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古诗词如何押韵的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8-24 05:06:01

1.古诗词怎么押韵

古诗词的押运讲究平仄,押运,对称。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韵脚就是“光”、“霜”、“乡”。绝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音的。中国字之音由声母、韵母组成,韵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韵的字。如:妈、麻、骂,花,沙、茶,又如、阳、养、漾、等。诗讲究音律之美、节奏之美,要好听。故中国的诗词歌赋全部要押韵,顺口溜都要押韵。如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俩口吵架不记仇。流、仇押韵,不然不顺口。古人没拼音,就选出代表字来代表,老四声中,古人有平声韵部、上声韵部、去声韵部、入声韵部, 每个韵部中有好多个同韵字,这就是韵书了,我们可查。注意:把同韵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在句尾,叫押韵,又叫叶韵。

正格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韵即可;别格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入韵,必须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韵,以构成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性。平仄,是声调的讲究。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简单地说就是平声是汉语拼音中的一二声,仄声就是三四声。

对仗,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是否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强求。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就可以全诗用对仗。

2.诗歌的押韵问题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3.古诗词怎样押韵,如何完成的

1、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2、押平声韵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3、一韵到底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

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4、首韵借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押韵避忌1、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2、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4.关于古诗词中的发音和押韵的问题,求高手解答

楼主您好,正如您所说的,每一个时期的官方语言都不尽相同,所以各个时期的韵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时代押不同的韵,并不是每个时代都相同的,古时候许多字的读音和现在是不同的,例如古音中有很多入声字,而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入声字了,在汉语的演变中,入声字逐渐被其他音调所代替,只有在少数的方言中还存在入声字,除此之外,其他音调的字也有写变化,拿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为例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现在读起来是不押韵的,但在诗人写作的时代,“者”和“下”是位于一个韵部的(《唐韵》或者《切韵》)。

再如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古音近似读xia),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似乎也不押韵,这也是由于古韵与今韵的不同造成的。

再如 唐代李益的《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 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 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像n 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押韵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说明了音韵在历史发展中发生了变化,现在已知较有名的历代韵书有《切韵》、《广韵》、《平水韵》,到了清代又有《佩文韵府》,新中国成立后有退出了《诗韵新编》(1965年)和《中华新韵(十四韵)》(2010年),这些都说明了音韵在随着汉语言的变化而变化。

5.古诗押韵是怎么样的

古诗押韵字该怎么读,读古音还是现在的音,历来争议比较大,在不同的语文读本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不少语文读本在给古诗的押韵字注音时采用了我们较为陌生的读音,例: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第一句的“斜”注音是xia,很多人不明白,这个字不是念xie吗,怎么成了xia了。原来,xie是今天普通话的通用读音,xia是古代“斜”的读音之一。编者之所以采用这一古音,是为了押韵的缘故。这是一首七绝仄起首句押韵的诗歌,二、四句自然也要押韵,为了与第二句的“家”和第四句的“花”形成押韵,便采用xia这个古音。

古诗的押韵字读古音或较少用到的古音,表面上看来是为了适应古诗押韵的规律,实际上却产生不少问题:

第一,造成学生学习时的疑问,增加了学习难度。一个字,不读普通话用常用的读音,而读陌生的古代读音,学生就会生疑,教师必须加以解释,这样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二,不利于推广普通话。今天供学生阅读学习的语文读本基本上都是以普通话来表述的,古诗的注音也应该按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以便使学生正确、规范地学习和使用祖国的通用语言。采用古音则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混乱,在某些字上产生误导作用,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印象,从而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

第三,严格地来讲,在古诗中,只对押韵字恢复其古音是不完全科学的。我们知道,历史地看,语音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今天的很多字,其读音与古代是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不一样,如果让李白杜甫等人生活在今天,他们说的话我们一定听不大懂。古诗中的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平仄也有要求,如在本句中平仄相间,在对句中平仄相对等等。

所以,只对押韵恢复其古音是不够科学的。平仄以及其他字的读音也要恢复到过去的语音状态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但这样一来,我们将几乎无法听懂某诗的朗读了,而且,古入声的读法一般人不会读,只有专事于此项研究的学者才能模仿的出,许多字的古音读法也不是一般人所了解和掌握的,某些字即使专家也无法知道它在某个朝代是怎么读的。

给古诗注音,蜻蜓点水般地弃今从古,是不太合适的做法,应该以今天普通话的读音为准。如果某处不符合格律诗的基本规律,比如押韵平仄什么的,只要让学生知道这里在古代是合乎要求的,只是由于语音的历史变迁才导致了古今差异。如: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要是有学生问为什么二句的“原”和四句的“昏”按今天的标准是不押韵的,就告诉他在古代这两个是属于同一个韵。至于有些学生对进一步深究有兴趣,想在这一方面有所造诣,那另当别论,可以加以具体的鼓励指导。

同样的道理,诗题、古词中的韵字、其他字和古文中的字,在不曲解原意和影响理解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今天的读音。

我们用普通话来朗读古诗词文整体上也不会影响它的音律美。古诗词文的音韵美主要体现在平仄和押韵上,平仄和押韵的古今变化也不是全部不同,以致面目全非,只能说是部分的差异,况且在这个基础上,普通话也有四声的不同,听起来也有抑扬顿挫的美感。而韵美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们欣赏古诗词文,最重要的还是从内涵上去理解,感受它的意境美和丰富的意蕴,感受由想象、联想、共鸣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愉悦。

6.古时候的诗文怎么会押韵的

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 的不同而已。

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我们现在写近体诗比较常用的是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 略》 ,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每一韵部的字,有多有少。多的,当然对作者多了挑选的余地,诗好写;少的,像“上平三 江韵部”总共只有15个字,要写一首“七律”,从中挑选5个韵字, 那就很难了。

但古人喜欢用这种窄韵作诗,以显示自已的才华和 功底。红楼梦大观园的儿女们, 有次在一起聚会, 以白海棠为题吟咏, 一共写了6首“七律”,其中林黛玉是这样写的: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上诗押韵的“门、盆、魂、痕、昏”五个字都在“上平·十三元韵 部”,用这五个韵字作诗,事前都指定好了,次序都不能颠倒的。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规定是很严格的。从《红楼梦》“咏白海棠”诗,也可 看出古人对于押韵是十分讲究的。

但是需要明白,也不能过分迁 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这叫不能“以韵害意”.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 押平声韵。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 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首句押韵的“七绝”: 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醺,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首句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 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 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 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 则,记忆中也很少可供借鉴的反例。

倒是在一些朋友中,有欣赏近体诗 压仄声韵的,不知道他们的根据是什么?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 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大概这也是现在搞所谓新韵者的依据。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 数很少(称为窄韵) ,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 近体诗的大忌。

比如,有的朋友在一首律诗里面用了“难,闲、丸、寒、颜。”五个 字押韵, “难、寒”属于“上平十四寒”, 丸、而“闲、颜”属于“上平十五删”。

这不叫“新韵”或“今韵”, 叫“出韵”。作为古体诗或自由诗写了玩玩可以, 硬要归入“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是不可以的,只能是误导了学诗的 后来人。

其实这种出韵一两个字的诗,只要作者坐下来好好推敲,是可 以改过来的。可惜我们有许多写诗人,只知道“高产”,不知道“高精”; 只知道往来奉迎酬唱,不知道踏踏实实做学问。

缺少唐人贾岛那种“推 敲“的精神,可能这就是当今我们网络诗坛上的悲哀! 近体诗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 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有网友最近给我留言说:“宋人就是为了辟新,有 的不讲格律,难道宋诗就一钱不值吗?”谁说宋诗不讲格律?翻开唐宋 八大家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诗看看,能举出几首不讲格律。

7.诗词中的押韵怎么理解

[转帖]诗词创作知识讲座(基础课):第一讲 押韵与平仄 转载时请保留本行信息:由 雪暖九月 加帖在 两岸中文自修网(zw100.com) 时间:2007-1-2 19:20:37 诗词创作知识讲座(基础课):第一讲 押韵与平仄 梅花院落 一、关于押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广义上来说,诗词曲(上到诗经,下到现在) 、中外流行歌曲、民歌等等都要用韵,顺口溜也用韵。这些就是押韵了。

为什么押 ,顺口呗,这个地球人都知道。把读音里韵母相同的字押在一起,通常放在句尾( 有规律的),所以也叫“韵脚”。

大多是隔句放一个韵字,细看情况就多了,后面再 说。我真正接触词韵是读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网上可到此处看电子版: ),那里面列举了一些词牌。

我当时对着韵书码字,因为读得不少,填得很顺,便以为自己会填词了:)当时对格律的理解是:韵字看拼音韵母,略似现代流行歌曲的韵脚,不过分个平仄。平仄则是依据四声:一声二声(阴平、阳平)属于平,三声四声(上声、去声)属于仄。

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入声。后来古诗读得多了,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他们写的东西读出来也不好听呢?韵字读音也不一样,有些声调也怪。

比如: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传李白《忆秦娥》) 月、咽和别、绝、节、阙怎么能押韵到一起呢?再后来就知道原来有古今音的区别,古人原来不是象我们这样读的。于是慢慢接触了诗韵和词韵:这都是一个过程。

韵的知识在我看来比较简单,这些内容在一个相对的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比较容易讲清楚。只要接受古今音的不同,再加上一本韵书,问题就解决了。

是 个硬功夫,死标准(无论旧韵新韵)。那依什么韵书呢?就说我吧,和老夫子们一样,写诗是百分之百的《平水韵》,填词是百分之百的《词林正韵》。

我不反对新韵,语言总是要发展的,这些韵律也是千百年积累的经验总结,谁敢否认它继续发展的必然性?我在论坛里读诗的话,如果有人用新韵写了,我就用新韵去读;用平水、词林的,我就用旧韵去读。只要格律没有什么问题,绝无异议。

那为什么还要遵循旧韵呢?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懒。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读。

我们读,读的都是古人的作品,都依的是旧韵。如果我们都用新韵来读,很多诗不但出了格、乱了律、还错了韵,读起来没有丝毫的韵律美了。

就是网络上的作品,绝大多数名家也都用旧韵(其实就我所知,毫无例外)。用今韵来读古诗,其美感大大地打了折扣。

举例子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白,今音就只好读做bái。那么读读吧,这些名句都那么衰,格律是别提了。

其实呢,按照旧韵来读,简单。白bò,看kān,石(入声,且读成去声shì),斜siá(北方人且读成xiá),儿ní,合(又是入声,读如去声hè),郭kuò,十(入声,且读成去声shì)。

现在重新读读,哦,古人写得还不错嘛,也蛮好听的。另一个问题在写了。

有人说,没事,我可以用新韵写,用平水韵来读。两大韵体系,呵呵,烦不烦呀!其实用新韵写也不简单。

如果用《中华新韵》(参见 .cn/yjy/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18)平声十八部,分阴阳变成三十六部,呵呵,比平水韵还多(不过基本不用记吧,如果你的拼音足够好,普通话还说得过去)!儿化音怎么办(上面还有个例子呢)?那些要求用入声韵填写的词牌呢?还有,很多词句,今古音不同,循了今音就不好往作品里放了,让仿作成为大难题。想想我都头大。

和我一样头大的人开始抱着一本韵书就不放了,这多轻松。那抱哪一本呢?既然入门,就抱公认最简单的吧。

诗韵取《平水韵部》(网上很多,随便举一个: /website/flyness/fly/sc/cy/c1.htm)。一般读王力先生编的小册子就行了( /wanglishilv.htm)。

我这里不列出具体的条陈了。其实关键在于怎么去运用这些韵书。

我的经验有 几个。一是开始的时候多查。

经常会出现用错的情况 . 当然还有个方法问题。我经常开始的时候经常用的方法有两个。

一个是把平水韵放到word里面,自己对它进行仔细校对。想用哪个韵字或查是否出错时,就用“查找”这个命令,比较方便。

二个是用诗词软件。用稻香老农的作诗机( /oldpeasant/web/shuoming.htm)、李自力的诗词总汇( /)等。

这个比较省时间,可以一下检索出韵字和格律的失误。我不反对用今天的方法来对付旧韵:因为当今社会,诗词毕竟是余事。

尤其是网友,不过就是有点爱好,让大家去背《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什么的太不现实,又想写点缠缠绵绵的平平仄仄,这就是一个替代背功的方法。再一个是读的时候有意识地注意。

8.诗词中的押韵怎么理解

任何文学体裁都是有其特点以及写作规范的,中国的古代文学更是如此。

例如骈文、赋或者科举中的八股文、应试诗等等,都有它们各自的写作规范和要求。这里宋词不谈,作为诗,包括古体诗以及近体诗,虽然其中也有详细的分类,但是总体上而言,诗(这里特指古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现代的自由体诗、散文诗除外!)最基本的、共同的写作规范就是押韵。

不同类型的诗可能押韵的要求不一样,但是都是必须押韵的。有人可能说,未必古诗都押韵吧,《诗经》里面的诗就没有押韵!《诗经》里面的诗当然也是押韵的,现在觉得不押韵,那是因为文字的发音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无法复原了。

有人可能说,我写诗就是不按照格律,不想押韵,否则会干扰我的表达。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原因很多。

我只说一个,写诗不押韵,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一个足球运动员跟裁判说:你不能判我越位,因为会影响我进球的!我想谁要是真的这么说,可能会被裁判红牌罚下场的,因为他不认同这项运动的共同规则,那么就无法和其他人一起参与了。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有它的写作规范的,如果不按照这个规范进行诗的创作,那么你创作出来的就不是诗。

虽然在古代诗人的作品中也有偶尔变通的地方,甚至个别大家也曾经出现过格律上的错误,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古代诗人都是严格按照诗的写作规范进行创作的。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诗人以及他们遗留下来的作品都是数量极大的,除了他们那个时代没有的事物之外,我相信现代人能够从古代诗词中找到针对任何一种自然风貌、人情世故、心绪愁肠等等的描述。

问题在于用同样的写作规范,前人可以写尽人间事物,我们却说不行了,“这样会干扰我的表达”,那么这是写作规范的原因还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呢? 诗歌作为一种脍炙人口的艺术形式,那么就有它自己的艺术美。个人认为,诗歌的艺术美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1、文字美,诗词通过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如何用准确、生动的字词表达出作者的意思,这是诗歌写作中最基本的功夫,也就是炼字、炼句,也是诗歌文字美的基本体现,杜甫《月》: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这里的“吐”、“明”,不但准确描述出了当时的景物,深深体会一下,就可以领悟到“吐”、“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无比生动,真是炼字之及至,千古之绝唱; 2、意境美,诗歌的意境也是诗歌的内涵所在,一首好诗所表达的意境不但明确、深邃而且使读者可以回味无穷,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3、音律美,诗也被称作诗歌,可见诗与歌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知道在古代的时候,有不少诗可以用于吟唱的,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所做的《秦王破阵乐》就是在当时的大型典礼上用于歌唱的。

汉高祖刘邦在乡宴中即兴击筑而唱的《大风歌》,项羽在垓下被围时所唱的《垓下歌》也是如此,当然并不是每首诗歌都适合于唱的。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一点,诗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读的,古人称作“吟诗”。

很多古代俗语中“诗”都是和“吟”这个动词联系在一起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诗作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诗歌为什么要读出来?这就是因为诗歌本身的音律美,特别是格律诗,不发声是体会不出来的,所以我建议各位作者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读,同时在鉴赏他人的作品时也要读,否则诗词的美平白失去了三分之一。

诗词为什么要押韵呢?因为押韵的文字不但顺口易记,而且好听!举一个现代口语中的例子,一个新员工刚到公司和老员工打招呼,可以说“我是新来的,请多多关照”,也可以说“新来乍到,请多多关照”,两种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但是明显后者说起来更加顺口,听起来也舒服。用韵(押韵)的文章一般称作韵语。

其实也不仅仅诗词要用韵,有很多文学创作形式都是用韵的。古代文献中很多都是用韵的,全部用韵的如《老子》;部分用韵的如《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后代的《汤头歌诀》,以及古代政府的很多告示,古代的格言“嘉言”,古代的兵书如《三略》、《六韬》、古代的医术如《灵枢》、《素问》等等也都是用韵的。

熟悉古代文学的同修应该知道,其实在古代韵语是非常发达的,也是很占优势的表达形式。不仅仅是这些古代典籍,即使是民间的民谣、谚语、民歌以及各种地方戏曲的唱词也都是或多或少的用韵的。

有人可能说,我还是不知道用韵有什么好处!大家应该知道,强调音律美的艺术形式,诸如诗、词、戏曲的唱词、歌曲的歌词(部分)之所以都用韵,那么只能说明用韵能够加强这些艺术形式的音律美。其实,所谓自由体诗(现代诗)也是需要用韵的,很多现代歌曲的歌词也是用韵的(歌曲毕竟不是诗词,所以大部分不是全部用韵的,但是都有用韵的成分在),当然这些现代的作品用的不可能是古韵,而是现代的韵。

最根本还是:诗歌都是要押韵的,不押韵的不是诗。入门从严,俗话也说“严师出高徒”。

现代的大陆华人中,一般而言,语文根底,特别是古文修养一般都是比较差的。加之现代的“普通话”与《平水韵》、《词韵简编》等的语音差之甚远了,一个人要学。

9.如何作一首古诗词

怎样写古诗词(初级学习版) 怎样作古诗词,是一个既简单又不太简单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只针对古诗词的结构进行解说,希望广大爱好古典诗歌的朋友能从中获益。

一、诗体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

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

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

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

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

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

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

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

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二、律诗而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产生与初唐,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

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有音乐伴奏。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

律诗的发展有两源,一是对仗的盛行,二是声调的发展。正常情况下,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所以,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

由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的特点,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1、整:每句字数整齐,或五言,或七言。2、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

2、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4、韵: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

5、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实际上,律诗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只有四个关键: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

2、只能押平声韵。3、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三、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用韵也叫“押韵”。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学过拼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拼音包括声母和韵母两大类。比如“公”字,拼音为“gong”,其中“g”是声母,而“ong”是韵母,押韵也就是押韵母相同的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

押韵的目的是为保持诗歌声律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之美。

律诗的韵古人写律诗,是严格依照韵书来压韵的。例如清代人一般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

过去所指“诗韵”就是指这个来说的。通行的诗韵共有108韵,因为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所撰写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过去韵书加以合并简化后列出107韵,所以这些诗韵也称“平水韵”。

后世略有增加至108韵。“平水韵”包括平声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律诗只能押平声韵,由于平声韵目多,又被分为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这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前面提到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一致,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至宋以后,语音变化较大,再照韵书押韵,声律反而不见得谐和,因此,今人写古诗,不一定非要依照韵书压韵。

就律诗而言,现在不但首句可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属于平声,也是可以的。四、四声、平仄、对仗四声,指汉语中的四种声调。

声调,由汉语的语音高低、升降、长短构成。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

现在的普通话,就包含阴平声(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高),阳平声(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一个低升调或低平调),去声(一个高降调)古汉语中也有四声,但与今天略有不同: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部分变为去声去声:这个声调没有多大变化入声:这是个发音短促的声调。也是与今天差别最大的声调。

在普通话以。

温馨提示:
本文【古诗词如何押韵的问题】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