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江上阅读答案
烟波江上是查干所写的一篇短文,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①家乡有苇湖,规模可观,风来摆动出一片风景。我们称其为:胡鲁斯台淖尔。胡鲁斯台,蒙古语:芦苇。淖尔:湖泊。那时的家乡,生态环境可圈可 点,不仅有河水精神着,有湿地兴旺着,还有星罗棋布的水泡子镶嵌在那里。水生植物,到处游动,而且葳蕤。其中芦苇是我最喜爱的一种禾草。一打春,它便急着 往上蹿,头尖尖的,像箭镞。由浅黄变浓绿,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有点魔幻意味。
②芦苇入诗,自古有之。最早见于《诗经 秦风 蒹葭》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即芦苇。而芦苇被人曲解,始于 明代大学问家解缙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从此,这两种无辜植物,便成为轻薄、空洞、无知的代名词。这种偏 见,经过岁月沉淀,很多东西早已真相大白,然而,习惯性的用法仍继续延伸。
③自古至今,芦苇浑身是宝,为人类造的福,恐怕一言两语是说不尽的。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无一不入药。芦茎编织的工艺品和生活制品, 是农家之爱。它的根,我挖过,并非浅,而是把泥土抓得牢牢的。所谓 头重脚轻根底浅 ,只是视觉上的偏差而已。解老夫子一次信口开河,竟使它蒙羞至今,令 人扼腕。
④在童年的家乡,芦苇是常见植物。比较集中的,就属胡鲁斯台淖尔这一处。春夏季节,浓绿如毡,浩荡一片。尤其那微风中的千层摆动,真是婀娜到了极致。秋冬季节,家乡的芦花,色若初降的白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得仙气十足。一旦风起,无垠的苇波,推波助澜,浩然荡远。尤其令人感喟的`是,当芦叶枯萎落尽之时,芦杆依然挺立不倒,撑得芦花昂扬如旗,激活四野。
⑤在芦苇的旺盛期,飞禽、昆虫,以及蛙类,都得益于它的庇护与滋养。尤其在宁静的月明之夜,此起彼伏的蛙声,给人的感觉是温馨的,美妙的。它使你不由联想,婴儿求乳时的嘤嘤之声。
⑥穷乡僻壤的贫寒人家,火炕上所铺的席子就是用芦苇编织成的。我的母亲,就是一位编织能手,她能编织出极美的图案。母亲说,芦苇这种野草,颇通 人性。你怎么想,它就怎么来,顺手又顺心。芦苇割下来之后,立即剖开,就比较容易编织。时日一长,则需要用水泡软。母亲用它编织席子,真是得心应手,速度 也快。一张炕席,用不了两天,便编织完成,还不误做饭、烧水、喂猪之类家务活儿。编织完毕,需要晾干,用旧布块擦拭干净,便可铺炕。新鲜芦苇那浸人心脾的 清香,唯有梦中才可独享。
⑦在冬日彻骨的寒风中,芦苇还能为我们抵挡风雪,胜似暖衣或者棉被。在秋末冬初之时,将割来的芦苇捆成一人粗的捆子,一捆紧挨一捆地埋入房子外 围挖开的坑道里,再用红柳条将它们绑定,暖围子便成了。再凛冽的风雪,也吹不透它。下雪之后,将雪堆在围子后边,又多了一层屏障。如此,不但家里暖和,连 院子里的牛马羊、猪狗鸡,都可以暖暖地过冬了。
⑧童年的我,就把芦苇看做是一种可亲近之物,有一种发小般的亲密感浸于其中。之后,在几十年的漂泊岁月中,无论走到哪里,每当看到芦苇,就像见到了久违的乡亲,心就发热。这种感觉,使我一次又一次强烈地思念起故乡和白发苍苍的母亲来。
12.作者在文中引用《诗经 蒹葭》与解缙的对联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13.请简要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6分)
14.结合全文,概括作者 把芦苇看做是一种可亲近之物 的理由。(4分)
15.文中直接写苇花的文字不多,请探究作者以 苇花如雪 为题的意图。(6分)
参考答案
12. 引用《蒹葭》:说明芦苇入诗古已有之,增强文章的诗意。
引用解缙对联:引出人们对芦苇的偏见,为它无辜遭受曲解而不平和慨叹。
评分建议:4分。每处2分。
13. 以时间为顺序,层次分明;运用比喻、拟人,动静结合等手法;将浩荡无垠的苇湖美景,与对家乡的深情交融于一体。
评分建议:6分。每层2分。
14. 芦苇全身是宝,有很多实用价值;芦苇滋养鸟类虫蛙,呵护众多的生命;芦苇为人畜抵挡风雪,保暖御寒;芦苇寄托了对故乡与母亲的思念。
评分建议:4分。每点1分。
15. ①苇花如雪,是童年生活的剪影,抒写作者对质朴纯净的生态环境的怀念。
②苇花如雪,仙气十足,表达作者对童年家乡美妙风景的喜爱。
③苇花如雪,似母亲的白发,表达作者对母亲及故乡的思念。
④苇花如雪,泽被万物,表达作者对芦苇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的赞美。
⑤苇花如雪,纯洁不染,暗含了作者对芦苇虽遭曲解而不自弃的品格的推崇。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江上》董颖阅读答案
《江山》是宋代诗人董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董颖(生卒年不详)字仲达,德兴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江上》董颖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江 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③钓舟:指行舟。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答:
8.答案: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別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別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评分:答出其中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答案示例:构思一:新颍別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別”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构思二:思路严谨。总体由远望写到近观,由所见到所思。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话。脉络贯通,水到粱成。
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別写静景动景,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写法三:虚实相生。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中“写法一”,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一:用同“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或用“系”宇,不仅抒写出了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颍而贴切,语言二:运用修辞。用“摩挲”“汝”将柳树拟人化,既赋予柳树以人情,又別具匠心,传达出诗人的心声。或“镜天飞雪”运用比喻,将天空的明澈与鸥鸟的姿态色彩生动表现出来。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其它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注:
董颖,生卒年不详,字仲达,宋代德兴人。根据洪迈“夷坚乙志”卷十六的记载,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跟韩驹、徐俯等齐名。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董颖还值得注意,因为他留下来十首叙述西施事迹的“道宫薄媚”词,衔接连贯,成为一套,是词正在蜕变为曲的极少数例子之一。
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赏析】
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因此他的一生很可能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全诗由江上景写到心中情,虽然传递了诗人一缕轻愁,但景象开阔,格调明快,并不陷于颓丧,表现出诗人阔大开朗的精神气质。
“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待汝成阴系钓舟”,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江上早秋①阅读及答案
江上早秋①
(明)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
【注】①此诗为袁凯1356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40岁,人到中年;而1351年,韩山童等发动河工起义,1353年,张士诚率盐丁起兵,攻克高邮等地,1355年刘福通率红巾军起义,1356年朱元璋的军队攻下金陵。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诗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宋玉悲”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尾联在写法上的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1)江边铺满东倒西歪的菰蒲,长着高低参差的菱花和菱叶,②点明江上早秋季节,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2)①身世飘零之若。②光阴蹉跎之叹。③穷途落魄,功业无成之伤感。④战祸连年,社会动荡之忧患。
①借景抒情或者用典。
王安石《江上》董颖《江上》阅读题答案对比赏析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董颖是宋代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1)两首诗的第二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王诗用的是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2分)董诗用的是比喻,“镜天”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以“飞雪”比喻白鸽,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中是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而且有是给定了角度——修辞手法。首先要判明修辞手法,重要的是表达效果的分析。
(2)两首诗寓情理于景物之中,请结合诗歌的后两句简析其中蕴含的情或理。(4分)
参考答案:王诗诗人借山光水色的变化寄寓人生感悟: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2分)董诗诗人期待柳条成荫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情理的分析要从全诗出发,读懂整首诗歌的意义才能把握。但具体分析过程只需要结合最后一句即可,最后一句往往是点题的。
评分标准:(1)每一点2分,回答“对比,用成双成对的鸥鸟,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也可给分。(2)每一点2分,答出“人生感悟”和“心情”(或“向往”)即可得分。
《江上秋夜》阅读理解及答案
(二)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小题。
道潜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道潜(1043-1102),字参寥,杭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自幼出家。与苏轼、秦观友善。
8.“井梧翻叶动秋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写了梧桐,这两句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9.宋诗长于借景寓理,请分别简要概括四句诗的.写景内容,并用一句话阐述本诗蕴含的道理。(5分)
试题答案:
8.相同:从视觉角度写景 不相同:道潜的诗通过写井边的梧桐叶翻动,从侧面烘托表现风大 李清照的词,借景抒情,借细雨打梧桐之景,抒发内心的忧愁。
9.概括:(1)江面阴雨,(2)秋风渐大,(梧桐叶飞)(3)秋风停下,(1)天晴月出 道理: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风雨过后必是晴天,光明总在一番奋斗后)(联系诗意,言之有理即可)
【微语】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