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不觉已是初冬,北方许多地方也下起了雪,今天便和大家分享纳兰性德在羁旅途中写的一首《长相思》。
关于作者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原名纳兰成德,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乃复原名。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后升为一品。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尤长于填词,与阳羡派陈维崧、浙西派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亦有一席之地。一生著作颇丰: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作则有《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手简
纳兰性德仿云林小景扇面
林风眠《家》
王鑑《仿巨然笔意山水》
张大千《峒关蒲雪图》
何海霞《峒关蒲雪图》
吴湖帆《峒关蒲雪图》
张大千《峒关蒲雪图》
董其昌《峒关蒲雪图》
关仝《寒山行旅图》
傅抱石《踏雪访友》
董其昌《铜官山色图》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诗歌赏析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是太傅明珠的长子,他出身显贵,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二十一岁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他深受康熙皇帝宠信,官至一等侍卫。但纳兰公子真正的志向一直在文学上,随驾扈从的仕宦生涯让他产生出“临履之忧”的恐惧和志向难酬的苦闷。 他的老师徐乾学在《纳兰君墓志铭》中为他一生不能入翰林院而感叹:“荐绅以不得上第入词馆,为容若叹息”。 纳兰词主情,在吸收李清照、秦观的婉约特色后,锻造出独特的个人风格。整体真挚自然,婉丽清新,善用白描,不事雕琢,入微有致,运笔行云流水。纳兰与妻子卢氏伉俪情深,但卢氏不幸早亡,与妻子在世时的相思词和纪念妻子的悼亡词成为他词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个人命运的失望和烦恼让他的词缀景荒凉,设色冷淡,同悼亡的心灵创伤融为一体,酿成哀郁凄婉的情调,贯穿他的全部词作。 纳兰二十四岁时,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再后有人将词集增遗补缺,共三百四十二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其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的盛况。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纳兰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 今天分享的他这首扈驾出关所作《长相思》就是被后人反复吟诵的名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康熙二十年,曾经动荡的大清国终于平定了三藩之乱,次年三月,康熙决定回到盛京去祭祖。盛京就是今天的沈阳,在清军入关之前,这里曾经是他们的首都。纳兰随康熙帝出山海关去告祭永陵、福陵、昭陵,这首词就创作于此时。 词的上阕所提“榆关”是山海关的古称,曾一直沿用到明代。下阕“聒”即喧扰,此处指风雪声。 词人随皇帝的队伍翻过道道山路,又趟过条条水路,一路跋山涉水,向着山海关外行进。夜深了,驻扎下的千百顶帐篷里透出灯火。三月的关外冰雪未消,寒风还在吹,大雪还在下。在风雪呼啸声中,思念故乡的词人辗转难眠,他想念京城,那里是听不到这种风雪声的。 王国维曾说过:“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形影摇摇欲坠”差近之。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人诗句中有四句描写的景色可以被称为千古壮观。这四句分别是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岁暮》)、谢眺的“大江流日夜”(《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杜甫的“中天悬明月”(《后出塞》)和王维的“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而纳兰在山海关外写的“夜深千帐灯”和“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两句,是词作中唯一可与那些名句相提并论的“千古壮观”。 如果你读过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就会发现先生对纳兰公子十分偏爱。不过这并不是王国维一个人的喜好,纳兰一直以来都得到词坛、学界的高度评价。陈维崧评《饮水词》时说:“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师从徐乾学等大儒,精通经学,编辑宋以来儒学经书,刻为《通志堂经解》。又把自己熟读经史的感悟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等各领域的知识。所以仅将他视作词家,并不全面。 纳兰多才多情的一生被人传诵至今,几百年来为人津津乐道,名门、才高、情深、短寿,接近权力的中心,又一生郁郁不得志。他在世时,以及他去世多年后的现在,他的词作被很多人争相传诵,以他为主角的图书、电视剧层出不穷。 但,又有几人能真正读懂纳兰词呢?恐怕还如当年那句“纳兰心事几人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