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见日俄战争地图>>
述志抒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
屈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
李清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
刘禹锡>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
郑思肖>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
王冕>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
龚自珍>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庚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也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这首《咏怀古迹》是杜甫凭吊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宋玉的《高唐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又相传在江陵有宋玉故宅。所以杜甫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不禁怀念楚国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这诗便是瞩目江山,怅望古迹,吊宋玉,抒己怀;以千古知音写不遇之悲,体验深切;于精警议论见山光天色,艺术独到。
杜甫到江陵,在秋天。宋玉名篇《九辩》正以悲秋发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其辞旨又在抒写“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与杜甫当时的情怀共鸣,因而便借以兴起本诗,简洁而深切地表示对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时又点出了时节天气。“风流儒雅”是庚信《枯树赋》中形容东晋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语,这里借以强调宋玉主要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的志士。“亦吾师”用王逸说:“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被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这里借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师承宋玉,同时表明本诗旨意也在闵惜宋玉,“以述其志”。所以次联接着就说明自己虽与宋玉相距久远,不同朝代,不同时代,但萧条不遇,惆怅失志,其实相同。因而望其遗迹,想其一生,不禁悲慨落泪。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后半则为其身后不平。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总算没有遗忘他。但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词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这不符宋玉本心,也无补于后世,令人惘然,故曰“空”。就象眼前这巫山巫峡,使人想起宋玉的《高唐神女赋》。它的故事题材虽属荒诞梦想,但作家的用意却在讽谏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把它看作荒诞梦想,欣赏风流艳事。这更从误解而曲解,使有益作品阉割成荒诞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为无谓词人。这一切,使宋玉含屈,令杜甫伤心。而最为叫人痛心的是,随着历史变迁,岁月消逝,楚国早已荡然无存,人们不再关心它的兴亡,也更不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以至将曲解当史实,以讹传讹,以讹为是。到如今,江船经过巫山巫峡,船夫们津津有味,指指点点,谈论着哪个山峰荒台是楚王神女欢会处,哪片云雨是神女来临时。词人宋玉不灭,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获际遇,身后为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为此。前人或说,此“言古人不可复作,而文采终能传也”,则恰与杜甫本意相违,似为非是。
显然,体验深切,议论精警,耐人寻味,是这诗的突出特点和成就。但这是一首咏怀古迹诗,诗人实到其地,亲吊古迹,因而山水风光自然显露。杜甫沿江出蜀,飘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境况萧条,情绪悲怆,本来无心欣赏风景,只为宋玉遗迹触发了满怀悲慨,才洒泪赋诗。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以及舟人指点的情景,都从感慨议论中出来,蒙着历史的迷雾,充满诗人的哀伤,仿佛确是泪眼看风景,隐约可见,实而却虚。从诗歌艺术上看,这样的表现手法富有独创性。它紧密围绕主题,显出古迹特征,却不独立予以描写,而使之溶于议论,化为情境,渲染着这诗的抒情气氛,增强了咏古的特色。
这是一首七律,要求谐声律,工对仗。但也由于诗人重在议论,深于思,精于义,伤心为宋玉写照,悲慨抒壮志不酬,因而通体用赋,铸词熔典,精警切实,不为律拘。它谐律从乎气,对仗顺乎势,写近体而有古体风味,却不失清丽。前人或讥其“首二句失粘”,只从形式批评,未为中肯。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夫》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健儿需快马,快马需健儿 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鲍照《低白头吟》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禹》时穷节乃现,----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乌江)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崔》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少年心事当拿云 李贺《致酒行》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