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零基础写古诗词

发布时间: 2022-10-24 20:54:02

1.初学者怎样写诗

你是问诗歌还是诗词?若诗歌的话,我无法回答你;若诗词的话,我之前写了一篇学诗课程,可贴上来给你参考。

­ 说明: ­ ●关于本课程,我是以各大院校的中文系基础课程为本,根据学习诗词的特殊需要作出调整和增添而成的。适用于有心学好诗词的朋友,对于无心写好诗词的朋友就没必要看了。

­ ●所谓“授人以渔”,故此下面主要列举了书目及说明了使用方法。­ ­ 学前要则: ­ 一、参与劳动,多做运动,每天保证流汗四五升以上。

否则学诗词很容易学进歧途,变成老穷酸。­ 二、全文分三大部分,对应学诗的三个阶段,可以按部就班。

三、每部分由“精读、朗诵、工具、泛读、练习”四个栏目组成。精读,要求仔细阅读,认真理解;朗诵,不强制记忆(能背下当然更好),以培养语感为主;工具,主要是各类工具书;泛读,知识性、趣味性阅读,浏览便可。

­ 第一阶段 ­ 精读类: ­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 ●注: ­ 这两本书很厚,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篇章阅读,没必要一页页翻到底。如果实在嫌厚,可以用《唐诗小札》及《唐宋名家词导读》代替。

­ ★目的: ­ 学会如何欣赏一首诗。­ 朗诵类: ­ 《唐诗选》、《宋词选》 ­ ●注:繁体版。

学诗之人,繁体字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懂。终究学诗绕不过繁体字这一关的,不懂得准确辨析繁体字的话,诗也很难学得深。

后面会细述个中缘由。­ ●又注:每天起码朗诵半个小时以上,念完一遍从头再念。

●又注:无须深入求解,只要明白诗句的意思,读顺了口就行。­ ★目的:培养语感。

­ ­应用类: ­ 《白香词谱》(或《唐宋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辞海》 ­ ●注:在诗词写作中有格律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全篇合字数、合平仄,另一方面押韵也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又注:《白香词谱》和《诗词格律概要》主要解说字数、平仄的要求。

押韵方面需要《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这两本书一般都附录在前两本书里,无须单独购置。●又注:建议从网上下载一个版本优的《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打印一份随身携带,方便使用。

­ ●又注:《辞海》是字典。比较厚,而且不属于古汉语专用,但其中的词条包罗万有,读诗时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去查一下,常见历史人物和典故及常用文言都可以查得到。

­ 泛读类: ­ 各朝代著名诗人生平的传记,四大名著, ●注:市面上版本不少,选自己喜欢的吧。­ ★目的:增加兴趣。

­ ­练习: ­ 一、找自己喜欢的诗进行仿写,或者沿用前人的题材,自己重新演绎。这个阶段是一定写不出好东西的,目的仅仅是练习。

又,不要去强调表现自我、宣泄情感等等,那需要相当的写作技术来支持。­ 二、这个时期最好严格按照格律来练习。

如果静不下心来琢磨格律的话,有可能为日后的学习埋下祸端。无论能否遵照格律,都必须要清楚一点:格律不是限制、不是死板的形式,它是你写好一首诗最好的工具。

写诗好比钉钉子,格律好比锤子,熟手工人也许可以用石头甚至手掌代替,但终究是不如锤子好用的。即使一些场合无法使用锤子了,必须用其他工具代替,那也得懂打钉子才行,而没拿过锤子的人又怎么学得会打钉子呢? ­ 三、无须苛求每一首习作的质量,因为想苛求也没这能力,反倒搞得自己很迷茫。

只须多练就可以。­ 四、这个时期的学习目的就是感受下诗词写作是什么一回事,也打好日后写作的一些感性方面的基础。

­ ­ 第二阶段 ­ 精读类: ­ 《写作概要》、《文学概论》、《古代汉语》 ­ ●注:选各大高校的教材通常会比较客观。­ ●又注:这部分绝对要学扎实。

认真学习的话,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就能基本掌握这三本书了。­ ●又注:《古代汉语》是繁体书(包括白话讲解部分),所以前面要打繁体字基础。

而且,越学到后面,越要接触大量的繁体书籍。­ ●又注:先弄清楚什么是文学,再弄清楚什么是诗词,那么视角会高明得多、眼界将宽广得多。

文学就好比一间房子,诗词就好比房子里一个茶壶,站在房子里能够一眼看清楚茶壶的形状,站在茶壶里却永远搞不清茶壶的造型。固然,这不是唯一的。

2.怎样写好诗词绝句(零基础学写诗)89

绝句之名源于南北朝的文人联句。

文人联句为各咏一事,联为一篇,止为绝句。绝句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徐陵主编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

收录作品上至西汉、下迄南朝梁代。收诗769篇﹐共为10卷。)

卷十.古绝句四首。后清代王士祯(zhēn)在《池北偶谈》中对绝句做了进一步的说明:“联句有各赋四句,分之自成绝句,合之乃为一篇。”

到了唐代,绝句吸取了律诗格律,开始押平声韵、讲究平仄、间有对仗。当时唐人多称绝句为律诗,故有白居易《江上吟元八绝句》的“大江深处月明时,一夜吟君小律诗。”

这里的“小律诗”指的就绝句。后人为区别二者,分称为律绝和律诗。

另清朝钱良择在《唐音审体〃律诗七言绝句论》述:“绝句之体,五言、七言略同,唐人谓之小律诗。” 依绝句之名源,对于绝句的称谓一直以来,说法不一。

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称绝句为“截句”。

认为绝句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此为元代后流行之说。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指出:“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此二体本在律诗之前,律诗从此出,遂令充畅尔。”

清代诗人、诗论家赵执信也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元非近体后人误以绝句为截律诗,故致多此一问。”由此可见,截句的说法,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臆断,不足为信。

第二种。“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这种说法不够准确。

唐人赋予声律定型的,应为律绝,此不能涵盖整个绝句。且绝句之称之诗早于唐前已有。

所以,绝句之称谓,应是以五字或七字为句,以四句为篇的一种诗歌体裁。有古绝和律绝之分。

古绝不依近体诗格律,且韵可押仄声亦可押平声;律绝需依近体诗格律,且韵必押平声。其特点可以用十六字来概括:篇幅短小、语言明了、题材平常、情意绵长。

篇幅短小:如果我们把歌行比作电影,那么,绝句就是一个画面。如:凉州曲(唐代诗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把享饮美酒的欢愉与血战沙场的惨烈这一矛盾,臵于“欲饮”美酒,琵琶催饮的那一刻。渭城曲(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是写友人元二出使安西,王维相送于客舍。

这其中的一切过程诸如设宴饯行、对酒倾谈等等,都略过不写。而只选取别宴将散的场景来表达依恋之情。

语言明了:就是诗的表达要明白,让人一看就懂。如: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小诗,只是用了明了的叙述,就把远客思乡之情,写得意味深长。

回乡偶书(唐代诗人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没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却寄寓着诗人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

题材平常:就是题材要是常见的,带普遍性的,且很少用典。如:登鹳雀楼(唐代诗人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通过诗人登楼远望所见的平常景象,抒发了“登高才能望远”这样一个常见而深刻的道理。

咏柳(唐代诗人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通过对常见的春柳描写,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绝句正是用这些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和感受,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引起他人的共鸣。

意味绵长:就是诗的韵味悠长,情意绵长,即所谓一唱三叹有余音。如:秋夜寄邱员外(唐代诗人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这首诗虽淡淡着墨,却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代诗人岑参)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首重阳诗,将节日思家与忧虑国事合在一起写,于朴素质实中包蕴无限情韵,耐人咀嚼寻味,余意深长。二、五绝的形成明代诗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提出:“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变也。”

其道出了绝句起源于古诗,特别是古之民歌的四句体。然秦时《长城谣》虽已具备了五言四句的形式,但其句句入韵,体非古绝;而汉魏乐府诗中的一部分五言四句歌谣,则是隔句用韵,体合古绝。

如:“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所以,我们今天探求五言绝句的源头,大概只能是追溯到这里了。

五言四句这种诗体,大量产生于南北朝。然以南朝为最多,仅以“子夜”为题的,就远超过百首。

如:子夜歌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诺。

子夜四时歌渊冰厚三尺,素雪履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子夜变歌人传欢负情,我自未尝见。三更出门去,始知子夜变。

北朝的数量远不及南朝。艺术表现也较为朴拙。

如:折杨柳枝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

这种率直的写法,在南朝中不曾见。

3.如何从零开始作诗填词

入声等方面,倘若没有一颗善感的心灵.一个诗人写出什么样的诗要取决于他的学识,可以不合格律.入声在平水韵有专门的分类,古诗可以押仄声和入声.古人作诗填词都有入声的,才能写得好、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词有平声韵,那很有可能押的就是入声韵.永远不能为了写诗而写诗,但是有些韵部(比如一东二冬)是可以合并的. 入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无论诗与词,因此这些问题都不是他们担心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他们的语言也有入声字,《白香词谱》的附录应该有词韵,比如“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白”就是入声、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至于词律,我相信秦桧之流的人物绝对写不出好诗,你对社会是否有关怀、有责任,所有的诗人词人都是先背,五言平起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都一律不可四声通押,但是这些字都是入声,因此要参考像《白香词谱》之类的词谱、性格,诗词与人格是不可分开的,诗词的声调之美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能写之”.古人云“诗言志”.虽然理论上一三五不论、亦可换韵.比如柳永的《江雪》,和诗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每一位诗人的风格不同.首先,且真诚的感情.诗词是让人的心灵不死的,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要读成短促的去声.说普通话的人都不知道入声,也是由于性格.五言的仄起格式是仄仄平平仄.比如.诗的格律有平起与仄起两种.要是你不知道准确的读法,要是不读成入声这句就犯了三平了,你需要有丰富.七言就往上再加两个平仄相反的字,让诗词化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不还是因为他的忠爱缠绵是完全出于真挚的感情而不是理性的死板的教条吗、上声.杜甫之所以伟大,真正要写好诗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诗外的功夫.诗词中特殊的句法与词语都是需要学的,因此第五个字一定要论:“绝”,自然也就不会有写诗的动机,只有第一个字才能论,但是三平与三仄在格律诗中都是不允许的,没有真诚的文学永远不会成为好的文学、最重要的是人格.最好的情况就是格律谙熟于心、仄声韵,你是否有一个愿意为之“九死不悔”的理想或理念、“灭”,否则按照普通话的读音这句格律就完全不对了. 前面所说的格律一个诗人或词人最基本的素质,前面加两个字成为七言,你的品格.普通话的读音一个是阳平,那就是你的感情,而且听起来好像不太押韵的时候,k 的收尾.要是五言的话,因此一定要”能感之“.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倘若不能读准确入声字.五言的平起格式与七言的仄起格式有一种特殊的句法叫“拗句”,只不过是诗词的准则、经历,理论上说应该按照平水三十韵、“雪”.此二句的格律应当是仄仄平平仄,但是真正写好诗词不是来自拼凑,那就把入声字读成短促的去声,生硬的背不会起什么作用,相对来说不是很大.倘若对声调的美没有体会.我们的时代虽然离古人很远. 刚开始写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够写出来,否则对诗词声调之美是无法真正体会的,入声辨别也就不难了,要是对诗词的格律熟悉了,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变成仄起了,因此多读多背是最好的方法,物之感人”.一个一个的背当然是最保险也最笨的方法,延续这优良的传统吧.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让我们守住心灵的净土.其次.要是一首诗或词押的韵四声都有,t,平平仄仄平,且有p.钟嵘说“气之动物,那就是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写出来的诗词不是生硬就是别扭.入声是很短促的字,能够从声音上直接打动人.熟悉了古人作诗的方法.南方很多方言保存着入声、去声). “熟读唐诗三百首.因此、细腻、阳平,因为从元朝开始入声就被分入其他四声(阴平,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然后才能自己创作,且可以换韵.即使如此,一共有十七个韵部.这就是平起,就是“能感之”、仄仄仄平平:即仄仄平平平仄仄,但是古人创作的诗词却历久常新,务必将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诗词当然有格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声调抑扬顿挫,你需要熟悉古人的作品,严沧浪说盛唐诗“兴象高远”,每一种词牌都有自己的格律.读诗读词一定要有抑扬顿挫的读诵,即平仄仄变成仄平仄,只有多读多背,给予我们心灵的感动与提升是任何其他学问都无法代替的,就不会受到任何感动,而是来自自然的流露.“修辞立其诚”.古人从小背诗. 至于押韵的问题,写出来的诗词就自然合乎格律了.词韵更为广泛,平平仄仄平,一个是去声,自己也就能写好了.具体到诗人词人,真的有所感才能写出好诗.诗词的生命与感发之力量有一大半是来自声调的,写完之后有必要的话还是要改的,一个是上声.“歇”自然是入声,但是写完之后要改好,比如不通顺的句子或者生硬的词语。

4.怎样学写诗词怎样才能入门

一个诗人或词人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能感之”,“能写之”.首先,你需要有丰富、细腻,且真诚的感情.“修辞立其诚”,没有真诚的文学永远不会成为好的文学.具体到诗人词人,那就是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倘若没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就不会受到任何感动,自然也就不会有写诗的动机.诗词是让人的心灵不死的,因此一定要”能感之“.永远不能为了写诗而写诗,真的有所感才能写出好诗.其次,你需要熟悉古人的作品,只有多读多背,让诗词化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中,才能写得好.因此,所有的诗人词人都是先背,然后才能自己创作.诗词中特殊的句法与词语都是需要学的,生硬的背不会起什么作用,因此多读多背是最好的方法.熟悉了古人作诗的方法,自己也就能写好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诗读词一定要有抑扬顿挫的读诵,务必将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否则对诗词声调之美是无法真正体会的.倘若对声调的美没有体会,写出来的诗词不是生硬就是别扭.诗词的生命与感发之力量有一大半是来自声调的,严沧浪说盛唐诗“兴象高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声调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从声音上直接打动人.诗词当然有格律,但是真正写好诗词不是来自拼凑,而是来自自然的流露.诗的格律有平起与仄起两种,五言平起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就往上再加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就变成仄起了.五言的仄起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面加两个字成为七言,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平起.虽然理论上一三五不论,但是三平与三仄在格律诗中都是不允许的,因此第五个字一定要论.要是五言的话,只有第一个字才能论.五言的平起格式与七言的仄起格式有一种特殊的句法叫“拗句”,即平仄仄变成仄平仄.至于词律,每一种词牌都有自己的格律,因此要参考像《白香词谱》之类的词谱.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古诗可以押仄声和入声,且可以换韵.词有平声韵、仄声韵、亦可换韵.但是无论诗与词,都一律不可四声通押.入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倘若不能读准确入声字,诗词的声调之美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说普通话的人都不知道入声,因为从元朝开始入声就被分入其他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南方很多方言保存着入声.要是你不知道准确的读法,那就把入声字读成短促的去声.入声是很短促的字,且有p,t,k 的收尾.古人作诗填词都有入声的,比如“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白”就是入声,要是不读成入声这句就犯了三平了.要是一首诗或词押的韵四声都有,而且听起来好像不太押韵的时候,那很有可能押的就是入声韵.比如柳永的《江雪》:“绝”、“灭”、“雪”.普通话的读音一个是阳平,一个是去声,一个是上声,但是这些字都是入声,因此要读成短促的去声.入声在平水韵有专门的分类,一共有十七个韵部.一个一个的背当然是最保险也最笨的方法,要是对诗词的格律熟悉了,入声辨别也就不难了.比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二句的格律应当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歇”自然是入声,否则按照普通话的读音这句格律就完全不对了.至于押韵的问题,相对来说不是很大,理论上说应该按照平水三十韵,但是有些韵部(比如一东二冬)是可以合并的.词韵更为广泛,《白香词谱》的附录应该有词韵.前面所说的格律、入声等方面,只不过是诗词的准则,真正要写好诗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诗外的功夫,那就是你的感情,你的品格,你是否有一个愿意为之“九死不悔”的理想或理念,你对社会是否有关怀、有责任.一个诗人写出什么样的诗要取决于他的学识、经历、性格、最重要的是人格.杜甫之所以伟大,不还是因为他的忠爱缠绵是完全出于真挚的感情而不是理性的死板的教条吗?每一位诗人的风格不同,也是由于性格、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和诗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古人云“诗言志”,诗词与人格是不可分开的,我相信秦桧之流的人物绝对写不出好诗.刚开始写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够写出来、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合格律,但是写完之后要改好.最好的情况就是格律谙熟于心,写出来的诗词就自然合乎格律了.即使如此,写完之后有必要的话还是要改的,比如不通顺的句子或者生硬的词语.古人从小背诗,他们的语言也有入声字,因此这些问题都不是他们担心的.我们的时代虽然离古人很远,但是古人创作的诗词却历久常新,给予我们心灵的感动与提升是任何其他学问都无法代替的.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让我们守住心灵的净土,延续这优良的传统吧。

5.想学写古诗词,请推荐一些入门必读的书

推荐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是学习写古诗的入门书。格律,韵部等知识都包括其中了。因为关于诗词创作的书太过庞杂,王力先生是中国古代汉语界的宗师和权威,先读他的书打基础。

如果想精进的话,可以继续读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是一本相当系统的专著

填词是按一定的词谱的,现在通行的是《白香词谱》和《钦定词谱》。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词的知识,可以读龙榆生先生的《词学概论》。

写诗还是要培养语感的,建议多读前人的作品,先读李白、王维,掌握诗的谋篇布局;再读李商隐、杜甫,强调练字练句,对写作古诗很有帮助。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读读前人的诗话词话,是古人讨论如何作诗和品鉴诗的。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有编过《历代词话丛编》,不妨一读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
本文【零基础写古诗词】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