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汇编8篇)

发布时间: 2024-08-13 10:43:53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精选学生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关问题时出现的典型错例加以剖析,帮助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在解题时少犯错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课前练习】

1、关于x的方程ax2+bx+c=0,当a_____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当 a_____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当△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________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方程中两实数根之和为2的方程是()

(A) x2+2x+3=0 (B) x2-2x+3=0 (c) x2-2x-3=0 (D) x2+2x+3=0

错答: B

正解: C

错因剖析: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极易误选B,又考虑到方程有实数根,故由△可知,方程B无实数根,方程C合适。

例2 若关于x的方程x2+2(k+2)x+k2=0 两个实数根之和大于-4,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 k-1 (B) k0 (c) -10 (D) -1≤k0

错解 :B

正解:D

错因剖析:漏掉了方程有实数根的前提是△≥0

例3(2000广西中考题)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2k)x2-2 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节,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可以根据它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又可以为今后研究不等式,二次三项式,二次函数,二次曲线等奠定基础,并且用它可以解决许多其它综合性问题。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运用。

教学关键: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其逆定理使用条件的透彻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并对 的作用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 作用,它是前面知识的深化与总结。从思想方法上来说,学生对分类讨论、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对教材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

1、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产生的过程;

2、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

3、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

2、加深师生间的交流,增进师生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本节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的解法.

2.教学难点:解分式方程,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进行检验.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忽视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检验通过对分式方程的解的剖析,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的重要性.

4.解决办法:(l)分式方程的解法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即能用换元法的方程应尽量用换元法解.(2)无论用去分母法解,还是换元法解分式方程,都必须进行验根,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3)方程的增根具备两个特点,①它是由分式方程所转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②它能使原分式方程的公分母为0。

三、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2)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检验的方法是什么?

(3)解方程,并由此方程说明解方程过程当中产生增根的原因。

通过(1)、(2)、(3)的准备,可直接点出本节的内容:的解法相同。

在教师点出本节内容的处理方法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类同后,让全体学生对照前面复习过的分式方程的解,来进一步加深对“类比”法的理解,以便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前面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例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例题讲解

例1 解方程。

分析 对于此方程的解法,不是教师讲如何如何解,而是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使用原来的方法,去通过试的手段来解决,在学生叙述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解:两边都乘以,得

去括号,得

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把代入,所以是原方程的根。

∴ 原方程的根是。

虽然,此种类型的方程在初二上学期已学习过,但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所以有一些学

生容易犯的类型错误应加以强调,如在第一步中.需强调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另

外,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由于是解

分式方程,所以在下结论时,应强调取一即可,这一点,教师应给以强调.

例2 解方程

分析:解此方程的关键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而转化为整式方程的关键是

正确地确定出方程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由于此方程中的分母并非均按的降幂排列,所

以将方程的分母作一转化,化为按字母终X进行降暴排列,并对可进行分解的分母进行分解,从而确定出最简公分母.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约去分母,得

整理后,得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把代入,它不等于0,所以是原方程的根,把

代入它等于0,所以是增根.

∴ 原方程的根是

师生共同解决例1、例2后,教师引导学生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

例3 解方程。

分析:此题也可像前面例l、例2一样通过去分母解决,学生可以试,但由于转化后为一元四次方程,解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应寻求简便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部分 和互为倒数,由此可设 ,则可通过换元法来解题,通过求出y后,再求原方程的未知数的值.

解:设,那么,于是原方程变形为

两边都乘以y,得

解得

当时,去分母,得

解得;

当时,去分母整理,得

检验:把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分母,各分母均不等于0。

∴ 原方程的根是

此题在解题过程当中,经过两次“转化”,所以在检验中,把所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的分母进行检验。

巩固练习:教材P49中1、2引导学笔答。

(二)总结、扩展

对于小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出。

本节内容的小结应从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所学知识采用了什么数学思想及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

本节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在已有的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础上,学习了的解法,在具体方程的解法上,适用了“转化”与“换元”的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数学方法。

此小结的目的,使学生能利用“类比”的方法,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认知结构,便于学生掌握。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50中A1、2、3。

2.教材P51中B1、2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1

解方程:

分析:若去分母,则会变为高次方程,这样解起来,比较繁,注意到分母中都有,可用换元法降次

设,则原方程变为

∴或无解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探究活动2

有农药一桶,倒出8升后,用水补满,然后又倒出4升,再用水补满,此时农药与水的比为18:7,求桶的容积.

解:设桶的容积为 升,第一次用水补满后,浓度为 ,第二次倒出的农药数为4. 升,两次共倒出的农药总量(8+4· )占原来农药 ,故

整理。

(舍去)

答:桶的容积为40升.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4)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态度、情感、价值观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问题(3)有一面积为54m2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5)

八年级数学第三册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际例子引入:列出的方程分别为X-7x+8=0,(X-7)(X+1)=89,X+8X-9=0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新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练习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练习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6)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发展符号感。

2.从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学习和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及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为生活服务,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化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为一般形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字母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简要回顾,方程思想

简要回顾方程知识,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大致思路:

1.把待求的量用字母表示出来;

2.把已知量与未知量放在同等地位进行运算;

3.寻求建立等量关系

4.解方程(组)

体会感悟:往往解决一个未知数的问题,就需要建立一个等量关系;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则需要建立两个等量关系。……

二、展示素材,创设情境

1.某校要在校园内墙边的空地上修建一个平面图为矩形的存车处,要求存车处的一面靠墙(墙长15m,如图中AB所示),另外三面用90m的铁栅栏围起来,并在与AB垂直的一边上开一道2m宽的门。如果矩形存车处的面积为480m2,请以矩形一边长为未知数列方程。

提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如何设未知数?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师:让每个小组说出他们所列的方程,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更正

提问:你们列的方程一样么?为什么?将所列的方程进行整理看看现在结果一样么? 学生整理得出两个方程分别为:x2-92x+960=0和x2-46x+240=0

提问:x2-92x+960=0和x2-46x+240=0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小组讨论片刻,说出自己的认识,如都是整式方程,都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都是2等。

2.某住宅小区准备开辟一块面积为600m2的矩形绿地,要求长比宽多10m,设绿地宽为xm,请你列出关于x的方程。

3.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由勾股定理可知,滑动前梯子底端距墙_________m,如果设梯子底端滑动xm,那么滑动后梯子底端距墙_______________m。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时教育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培养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观察归纳,抽象命名

从上面的几个素材中可以看出,这类方程在生活中大量出现,上面的方程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为ax?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不等于0)

其中ax2是二次项,bx是一次项,c常数项

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

四、巩固练习

1.自己编拟一元二次方程,并指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课本P32 练习1、2

五、小结

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体会?

六、作业

课本P32 习题1、2、3

七、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7)

九年级数学公开课《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数学公开课《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知识的发展来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是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组及不等式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今后学生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从知识的横向来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对其它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比如物理中的变速运动等问题就要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这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课,通过丰富的实例,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讲本节课之前,已经系统的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学习了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从知识结构上看他们已经具备了继续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这个阶段的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很强,并且他们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由于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当遇到新的问题时,会自然的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而我所教(11)班是年级中一个普通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学生由于学习困难,基础差,没有自信,也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弱,有人甚至要放弃对数学的学习,作为他们的老师,首先培养他们自信心,启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慢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数学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方法悄然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他们对知识的运用中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正确地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项与系数;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探究和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在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借助于多媒体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概念,在通过巩固训练、回顾梳理、拓展提高到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难点: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2.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8)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初步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1.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建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去发现规律的积极性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推导。

难点:正确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灵活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和求根公式.

请两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纸上默写,交换检查,互相更正。对出错严重之处加以强调。

2、解方程①x2-5x+6=0,②-2x2-x+3=0.

观察、思考两根和、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

提问: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都有这样的规律吗?

观察、思考两根和、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

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由学生大胆猜测,得出结论。

二、探究新知

推导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和系数的关系.

设x1、x2是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试计算(1)x1+x2(2)x1*x2一名学生在板书,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推导.过程略。

由此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结论1.如果ax2+bx+c=0(a≠0)的两个根是x1,x2,那么:

bcx1?x2??,x1?x2?aa

教师举例说明,学生理解记忆。

1、验根.

(口答)判定下列各方程后面的两个数是不是它的两个根.

(1)x2-6x+7=0;(-1,7)

(2)-3x2-5x+2=0;(5/3,-2/3)

(3)x2+9=6x(3,3)

要求:学生先思考,再举手抢答,调动学习气氛。

注意:①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

②计算准确,公式要用对

2、已知方程一根,求另一根.

例:已知方程5x2+kx-6=0的根是2,求它的另一根及k的值.

先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解答,老师巡视后,请具有代表性的解法的同学将解法板书在黑板上,经点评后,有同学评价各种解法的优劣,学生进行比较,体验方法的优越性,从而认识到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价值。

小结:

验根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简单应用,应用时要注意三个问题:(1)要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2)注意符号

3、(口答)下列方程中,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各是多少?

(1)x2-2x+1=0;(2)x2-9x+10=0;

(3)4x2-7x+1=0;(4)-9x+x2=0;

(5)x2=9

此组练习的目的是更加熟练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

根据题目的计算难易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对答对的同学给与充分的表扬,对答错者应引导其掌握方法,并多给一次机会,让其得以消化和巩固,同时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

反思(1)(2)

导出结论2:如果方程x2+px+q=0的两个根是x1,x2,那么x1+x2=-p,x1·x2=q.注意:结论1具有一般形式,结论2有时给研究问题带来方便.

三、反馈训练应用提高

已知方程3x2-7x+m=0的根是1,求它的另一根及m的值.

本题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考查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灵活运用,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法,这时教师应先予以肯定,同时要引导学生比较二者的差异,体现新知的应用价值。

拓展:

已知x1,x2是方程2x2+3x-1=0的两个根,试求:(1)x12x2+x1x22。

(2)(x1+x2)2.

本题的设计要求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强,学生在尝试时定会遇到各种阻碍,这正是教师想要达到的效果,只有产生了疑问,有了矛盾的激发,课堂才会更精彩。此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所求与已知间的联系,共同探究解决疑难的办法,说明矛盾产生的原因。

四、达标检测

1、关于x的方程ax2?(3a?1)x?2(a?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x1、x2,且有

x1?x1x2?x2?1?a,则a的值是

A.1B.-1C.1或-1D.2

2、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1=0的实数解是x1和x2。

(1)求k的取值范围;

(2)如果x1+x2-x1x2<-1且k为整数,求k的值。

五、小结提高

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是在求根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它深化了两根的和与积和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主要工具,必须熟记,为进一步使用打下基础.

2.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探索与推导,向学生展示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提倡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精神,借此锻炼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

1212122.已知方程2x2-7x+m=0的根是4,求它的另一根及m的值.选做题mx3.方程2?2mx?m?1?0(m?0)

有一个正根,一个负根,求m的取值范围。

七、板书设计

【微语】那天我打算放弃爱她了,脑子里突然出现一句话:虽然轻言放弃不是我的性格,但是紧追不舍也不是我的作风。呵呵但是还是没有停止爱她,因为如果爱,就请深爱。

温馨提示:
本文【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汇编8篇)】由作者学习点知识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