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古诗词三首望洞庭

发布时间: 2022-08-28 21:36:01

1.求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还有忆江南的诗句意思(紧急)

1.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诗人凝望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只有这两者互不讨厌2.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最熟悉.日出时,江边的花红得比火焰还要红艳.春天来了,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了,变得蓝蓝的.这么美的风景,怎么能不叫人天天怀念呢?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急啊

独坐敬亭山 【背景】: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1]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相和:相互映衬。这首山水小诗将洞庭湖描写得如此高旷清超,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无感慨地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可见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要写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十分不易的。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

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z/q727549978.htm?si=2晚唐 温庭筠 不知你要哪一首,都给你了 《忆江南》赏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场景]女子早起梳妆后,独自豋江边小楼望远以待爱人远行归来。看了无数只船,都不是爱人所乘的,直到黄昏(从“斜晖”可知),仍只有江水相伴。

望着长满白苹的水中汀洲,不禁泪下,并轻轻唱起了“哭沙”。那沙,就是往日与爱人一道在那洲上漫步时带回,怎不触物生情! [分析]以女子一日之生活为线索,可想象日日如此,其哀怨可知。

从时间上,从早到晚;从空间上,从眼前之洲到极目之远帆;从情绪上,从希望到失望;从程度上,从一帆到千帆,从每一帆之小失望到黄昏之最后之失望,气氛渲染到高潮,然后以旧游之处结束。[结论]莫让爱你的人总是在等待、总是空等待。

忆江南◎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题考〕 本调原名〔望江南〕。【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故亦名〔谢秋娘〕。

白乐天作〔忆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忆】,自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见【碧鸡漫志】)于是又名〔江南好〕,〔江南忆〕;而〔忆江南〕本名,亦以此而起。

此外刘禹锡词,首句作「春去也」;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之句:因又名为〔春去也〕、〔梦江南〕、〔望江南〕。而【全唐诗】于李后主〔忆江南〕注又名〔归塞北〕;万氏【词律】,又有〔梦江口〕之名。

至梁武帝与沈约之〔江南弄〕各曲,或以为亦〔忆江南〕之别名;此调异名,可谓伙矣。〔作法〕 本调二十七字。

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为仄起平韵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

第三句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

3.解释《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3首古诗词的意思

《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译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原诗

《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原诗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原诗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扩展资料:

《独坐敬亭山》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望洞庭》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忆江南》诗人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独坐敬亭山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望洞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忆江南

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三首古诗的诗意《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

独做敬亭山: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不肯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诗人静静的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的看着诗人.世界上大概只有他愿和我做伴吧,真实难得一知己!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望洞庭: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合,水面波平浪静就好象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里拖着清清的田螺.忆江南: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 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料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光水碧,由于江 花红,所以江南显得更加碧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5.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大成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6.四年级语文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词句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作品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O(∩_∩)O~。

7.解释《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3首古诗词的意思解释《独

《独坐敬亭山》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望洞庭》洞庭湖的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湖面平静好像铜镜没有打磨.远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似白银盘中托着一青螺.《忆江南》1、唐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2、刘禹锡作品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是含嗔带颦.3、温庭筠作品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4、李煜作品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昨天晚上的那个梦勾起我多少亡国之恨啊!我梦见了和过去出游上苑时一样的热闹场面.车如流水,络绎不绝;马似游龙,奔腾跳跃.月光明媚,春风拂面,花儿正红.。

8.【《望洞庭》古诗全诗以及注释、内容简介、诗人简介等.越多越好.】

作品原文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释注释: (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光芒. (3)两:指湖光和秋月. (4)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5)潭面:指湖面. (6)相:相互.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8)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9)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0)遥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遥望洞庭山水翠”一说. 译文: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无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光下洞庭湖苍翠欲滴的江山,从远处看,就像是在白银盘盛放着的一枚青色的钉螺. 中心思想: 《望洞庭》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作品鉴赏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juàn)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liào)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著有《陋室铭》.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与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词》、《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

温馨提示:
本文【古诗词三首望洞庭】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