?

出示文字: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让学生初读后交流,看到这样场景的感受。板书:温馨,在学生交流后,继续追问,哪些词儿让你感受到这种温馨和快乐?在学生理解了“倾诉”、“呼唤”、“应和”的意思后,根据文本留下的“空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想象鸟儿们在倾诉些什么?会怎样呼唤?又会应和些什么呢?以丰富的联想来填补空白,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了。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阅读,能大胆地来对文本陈述自己的见解。

教师在学生交流后总结:在爱鸟人的眼中,鸟儿和人一样,有思想,有情感,有灵性。这鸟儿懂得了倾诉,懂得了呼唤,它们互相应和,在说着知心的话儿,在交流着一天的见闻。

2、 接着教师以“鸟儿们仿佛是温馨的一家子”、 “鸟儿们仿佛是知心的好伙伴”等语言描

述,进行多次引读,让学生再次感受鸟儿的温馨画面。通过朗读使学生深化理解,深刻领悟,把握情感。

鸟儿们仿佛是温馨的一家子——先回来的——(一二两大组)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三四两大组)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引读:鸟儿们仿佛是知心的好伙伴——先回来的——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习规律的揭示。引导学生再次审视第四小节,万鸟归林的景象是多么的盛大,而作者在描写这盛大的场面时,表达有序值得我们学习,进行写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交流,注意表达顺序:

一开始——没有几分钟 按归林的时间顺序写

先回来的——后回来的 入林的先后顺序

空中——林中 方位的变化顺序

4、最后再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一小节,感受鸟儿们释放出的无限的生命张力。

第三部分、捕捉镜头,感受作者的爱鸟之情

1、首先过渡描述,作者边听边看边想,我们边读边品边悟,跟随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是意犹未尽。

(切换画面,播放音乐)

此刻,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让我们走进这片被晚霞染红的林子,置身这鸟的天堂。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五小节。

2、在初步感悟文字后,提出问题:如果此时你的手中有一部摄影机,你会拍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言说,随机出示文字。运用“镜头转换”的情境帮助学生转换观察角度,以抓拍画面为任务引导学生细品文本。这样的设计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给予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3、这拍的是近景——

■出示文字: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 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让学生观察镜头中的灰椋鸟在干什么,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样的画面。

此时对比体会:【引读:灰椋鸟尖尖的嘴????怎么此时的灰椋鸟怎么变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让学生思考,体会作者已经深深爱上了灰椋鸟,所以灰椋鸟在她的眼中成了翩翩起舞的少女,真如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么。接着再指导朗读,读出灰椋鸟的美丽,作者对它的喜爱。

4、这拍的是全景镜头——

■出示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也让学生观察镜头中的灰椋鸟在干什么?不是一只,不是两三只,是百鸟争鸣。教师引读:

听,它们在干什么?——呼朋引伴;听,它们在怎样鸣叫?——叽叽啾啾;这么多鸟儿的鸣叫,似——;这么多鸟儿的鸣叫,如——

再来和学生交流,此时的灰椋鸟成了什么?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让学生联系生活,提炼生活,丰富想象,丰富语言,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时板书:归林时 喧闹热烈

这里写百鸟争鸣的声音连续用了两个比喻“似?? 如??”,让学生能用这两个比喻词来说段话吗?点击:

天空中雪花漫天飞舞,似 ,如 ,

似 ,如

由扶到放,注重语言的训练。

紧接着教师语言描绘再次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用朗读营造气氛,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潮,感受鸟儿的热烈,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读)夕阳如同天然的舞美灯,发射着炫目的光芒,此时此刻——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里有曼妙的舞者,快乐的歌者,娴熟的演奏家——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来到这里,置身其间,仿佛享受着一场视听觉的盛宴——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反复品读的过程,是触摸文字的过程,是感受作者的过程,是走近情境的过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声音来演绎课文,一股纯厚的语文味便在课堂上荡漾开来。此时此刻,再让学生说说你最想做什么?

学生交流后,再来引读: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激情澎湃,不由得心潮起伏——

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作者已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5、最后进行总结,我们置身在鸟的王国,享受着鸟儿带来的无限情趣,让学生把这喜悦带进朗读之中,在音乐声中再读第五小节。

第四部分、联系作者,升华感情形成共识

1、此时抛出课前的问题:课文学到这儿,你找到作者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了吗?

2、紧接着追问是什么让灰不溜秋的灰椋鸟如此的自由、欢快,焕发出一切生命的活力与张力。再次浏览课文,找找原因。

3、学生交流后总结,人类为鸟儿营造了一个自然的生活环境,鸟儿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情趣,因此它们也成了许多作家笔下的主角,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对鸟的一段精彩描写。出示《鸟的天堂》里的一段文字:

先让学生轻声读读,再来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总结:巴金先生和《灰椋鸟》的作者一样,都是爱鸟的人,所以在他们笔下,无论是夕阳西下,还是晨光曦微,鸟儿们都是那样快乐欢畅,活力四射!

4、此时教师深情介绍作者,并播放《与鹤共舞的亲情》视频。

徐秀娟,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她在自然保护去工作期间,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的滩涂上为了寻找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的生命。

5、在了解作者后,让学生思考:假如你就是一只鸟儿,生活得如此自由快乐、安宁幸福,你最想感谢谁?把你心中最想表达的感谢写下了吧!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正如古人所云:“情动而辞发”。在这里教师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影片的介绍,都在调动学生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此时的表达也是顺理成章得了。

再来总结:是啊,如果没有那郁郁葱葱的树林,没有像徐秀娟这样爱鸟护鸟,为了心爱的鸟儿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人,我们现在到哪儿还能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

(出示齐读)树林是鸟的乐园 鸟是人类的朋友

灰椋鸟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5课《灰椋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 说教材

《灰椋鸟》是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佩之情。作者徐秀娟,是一位为保护鸟儿而牺牲的环保工作者。根据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我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如果要说三维目标那么下面的要求也应该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依次写出。否则就可以改为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2、通过灰椋鸟入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课文4、5自然段,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及入林后的热闹场景。

(建议改为:品读课文4、5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及入林后的热闹场面。)

二、 说教法:

《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因此,我准备采用以读促讲法,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章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次,情境创设法、启发引导法、想象拓展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品析灰椋鸟归林和入林的壮观热闹的场景。

三、 说学法

针对学生特点,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自读自悟法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圈点勾画批注法 训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

四、 说教学设计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新课:我准备先由学生谈谈自己喜欢(了解)的鸟,然后过渡:大千世界,鸟类众多,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鸟,接着板书课题,同时强调“椋”字的读音和字形。齐读课题后,出示灰椋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对灰椋鸟有个初步的感官认识,感觉它的普通,并不好看。

而后教师过渡:有一位叫徐秀娟的姑娘,却为它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能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生成一种阅读期待。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读。

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考虑

(建议“考虑”改为: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圈点勾画印象深刻的字词句,教师及时提醒学生眼到、手到、心到。读后,同位合作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两个多音字(翘首、应和)及难写的字(栖息、扑棱棱)做着重强调并书写。

(初读时圈划生字新词较为合适,圈划重点句似乎早了点)

(建议:在同桌相互检查后,最后再利用大屏让学生读一读生字词,检查一下。)

然后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如果学生概括不到位,可从谁、在哪里、做什么事、表达怎样的感情等方面引导学生对课文做简要概括。

2、我遵循于永正老师的“书不读熟不开讲”的原则,让学生

沉下心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自己喜欢的语段再读课文,并想想自己喜欢的理由,然后班上交流。这样设计,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思维能力,又为下一步精读感悟做准备。

(三)精读品味,深化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在以上理论指导下,我准备采用“读、想、悟、画、议、再读”的方法指导学生细读品味。具体设计如下:

课文有两个重点段,即第四自然段“群鸟归林”和第五自然段“百鸟争鸣”,因此我把教学重点也放在这两个段落上。

1、让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像画面,并划出关键词句,体会鸟儿是怎样归林的?景象怎样?

(补充:在空白处简单写写你的感受。)

交流时,相机出示重点语句:“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没有几分钟,‘大部队’排空而至??,整群整群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飞过。”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我打算用“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与其他同学的思维进行碰撞,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交流中,始终贯穿着读,“带着你的体会读读句子”“来,让大家感受到那份壮观的情景再读读”这样的引语,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将文章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 引导学生抓住 “ 整群整群” “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叠词的运用和“数百米长”、“巨大”、等词语,感受灰椋鸟归林的恢宏气势。 )

2、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理解第二个重点语句“先回来的鸟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互相应和,??”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们,假如你就是一只灰椋鸟,是这“大部队”中的一员,想象一下,自己会向同伴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学生回答时,我相机用“收获可真多”“说的真有趣”这样的评价,肯定、鼓励孩子的发言。这样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实现个性化的阅读,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议:创设情境:什么是“倾诉”?你一般会跟谁倾诉心里话?鸟儿们会怎样的呼唤?又怎样应和呢?老师做先回来的鸟,你们做后回来的鸟,我呼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来和我:我呼:“喂——”,你和“哎——”我呼:“好朋友,我在这儿哪,快来,快来””你和——我呼:“哎,这儿有个大虫子呢,要来尝尝么?”你和——我呼:“天黑了,快回来睡觉吧”,你和——这些鸟儿就像老师和你们一样,呼唤着,应和着。)

3、“夕阳渐渐西沉,归林后的鸟儿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它

们在干些什么呢?”由这句话过渡到第五自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默读,并找出相关句子,然后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做好批注。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交流时,我相机出示重点语句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先让学生回到一开始灰椋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普通,并不好看,进行比较阅读,感悟夕阳映照下,如少女般的灰椋鸟的美丽,从而对灰椋鸟更添喜爱之情。 第二句“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通过播放课件:百鸟争鸣的音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鸟儿归林后喧闹热烈的场面,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交流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想象、情感进行深层次地朗读,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四)拓展延伸 再悟主题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结合作者的感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家园。以及最后的反问句“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体会作者的感情:对鸟儿的喜爱、对林场工人的敬佩之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最后向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作者:徐秀娟,一位环保工作者,为救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让我们记住她最后的呼唤: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市鸟的乐园。出示这句话齐读,学生爱鸟、护鸟的感情得到升华。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结束本课教学。

整个教学设计,通过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想象拓展贯穿始终。这样,既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落实了《课标》要求,又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总之,本节课,我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在丰富有趣的语文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

灰椋鸟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灰椋鸟》是鄂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创作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在文中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点明植树造林的意义。该文的作者徐秀娟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她为了寻找一只失散的丹顶鹤,不幸陷入沼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艺术家为她谱写的歌曲。 《灰椋鸟》一文主要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壮观景象以及归林后喧闹热烈的场面。作者欲扬先抑,先写了灰椋鸟的“不好看”,接着,层层铺排,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温馨和归林后的热烈、喧闹,让我们跟着走近灰椋鸟,发现了这不起眼的.小鸟的好看之处,让我们相信,世上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样的发现,也足以让我们动心——如果我们有体贴的爱心,就能进入万物的内心;如果我们能心如镜子般明澈,就能照见生命平等的真理。天地万物,相互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是大美。学习本组课文,要使学生懂得;是大自然创造了一切,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去创设一种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美好环境,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文章第二部分是重点,作者将灰椋鸟归林的活动与自己内心涌动的感情同时描写,交融渗透,合为一体。

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学设计中力图以“美”为关键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不断推进,透过作者细腻而生动的描述,在语词的深处,挖掘文本鲜活的内涵,使之成为学生内心呼之欲出的情思与感动。

根据文章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以下三个:

1、学会6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读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想象句子所描绘的场面,体会作者的感情。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是: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是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情景的句子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学习习惯还有待改进,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不太会用心倾听别人发言,经常出现重复别人发言和走神的情况,小动作多。其次是缺少知识序列性,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困生占班级比例大。经过一年的熏陶,现在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但阅读需要积淀,现阶段他们的感悟能力还较差,对于文字的敏感度还不够强,能够达到灵活运用程度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三、说教法

针对本教材特点,我采用读中理解、品析感悟、想像拓展等教学方法,通过词语理解、句式的推敲训练,情感的体会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自读感悟,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学法:

领悟式指导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自读感悟,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通过顿悟,给学生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学法,总结学法。

迁移式指导法、教师“举一”,培养学生“反三”的能力。

点拨式指导法。以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为前提,在教学中抓住契机,用画龙点睛,留有余味的方法点拨学生学习。动用这种方式的关键是设计、选择点拨,点在学法指导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另外还要选择点拨的最佳时机。点在新旧知识接时,点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对比式指导法,就是通过对比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五、说教学流程

六、说板书

一、板书课题:

1、刚才课前同学们听到的是一首老歌,歌名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涉水渡河时不幸陷入沼泽地的女孩儿叫 一起读 徐秀

娟一生热爱鸟,为鸟献出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她生前写过的关于鸟的文章。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拿出手来,端端正正写课题。(文章的作者有特别感人的事迹,学生对这篇文章也会更加感兴趣一些。事实也如此,当学生听说就是那个为了鹤献出年轻生命的女孩写的文章时,朗读的时候非常投入。)

2、出示图片,这就是灰椋鸟。它正栖息在树的枝头,让我们一起仔细地看一看,它的嘴——

生:尖尖的

师:它的背——

生:灰灰的

师:远远望去——

生:黑乎乎的。

3、初次见面,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音

1、师:有什么好看的呢?这种再普通不过的鸟,在徐秀娟的笔下却那么富有生气。她是带着怎样的情感,通过语言文字来描摹她心中的灰椋鸟呢?自由放声朗读,手中拿支笔把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关键的地方做做记号。

2、检查字音 生字 多音字 难读字

翘首 应和 能把它所在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吗?我翘首期盼“六一”儿童节快点到来,因为那天我要为同学表演单口相声。

一样吗?内心地急切和期盼的心情时就可以用翘首这个词。

三、复习导入

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灰椋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灰椋鸟最初给作者的感觉呢?课件出示灰椋鸟的样子,(师生接读)灰椋鸟( )的嘴,( )的背,远远看去( ),有什么好看的呢?

师:原先在作者眼中这样有什么好看的呢,这样灰灰的,这样其貌不扬的灰椋鸟,到最后为什么说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为什么有如此变化呢? ..

师:我们还是跟随着作者选择好观察的位置,等候灰椋鸟归来,走进它们的世界吧!我和同伴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生: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鸟还是那些鸟,怎么会从“有什么好看”变得“好看”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刺槐林,靠近灰椋鸟,到作者的文字里去发现。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全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情境。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初步感受一下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场面,你会想到哪个词?教师板书,或学生板书。教师相机板书

师:同学们的感受还真不少呢?请大家看看黑板上的板书,哪些词语可以归为一类,为什么?

渗透学习方法,品读第4自然段

师:群鸟归林,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走进那片树林,走进灰椋鸟的世界,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的第4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

读:默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画:画出你喜欢的描写鸟的词语或句子。

思:边读边思,你喜欢这些词语或句子的理由。

预设一:投入

我喜欢“投入”这个词,因为从“投入”可以看出灰椋鸟非常喜欢这片刺槐林,就像孩子投入母亲的怀抱一样,灰椋鸟就是这片刺槐林的孩子。

1、(多媒体: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单株的刺槐,一张是成片的刺槐。) 师:看,这就是刺槐树,每年五月就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这一棵棵刺槐树,组成了一片刺槐林。在灰椋鸟眼里,刺槐林就像母亲温暖的怀抱,就像它们温馨的家园。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个别读。

2、师:请同学们用手势做一个“盘旋”的动作,然后想一想,灰椋鸟为什么要在枝头“盘旋”?

生:也许是先归来的鸟儿在等待后归的鸟儿。

生:也许是贪恋落日的余晖,还想再美美地欣赏一会儿。

生:他们就像一群贪玩的孩子,在回家之前,不忘抓紧时间再玩一玩。

3、师:这哪里是鸟啊,简直就是一群活泼泼的孩子!

预设二 排空而至

生:“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这句话写出了灰椋鸟数量众多,气势磅礴。

1、师: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灰椋鸟“排空而至”的情景。

生: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2、师:看看文中的这幅插图,有没有把“大部队”排空而至的情景很好地表现出来。那么闭上眼睛想想,“排空而至”是种怎样的景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认为基本表现出来了,但是插图上的灰椋鸟应该画得再多一些,因为“整群整群”说明数量非常多。

师:课文也对“排空而至”作了解释,读读,看看能不能找出来?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灰椋鸟数量很多。

生:数百米长、浩浩荡荡、巨大、一批一批??“大部队” 这儿的“没有”可以省去吗?(体会“快”)

学校从东到西 百米长,

师:数量众多,规模浩大,黑压压地布满天空,这就是——

生:排空而至

3、师:这里的“排”和哪些词语中的“排”意思一致?

生:排山倒海、浊浪排空

师:还有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表来”中的“排”,意思都相同,现在你知道“排”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推开。

生:意思是灰椋鸟一大群一大群,像把天空都推开了一样。

生:意思是灰椋鸟很多很多,呼啦啦一起涌进刺槐林,像要把天都撑破了,场面非常壮观,气势非常宏大。

师:你们看,这就是排空而至。(结合黑板上学生板书的词语总结归纳)灰

灰椋鸟说课稿(5)

灰椋鸟语文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

2、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灰椋鸟,你所了解的灰椋鸟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没什么好看的,因为它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出示课件ppt2)。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种普普通通的鸟?作者只写了一只灰椋鸟吗?不,作者写了一群群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刺槐林与竹林去看一看。

自读课文3、4自然段。(出示课件ppt3)

谁带我们去刺槐林与竹林看一看?指名读第3自然段。

我们惊喜地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灰椋鸟刚开始归林时是怎样的场面呢?

(指名读)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出示ppt4)

能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吗?(很壮观)(板书:壮观)

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壮观?用朗读告诉我们。

突出“没有几分钟”,灰椋鸟归林的速度快,鸟儿很多。

突出“大部队”,体会鸟儿多。

突出“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体会鸟儿归林时的声响,鸟多。

突出“整群整群”,体会鸟多。

突出“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体会鸟很多。

你已经完全感受到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景了。

谁再来试一试,把灰椋鸟的多和壮观展现在我们面前。

指名一生读,其余同学闭上眼,用心去感受一下,睁开眼,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天空密密麻麻的灰椋鸟,它们似乎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排空而至,出示ppt5,谁来读读这个词,看图体会排空而至的那种壮观气势(指读、齐读)。

谁来把这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返回ppt4)指名读、齐读。

难怪说它们大部队—— “排空而至”,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啊!

鸟儿们终于回来了,它们的心情如何?它们会在讲些什么呢?指名说说。

你说得真好。你感受到了什么?(鸟儿们很欢快也感受到了欢快,引读,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象……又像……(出示ppt6)

让我们再次感受鸟儿们的欢快吧!齐读“先回来的鸟……与熟悉的伙伴汇合,教案《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

老师仿佛听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灰椋鸟在欢快地鸣叫,感觉到你们已经融入到这快乐的大家庭里去了,这可真是一副壮观、欢快的归林图。

喜欢这壮观的鸟儿归林图的同学请你们走进林中一起回味。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使我们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一幅画面?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

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你从哪儿可以看出像个俱乐部呢?(出示ppt7)

(1)(相机出示)“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在翩翩起舞哇!”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呢?(将灰椋鸟比作了少女)

原本灰椋鸟在作者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糊糊的,有什么好看的,可是此时此刻的鸟儿是大自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像是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你感到此时的灰椋鸟是怎样的? 板书:美丽

(2)还有哪儿可以看出?

(出示ppt8)“树林内外,……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刚刚排空而至的鸟儿,此时全都聚集在了林中,欢快地鸣叫着,你叫我也叫,你叫得响,我要叫得比你更响——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叫——百鸟争鸣 。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百鸟争鸣?(这声音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谁来读,读出这么多鸟一起欢叫的气势。

是啊,整个林子栖息着那么多鸟,真像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引读)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这样热闹?作者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板书;热闹(烈)

作者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想此时此刻,不仅是作者,我们每个人一定都会被感染了,也会像作者一样欢呼起来,会欢呼些什么?

学生简单交流。

是呀,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把你的欢呼,把你的赞叹,把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整段)

我都已经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了,在回来的路上,作者想到了很多,(出示ppt9)

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由衷的感谢。是呀,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出示ppt10)

四、小结

全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及归林后壮观而热烈的场面,灰椋鸟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鸟,但在作者笔下,却是那么美丽、那么欢快。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就让我们用心灵的窗户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吧!

板书:

灰椋鸟 (美丽)

归林图 壮观

闹林图 热烈

灰椋鸟说课稿(6)

《灰椋鸟》说课稿范文

说教材: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的敬仰之情。文章第二段是重点,作者将灰椋鸟归林的活动与自己内心涌动的感情同时描写,交融渗透,合为一体,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句,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目标:

根据文章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以下三个: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地四、五自然段。2、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欣赏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

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教材特点,我采用读中理解、品析感悟、想像拓展等教学方法,通过词语理解、句式的推敲训练,情感的体会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自读感悟,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说教学过程:

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以课件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林场,去观赏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播放课件,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中。学生欣赏课件,身临其境,学习课文的情趣被调动起来。欣赏完后,让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所看到的场面。(板书:壮观热闹)

接着,精读课文第二段。分两个环节教学:一、感悟壮观场面二、感悟热闹之情

(一) 感悟壮观场面

即学习第3、4自然段,先让学生细读课文,用笔找出能体会出百鸟归林的

壮观的词句。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学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交流时,相机出示第四小节,学生重点抓住排空而至、数百米长、巨大、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来体会。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排空而至。指导朗读时,先练读这些重点词,读出壮观之势,再将词语放入到句中进行练读。过渡:此时的刺槐林里变得热闹起来,引读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一句,让学生理解倾诉、呼唤、应和内容时,我设计想像说话:如果你就是一只灰椋鸟,你会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这一情景创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实现了个性化阅读,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此时此刻,我们眼前是排空而至的灰椋鸟,耳畔是他们活泼欢快地叫声,真是壮观、热闹啊!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感悟热闹之情

夕阳已渐渐西沉,灰椋鸟们还不肯过早地安眠,林中又会是一番别样的景象。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找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一读,在同桌交流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全班交流时,我相机出示两句话。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让学生回到一开始灰椋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进行比较朗读,感悟夕阳映照下,如翩翩起舞的少女般的灰椋鸟的美丽。从而对灰椋鸟更添喜爱之情。指导学生美美地读好这句话。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播放鸟鸣声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在欣赏时边让学生想像,这声音如似。这样热闹、欢快的百鸟争鸣图,我们能不被它感染吗?此时的你会情不自禁地欢呼什么?学生抒发出内心的感情后,配上优美的音乐,带上喜爱的情感,齐读第五自然段。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学生通过读、找、悟与文本真切对话,学生自主学习,收获不少。我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他们能自己感知、发现,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起到激活、指引、协调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感悟、通过句式感悟、通过情景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体会爱鸟之情,学习第三段。过渡:同学们,在你欢呼、赞叹之时,你是否想过该感谢谁?引出第六自然段,齐读。出示反问句: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欣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让学生改陈述句,可用上如果就因为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感悟到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随即问学生:那我们小学生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

这个句式变换的训练,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它训练了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二是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鸟、爱树木、爱大自然的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最后,向学生声情并茂地叙述,再现女大学生徐秀娟为救受伤丹顶鹤而牺牲的动人故事,记住她最后的呼吁: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出示这句话齐读。使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升华。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歌曲中结束本课教学。

灰椋鸟说课稿(7)

灰椋鸟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灰椋鸟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5课《灰椋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灰椋鸟》是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佩之情。作者徐秀娟,是一位为保护鸟儿而牺牲的环保工作者。根据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我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如果要说三维目标那么下面的要求也应该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依次写出。否则就可以改为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2、通过灰椋鸟入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课文4、5自然段,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及入林后的热闹场景。

(建议改为:品读课文4、5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及入林后的热闹场面)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因此,我准备采用以读促讲法,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章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次,情境创设法、启发引导法、想象拓展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品析灰椋鸟归林和入林的壮观热闹的场景。

三、说学法

针对学生特点,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自读自悟法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圈点勾画批注法训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

四、说教学设计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新课:我准备先由学生谈谈自己喜欢(了解)的鸟,然后过渡:大千世界,鸟类众多,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鸟,接着板书课题,同时强调“椋”字的读音和字形。齐读课题后,出示灰椋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对灰椋鸟有个初步的感官认识,感觉它的普通,并不好看。

而后教师过渡:有一位叫徐秀娟的姑娘,却为它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能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生成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读。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考虑。

(建议“考虑”改为: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圈点勾画印象深刻的字词句,教师及时提醒学生眼到、手到、心到。读后,同位合作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两个多音字(翘首、应和)及难写的字(栖息、扑棱棱)做着重强调并书写。

(初读时圈划生字新词较为合适,圈划重点句似乎早了点)

(建议:在同桌相互检查后,最后再利用大屏让学生读一读生字词,检查一下)

然后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如果学生概括不到位,可从谁、在哪里、做什么事、表达怎样的感情等方面引导学生对课文做简要概括。

2、我遵循于永正老师的“书不读熟不开讲”的原则,让学生沉下心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自己喜欢的语段再读课文,并想想自己喜欢的理由,然后班上交流。这样设计,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思维能力,又为下一步精读感悟做准备。

(三)精读品味,深化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在以上理论指导下,我准备采用“读、想、悟、画、议、再读”的方法指导学生细读品味。具体设计如下:

课文有两个重点段,即第四自然段“群鸟归林”和第五自然段“百鸟争鸣”,因此我把教学重点也放在这两个段落上。

1、让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像画面,并划出关键词句,体会鸟儿是怎样归林的?景象怎样?

(补充:在空白处简单写写你的感受)

交流时,相机出示重点语句:“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没有几分钟,‘大部队’排空而至?整群整群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飞过。”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我打算用“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与其他同学的思维进行碰撞,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交流中,始终贯穿着读,“带着你的体会读读句子”“来,让大家感受到那份壮观的情景再读读”这样的引语,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将文章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引导学生抓住“整群整群”“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叠词的运用和“数百米长”、“巨大”、等词语,感受灰椋鸟归林的恢宏气势)

2、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理解第二个重点语句“先回来的鸟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互相应和。”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们,假如你就是一只灰椋鸟,是这“大部队”中的一员,想象一下,自己会向同伴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学生回答时,我相机用“收获可真多”“说的真有趣”这样的评价,肯定、鼓励孩子的发言。这样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实现个性化的阅读,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议:创设情境:什么是“倾诉”?你一般会跟谁倾诉心里话?鸟儿们会怎样的呼唤?又怎样应和呢?老师做先回来的鸟,你们做后回来的鸟,我呼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来和我:我呼:“喂——”,你和“哎——”我呼:“好朋友,我在这儿哪,快来,快来””你和——我呼:“哎,这儿有个大虫子呢,要来尝尝么?”你和——我呼:“天黑了,快回来睡觉吧”,你和——这些鸟儿就像老师和你们一样,呼唤着,应和着)

3、“夕阳渐渐西沉,归林后的鸟儿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它们在干些什么呢?”由这句话过渡到第五自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默读,并找出相关句子,然后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做好批注。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交流时,我相机出示重点语句“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先让学生回到一开始灰椋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普通,并不好看,进行比较阅读,感悟夕阳映照下,如少女般的灰椋鸟的美丽,从而对灰椋鸟更添喜爱之情。第二句“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通过播放课件:百鸟争鸣的音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鸟儿归林后喧闹热烈的场面,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交流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想象、情感进行深层次地朗读,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四)拓展延伸再悟主题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结合作者的感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家园。以及最后的反问句“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体会作者的感情:对鸟儿的喜爱、对林场工人的敬佩之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最后向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作者:徐秀娟,一位环保工作者,为救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让我们记住她最后的呼唤: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市鸟的乐园。出示这句话齐读,学生爱鸟、护鸟的感情得到升华。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结束本课教学。

整个教学设计,通过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想象拓展贯穿始终。这样,既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落实了《课标》要求,又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总之,本节课,我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在丰富有趣的语文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

灰椋鸟说课稿(8)

小学语文六年级灰椋鸟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六年级灰椋鸟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教材: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的敬仰之情。文章第二段是重点,作者将灰椋鸟归林的活动与自己内心涌动的感情同时描写,交融渗透,合为一体,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句,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目标:

根据文章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以下三个: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地四、五自然段。

2、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欣赏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

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教材特点,我采用读中理解、品析感悟、想像拓展等教学方法,通过词语理解、句式的推敲训练,情感的体会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自读感悟,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说教学过程:

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以课件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林场,去观赏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播放课件,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中。学生欣赏课件,身临其境,学习课文的情趣被调动起来。欣赏完后,让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所看到的场面。(板书:壮观热闹)

接着,精读课文第二段。分两个环节教学:一、感悟壮观场面二、感悟热闹之情。

(一) 感悟壮观场面

即学习第3、4自然段,先让学生细读课文,用笔找出能体会出百鸟归林的“壮观”的词句。“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学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交流时,相机出示第四小节,学生重点抓住“排空而至”、“数百米长”、“巨大”、“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来体会。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排空而至”。指导朗读时,先练读这些重点词,读出壮观之势,再将词语放入到句中进行练读。过渡:此时的刺槐林里变得热闹起来,引读“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一句,让学生理解“倾诉、呼唤、应和”内容时,我设计想像说话:如果你就是一只灰椋鸟,你会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这一情景创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实现了个性化阅读,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此时此刻,我们眼前是排空而至的灰椋鸟,耳畔是他们活泼欢快地叫声,真是壮观、热闹啊!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感悟热闹之情

“夕阳已渐渐西沉,灰椋鸟们还不肯过早地安眠,林中又会是一番别样的景象。”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找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一读,在同桌交流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全班交流时,我相机出示两句话。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让学生回到一开始灰椋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进行比较朗读,感悟夕阳映照下,如翩翩起舞的少女般的灰椋鸟的美丽。从而对灰椋鸟更添喜爱之情。指导学生美美地读好这句话。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播放鸟鸣声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在欣赏时边让学生想像,这声音如——似——。这样热闹、欢快的百鸟争鸣图,我们能不被它感染吗?此时的你会情不自禁地欢呼什么?学生抒发出内心的感情后,配上优美的音乐,带上喜爱的情感,齐读第五自然段。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学生通过“读、找、悟”与文本真切对话,学生自主学习,收获不少。我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他们能自己感知、发现,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起到激活、指引、协调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感悟、通过句式感悟、通过情景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体会爱鸟之情,学习第三段。过渡:同学们,在你欢呼、赞叹之时,你是否想过该感谢谁?引出第六自然段,齐读。出示反问句:“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欣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让学生改陈述句,可用上“如果……就……”“因为……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感悟到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随即问学生:那我们小学生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

这个句式变换的训练,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它训练了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二是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鸟、爱树木、爱大自然的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最后,向学生声情并茂地叙述,再现女大学生徐秀娟为救受伤丹顶鹤而牺牲的动人故事,记住她最后的呼吁: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出示这句话齐读。使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升华。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歌曲中结束本课教学。

【微语】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温馨提示:
本文【灰椋鸟说课稿(集合8篇)】由作者教育那些事儿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