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诗经》里的思妇形象

发布时间: 2022-10-31 19:42:01

1. 诗经中的思妇诗有哪些

诗经》中有不少怨妇诗,《周南·卷耳》就是一首征夫怨妇的诗歌。

诗中已出嫁成为人妻的女子,全部的情感与依托都系于夫君一人身上。丈夫出征在外,在家中守侯的她不仅要孝敬公婆、养育儿女、操持家务,连本该由丈夫所尽的那份义务也得义无返顾的承担起来。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櫑,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同样是女性,同样是劳作,此篇中的女子却已不像《关雎》、《葛覃》中那些女子们专注,而且神情忧郁,动作迟缓,显然是心不在焉。

为什么呢?原来是思念心上的人儿。想着想着,女子干脆连筐子也丢弃在一边,独自在大路旁发痴。

一阵风过,卷耳菜开出的白色小花便在风中簌簌抖动,仿佛是要挣脱茎干的束缚像蒲公英一样飞向远方……内心的幽怨、苦楚、情思、想象除了自己之外,更与谁人诉? 她们还有等待的希望,那些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却只能剩下满腔的哀怨与不甘了。《氓》是《诗经》里弃妇诗的翘楚。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之感人心弦,催人泪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诗经》的好处在于往往言人所不到,发人新见。

我们多习惯以鸠毒比爱情,把痴情不悔说成是含笑饮鸠酒。而《诗经》里则以桑葚比喻爱情。

桑葚是甜的,斑鸠吃多了容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太迷恋则易上当受骗。至于后面那几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

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说明了女子年龄增长,容颜由盛到衰,更暗示了时光的推移。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般以为女子嫁过去三年,但另有一种解释:“三岁,多年。按‘三’是虚数,言其多,不是实指三年。”

不管是哪种解释,女人都不可能老掉牙,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为男人忙得心力憔悴,未老先衰,所以色衰爱弛。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

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

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氓》中女子的遭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以及夫权对女子的压迫。当时的女子为礼教所缚,一旦离了男子,便是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所以即使这男人再不中用,有了他在人前也好像有了块遮羞布——你毕竟是个有人要的女人。亦是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那时的女子宁愿守着一个男人一辈子当怨妇,也不愿被休下堂当弃妇,而且一旦被休就好像性命攸关的大事那样。

令人欣慰的是,这个妇人不是忍气吞声,不是低眉顺眼,也不只是哀伤痛悔,却说“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是你变了心,咱们的关系就此断了吧。她决然而去,是怎样的刚烈和坚强。

《氓》所反映的女子悲剧性,正如白居易说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回到之前所说的《卫风•硕人》这首诗,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姜出身高贵,容貌美艳,但是这么一个高贵美丽的女子,婚后的命运确是相当的凄惨。

《毛诗序》云:“《硕人》,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 上僭,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

庄姜婚后并没有得到卫庄工的宠爱,因为庄公宠辛嬖妾,而庄姜没有机会侍寝,所以没有生子。在当时的社会里,一个女人得不到男人的宠爱,又没有儿子,不管这个女人出身多么高贵、容貌多么美艳,在君权、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她只是男人的一个器物,能不能被专宠是决定她们地位,命运,甚至是生存权利的关键。

庄姜的悲剧也可以看出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在诸侯各国的后宫极为普遍。因为一夫多妻,所以女人之间就有了竞争,于是女人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讨男人的欢心,结果就很有可能违背了“妇德”。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荡之什·瞻昂》“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智慧男子创业能,有才女子乱国政。

那个聪明女人啊,像猫头鹰发怪声。她有长舌善逞辩,产生邪恶埋祸根。

大乱非是从天降,生自工谗此妇人。劝谏国王听不进,妇人内侍言必信。

《正月》中“赫赫周宗,褒姒灭之”这一句也表达了相同的思想。君王。

2. 诗经伯兮如何刻画思妇的心里活动

sbgouu :你好。

《伯兮》描写在家思妇想念出外远征和丈夫,表达了无法忍受的强烈感情,诗首先想象丈夫在外“为王前驱”的英武形象,生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才更激起刻骨铭心的思念,连打扮也无心了,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偏偏烈日当头。

这种强烈地思念,简直叫人无法忍受,甚至寄托在北堂下种植的忘忧草,来消解这种沉重的思念,相思之情,怀念之义,一层深似一层,而又层层变换抒写的方式,读着《伯兮》,憔悴的面容,又兼蓬首形象,不由浮现“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干《室思》),“终日恹恹倦梳裹”(柳永《定风波》),“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不胜枚举。继之杜甫的在《新婚别》中写道“罗襦不复施”,在这位思夫的女性由里及表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3. 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内外皆修的淑女,令无数男性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开篇的《国风·周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一首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鸟儿在河中沙洲鸣叫,美丽的女孩展示着自然之美,让谁见到都会动心,何况那原本爱美的君子呢?淑女,远古至现在都被人们追崇的美丽健康、自然清新的形象。

千古以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为人们对美丽不懈追求的明证,也让人内心泛起无限的憧憬与想像,那是一副多么美丽的景象。

乡村,清新空气,邻家女子,不矫揉造作,无须胭脂水粉装点,美在劳动中,美在自然中。想想现代人对美无尽的追逐,瘦身减肥,隆胸抽脂,整容化妆,雪白的粉,浓黑的眼影,闪光的唇膏,又怎敌得过河之洲不饰不掩的女子?人们失掉的是什么,现代化的工业进程,磨灭了女性身上应有的一份雅致、清纯。

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美丽女子,给一个背影,让人去追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央女子是副什么模样,也许怎么也走不近,看不清她的容颜,但她总令人向往,让男子甘愿克服重重险阻也要去追寻,也许这就是爱情的魔力。路途艰险,怎样才能够到达彼岸,对心中的女子表达爱意。

隔岸观花,可以想像得很美。也许,这就是距离产生的美吧。

水草的深处氤氲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让我们遐想万分。蒹葭,诗经里最令人心动与心痛的草,离爱情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萦回在梦里,却是灵魂不能轻易到达尽善尽美的境界。

想想现代人总是那么迫不及待的追逐着,什么都是加速度。浮华的世界,浮躁的心灵,又怎能把握美及爱呢?流行语说:“审美疲劳”,再美的东西在浮躁的人心里也无法激起浪花,快节奏的生活与快速变化的世界日渐淘空人的心灵,物质丰富着服装,改变着住房,填充着肚子,却不知精神的花朵在何处散落。

水中央,有花,很美,有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可是,追寻的路崎岖而漫长。三 单纯而顽皮的静女,少女的天真烂漫凝集着一种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一位静雅温柔的女孩子,与情人相约在城隅,男子赶到时,她她偷偷地藏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这时她出来,赠给那男子一根野草——“彤管”,这爱情的信物,令男子不禁惊喜交集,因为这“彤管”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

她轻轻地把红管草递给男子,心里想着傻哥哥知不知道那究竟代表着什么?还有一支芍药花,她在放牧的时候悄悄采摘的,一起送给他。小女孩顽皮而羞涩的形象跃然面前,一份浓浓的情意静静蔓延。

女子的恬静、典雅、活泼、羞涩都让人感知她的纯朴。哪像现在人认识不到三两天,就可以搂搂抱抱,热情过后感情随即烟消云散,爱情少了过程,少了回味。

四 一部诗经,多少美丽的女子穿梭其间,当然少不了漂亮的新嫁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开了,美丽的女子要出嫁了。

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应该是出嫁时,爱有了依靠,心有了港湾,女人的快乐是写在脸上的。单纯而透明,未来充满希望,新婚燕尔,一切都将展开新的画卷。

锣鼓响起来,花轿抬进来,大红的灯笼挂起来。幸福中的女人是最有魅力的,快乐可以传染人,己乐人亦乐。

“宜其室家”的氛围,容不得我们再去多想其他什么东西。“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喜气从悠悠的远古飘来,浸染着洪荒,红妆薄粉的女孩在那一刻完成生命的蜕变,艳若春桃。

而后的岁月,相夫教子,伺奉长辈,其乐融融。幸福的种子在春天播下,迎着夏的雨露悄然开花,在秋结蕾,在冬蕴藏。

周而复始,一如流动的江水,把时光带走。女子啊,完成了生命的最伟大的轮回。

五 人生百味,酸辣苦甜交替着浸染。经历,也是一种财富,铸造人的一种个性。

自古有多情女子负心郎,面对不幸,敢于控诉与抗争的女子,是生活的强者。《氓》中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这样的奇女子,“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男子当初的海誓山盟,没想到都已改变,既然感情不在了,就一刀两断算了。干脆、利落,这是一个有思想、敢作为的女子。

她以一个过来人身份回忆往事,经历过《蒹葭》、《静女》、《桃夭》中的任何一种情感,她把自己的感情经历先先后后仔仔细细回想了一遍,最后只好发出一声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深深感慨,那是怎样一种刺痛心扉的疼痛啊?一个三千年前的古代女子就可以把一个虚伪男子的爱情看得那么清楚,需要怎样睿智的眼光。不畏舆论的压力,把事情看得这么清楚明白的女子,真是空谷里的一朵奇葩! 与其沉迷于爱情不知归途或成为物质奴隶的女性相比,《氓》的女主角是勇敢而有个性的。

如今,有的女性却心甘情愿做一条寄生虫,在物欲的腐蚀下丢失个性与尊严,成为捕猎者的食粮,实则可悲。六 秀外慧中的女子怎么不令人倾慕?《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所谓美女,是个什么样子呢?容貌颜如芙蓉花,“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只是同车而行的缘分却让男子。

4. 《诗经》的女性形象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啊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

美的艺术形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殷周社会各种生活画卷。它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

形象,这些诗主题的揭示主要是通过对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刻画来完成的,我们从中可以

体会那个时代女性对待情感、婚姻、生活的基本态度,了解夫权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婚姻

家庭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与情感奴役、地位低下的真实境况,进而理解中国女性在漫长

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争取平等与自由所做出的奋争与牺牲。后来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逐渐确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些,在诗经作品丰富的女性形象演变中具体体现了出来。

一、纯真烂漫、热情泼辣的美丽女子形象

二、懦弱痴情、悲戚哀婉的感伤女子形象

三、秀外慧中、温柔贤淑的淑女形象

四、刚烈果敢、不可亵渎的贞女形象

五、内外兼修、忠夫爱国的思妇形象

5. 古代源源不断出现的思妇形象如何表现和控诉战争

孟姜女哭长城 诗经王风原文: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这里面女子是关心丈夫有的则是骂君王《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古诗十九首里面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有点埋怨丈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战国的时候,吴起给一个士兵吸脓疮,士兵母亲就哭泣不止,有人问他问什么哭,她说她丈夫活着的时候丈夫受过这样礼遇,拼死沙场,如今儿子也这样,儿子作战能不拼命吗?——这是讽刺统治者的假仁假义。

温馨提示:
本文【《诗经》里的思妇形象】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