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诗经读书报告1000字

发布时间: 2022-09-23 15:42:01

1. 关于诗经的论文,1000至2000字左右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丘中有麦,彼留子国。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彼留之子,贻我佩玖。《诗经·王风·丘中有麻》这首诗只有三章,章四句,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对于诗的内容以及诗中人物的姓名,却仍有争议,迄无定论。

《小序》云:“《丘中有麻》,思贤也。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也。”

毛认为是“思贤”诗,《笺》、《疏》并无异议。[1]《传》的故训由于最接近于《诗经》时代,大体上是可信的。

但是,对于“国风”中某些诗篇的诗旨,尤其是那些反映男欢女悦的情爱诗篇,囿于思想的保守性,《小序》往往牵扯到帝王后妃的身上,其说多半不可考之于史。自然亦有少数可考者,如《鄘风·君子偕老》、《邶风·新台》、《齐风·南山》、《齐风·载驱》、《陈风·株林》,但大多数情爱诗篇,往往是诗人即事即景抒情之作,并不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何可考耶?窃以为《丘中有麻》就属于此类民歌。

对于这些诗歌,只能就诗论诗,味之以文情,审之以辞气,衡之以语法,核之以训诂,来探索其主题。朱喜作为一个理学家,思想也是保守的,但他的《诗集传》尚能遵循就诗论诗的原则,如《丘中有麻》,朱子就认为是一首爱情诗,其说一出,后人多有信之者,但朱说亦有瑕疵。

朱子云:“子嗟,男子之字也。”“子国亦男子之字也。”

“之子,并指前二人也。”在首章之后评点曰:“妇人望其所与私者而来,故疑丘中有麻之处,复有与之私而留之者,今安得其施施而来乎?”[2]果如朱子所言,妇人私会二人且二人均赠其佩玖,揆之以情理,今天虽然有如此荒唐之事,但在古代确是够大胆的了,纵有,当事人也不会形之于诗,即使作诗人未必诗中人,亦不会如此津津乐道地赋之于诗。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引崔述《读书偶识》驳那些认为《齐风·东方之日》是讽刺诗者,曰:“夫天下之刺人者,必以其人为不肖人,乃反以其事加于己身,曰我如是,我如是,天下有如此之自污者乎?”[3]其理亦可用于此。《诗经》中确有刺淫刺秽之诗,如《新台》、《南山》、《载驱》、《株林》,但决非当事人自作或以当事人口吻所做。

《株林》刺陈灵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偕大夫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君臣宣淫,终为夏姬之子夏征舒所弑。朱子评曰:“灵公淫于夏征舒之母,朝夕而往夏氏之邑,故其民相与语曰:君胡为乎株林乎?曰:从夏南耳。

然则非适株林也,特以从夏南故耳。盖淫乎夏姬,不可言也,故从其子言之,诗人之忠厚如此”[2]。

真正有伤风化、有悖人伦之事,旁观者亦羞以道之,正如《鄘风·墙有茨》所云:“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由此观之,《丘中有麻》至少不是妇人歌咏与两个情人苟且之事。《诗经注析》认为《丘中有麻》“也不像朱熹所说的这位女子和子国、子嗟父子有私情,而这二人在丘中有麻处又为新欢所留。”

《诗经注析》认为朱子和方玉润都将“留”解释为挽留之留,致有此误。窃以为误则误矣,因为倘若“留”解释为挽留之留,第三章“彼留之子,贻我佩玖”语句不顺,但朱子并没有说子国、子嗟是父子,齐襄公淫乎其妹,实有其事,而这首民歌,查无史据,父子聚麀,有悖天伦,以朱子之智慧及其人生哲学,断不会作如此主观臆测。

方玉润《诗经原始》亦误解了朱子,他说:“子嗟、子国既为父子,《集传》且从其名矣,则一妇人何以私其父子二人耳,此真逆理悖言,不图先贤亦为是论,能无慨然?惟是《序》、《传》亦有所疑,子嗟、子国既为人名,则‘之子’又何指?”方氏又驳姚际恒“嗟”、“国”皆为助辞说,曰:“嗟为助辞可也,国亦为助辞乎?”方氏主张嗟为助辞,国即“彼国”之“国”,犹言彼留子于其国,其国不可久留也,何不就我?方氏主张此诗为招贤偕隐之诗,云:“《丘中有麻》招贤偕隐也,周衰,贤人放废,或越在他邦,或互相招集,退处丘园以自乐。”[4]窃以为诗中看不出招贤偕隐的痕迹,更何况“彼留子嗟”、“彼留子国”、“彼留之子”明显为同一种句型,而按方氏说,独独“彼留子国”要在“国”前加“于”才能解通。

高亨的《诗经今注》认为《丘中有麻》是“一个没落贵族因生活贫困,向有亲友关系的贵族刘氏求救,得到一点小惠,因此作诗以述其事。”[5]《传》以为子国为子嗟父,而高亨以为子国是刘氏家族的另一个人的名字,把“彼留之子”解释为“那刘氏的人们”。

窃以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因为《诗经》时代人称代词固然无单复数之分,但是“子”是名词,无论是用来替代第二人称代词还是作为偏正结构的中心语,“子”指二人或二人以上这样的用法恐怕没有,此种情况,先民是用加数词的方式来表示的,如《邶风·二子乘舟》。其次,既然是没落贵族救助于刘氏,刘氏施与一点小惠,恐怕还不至于“贻我佩玖”。

窃以为赠玉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或是主恩浩荡,或是朋友之间因有深情厚谊而分手脱相赠,寄予平生一片心,或是恋人或夫妻之间情到深处感情的流露和表示。笔者认为此诗按第三种情况来理解更显得贴切、自然,把诗理解为女子的口气更。

2. 《诗经》读后感一千字

看了这你就名白了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是西畿正音。《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

成书过程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3. 《诗经》读后感一千字

这是一部研究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学作品集《诗经》中的动植物与自然现象的专著,自从吴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来,涉及这门学问者代不乏人,至于晚近,则此调不弹久矣。

作者胡淼先生是长期研究农学的专家,他既吸取了前人的成果,但决不人云亦云,而提出了很多的创见。据胡先生统计,《诗经》305篇,有141篇492次提到动物,144篇505次提到植物,89篇235次提到自然现象,可以说是世界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而这1232个知识点,就是胡先生这部著作的释读对象。《诗经》首篇是人们最熟悉的《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雎鸠”一般解释为鱼鹰,胡先生认为鱼鹰不在河州地区生活,亦非歌手,故“雎鸠”应该是东方大苇莺。

《周南·麟之趾》中的麒麟,常被视为传说中的动物,或被认为是先民的图腾,胡先生引用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说麒麟实际上是今仅存于中部非洲一带的麋羚,古时曾遍布于东亚到西亚及非洲的广大地区,《诗经》《春秋》和《山海经》等书有关麒麟的记载,表明它曾在我国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繁衍生息过。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它在山东地区最后消失。

河南南阳石桥出土的汉画像石上,刻有麒麟奔越的优美图像。《召南·采蘩》《豳风·七月》《小雅·出车》中的“蘩”,前人多注为“白蒿”,《中药大辞典》定为大籽蒿。

实际上,蒿是非常复杂的一个混合种群。大籽蒿只是白蒿中的一个种,是旱生性的,而诗中指明蘩是生长在涧和沚的水生植物。

所以蘩应该是蒌蒿(水蒿),是一种清香可口的蔬菜,古人誉为“嘉蔬”,既可用于祭祀,也可食用,需要量很大,女子常常成群结队地去采摘。《诗经》中的“谷风”有两种。

一是东风,是一种大中尺度的大气环流,春夏之期,和润的东风带来雨水,有利于谷物生长,《邶风·谷风》描述的“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就是这种风。

另一种是中小尺度的大气环流,即山谷风,白天由山脚向山顶刮上山风,夜晚由山顶向山脚刮下山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造成强烈的区域性雷暴雨,《小雅·谷风》中描述的“习习谷风,维山崔嵬”就是这种风。注家大多没有做这样的区分和解释。

4. 趴求:诗经的读后感(1000)字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国是地区、方城之意,风即指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

《诗经》第一首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列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爱情的酸酸甜甜: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从以上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在阅读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在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如《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读后给人一种民生纯朴的感觉,《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美之为美,美人之贻。

5. 诗经 礼记 周易读后感1000字左右

诗文欣赏说

近年赏析之风颇为流行,但我认为这类文章并不好作。尤其是讲《诗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须通训诂,其次还要明诗旨。因为风、雅、颂距今已远,其可赏析处往往即在字、词的训诂之中。加以旧时奉三百篇为经典,古人说诗每多附会;不明诗旨便如皓天白日为云霾笼罩,必须拨云见日,始能领会诗情。这里姑以《关雎》为例而申说之,惟不免贻人以老生常谈之讥耳。

时至今日,大约没有人再相信《毛诗序》所谓“《关雎》,后妃之德也”一类的话了。说《关雎》大约是经过加工的一首民间恋歌,恐怕不会去事实太远。但《齐》、《鲁》、《韩》三家(包括司马迁、刘向)说此诗,都以为它意存讽刺。这又该作何解释?另外,古人很强调“四始”说(即《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认为把《关雎》列为十五国风的第一篇,是有意义的,并非编排上偶然形成的结果。这些都需要我们作出说明。

我以为,无论今文学派的《齐》、《鲁》、《韩》三家诗也好,古文学派的《毛诗》也好,他们解诗,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理解绝大多数“国风”是民歌,把每一首诗都拉到帝王、后妃或列国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诗的本意和后来的引申意混同起来。三家诗看到《关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转反侧”的话,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说诗意是讽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中所说:“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而后来的《毛诗》为了同三家诗唱对台戏,于是一反今文家法,大讲“后妃之德”云云,目的在于说它不是刺诗而是赞美

之辞。如果我们认识到十五国风中确有不少民歌,并排除了断章取义的方式方法,则三家诗也好,《毛诗》也好,他们人为地加给此诗的迷雾都可一扫而空,诗的真面目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至于把《关雎》列为“国风”之始,我以为这倒是人情之常。古人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来,乃由于它们是能歌唱的乐章而于诗义无涉,故有些讽刺诗或大胆泼辣的爱情诗也没有被统治阶级删除淘汰。我则以为,从《三百篇》的内容看,总还是先把各地的诗歌搜集起来然后为它们配乐,所配之乐,必不能丝毫不关涉诗的内容,而任意用不相干的乐谱去牵合。《关雎》之所以为“风”之始,恐怕同内容仍有关联。由于诗中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词句,很适合结婚时歌唱,于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缠绵悱恻、终则喜气洋洋的乐调,而沿用为结婚时的奏鸣曲。盖因恋爱而“寤寐思服”、“展转反侧”乃人之常情,故虽哀而不伤(“哀”有动听感人的意思);夫妇结婚原属正理,君子淑女相配并不违反封建伦常,故虽乐而不淫。这样,自然就把它列为“国风”之首了。直到今日,我们遇到喜庆节日,也还是要唱一些欢快热闹的歌,奏一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顺心如意。这并不是什么迷信,而是同喜庆节日的气氛相适应。如果办喜事时奏哀乐唱悼亡诗,撇开吉利与否的迷信观点不谈,至少产生败兴和杀风景的反效果,总是招人憎厌的。《三百篇》的乐章既为统治阶级所制定,当然要图个吉利,把体现喜庆气氛的作品列于篇首。这不仅符合他们本阶级的利益,即从人情之常来讲,也是理当如此

6.

蒹葭/《诗经·秦风》硕鼠/《诗经·魏风》君子于役/《诗经·王风》云中君/《九歌·云申君》十五从军征/汉乐府长歌行/汉乐府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山中杂诗/吴均(汉)龟虽寿/曹操(汉)归园田居/陶渊明(晋)木兰辞/北朝民歌紫骝马歌辞/乐府(北朝)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蝉/虞世南(唐)在狱咏蝉/骆宾王(唐)山中/王勃(唐)渡汉江/宋之问(唐)山中留客/张旭(唐)望月怀远/张九龄(唐)从军行/王昌龄(唐)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使至塞上/王维(唐)竹里馆/王维(唐)峨眉山月歌/李白(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独坐敬亭山/李白(唐)塞上听吹笛/高适(唐)早梅/张谓(唐)逢入京使/岑参(唐)月夜忆舍弟/杜甫(唐)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唐)旅夜书怀/杜甫(唐)春望/杜甫(唐)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唐)《塞下曲》四首之三/卢纶(唐)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游子吟/孟郊(唐)新嫁娘词/王建(唐)晚春/韩愈(唐)竹枝词/刘禹锡(唐)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观刈麦/白居易(唐)剑客/贾岛(唐)题诗后/贾岛(唐)渔翁/柳宗元(唐)离思五首(其四)/元稹(唐)南园/李贺(唐)己亥岁感事/曹松(唐)赤壁/社牧(唐)山行/杜牧(唐)嫦娥/李商隐(唐)锦瑟/李商隐(唐)渔歌子/张志和(唐)社日/王驾(唐)蜂/罗隐(唐)不第后赋菊/黄巢(唐)金缕衣/无名氏(唐)相见欢/李煜(南唐)书河上亭壁/寇准(宋)乡思/李觏(宋)鲁山山行/梅尧臣(宋)蝶恋花/晏殊(宋)玉楼春/宋祁(宋)画眉鸟/欧阳修(宋)登飞来峰/王安石(宋)水调歌头/苏轼(宋)赠刘景文/苏轼(宋)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宋)病牛/李纲(宋)醉花阴/李清照(宋)山园小梅/林逋(宋)三衢道中/曾几(宋)红梅/王十朋(宋)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宋)冬日读书示子聿/陆游(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宋)清平乐/辛弃疾(宋)池州翠微亭/岳飞(宋)金陵驿/文天祥(宋)虞美人/蒋捷(宋)约客/赵师秀(宋)绝句/赵盂顺(元)五月十九日大雨/刘基(明)暮春遇雨/于谦(明)朝天子·吹喇叭/王磐(明)临江仙/杨慎(明)明日歌/文徵明(明)渡易水/陈子龙(明)即事(二)/夏完淳(明)真州绝句/王士祯(清)马嵬/袁枚(清)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燮(清)论诗/赵翼(清)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清)长相思/纳兰性德(清)己亥杂诗/龚自珍(清)狱中题壁/谭嗣同(清)对酒/秋瑾(清)。

7. 《诗经》读后感

1.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魍窦傲际薄?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 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 死当长相思。

2.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3.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4.我生君未生 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 君离我海角

5.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6.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儿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瑞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7.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8.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9. 花似伊

柳似伊

花鸟青春人别离

低头泪双垂

长江东

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10. 只缘感君有回顾

为君痴

怜君笑

红颜易逝

江湖催人老

箫剑无情为情恼

亦风恕雪漫江楼

叶飘零

风花伤

尘封旧忆

天涯人空老

蓝月冰凝千夕梦

8.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读书笔记

蒹葭/《诗经·秦风》

硕鼠/《诗经·魏风》

君子于役/《诗经·王风》

云中君/《九歌·云申君》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长歌行/汉乐府

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

山中杂诗/吴均(汉)

龟虽寿/曹操(汉)

归园田居/陶渊明(晋)

木兰辞/北朝民歌

紫骝马歌辞/乐府(北朝)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

蝉/虞世南(唐)

在狱咏蝉/骆宾王(唐)

山中/王勃(唐)

渡汉江/宋之问(唐)

山中留客/张旭(唐)

望月怀远/张九龄(唐)

从军行/王昌龄(唐)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使至塞上/王维(唐)

竹里馆/王维(唐)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独坐敬亭山/李白(唐)

塞上听吹笛/高适(唐)

早梅/张谓(唐)

逢入京使/岑参(唐)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

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唐)

旅夜书怀/杜甫(唐)

春望/杜甫(唐)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唐)

《塞下曲》四首之三/卢纶(唐)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

游子吟/孟郊(唐)

新嫁娘词/王建(唐)

晚春/韩愈(唐)

竹枝词/刘禹锡(唐)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观刈麦/白居易(唐)

剑客/贾岛(唐)

题诗后/贾岛(唐)

渔翁/柳宗元(唐)

离思五首(其四)/元稹(唐)

南园/李贺(唐)

己亥岁感事/曹松(唐)

赤壁/社牧(唐)

山行/杜牧(唐)

嫦娥/李商隐(唐)

锦瑟/李商隐(唐)

渔歌子/张志和(唐)

社日/王驾(唐)

蜂/罗隐(唐)

不第后赋菊/黄巢(唐)

金缕衣/无名氏(唐)

相见欢/李煜(南唐)

书河上亭壁/寇准(宋)

乡思/李觏(宋)

鲁山山行/梅尧臣(宋)

蝶恋花/晏殊(宋)

玉楼春/宋祁(宋)

画眉鸟/欧阳修(宋)

登飞来峰/王安石(宋)

水调歌头/苏轼(宋)

赠刘景文/苏轼(宋)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宋)

病牛/李纲(宋)

醉花阴/李清照(宋)

山园小梅/林逋(宋)

三衢道中/曾几(宋)

红梅/王十朋(宋)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宋)

冬日读书示子聿/陆游(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宋)

清平乐/辛弃疾(宋)

池州翠微亭/岳飞(宋)

金陵驿/文天祥(宋)

虞美人/蒋捷(宋)

约客/赵师秀(宋)

绝句/赵盂顺(元)

五月十九日大雨/刘基(明)

暮春遇雨/于谦(明)

朝天子·吹喇叭/王磐(明)

临江仙/杨慎(明)

明日歌/文徵明(明)

渡易水/陈子龙(明)

即事(二)/夏完淳(明)

真州绝句/王士祯(清)

马嵬/袁枚(清)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燮(清)

论诗/赵翼(清)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清)

长相思/纳兰性德(清)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

狱中题壁/谭嗣同(清)

对酒/秋瑾(清)

温馨提示:
本文【诗经读书报告1000字】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