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简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鲸》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重点训练了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同时继续训练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阳》等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概念化的感知。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
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伊始,我用设疑激趣法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出示课件1:显示蓝色大海)美吗?(生答)的确,就在这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你们想去看看吗?”接着播放课件2,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图片、文字资料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教师相机鼓励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观察,而且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关于鲸的知识非常丰富,你们想继续研究它吗?”这样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顺势揭题质疑:“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写鲸的文章(板书课题),你想从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质疑后,教师将问题分类处理,筛选归纳为两上主要问题:1、鲸有什么特点?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便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时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自读后,先在小组内检查读书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这里应安排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教师可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选学其它几个自然段。
(一)品评词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说明方法,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反馈情况作如下体会:
课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质疑:课文介绍鲸,为什么还有写象呢?引导学生集体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接受新事物,从而认识比较说明法。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自己体会体会)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学生对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认识。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说明。而真正得从句中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故意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模糊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
句3: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档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教师设问:“去掉带点的词,可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比较,从而感悟鲸的特点,体会举例说明法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二)自由选读,感悟特点
课文的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呈并列关系。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读,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表演
一、说教材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鲸》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围度”来考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退化”“经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此次向各位评委回报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学情以及教法和学法。
二、学情分析
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性的文章,并且能够做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1、复习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课文一、二段,“谁来说一说,你都了解了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鲸虽然生活在海里,可是他却是哺乳动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读完之后,我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并试着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样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当他们谈到鲸的进食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他们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当他们谈到鲸睡觉时的样子时,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其余同学闭目想象,然后将鲸睡觉的样子,在电脑上画出来,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已很明白了。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讲完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它画下来,并和同学展开讨论,然后我让学生以一句为例谈谈,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增强了实效性。
3、积极思索,质疑问难
课文讲授完了,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我让其他会的同学来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也来尝尝成功的喜悦,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4、网上阅读,丰富知识
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亦借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课内外的学习,学生对鲸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体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丰富自己对鲸的认识。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最后,我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打开大自然的奥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了解、去探索鲸的有关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手抄报;
(2)以“鲸的自述”为题材,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六、板书设计:
22 鲸
体 形: 大 (图1)
进化过程
种 类 :须鲸 齿鲸(图2)
生活习性:睡觉 (图3)
呼吸
胎生
一、教材简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鲸》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重点训练了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同时继续训练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3、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
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伊始,我用设疑激趣法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出示课件1:显示蓝色大海)美吗?(生答)的确,就在这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你们想去看看吗?”接着播放课件2,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关于鲸的知识非常丰富,你们想继续研究它吗?”这样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顺势揭题质疑:“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写鲸的文章(板书课题),你想从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质疑后,教师将问题分类处理,筛选归纳为两上主要问题:1、鲸有什么特点?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便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时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自读后,先在小组内检查读书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这里应安排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教师可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选学其它几个自然段。
(1)、品评词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说明方法,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反馈情况作如下体会:
课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质疑:课文介绍鲸,为什么还有写象呢?引导学生集体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接受新事物,从而认识比较说明法。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自己体会体会)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自己体会体会)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学生对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认识。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说明。而真正得从句中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故意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模糊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
句3: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档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比较,从而感悟鲸的特点,体会举例说明法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感悟特点
课文的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呈并列关系。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读,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自由交流。
教师针对汇报情况,以学路带教路,扣住重点词句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探究,进一步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点拨:
1、鲸的进化过程———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可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对照理解。还可利用学生在自然课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及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让学生谈谈对哺乳动物的认识,抓住其他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并与鲸的特点对照,说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2、体会作者准确用词——当学生汇报鲸的吃食特点这一段时,教师相机出示课件演示鲸吃食的情景,然后模拟表演,学生对照课文叙述评议,体会作者准确用词。
3、体会分类、比喻、图文结合等多种说明方法——当学生汇报“鲸的呼吸”特点这一段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图画相应的文字描述,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多种说明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四)、综合训练,内化语言。
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化语言的感悟。
一 教材内容
《鲸》一课是语文第九册第22课的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科普知识的介绍性文章,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本课的第一课时。
课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 学习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疑难,学习文章内容。
四 教学程序
1 导入新课
通过看图揭示课题,并初步感知鲸的体形特点及生活习性。
2 初读课文
在朗读课文时,识记生字,集体讨论补充这一课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3 分析说明方法
(1) 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对其中一个自然段说明方法的分析,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后在班内交流。
(2) 比较:哺乳动物、鲸和鱼类的异同点。
4 画一画:鲸的样子
(画得好的送一个介绍蓝鲸的知识信)
5 布置作业。
我说课的课题是《鲸》,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学习目标、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第一篇。本组课文都是说明性文章,意在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并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鲸》一文介绍了有关鲸的体形特点、进化历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选编本文的意图,1、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2、体会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3、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二、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其中,重点是:1、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2、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鲸的资料、图片
四、教学过程
本课预计2课时完成。今天我主要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共分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三)、汇报交流,精讲点拨,(四)、巩固检测,(五)、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生答:鲸。师板书。汇报你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2、检查预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字音、字形掌握情况。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生自读自悟,质疑,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了解鲸的特点。师提示采用找中心句和列提纲的方式来把握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环节设计正是这个理念的具体实践。
(三)、汇报交流,精讲点拨
生小组合作后,基本能够把握鲸的特点,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
家、演说家、导游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要读出鲸的特点;当画家的要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要讲解出鲸的特点;当导游的要解说出鲸的特点。小组内评议。然后推举一人代表,在全班内交流,师生共同评议。在生汇报的时候,师相机板书鲸的特点。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采用角色置换法,将阅读转变为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在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生的汇报表演,可以看出学生对鲸的特点认识和把握比较准确与全面,此时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体会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相机出示课件:“课文是怎样把鲸的特点介绍清楚的?”划出有关的语句。
根据生的回答,师课件出示改写后的句子。例如:鲸很大,很重。让生与原文对比阅读,体会哪个表达更好?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自读体会,小组内交流,进而班级内交流,师根据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语句,指导朗读,并相机板书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环节重在学法指导,为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巩固检测
为了将鲸的特点说的具体、准确、生动、形象,作者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你学会使用这些方法了吗?
师课件出示有关鲸的图片,生借助学到的说明方法做口头练笔。
1、以某一类鲸(如白鲸、虎鲸、蓝鲸等)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
2、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选做其一。
(五)、拓展延伸
师肯定鼓励生的口述后,引导生关注自然,激发其保护鲸的意识。
鲸是一种古老的生物,但它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年才产下一头幼鲸,而且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污染,鲸的数量急剧减少,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为鲸做些什么呢?
布置作业:
1、 拟宣传保护鲸的标语,张贴于自己生活的社区。
2、 小组为单位,在自己生活的社区,举办有关鲸的讲座,倡议人们关注海洋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选作其一即可。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并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们,从而将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五、板书设计
鲸
外形特点 列数字、举例子
进化过程
种类
生活习性 打比方、作比较
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鲸》。
首先,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
接下来,我先说教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开头介绍鲸是特大特生的动物,接着以通俗的语言介绍鲸的演变进化过程,说明鲸是哺乳动物,最后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说学情:
需改进方面:刚升入高段,对自主阅读较为生疏。
优势:这类常识性的说明文相对于文艺性说明文来说,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说教法: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东海龙王要选出海洋里最大的鱼,这吸引了整个海洋生物们的注意。在经过一系列比赛过后,鲸的体重和外形分别排在第几位呢?
(二)学习第一段
1.从哪里感受到鲸鱼“大”的?找出描写鲸体形大的句子?
2.作者如何描写鲸的大的?
体会:说明方法、语言的准确性
经过一系列的比赛过后,鲸自信满满地等待颁奖。可是,却被通知被取消了资格。这是为什么呢?
(三)学习第二、五、七自然段
此处,之所以将三个不相连的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因为它们都能佐证鲸不属于鱼类。而且,在表达方式的学习上,主要也是“通过说明方法写事物特点”的学习。
具体的段落的学习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习第三、四、六自然段
幸亏老龙王及时取消了鲸的资格,不然我们就都上当了。看来我们对这个大家伙还不是很了解。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剩下三个自然段,前后桌交流后,汇报一下你从这三个自然段中知道了鲸的那些生活习性?
(五)整个教学过程经过第一部分的讲读,
第二部分的调动,
第三部分则将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
形成一个梯次的递进方式,便于学生吸收和消化。
五、说板书
板书的设计,左侧是一首涵盖了文章内容的打油诗,右侧是说明方法。这样设计就是便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
六、作业设计
本课的作业是:用三种说明方法介绍你见过的一种动物。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便于学生在课上理解后,课下进行巩固和练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鲸》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围度”来考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退化”“经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此次向各位评委回报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学情以及教法和学法。
二、学情分析
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性的文章,并且能够做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1、复习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课文一、二段,“谁来说一说,你都了解了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鲸虽然生活在海里,可是他却是哺乳动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读完之后,我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并试着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样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当他们谈到鲸的进食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他们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当他们谈到鲸睡觉时的样子时,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其余同学闭目想象,然后将鲸睡觉的样子,在电脑上画出来,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已很明白了。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讲完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它画下来,并和同学展开讨论,然后我让学生以一句为例谈谈,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增强了实效性。
3、积极思索,质疑问难
课文讲授完了,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我让其他会的同学来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也来尝尝成功的喜悦,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4、网上阅读,丰富知识
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亦借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课内外的学习,学生对鲸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体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丰富自己对鲸的认识。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最后,我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打开大自然的奥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了解、去探索鲸的有关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手抄报;(2)以“鲸的自述”为题材,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六、板书设计:
22鲸
体形:大(图1)
进化过程
种类:须鲸齿鲸(图2)
生活习性:睡觉(图3)
呼吸
胎生
一、教材内容
《鲸》一课是语文第九册第22课的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科普知识的介绍性文章,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本课的第一课时。
课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疑难,学习文章内容。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通过看图揭示课题,并初步感知鲸的体形特点及生活习性。
2、初读课文
在朗读课文时,识记生字,集体讨论补充这一课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说明方法
(1) 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对其中一个自然段说明方法的分析,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后在班内交流。
(2) 比较:哺乳动物、鲸和鱼类的异同点。
4、画一画:鲸的样子
(画得好的送一个介绍蓝鲸的知识信)
5、布置作业。
说教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节课在学习中让学生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同时让学生知道文章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并让学生进行运用。学习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佛山市元甲学校五年级4班的学生。
2.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强。
3.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表达能力较强。
4.学生对动物很感兴趣,对鲸更是充满神秘感,他们对于《鲸》这课的学习,一定非常感兴趣。
5.所有学生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资料。
说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这节课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4.学生能够将课上了解的有关鲸的知识,制作一份电子手抄报,并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说学习任务
1.学习这课后,知道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并知道和掌握一些说明的方法。
2.这节课让学生去了解鲸,他们的兴致都很高,再加上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上语文课,学生还是头一回尝试,学生一定很感兴趣。
3.全班同学都要收集有关鲸的资料,利用网络大量阅读有关鲸的文章,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课后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小报,并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说教学准备
硬件资源、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一、复习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通过课文一、二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让学生回答这一题,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并以此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我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读课文的3—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读完之后,我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并试着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样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当他们谈到鲸的进食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他们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当他们谈到鲸睡觉时的样子时,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其余同学闭目想象,然后将鲸睡觉的样子,在电脑上画出来,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已很明白了。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讲完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它画下来,并和同学展开讨论,然后我让学生以一句为例谈谈,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增强了实效性。
三、积极思索,质疑问难
课文讲授完了,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我让其他会的同学来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也来尝尝成功的喜悦,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四、网上阅读,丰富知识
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亦借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课内外的学习,学生对鲸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体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丰富自己对鲸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最后,我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打开大自然的奥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了解、去探索鲸的有关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手抄报;
(2)以“鲸的自述”为题材,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六、评价和总结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时结束时,教师对本科的内容和目标完成的情况加以总结,激起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2.学习说明文的常用的几中说明方法,并进行运用的能力进行评价;
3.信息查找:利用网络查找有关鲸的资料,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增长知识,扩大阅读面。
4.知识应用:课后应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小报和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鲸》。
首先,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
接下来,我先说教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开头介绍鲸是特大特生的动物,接着以通俗的语言介绍鲸的演变进化过程,说明鲸是哺乳动物,最后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说学情:
需改进方面:刚升入高段,对自主阅读较为生疏。
优势:这类常识性的说明文相对于文艺性说明文来说,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说教法: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东海龙王要选出海洋里最大的鱼,这吸引了整个海洋生物们的注意。在经过一系列比赛过后,鲸的体重和外形分别排在第几位呢?
(二)学习第一段
1.从哪里感受到鲸鱼“大”的?找出描写鲸体形大的句子?
2.作者如何描写鲸的大的?
体会:说明方法、语言的准确性
经过一系列的比赛过后,鲸自信满满地等待颁奖。可是,却被通知被取消了资格。这是为什么呢?
(三)学习第二、五、七自然段
此处,之所以将三个不相连的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因为它们都能佐证鲸不属于鱼类。而且,在表达方式的学习上,主要也是“通过说明方法写事物特点”的学习。
具体的段落的学习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习第三、四、六自然段
幸亏老龙王及时取消了鲸的资格,不然我们就都上当了。看来我们对这个大家伙还不是很了解。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剩下三个自然段,前后桌交流后,汇报一下你从这三个自然段中知道了鲸的.那些生活习性?
(五)整个教学过程经过第一部分的讲读,
第二部分的调动,
第三部分则将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
形成一个梯次的递进方式,便于学生吸收和消化。
五、说板书
板书的设计,左侧是一首涵盖了文章内容的打油诗,右侧是说明方法。这样设计就是便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
六、作业设计
本课的作业是:用三种说明方法介绍你见过的一种动物。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便于学生在课上理解后,课下进行巩固和练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十二课《鲸》的第一课时。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开头介绍鲸是特大特生的动物,接着以通俗的语言介绍鲸的演变进化过程,说明鲸是哺乳动物,最后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学、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理解“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教学程序。
(一)反馈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学生平时较少接触鲸,更要通过课前去收集相关材料,才能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也体现了大语观教学,把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相结合。第一环节在了解预习收获后,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还想知道鲸的什么内容,导入新课,调动学习的兴趣。
(二)紧扣训练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是为学生会学,教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第二环节根据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即相知道的内容,教师适机疏理,再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提出具体要求。如本单元根据教材编排要求学生阅读时要能用较快的速度,并能从课文重点展开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汇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
1、掌握字词。《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的识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可通过学生自主汇报或抽查方式检查、巩固语基知识,适机引导学生能从课文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并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读懂的,达到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积累。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重点。在学生交流读懂内容时,教师要及时疏理,围绕“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问题展开学习,教师适当板书,同时结合朗读指导,训练语感,加深学生印象。
3、体会课文说明方法,突出课文重点。在环节过渡上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引发学生思考:“课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因为合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我们平时要加强培养,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学、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读和联系实际说话,进一步理解,并初步运用这些方法。
(四)质疑问难,拓展思维。
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肯定学生善思好问的精神,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像课前的质疑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后的质疑,不仅能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使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文向课外读物发展,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布置作业。
根据学习后的收获,和还想知道的问题,课外去搜集材料,办一份小报,第二课时展示交流。
一、教材简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鲸》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重点训练了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同时继续训练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3、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
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伊始,我用设疑激趣法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出示课件1:显示蓝色大海)美吗?(生答)的确,就在这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你们想去看看吗?”接着播放课件2,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关于鲸的知识非常丰富,你们想继续研究它吗?”这样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顺势揭题质疑:“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写鲸的文章(板书课题),你想从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质疑后,教师将问题分类处理,筛选归纳为两上主要问题:1、鲸有什么特点?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便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时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自读后,先在小组内检查读书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这里应安排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教师可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选学其它几个自然段。
(1)、品评词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说明方法,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反馈情况作如下体会:
课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质疑:课文介绍鲸,为什么还有写象呢?引导学生集体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接受新事物,从而认识比较说明法。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自己体会体会)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自己体会体会)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学生对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认识。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说明。而真正得从句中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故意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模糊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
句3: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档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比较,从而感悟鲸的特点,体会举例说明法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感悟特点
课文的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呈并列关系。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读,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 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采用角色表 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 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自由交流。
教师针对汇报情况,以学路带教路,扣住重点词句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探究,进一步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点拨:
1、鲸的进化过程―――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可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对照理解。还可利用学生在自然课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及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让学生谈谈对哺乳动物的认识,抓住其他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并与鲸的特点对照,说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2、体会作者准确用词――当学生汇报鲸的吃食特点这一段时,教师相机出示课件演示鲸吃食的情景,然后模拟表演,学生对照课文叙述评议,体会作者准确用词。
3、体会分类、比喻、图文结合等多种说明方法――当学生汇报“鲸的呼吸”特点这一段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图画相应的文字描述,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多种说明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四)、综合训练,内化语言。
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化语言的感悟。
鲸说课稿推荐
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是什么动物?对,就是鲸。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鲸说课稿推荐,希望大家喜欢。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课件图片的欣赏,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运用。
难点: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具准备
PPT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采用“激趣,研读”式教学来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学法
1、自主探究:通过不同任务,不同目的朗读,让学生探究自悟。
2、合作交流: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提出质疑,互助解答, 交流心得。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三维目标和对教材的全面解析,我按照以下六个教学环节实施既定的教学策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启发学生谈话。“同学们,浩瀚的大海孕育着无数的生命,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海洋里一个庞大的动物,它是谁?”由学生引入课题《鲸》,教师板书课题,同时播放鲸的图片,让学生回想作者从几个部分来介绍鲸的?分别写了什么?请学生上台板书。
(二)自主读书,质疑。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或跳读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在你不懂的或没有完全理解的地方用笔划一个小小的问号。(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2、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知识。
课件出示问题:“读了课文,你对鲸有了什么了解?”(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三)抓住重点,品读课文。
1、自主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①找出鲸的生活习性各有什么特点?
吃食、呼吸、睡觉、生长都是关于鲸的生活习性的问题,每一种鲸的生活习性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读这四自然段课文,找一找画出来。
②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同时,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③小组合作学习。
2、学习鲸的庞大
过渡:从作者列举的数字可以看出鲸的食量可真大呀!也说明了鲸非常大。鲸到底有多大呢?(指名说)相继引导学习第一段。
①课件出示短文: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我国曾捕获过一头鲸,长长的身子,大大的嘴,舌头也特别重。(短文是教师课前准备的.材料)
②与原文比较。
③演示。
④朗读。
3、教师小结:
(四)了解进化过程,进一步感知说明方法
引导学习第二部分(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你知道鲸属于什么动物?
③那么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你们知道鲸的进化过程吗? ④你们知道什么发生变化吗?画出有关的词语。
⑤齐读本段。
(五)升华情感,总结课文写作方法。
1、听了大家的发言,我知道了同学们对鲸都特别感兴趣。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鲸的资料,你们想欣赏一下吗?(课件出示,配乐,师读)
2、听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呢?(指名说)
3、教师总结: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形象的刻画了鲸的特点。特别是先后三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鲸形体特点,下面请同学们也来练一练笔吧!
(六)小练笔
挑选你最喜欢的鲸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介绍它。
四、说作业设计
搜集你喜欢的海洋生物,结合今天学的说明方法,以“自述”的方式写一篇短文。
五、说板书设计
鲸
形体特征 大
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进化过程 陆地 浅海 海洋
种类 须鲸 齿鲸
生活习性 进食 呼吸
方法:打比方、举例子
睡觉 生长
五年级公开课《鲸》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说教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作者用七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体形、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本课,一是要通过读文了解一些鲸的知识,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运用到的“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说明”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方法,三是要通过学文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运用“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三、教学难点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读中品味。
【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性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
1、运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把了解鲸的知识分成几个部分,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
2、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
【说远程资源的利用】
由于鲸是一种海洋动物,是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才变成鱼的样子的,因为我和孩子们都是山里人,真正亲眼目睹过鲸的人几乎没有。因此,理解鲸的进化就成了本课的一个难点,而远程资源《鲸鱼探奇》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们了解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这样,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引起学生成就感的情感体验,并以此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参与研究:
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来共同研究,看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具体介绍鲸的这些特点的。这样做,是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真正地享受内容自选,问题自提,方法自选,结论自悟自得,真正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品析文本,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在学习鲸的"形体"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有的学生还到讲台上用自己的不同姿势来说明鲸的形体与鱼的形体的区别。在学习鲸“呼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画出它们喷出的水柱和睡觉的样子,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知识和作者的说明方法已很明白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设计了“猜猜,想想,说说”这一环节,谜语内容是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的,学生很容易猜到谜底:鲸。学生还根据课文内容说出了思考的过程,这样,就是促使学生把课文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
4、拓展延伸,注重实践:
记得叶圣陶有一句话:“课文无非只是一个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学完全文后,谈谈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布置了个课后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海洋动物,收集相关的资料,可以以__自述的形式,也可以以办小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课后反思】
总之,像《鲸》这样说明性的文章,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上好这种类型的课文,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实践中去习作,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既能体现出语文的特点,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五年级《鲸》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我是xx。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鲸》,本课我预计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鲸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等方面的内容。第二课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鲸的体型大引导学生感悟说明方法。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等方面谈谈第二课时的设想。
本课时我预设教学目标有3:
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说明文的表达特点,通过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2、借助关键词句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体会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用于指导习作。
目标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设定以上目标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能抓住要点,了解的基本说明方法。二是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在第二学段通过《赵州桥》《太阳》《蝙蝠和雷达》等课文认识了说明文,了解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本学段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把比方等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三是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而且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重点训练了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但根据经验来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因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感悟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接着谈谈教法设想: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呢?我采用质疑法以“老师想养一头鲸,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说服老师的理由吗?”激起学生兴趣阅读的兴趣,组织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说明方法。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接着谈谈学法设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然后再进行汇报交流、讨论,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
最后谈谈教学流程的预设:
我准备用四个环节落实教学目标
环节一:揭示课题,问题引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上的第一锤要放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后抛出问题:老师想养一条鲸,你们觉得怎么样?引发学生质疑,顺势切入课题。
环节二:浏览课文,寻找依据。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一板块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边浏览课文边填写自学表格,寻找说服老师的依据。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环节三深入文本,感悟表达。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表达方法,体会表达效果。重点指导朗读学生读出假设的语气,组织同学合作做鲸的自我介绍。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回顾课文内容,还为学生搭建了课外阅读展示的平台。
环节四总结全文,留给期待。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希望你们课后能像刚才一样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像作者那样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给老师推荐一种什么动物来养,同学们能做到吗?”这样结束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的聆听,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鲸》说课稿怎么写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举数字和作比较等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2、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鲸的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唤起求知欲
1、课件显示深海中的鲸,提问: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大家想看吗?好,那就让我们欣赏一下。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动物吗?
课题出示,学生齐说:鲸。
2、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鲸》。你们想知道关于鲸的什么知识呢?学生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过渡: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鲸的那些知识?
1、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文中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些说明方法?并且把你的发现讲给同桌听听。
2、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谁来说说课文从那几方面介绍了鲸?我们把鲸的这种变化称为进化。食物、呼吸、睡觉、生长,我们可以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板书:
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食物、呼吸、睡觉、生长)
三、学习难点──进化部分
过渡:
师:你最感兴趣的是鲸的什么问题呢?(学生自说)鲸虽然生活在海洋中却不是鱼类,老师就特别想知道它怎么进化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为什么不是鱼类?
2、指名说,因为它是哺乳动物。
3、什么叫哺乳动物呢?学生回答。
(对,孩子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以后,吃妈妈的奶长大的就叫哺乳动物。)
4、出示填空及进化示意图:
老师这有一道填空题谁能根据京的进化过程把它填好?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____。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______;又经过了_____的年代,他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__,后肢完全__,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___的生活。
先个别说,再一起说。最后齐读段落。
师:作者用文字叙述了鲸的进化过程,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看鲸究竟是怎么从陆地来到海洋生活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片断。
四、学习重点段落──体形,了解说明方法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鲸的进化,在这之前同学们看了很多鲸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1、对,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鲸很大?用笔画下来,并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请你谈谈:
(让学生试读,体现大。)出示段落。
板书: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3、你还知道什么方法也能把事物说明得更具体形象吗?
(打比方。)
4、现在让我们比较直观地看一下鲸到底有多大。
(可见展示1)
我们现在知道了,鲸的确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鲸的大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
五、探究学习
1、提问: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鲸的进化和鲸的外形的它们都是鲸的共同特点,那么不同种类的鲸的生活习性是否相同呢?
(学生回答。)
2、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那么不同种类鲸的`生活习性是否相同呢?我们就以不同种类鲸的生活习性是否相同为题做一个研究报告好不好?下面,让我们到书中和你们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去寻找答案,共同完成这项报告。
(课件出示报告表格。)
3、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谁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⑴ 组长负责,分工协作。
⑵ 边读边讨论,整理归纳资料。
⑶ 认真填写研究报告,语言精练。
现在就开始吧!
4、交流评议:
同学们的报告都做完了吗?
学生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5、得出结论:
不同种类的鲸生活习性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六、学习方法,朗读课文
刚才我们做了鲸的生活习性的报告。关于鲸的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方面的生活习性,你愿意当解说员贤达及介绍一下吗?怎样才能生动、形象地讲解,吸引观众呢?还是让我们先来向作者学习学习吧!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想介绍的习性,自由练习。
2、同位相互交流、听取意见。
3、让学生指这课件结合课文与课外资料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4、你认为他解说地好吗?为什么?好在哪?
(指导学生结合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进行评议。)
七、拓展学习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八、作业
搜集有关鲸或像鲸这样的生活在海洋的哺乳动物的资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给大家。
鲸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鲸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简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鲸》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重点训练了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同时继续训练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3、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
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伊始,我用设疑激趣法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出示课件1:显示蓝色大海)美吗?(生答)的确,就在这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你们想去看看吗?”接着播放课件2,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关于鲸的知识非常丰富,你们想继续研究它吗?”这样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顺势揭题质疑:“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写鲸的文章(板书课题),你想从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质疑后,教师将问题分类处理,筛选归纳为两上主要问题:1、鲸有什么特点?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便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时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自读后,先在小组内检查读书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这里应安排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教师可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选学其它几个自然段。
(1)、品评词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说明方法,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反馈情况作如下体会:
课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质疑:课文介绍鲸,为什么还有写象呢?引导学生集体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接受新事物,从而认识比较说明法。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自己体会体会)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自己体会体会)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学生对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认识。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说明。而真正得从句中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故意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模糊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
句3: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档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比较,从而感悟鲸的特点,体会举例说明法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感悟特点
课文的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呈并列关系。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读,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自由交流。
教师针对汇报情况,以学路带教路,扣住重点词句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探究,进一步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点拨:
1、鲸的进化过程———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可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对照理解。还可利用学生在自然课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及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让学生谈谈对哺乳动物的认识,抓住其他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并与鲸的特点对照,说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2、体会作者准确用词——当学生汇报鲸的吃食特点这一段时,教师相机出示课件演示鲸吃食的情景,然后模拟表演,学生对照课文叙述评议,体会作者准确用词。
3、体会分类、比喻、图文结合等多种说明方法——当学生汇报“鲸的呼吸”特点这一段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图画相应的文字描述,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多种说明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四)、综合训练,内化语言。
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化语言的感悟。
【微语】有些人达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却输掉了整个人生。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