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
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可以从中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这符合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一、背诵 中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背。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对于古诗文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对于其中的一些字词理解不是很到位,毕竟古文与现在同样的白话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要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一首诗,首先就要多读多背。背诵是孩子的天性,此时他们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
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开始,选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诗写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课前几分钟里读一读、在晨读时间背一背,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贴着一些古诗,并定期更新,让学生既好奇又感新鲜,愿意主动去诵读,记忆,营造古诗文阅读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与古诗“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使诵背古诗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
其实目前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会先背一首古诗或者“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古诗文,这也足以说明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注重孩子对一些蒙学读物的学习,学习中国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一、精选,古诗积累中的精华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
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但我们发现,在“厚积”的过程中,尤其在新课程大力倡导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今天,许多老师开始一股脑地把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等提供给了学生,其实,在学生记忆力最强的小学阶段,大量的积累材料有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沸沸扬扬的阅读和背诵中,学生未必能收获多多,有可能是打开积累本,积累在眼前,合上积累本,积累就为“0”。
那么什么样的浅草才能没马蹄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解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我和同事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精选古诗文!我们以新课标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为蓝本,又在诗文海洋中精选了“季节诗”、“壮志诗”、“抒情诗”“思乡诗”“爱国诗”“精典名句荟粹”等精品诗作为高年段学生诗文积累的重点。
二、兴趣,古诗积累中的关键 许多人认为,儿童课外积累诗文的途径很简单,就是让他们多接触,多念多背,只此一诀,别无他巧。其实,采用多种形式增强积累的趣味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流行”制造兴趣 抓住诵读机会 儿童心理是很重模仿的,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就比较有兴趣,就好像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人人都上学,他就上学了。
所以一人读古诗文较难,小孩一起读,则兴趣将会大为提高。为此,我们把《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发到每个学生手里,让学生利用早读每天读一首。
首次诵读要点燃学生养成习惯的欲望,必须注意发挥教师对同学们的控制作用,保证好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会养成诵读的习惯。
早晨一到学校,他们就会拿出书大声地读起来。(二)、以“大人的热力”感染兴趣 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若起初儿童未进入情境,须有耐心去等待,一天不行两天,只要坚持下去,定能感染孩子。
因为我们学校主要是寄宿班,老师的积累热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和孩子共同徜徉的诗文的意境当中,学生们兴趣更是高涨!老师经常给学生的诵读积累以强化,亲自与学生一起参与积累,开展“诵读积累争星”等活动,感染他们诵读积累的兴趣。到后来有些家长不但有兴趣,甚至真的和小孩一起读古诗文,互相考试比赛,虽然每次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温经受益,而且一家人兴致高昂,这也成了最好的亲子活动。
(三)、以“适当的明意”维系兴趣 老师在引领学生积累诗文的过程中,对于诗文所表达的意思,都适当地讲解它的意思,所代表的情感,所描写的意境,使学生明晰自己所积累的东西的感觉,这样会使积累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用。(四)、以“成就感”提高兴趣 积累得愈好愈喜欢积累,所以教师要维持其成就感,对积累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积累差些的儿童,只要有进步,就应当场表扬,加以赞赏,这样也会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
(五)、以“变花样”激励兴趣 积累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背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都可以。比如:我们利用每天语文课课前三分钟让孩子们大显身手——老师出诗题学生齐背;学生出题学生背,出系列诗每组一首……最近,在五年组李春枚老师的提议下,我们又开展了“古诗对对碰”活动——全班50人,每人起来说一句名句的上句,全体学生对下句,整齐而有序、抑扬顿挫的名句诵读中,我们不仅听到了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更听到了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刘禹锡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六)、以“奖励”吸引兴趣 奖励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可以是记点数(发分数卡)而给奖,奖品是一张打印的奥运会图案,别小瞧了这图案,这可是我们年组在举行“我到北京看奥运,祖国发展我成长”活动当中往北京进一站的标志啊!所以学生们积累的兴趣与日俱增,但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积累的成功!只要学生每天坚持在积累一首古诗,教师就要给其鼓励,学生的兴趣才会持久。
(七)、提供机会升华兴趣 我们在校读书节的时候,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并且在班级进行“名诗鉴赏”。利用每天吃间点的时间和班会时间读,也利用每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读,还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读。
不过,每天早读课利用几分钟,一天读一首,不但不会增加工作压力,反而可以收到读古诗文之乐。我们也可以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让学习程度较好的孩子以“背古诗文”代替写作业,这样就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积累机会。
孩子现在能做到平均每天背诵一首,坚持下去,收益无穷。三、运用,古诗积累中的实效 毛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对于古诗文,光有记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它。(一)日常会话用古。
星期一下午班队会,我们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背诵比赛.首先,我们分成了两队,男生队和女生队,不过每一队只有十名选手被抽到.选手按顺序上台抽签,抽到哪一首诗,就背哪一首诗.本人背的加十分,拉拉队背的加五分,其他选手背的加两分.比赛开始了,最后轮到黄嘉琪上台背诗了,她摸到了一首诗- -.这首诗把她难住了,她急得抓耳挠腮直跺脚,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不要紧张!"让黄嘉琪改变了主意,她冥思苦想,眉头紧锁,但是这样还是不能让她想起来.这时候,曹老师把机会让给了手举的老高,恨不得一下子冲上去背诗的杨文文,杨文文背得不仅全对,而且背得很流利,这点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她.虽然我们只得到了五分,但我们的分数远远超过了男生队,我们女生队赢了,欢呼声,呐喊声响彻赛场,而男生队却只有叹气声.这周五,我校举行了一次古诗词比赛.为了取得这次比赛的胜利,我们班早早的开始准备了,最近,我们已经把《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里面的所有诗全部给背了出来.同学们都非常有信心.终于,下午的古诗比赛开始了,发考卷了,同学们都异常紧张,做考卷了,哪知第一题就把我难倒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扬”是哪儿个“扬”呢?我不由的皱起了眉头,大约想了3分钟,我怕时间来不及要紧笔杆,写了个“阳”字,虽然,考试考完才知道那个字写错了,但已无济于事了:哎,当时我为什么那么紧张呢,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幸好考卷的后面我只有一个诗意没写出.看来,我的古诗还有待与提高啊!不能在滥竽充数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的一首虞美人,语言明净、凝练、优
美、清新。这是我最为喜欢的诗词之一。在古诗文中寻找美,发现
美,收获美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古诗文中,往往带着浓厚的历史
风格,这恰好是我所欣赏和喜爱的。在诗歌中,我仿佛与作者融入
到了一起,领略着我国古代那灿烂而悠久的文化历史。
对一件东西感兴趣,你就会迫不及待的想去了解它,当然,背
诵古诗文也是一样的。
我个人认为,兴趣即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对古诗文感兴趣,在
背的时候,也就特别容易了。
当然,单单靠兴趣可不行,我想推荐一个方法。正所谓眼过千
遍不如手过一遍,我们可以采用“写”来加强记忆,每天晚上背诵
时多抄写几遍,以便理解古诗文内容并且加以记忆。第二天早晨起
床后,我建议利用洗漱时间,在大脑中好好回想一下,了解自己的
记忆程度。然后,再将背诵过的内容加以巩固,最好是再默写并批
阅一遍,改正错字。这个方法是我一直在使用的,我个人认为效果
是不错的,就将它推荐给同学们,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古诗文的背
诵。
背诵古诗文,在大多人看来是一件十分枯燥无趣的事情。但是
我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的去了解古诗文,感悟古诗文中的美。也
许你会发现,这枯燥无味的背后,暗藏的真是那一抹抹灵动芳华。
感受古诗文,欣赏古诗文,去感受古诗文中那独特的美吧!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的读后感
作者:单霄龙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是一本书,一本文化深渊的好书,一本成长必备的书。瞧,这一首喜人的古诗,那一首感人的优美诗词,又有文学修养必备的东西,真是一本好书!可惜,没有插图。
这里面全是诗,也有注解、译文、诗人介绍、赏析等其他东西。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写江南多美啊!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句道出了蜜蜂的辛勤,还暗喻了人们要学习蜜蜂这种难得“付出甚多而索取极少,不贪小便宜的精神”。
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诗人,并和他们交了朋友,有存诗最多的陆游、改革失败的王安石、只活了26岁的林升、诗词夫妻赵明诚和李清照„„在这当中,只有王安石改过革,但失败了,后忧愤而死,如不这样,他也许还能活长点,他只活了65岁。
这里面还有一些精彩的故事,比如说:寻求生花妙笔、老僧借竹、俏话连篇、谜语诗„„苏轼妙语拒友尤为有趣,讲起了故事拒友,不懂的人还真以为他答应了呢!还挺有道理的。不挑明说,暗喻作比喻,太有意思了!
这本书非常好,我向你们推荐它。我还给它作了一首诗:
《此书》
教吾悟道理,
渊伦难见以。
如言此物透,
深研其中理。
教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法:点拨,引导。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二)、学习《七步诗》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
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 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三)、学习古诗《鸟鸣涧》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
(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
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第二课时 (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4、指导朗读。
5、背诵本诗。(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2、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
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3、指导朗读。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4、背诵全诗 (四)、小结1、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课下,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
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 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
(坚忍不拔)5、背诵本诗。(三)、学习《竹石》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
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2、初读《竹石》。
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
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6、背诵本诗。(四)、小结 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
通过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读后感》,让我有了很多感想。我经常畅游在书中的世界中,细细品味古诗的韵味。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诗人,并和他们交了朋友,有存诗最多的陆游、改革失败的王安石、只活了26岁的林升、诗词夫妻赵明诚和李清照,在这当中,还有改革失败后忧愤而死的王安石。
古诗词中还有很多故事,比如说:寻求生花妙笔、老僧借竹、俏话连篇、谜语诗,苏轼妙语拒友尤为有趣,讲起了故事拒友,不懂的人还真以为他答应了呢!还挺有道理的。不挑明说,暗喻作比喻,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