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下一句是:一心只读圣贤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形容读书人只顾读书,对外面的事情不闻不问。
字面意思是:对家庭琐事及国家大事不管不顾,只一心栽在书中,讽刺人死读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出自明万历《古今贤文》,是说,读书人要一心读圣贤书,别管其他任何事情。这主要是源于明朝廷的规定。在那时有一定的褒义成分。而现在来说,一般是形容,某些人只关心书上的东西,眼里只有书本,不关心实际生活、不关心人情世故等。一般比喻为”书智力障碍者。如:你这个人倒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书智力障碍者一个,啥都不懂啊。
和这句话相反的一联更有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句的意思是: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
很多时候做学问,确实要有这种不闻窗外事的执著和甘于寂寞,但凡是不能绝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话比较倾向于个人,有些独善其身”的味道。
作品介绍: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
《增广贤文》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道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不需讲解就能读懂,通过读《增广贤文》同样能领会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
两耳不闻窗外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两耳不闻窗外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专心致志,不为外界事物所干扰,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出处:唐代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题鹤林寺僧舍》赏析
《题鹤林寺僧舍》中,“偷得浮生半日闲”是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