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做到了尽善、尽宜,上天才会使你享有绵长无尽的福禄。
“戬谷罄宜”四个字,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诗经·小雅·天保》中写道:“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译:上天保佑你安定,让你戮谷,所有没有不应该,接受上天百福。给你长寿幸福,是时间不够。
扩展资料:
“从古代文献资料中寻找,可以发现‘戬谷’是有福禄、尽善两种解释的。”
“戬谷”尽善的意思出现在朱熹的《诗集传》中:“闻人氏曰,戬,与剪同,尽也。谷,善也。”
译:闻人氏说,戳,与剪同,全部的。谷,善良。
王宏波认为,之所以把“方凭积善”改为“方期戬谷”,一是文字上与“赠赞善大夫季明”的“赞善”相回避,二是内涵上用“戬谷”蕴含的“尽善”,提升“积善”的境界。
罄宜是尽宜
王宏波在研究后认为,“罄宜”就是“尽宜”的意思。
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罄无不宜,宜室家,宜兄弟,宜子孙,宜民人也。”
译:所有没有不应该,适合家庭,该兄弟,宜子孙,应民众的
历史典籍中,和“罄宜”有关的记载不少。《汉书·张陈王周传》中写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译:宰相的人,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下面就万物的本质,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内亲近百姓,使卿、大夫都能尽忠职守的
王宏波认为,“因”、“遂”(申)、“尽宜”的观念有相同的文化心性,都是指不要违逆人性、物性,不要违背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不论是个人、家族还是其他社会组织,都需要做到尽宜于人、尽宜于事、尽宜于万物,才能事业有成,家族和谐,人生幸福。
所以,“戬谷罄宜”四个字的大概意思可以理解成“与人为善,顺应自然”。
有现实意义
虽然“戬谷罄宜”记载在几千年前《诗经》中,但在今天,这句话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王宏波说道:“朱熹认为《诗经·天保》中‘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的观念,与周代‘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思想一致。
译:只有你做到了尽善、尽宜,上天才会使你享有绵长无尽的福禄。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都演化自上古思想精髓一样。
'戬谷罄宜'与‘科学发展观’也是一脉相承的,‘尽善尽宜’是循环不断的,‘戬谷’所传达的‘尽善’道德伦理追求,可以理解为仁者爱人、与人为善、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罄宜’所传达‘尽宜’思想,就是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统筹兼顾、利济天下、和谐万物。
《诗经·小雅·北山》的译文:
爬上高高的北山,去采山上枸杞子。
体格健壮的士子。从早到晚要办事。
王的差事没个完,忧我父母失奉侍。
普天之下每寸泥,没有不是王的地。
四海之内每个人,没有不是王的臣。
大夫分派总不公,我的差事多又重。
四马驾车奔驰狂,王事总是急又忙。
夸我年龄正相当,赞我身强力又壮。
体质强健气血刚,派我操劳走四方。
有人安逸家中坐,有人尽心为王国。
有人床榻仰面躺,有人赶路急星火。
有人征发不应召,有人苦累心烦恼。
有人游乐睡大觉,有人王事长操劳。
有人享乐贪杯盏,有人惶惶怕责难。
有人遛达闲扯淡,有人百事都得干。
原文: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
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赏析:
《北山》描述一个日夜忙于王事的士子对社会劳逸不均表达了怨恨。诗主要采取对比的手法,将劳逸两方作了细致多面的比较,突出了诗的主题。而连用十二“或”字,构成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将一腔愤慨倾泻而出,不可阻遏,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强烈写照和自然涌出,同时又戛然而止,奇趣顿生。
陟彼北山, 言采其杞1。
偕偕士子2, 朝夕从事。王事靡盬3, 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4,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5, 莫非王臣。大夫不均, 我从事独贤6。
四牡彭彭7, 王事傍傍8。嘉我未老, 鲜我方将9。
旅力方刚10, 经营四方11。或燕燕居息12, 或尽瘁事国13; 或息偃在床14, 或不已于行15。
或不知叫号16, 或惨惨劬劳17; 或栖迟偃仰18, 或王事鞅掌19。或湛乐饮酒20, 或惨惨畏咎21; 或出入风议22, 或靡事不为23。
译文: 爬上高高的北山, 去采山上枸杞子。体格健壮的士子。
从早到晚要办事。王的差事没个完, 忧我父母失奉侍。
普天之下每寸泥, 没有不是王的地。四海之内每个人, 没有不是王的臣。
大夫分派总不公, 我的差事多又重。四马驾车奔驰狂, 王事总是急又忙。
夸我年龄正相当, 赞我身强力又壮。体质强健气血刚, 派我操劳走四方。
有人安逸家中坐, 有人尽心为王国。有人床榻仰面躺, 有人赶路急星火。
有人征发不应召, 有人苦累心烦恼。有人游乐睡大觉, 有人王事长操劳。
有人享乐贪杯盏, 有人惶惶怕责难。有人遛达闲扯淡, 有人百事都得干。
注释: 1.言:语助词。杞: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入药,有滋补功用。
2.偕偕:健壮貌。士:周王朝或诸侯国的低级官员。
周时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等,士的职级最低,士子是这些低级官员的通名。3.靡盬(ɡǔ):无休止。
4.溥(pǔ):古本作"普"。5.率土之滨:四海之内。
古人以为中国大陆四周环海,自四面海滨之内的土地是中国领土。《尔雅》:"率,自也。
" 6.贤:多、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贤之本义为多……事多者必劳,故贤为多,即为劳。
" 7.牡:公马。周时用四马驾车。
彭彭:形容马奔走不息。8.傍傍:忙忙。
9.鲜(xiǎn):称赞。郑笺:"嘉、鲜,皆善也。
"方将:正壮。10.旅力:体力。
旅通"膂"。11.经营:规划治理,此处指操劳办事。
12.燕燕:安闲自得貌。居息:家中休息。
13.尽瘁:尽心竭力。14.息偃:躺着休息。
偃,仰卧。15.不已:不止。
行(hánɡ):道路。16.叫号:毛传:"叫呼号召。
"吴闿生《诗义会通》:"呼召也,不知上有征发呼召。" 17.惨惨:又作"懆懆",忧虑不安貌。
劬(qú)劳:辛勤劳苦。18.栖迟:休息游乐。
19.鞅掌:事多繁忙。钱澄之《田间诗学》:"鞅掌,即指勤于驰驱,掌不离鞅,犹言身不离鞍马耳。
" 20.湛(dān):同"耽",沉湎。21.畏咎:怕出差错获罪招祸。
22.风议:放言高论。傅恒等《诗义折中》:"或出入风议,则己不任劳,而转持劳者之短长。
" 23.靡事不为:无事不作。《诗义折中》:"勤劳王事之外,又畏风议之口而周旋弥缝之也。
" 【赏析】 《毛诗序》曰:“《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也。”
《诗》三家和唐、宋疏传均无异辞。这个题解,袭自孟子的诗说,《孟子·万章上》论此诗诗义是“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这样说并无大误,诗的内容确是作者劳于王事而发出的不平之鸣,但“不得养父母”的内容只有第一章中的一句,全诗的主要内容是怨刺役使不均;“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是诗的眼目,这才是诗的主题所在。作者的身份,孟子没有指明,因为作者已自称“士子”。
汉、唐诸家却提高了作者身份,连宋人也谓“大夫行役而作”(朱熹《诗集传》),显然不合。清姚际恒《诗经通论》还作者以本来身份,才明确地说:“此为为士者所作以怨大夫也,故曰‘偕偕士子’,曰‘大夫不均’,有明文矣。”
这就吻合诗义,使诠释通达。周代社会和政权是按严密的宗法制度组织的,王和诸侯的官员,分为卿、大夫、士三等,等级森严,上下尊卑的地位不可逾越,完全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规定地位的尊卑。
士属于最低的阶层,在统治阶级内部处于最受役使和压抑的地位。《诗经》中有不少诗篇描写这个阶层的辛劳和痛楚,抒发他们的苦闷和不满,从而在客观上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上下关系的深刻矛盾,反映了宗法等级社会的不平等性及其隐患。
《北山》这篇诗着重通过对劳役不均的怨刺,揭露了统治阶级上层的腐朽和下层的怨愤,是怨刺诗中突出的篇章。诗的前三章陈述士的工作繁重、朝夕勤劳、四方奔波,发出“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的怨愤。
钟惺《诗评》曰:“‘独贤’字不必深解,‘嘉我未老’三句,似为‘独贤’二字下一注脚,笔端之妙如此。”妙是妙在这三句典型地勾画了大夫役使下属的手腕,他又是赞扬,又是夸奖:“你正年龄相当,你的身体这么棒,真是前程不可限量,你多出几趟差,多做些贡献!”活现了统治者驭下的嘴脸。
后三章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十二句接连铺陈十二种现象,每两种现象是一个对比,通过六个对比,描写了大夫和士这两个对立的形象。大夫成天安闲舒适,在家里高枕无忧,饮酒享乐睡大觉,什么征发号召不闻不问,吃饱睡足闲磕牙,自己不干,谁干却去挑谁的错,说谁的闲话。
士却被这样的大夫役使,他尽心竭力,奔走不息,辛苦劳累,忙忙碌碌,什么事都得去干,还成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了差错,被上司治罪。这样两种对立的形象,用比较的方式对列出来,就使好与。
现在的注本比较好的几个有:高亨的《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袁梅的《诗经译注》(齐鲁书社)
金启华的《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
《诗经》的选集推荐的是余冠英的《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还有另外两本书可以参考:
叶舒宪的《诗经的文化阐释》(湖北人民出版社)
夏传才的《诗经研究史概要》(中州书画社)
PS:以上推荐的都是很经典的诠释《诗经》的作品,在文学这块,“最好”向来是没有定论的。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到你。
“戬谷罄宜”四个字,最早出现在《诗经》中。
《诗经·小雅·天保》中写道:“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从古代文献资料中寻找,可以发现‘戬谷’是有福禄、尽善两种解释的。”《宝鸡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宏波这样解释道,“毛诗的开创者毛亨曾言:‘戬,福。
谷,禄。’清代的哲学家焦循也曾说:俾尔戬谷,直谓予尔福禄。
我国古典文学大家金启华先生将毛亨与焦循两人的话翻译为:‘老天爷保佑你,使你有福禄。’”“戬谷”尽善的意思出现在朱熹的《诗集传》中:“闻人氏曰,戬,与剪同,尽也。
谷,善也。”“‘谷’作‘善’解,是有文化上的渊源和传承的。
《礼记·曲礼》中有:自称曰不榖,‘不谷’即‘不善’。而在《老子》中有这样的内容: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春秋时,国君诸侯自称不谷、不谷不德、不谷不肖;后来的皇帝,有不少在诏敕当中自称寡德、菲德、不德、菲薄、虚薄、寡薄、寡昧等,都是对自己的谦称。”王宏波说。
由此可见,“不榖”是自谦、自警和自励。相应地,“戬榖”的含义就是对善的不懈追求。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有“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
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从墨稿可以看出,原来的“方凭积善,每慰人心”,被颜真卿改作“每慰人心,方期戬谷”。
王宏波认为,之所以把“方凭积善”改为“方期戬谷”,一是文字上与“赠赞善大夫季明”的“赞善”相回避,二是内涵上用“戬谷”蕴含的“尽善”,提升“积善”的境界。罄宜是尽宜王宏波在研究后认为,“罄宜”就是“尽宜”的意思。
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罄无不宜,宜室家,宜兄弟,宜子孙,宜民人也。”历史典籍中,和“罄宜”有关的记载不少。
《汉书·张陈王周传》中写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唐初儒家学者、语言文字学家颜师古曾曰:“遂,申也。”
王宏波认为,“因”、“遂”(申)、“尽宜”的观念有相同的文化心性,都是指不要违逆人性、物性,不要违背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不论是个人、家族还是其他社会组织,都需要做到尽宜于人、尽宜于事、尽宜于万物,才能事业有成,家族和谐,人生幸福。
所以,“戬谷罄宜”四个字的大概意思可以理解成“与人为善,顺应自然”。有现实意义虽然“戬谷罄宜”记载在几千年前《诗经》中,但在今天,这句话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王宏波说道:“朱熹认为《诗经·天保》中‘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的观念,与周代‘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思想一致。意思是说,只有你做到了尽善、尽宜,上天才会使你享有绵长无尽的福禄。
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都演化自上古思想精髓一样,我认为‘戬谷罄宜’与‘科学发展观’也是一脉相承的,‘尽善尽宜’是循环不断的,‘戬谷’所传达的‘尽善’道德伦理追求,可以理解为仁者爱人、与人为善、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罄宜’所传达‘尽宜’思想,就是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统筹兼顾、利济天下、和谐万物。”。
《古代山水诗一百首》的选注者金启华、臧维熙对这首五绝作了详尽的注释,指出“何”当“多么”讲,“青”音通“京”,“青青”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挽”为挽留,吸引住;“尔”指碣石山,“古峭”为古老峻险之义,在此亦指一种执拗耿直的性格。最后一句“不到人间行”,指碣石山不愿意处在人间热闹的地方。
这首诗,译成现代语言似为:
碣石山上的草木有多么茂密,
深深地挽留住了我的全部目光;
碣石山啊,我喜爱你是那样的古老峻险,
气势非凡,却不愿在人间热闹的地方显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现在注本比较好的有:高亨的《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袁梅的《诗经译注》(齐鲁书社)、金启华的《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周振甫的《诗经译注》(中华书局)、程俊英的《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等
个人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程俊英本(图文本),有题解,有释字,有新诗对照翻译,也有插图、各家注释,比较适合初学者。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