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我们班举行了古诗文诵读比赛。”
老师将古诗和同学的序号放在一个盒子里,然后抽签选择诗和下一位同学。教室里的空气似乎一下子冻结了,我的心嗵嗵直跳:“千万别抽到我……”老师一抽是周陈,我长嘘了一口气,周陈抽到了《秋浦歌》,我真替她庆幸:“她真幸运,竟然这么容易背。”
可过了老半天,周陈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嗯,嗯……”到了一半,周陈断线了,怎么也说不出来,只得不情愿地抽下一位,后来几位选手都被无情地淘汰了,直到了毛吟雪。
只见毛吟雪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她镇定自若地一抽,是《归田园居》。她抬起头从容不迫地背了出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好像是毛吟雪起了个好开头,后面的人都能背出诗来。
随着一位位的选手上台,我那“嗵嗵”直跳的心逐渐平静下来,我向四周一瞧,大家都很正常,没有一点惊慌。我也给自己打气:“惊慌什么,大家不都不怕吗?”“陈沐”“啊,到我上台了,我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将那只微微抖动的手缓缓放进盒子里,挑拣着,我在胸前画了个十字,拿起一张纸条慢慢取出来,我胆战心惊地打开一瞧,是《归田园居》,我长吐一口气,“嗨,幸好,幸好。”
于是我流利地背诵出来。事后,我想:以后上台不要紧张,只要你脚踏实地,还怕什么呢?。
星期四下午,我们
6
年级在操场上举行了一次紧张激烈的跳绳比赛。
当第二节下课铃响过,我们便排着整齐的队伍,个个精神抖擞地来到操常
操场上人声鼎沸,同学们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充满信心地等待着比赛
的开始。
只听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首先是
1
班、
7
班和
20
班的同学出常虽然
20
班摇绳的同学很用力,跳的同学也很卖力,但是只他们跳了四十多下。轮到
17
班了,他们从座位上走了出来,个个神气十足,兴奋跳跃,好象冠军已经是他
们似的。我的眼睛紧紧盯着他们,呼吸都快忘记了。可是他们班的同学非常厉
害,跳得很有节奏,随着场外同学们的数数“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六十
九”“轰”的一声,场外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我的心情不由得紧张起来,因为我也是参赛同学之一。如果跳得不好,会
影响我们班名次的。旁边的同学也开始打退堂鼓。这时,班主任顾老师走过来,
叮嘱我们要沉着,不要紧张。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充满了信心。
这时,只听裁判老师“嘟”的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我们随着绳子的甩
动,开始
(
有节奏地跳起来。刚开始,我们跳得不是很顺利,常常被绳子绊
倒„„我们开始有点失望。再看看场下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一个劲儿地为我们加
油、鼓劲:“加油!加油!”此时此刻,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可
是,今天我们的同学也许由于紧张,也许是因为准备工作没做好,老是跳错,
因此而耽误了不少时间。有时候,我也会被绳子绊倒。我真恨自己为什么老跳
不好,拖我们班级的后腿,心情不由得慌张起来,脚下的动作也就更乱了。就
在这时,我耳边响起了同学们的加油声:“522,加油!
522
加油!”听到同
学们的鼓励声,我感动极了,暗暗告诉自己:要沉着不要紧张,坚持住,坚持
住!坚持就是胜利,我们一定要将成绩追上去。说来也巧,我们班在这剩下的
时间内居然只是跳错了几次。可是,正在我们找到窍门跳得起劲的时候,再一
次被绳子绊倒了。此时,比赛结束的哨子“嘟”的一声吹响了,比赛时间到了。
很可惜,由于我们出错较多,最终只跳了
57
下。
最后,我们班以
57
下的总成绩获得了三等奖。我们虽然没拿到一等奖,但
我们今天玩得很开心,重在参与嘛!
就在前不久,我和搭档宸同学,非常幸运地参加了一场我们学校专门为五年级举办的“古诗词吟诵大赛”。说到这,你肯定会问:我和卢宇宸才三年级,怎么会有资格参加呢?告诉你吧,这次我们俩可是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喽——“表演嘉宾”。嘿嘿,是不是更让你摸不着头绪了,那就请你接着往下看吧!
原来,这次大赛的主考官赵老师,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赛热情,让同学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比赛中,享受比赛的乐趣,可谓是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想出了很多好点子了!大赛要通过“完璧归赵”、“众星揽月”、“猜一猜”、“玩一玩”、“唱一唱”等几个环节,采取当局淘汰制的规则才能决出最后的优胜者。
其中,“猜一猜”这个环节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台上的同学要根据主考官给出的提示,回答出与之相对应的古诗。提示的形式多样化,有故事、有图画、还有舞蹈。而我和宸正是参与的这个环节,我们将唐代作家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这首诗,用舞蹈的形式为大家展现了出来。有一个大姐姐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可是,有一个大哥哥就没那么幸运了,老师给出了一幅画有小舟、河岸的图,岸堤上还站着一个人。这个大哥哥的回答是《望天门山》,主考官判错,很遗憾他被惨遭淘汰,正确答案应该是《赠汪伦》,虽说都是李白的诗,可意思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本来我还以为这会是一场十分严肃的比赛,没想到台上同学的出色发挥,赢得了台下同学们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台下活跃的气氛也同时鼓舞着台上的同学。参赛的同学,相互你追我赶,丝毫都没有松懈。最后,经过紧张地角逐,胜出了六位同学。我真是太佩服他们了,他们一路“过关斩将”,真是博学多才啊!
虽然我只是作为“表演嘉宾”参加了这次古诗词大赛,可我的收获却一点都不少!我不仅领会了古诗词那独有的魅力,还明白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更懂得了要学好古诗词,不光是会背会写就够了,还要理解古诗的含义,更多地去了解与诗句有关的知识,学会在生活中去运用它。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为传承祖国华夏文明而努力进取的优秀少年!
古诗朗诵大赛
生活里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时常在耳边回响。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在班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朗诵大赛。
随着清脆的铃声响起,老师宣布比赛开始了!同学们准备就绪,第一组是小婷和小琳,她们大跨步走上讲台,亮开嗓子说:“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要朗诵的是《回乡偶书》和《送元二使安西》。”听着她们有感情地朗读着,我脑子里浮现出一幅画面——在客栈与朋友喝酒,为朋友践行,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第二组的同学一时紧张,不小心把“朗诵”说成“演奏”了!惹得全班哄堂大笑!
第三组的同学太害羞了!脸红得像个红彤彤的苹果似的,声音也像蚊子“嗡嗡”地叫似的。
……
比赛顺利地进行着,快到我了!我的心里想有一只淘气的小兔似的,砰砰直跳!
到我的时候,我和小煦从容地走上台,一上去,信心就泄了一半了!顿时信心全无!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结结巴巴地朗诵着《枫桥夜泊》和《江雪》:“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朗诵完,我立刻跑下讲台!
最令我难忘的是三位男同学!他们一上台就惹得同学们捧腹大笑!——两个高的和一个矮的。他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有一位忘词了!直到另一个同学捅了他一下,他才一下子清醒过来,结结巴巴地朗诵出来。
这次比赛,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中华古诗 之 我心中的李白
印象中,李白是一个有些孩子气的人,很感性,很率真,也很随意。快乐了就大声呼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很是洒脱无羁,甚至有些自视清高,“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好一个寻常人,遇到不如意甩手就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300年前的李白就是这么一个豪放、刚烈、自由、充满了真性情的人,读他的诗,酣畅淋漓,超然于世,真有一种“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感觉!
才华横溢的李白,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良好的家庭条件和开放的盛唐,使他萌发了想游历名山大川、走边天下的心愿,于是他不为声名所累,浪迹天涯,吟诗作赋,行的惊天动地,写的名震山川,千古流芳。
李白衣袂飘飘,执酒临风。
他呼吸着青山绿水的芬芳,亲吻着广阔无垠的大地,感受着超然物外的恬静,他的选择是对的,因为只有自由的天地能容下这位不受束缚、身有傲骨的旷世奇人。酒是李白的最爱。他始终沉浸在酒中、梦中,当酒麻痹了他的精神、情至渐浓时,他的梦也就开始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已经全部融入了李白的生命里,也融进了他的诗词歌赋里。在他写的一千五百多首诗文中,提到“酒”的就多达一百七十多首,可谓是酒气熏天,醇香四溢,酒和文字成为“诗仙”寻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我们就读到了“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冲天豪情,“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的寂寞无奈,就有了“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潇洒豁达和“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弛”的痛快淋漓,还有“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中”的黯淡伤别,以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凄凉悲境……。酒成就了诗仙,酒成就了李白伟大诗人之名!
他游山侃水,居无定所。
李白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路上,有时走的很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有时走的很畅快,“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时朋友急着赶来送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有时他很动容的、伤感的送朋友“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他和游子相互勉励:“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他把本该属于对世间的爱分给村庄和山峦,湖泊和峡谷,分给童子(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乞丐甚至山中的鹿、嘶鸣的的马、飞翔的鸟儿与蝴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雁行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且放白鹿青崖涧,须行即骑访名山”。他在浪迹天涯的游历中,并不急于找寻目的地,而是仅仅为享受大自然的抚慰、精神的充分自由,从而感悟人生永远在途中。
他寄情山水,出口成章。
李白纵情山水,游山访仙,一出口就有气吞山河之气概,“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月掩赤诚”。记得余光中先生有诗评“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忆李白》)。李白一生只写过两阕词其成就之高却无人能及,“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数字,说尽凄凉。“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山静的迷人,任凭风起云涌,诗人眼里只有山,两眼相对,不离不弃。
李白才华横溢,堪称天下奇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洒脱不羁,愿作世间浪子,“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他嗜酒成性,常为酒中醉鬼,“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他天真浪漫,别号“盛唐诗仙”,“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他清高叛逆,傲视世俗庸人,“黄金白壁买歌舞,一醉累月轻王侯”。
我记得有人问余秋雨先生,他的偶像是谁?余先生回答说,李白是其中之一,理由是:李白开拓了中华文化自由放达的生命力。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李白的诗风,那就只有一个词:豪放!我心中的李白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壮,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奇峻,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痴狂。令我们感叹和庆幸的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有这样一些自视清高、豪放自由的奇人怪才,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经典绝伦的传世佳作,让我们的国家成为文明古国,民族成为优秀民族。
没有李白,就无法发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愁绪,没有李白,就无法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伟,没有李白,就无法拥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李白用他的一生来诠释浪漫,用他所有的诗文来蔑视权贵,用他所有的激情来填补中华文化长卷上的一抹光彩!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寒假期间,我看了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对节目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深深感到震撼。
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经典诗文,比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古诗文的美妙,更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会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给禾苗除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们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
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古诗大赛鸿雁外语六年级宋卉这学期里,我们学过了好多古诗,老师为了检验一下我们学习的成果并督促我们再次温习古诗,决定举行一次古诗大赛。
比赛开始,激动人心的时刻已经到来了,老师宣布比赛规则:首先同学们抽签,签上都写着古诗题目,抽到哪个就背哪个,自己背不下来扣分,别人接着抢答背下来时加分,背不下来不扣分。首先是孙齐承,第一首没背下来,老师要扣分,一看,黑板上没有分,大家都哄堂大笑,再看看孙齐承呢?脸红得像两个大苹果,突然,孙齐承“扑通”一下跪地大喊:“照顾好我七舅老爷,我不活了!”然后作撞墙状,我们“拼命”把他拉住,可不能让他驾鹤西游哇!然后再说陈艺文,由于她是老师最原始的学生,所以可以说倒背如流,如数家珍,所以呢,面对此情此景,我只能干瞪眼干着急啦!不过,我也毫不示弱,不论谁背,我只要会背,一律抢答,所以我的分数一点点增加了,看着我马上要超过陈艺文,我不禁欣喜万分,当时有一首古诗叫《忆秦娥.秋思》,我正背着,突然卡壳了,当时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眼看都要背下来了,可就差一句——倒霉呀!就是因为这首诗,结束后,陈艺文第一,我屈居第二。不过有奖品,很漂亮,我也很喜欢。
这场激烈的比赛,让我懂了,只有辛勤地付出,才有甘甜的收获。
1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的《望岳》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
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
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终当要”。
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
(《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
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你会扩写吗?根据一首诗,去了解他的思想内容,进行联想扩写!!。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