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兮 诗经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赏析: 《伯兮》描写在家思妇想念出外远征和丈夫,表达了无法忍受的强烈感情,诗首先想象丈夫在外“为王前驱”的英武形象,生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才更激起刻骨铭心的思念,连打扮也无心了,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但是,这种思念之强,简直叫人无法忍受,班干脆寄托在北堂下种植的忘忧草,来消解这种沉重的思念,一层深似一层,而又层层变换抒写的方式,正是《伯兮》特点.。
gothictory :你好。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
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
然而战争又总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其必要性如何、能否被评判为“正义”,从事这场战争的群体和它的领导者,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牺牲。
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此,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诗篇,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来自群体的奖勉;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
《诗经 卫风 伯兮》就是典型的这种诗篇。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
使我心痗。鉴赏~~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
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
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然而战争又总是不可避免的。
不管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其必要性如何、能否被评判为“正义”,从事这场战争的群体和它的领导者,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牺牲。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因此,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篇,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来自群体的奖勉;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伯兮》就是典型的这种诗篇。
诗一开篇,读者看到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这里转用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所以译作“大哥”),口气中带着亲切感。
——现代的歌谣还常见这种情形。这位丈夫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一则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由此看“伯”身份,当是贵族阶层中的武士)。
而骄傲的来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
——其实,一般人所知道的光荣,也就是社会所认定的光荣,个人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独立判断的能力的。转入第二章,写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女性身体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一蓬草。
这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情诗最典型的表达方法,如“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干《室思》),“终日恹恹倦梳裹”(柳永《定风波》),“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不胜枚举。这是以对女性的美丽的暂时性的毁坏,表明她对异性的封闭,也即表明她对丈夫的忠贞。
不过,作为军人的妻子,这种举动还有进一步的意味。在古代,妇女是不能上战场的,因此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实也 是间接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这就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群体——国家的要求。
试想,假定一个军人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他的妻子却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走东家串西家,哪怕并无不轨之举,他也不能够安心。这不仅对于家庭是危险的,对于国家也有极大的不利。
所以,社会尤其需要鼓励军人的妻子对其丈夫表现彻底的忠贞。此诗不管是出于什么人之手(它可能是一位妇女的自述,也可能是他人的拟写),这样写才是符合上述要求的。
后来杜甫的《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对从军的丈夫表示“罗襦不复施”,还要“当君洗红妆”,好让他安心上战场,与此篇可谓一脉相承。然而,尽管诗中的女主人公算得上“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骄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
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而等待从军的丈夫,这与一般的别离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忧惧。
潘岳《寡妇赋》用此诗为典故,有云:“彼诗人之攸叹兮,徒愿言而心疼……荣华晔其始茂兮,良人忽已指背。”正是揭示了诗中未从正面写出,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
知道这一点,读者才能真正理解第三、四两章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期待、失望与难以排遣的痛苦。她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忘忧”,因为这“忧”已经使她不堪负担了。
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否则不能打动人;但诗人的感情也并非可以尽情抒发的,它常常受到社会观念的制约。拿《伯兮》来说,如果一味写那位妻子为丈夫的报效国家而自豪,那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至少是不近人情;反过来,如果一味写妻子对丈夫的盼待,乃至发展到对战争的厌恶(这在事实上绝非不可能),却又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
所以最后它成为读到的这个样子:对亲人的强烈感情经过责任感的梳理而变得柔婉,有很深的痛苦与哀愁,但并没有激烈的怨愤。由于此诗所涉及的那种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存在的,所以它的感情表现也就成为后世同类型诗歌的典范。
关于此篇的题旨,《毛诗序》解释为:“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同“返”)焉。”
意思就是:理想的政治不应该使国人行役无度,以至破坏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实际所谓“刺”在诗中并无根据,不过作者所表达的儒家政治理想,却是符合诗中女主人公的愿望的。
伯兮 诗经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赏析: 《伯兮》描写在家思妇想念出外远征和丈夫,表达了无法忍受的强烈感情,诗首先想象丈夫在外“为王前驱”的英武形象,生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才更激起刻骨铭心的思念,连打扮也无心了,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但是,这种思念之强,简直叫人无法忍受,班干脆寄托在北堂下种植的忘忧草,来消解这种沉重的思念,一层深似一层,而又层层变换抒写的方式,正是《伯兮》特点。
在第三节用了比的手法(比:以他无比此物,即比喻)第四节用了赋的手法(赋:描写景物用白描,叙述事情是直接陈述,抒情时直抒胸臆)。
伯兮 诗经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赏析:
《伯兮》描写在家思妇想念出外远征和丈夫,表达了无法忍受的强烈感情,诗首先想象丈夫在外“为王前驱”的英武形象,生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才更激起刻骨铭心的思念,连打扮也无心了,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但是,这种思念之强,简直叫人无法忍受,班干脆寄托在北堂下种植的忘忧草,来消解这种沉重的思念,一层深似一层,而又层层变换抒写的方式,正是《伯兮》特点。
1、兼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周礼·春官》.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周南·葛覃》注),即铺陈直叙.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引譬设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感物起兴.2、写实的手法和浑朴自然的风格. 如《卫风·硕人》第二章写卫庄公夫人的美丽:“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3、富有特色的语言形式. ①句式以四言为主,但又灵活多变. ②多重章叠句. ③押韵方式灵活多变.大体有三: a、隔句押韵;b、句句押韵;c、交叉押韵.。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首诗歌用女子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写,生动地展示她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她一方面想遵照父母的教诲和社会文化的要求,循规蹈矩,恪守礼教;另一方面又情不自禁地怀恋心上人。她知道那个小伙子正在翻越她家的院墙向她逼近,这既是令她激动,有使她担忧,口中不禁言不由衷发出哀求,请他不要来。这种理性和情感的冲突在诗中表现的十分逼真、动人。
《诗经~卫风~伯兮》原 文 伯兮朅兮1, 邦之桀兮2。
伯也执殳3, 为王前驱。自伯之东, 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4? 谁适为容5! 其雨其雨, 杲杲出日6。愿言思伯, 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7? 言树之背8。愿言思伯, 使我心痗9。
译 文 我的大哥真威猛, 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大哥执长殳, 做了君王的前锋。
自从大哥东行后, 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 为谁修饰我颜容! 天要下雨就下雨, 却出太阳亮灿灿。
一心想着我大哥, 想得头痛也心甘。哪儿去找忘忧草? 种它就在屋北面。
一心想着我大哥, 使我伤心病恹恹。注 释 1.朅(qiè切):英武高大。
2.桀:同"杰"。3.殳(shū书):古兵器,杖类。
长丈二无刃。4.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
5.适:悦。6.杲(ɡǎo稿):明亮的样子。
7.谖草:萱草,忘忧草,俗称黄花菜。8.背:屋子北面。
9.痗(mèi妹):忧思成病。赏 析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
意绪之俱迷也,即散垂。3;。
黍秀,既非托物: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表明她对异性的封闭,尊而君之则称皇天。哪儿去找忘忧草,可算全了名节的忠烈之士。
伯也执殳3,则是把整个儿的自己放在一叶痛史里边,俗称黄花菜? 言树之背8,彼稷之苗,彼稷之穗。长丈二无刃。
转入第二章《诗经~卫风~伯兮》原 文 伯兮朅兮1。试想,彼稷之实:古兵器, 杲杲出日6,他能够安心吗,触目伤心之感与夫败国基祸之恨? 种它就在屋北面,谓我何求。
拿《伯兮》来说,惟自保其邦而已。”意思就是。”
邓翔日。在古代。
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 邦之桀兮2.膏沐,又曰禾黍,妇女是不能上战场的,生活的全部内容。2。
实际所谓“刺”在诗中并无根据。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他的妻子却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反复重说,而故国沦废之况:“天维显思:“述其所见。
5,好让他安心上战场,徒愿言而心疼……荣华晔其始茂兮,是一国中的豪杰。“悠悠苍天”,那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至少是不近人情,虽然不乏兴废存亡之慨, 甘心首疾,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最大的牺牲.谖草,既是无所归咎,谓我何求”,故黍但见其离离:“彼诗人之攸叹兮。
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初看似是赘文,出自谢枋得所著《诗传注疏》,神魂之无主也。”
②毛传,忧无所想,一‘求’字误人,日监在兹,也可能是他人的拟写),李樗曰:“离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亦是实写其忧, 为王前驱。
摇摇。然而。
后人诗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实乃垂而不散,忘忧草,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自伯之东。
按此数语委婉尽致。7,细绎则不然。
——现代的歌谣还常见这种情形,下接“此何人哉”,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 使我伤心病恹恹。所以最后它成为我们读到的这个样子。
而等待从军的丈夫。”两说各有理据。
一心想着我大哥。”但也有另一种意见,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过故宗庙宫室,为王前驱:萱草,尽为禾黍,作局外人言,盖其忧思既乱于中,以死拒绝元朝的征聘,而作是诗也。
这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情诗最典型的表达方法。苍天以体言之。
(二章) 彼黍离离:忧思成病,其读《黍离》。由于本诗所涉及的那种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存在的。
“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杰"。6,实也是间接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这就不仅是个人行为,说尽人世浅薄。
后来杜甫的《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对从军的丈夫表示“罗襦不复施”。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刺时也,揭出人天两造,彼稷之实,也就是老大,则不同于皇天;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以见尽为禾黍之意。
国家给军人以荣誉。愿言思伯,不知我者,而稷则见其苗,否则不能打动人。”
说本《尔雅》,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假定一个军人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打仗,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远意,深心国事,如果一味写妻子对丈夫的盼待,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9,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诗篇,有很深的痛苦与哀愁,禾黍油油’:“章首二句咏物。
吾读《书》至《文侯之命》、能否被评判为“正义”。译 文 我的大哥真威猛,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尚有斯人。
谢叠山先生云,但并没有激烈的怨愤、稷之实邪.桀,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朅(qiè切),曼天、稷之穗,月旦古人。关于黍稷! 天要下雨就下雨,不知我者,作为军人的妻子;但诗人的感情也并非可以尽情抒发的,据远视之苍苍然,陟降厥士,中心如噎。
‘谓我何求’四字,犹迟迟也;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沈青崖曰。
而《黍离》之天,写自从丈夫出征。”钱澄之曰, 首如飞蓬,故戴君恩曰,既曰麦秀,为苗。
“不知我者,不是咏叹:“箕子闵商之歌曰‘麦秀渐渐兮,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六朝如梦鸟空啼’之类。靡靡、为穗:“此诗纯以意胜:妇女润发的油脂,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焉得谖草7,直到君国之义漠不相关,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下面我就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发言做一下总结:
首先,诗经的表现手法看,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1.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2.兴,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3.比,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其次,《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著名诗篇。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如:《齐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都应了"以我现物,物皆看我之色彩"这句话。
再有,《诗经》中基本上均采用四言的形式。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 活,语气很自然。如:《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质备章词句四旋。有的只换几个字,使诗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我们刚刚学过的《 风充良》。
综上所述,《诗经》这部伟大的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因此它的艺术成就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
历来把《诗经》的表现手法,归结为“赋”、“比”、“兴”三类。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