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臧克家的诗歌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 2022-10-30 11:30:01

1. 臧克家的诗有什么特点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中国现代诗人。

主要诗集有《烙 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等。臧 克家是一位中国韵味十足的诗人。

他有意识地向中国古典诗歌吸取养分,予 以现代化改造,铸造自己作品的中国风格。他的诗具有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 重“藏”,诗在诗外,笔有藏锋;运用素朴精练的言说方式,又大巧若朴; 追求谐和悦耳的音乐方式,“敲声音”是臧克家炼字的标准之一,他以音节 和谐,铿锵动人,来增加读者听觉上的美感。

在新诗发展史上,像臧克家这 样深刻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现实主义诗人实在很少,值得学术界深入研究。

2. 臧克家的创作风格

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也是迄今为数不多的老作家之一。

这位“世纪诗翁”从开始学写新诗至今,已有80 年的创作历程。论艺术生命的持久,创作内容之丰富,作风之严谨,技巧之娴熟,语言之精练,都具大家的风度。

曾被朱自清称自臧克家先生开始,“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并且赢得了“农民诗人”“乡土诗人”的称号,从此,一举成名,蜚声诗坛。

出版有《从军行》《淮上吟》《臧克家诗选》和人物传记长诗《李大钊》等。一、臧克家诗歌的创作内容臧克家是位贡献卓著的人民诗人。

其创作数量之多、内容之广无人可比;他所代表的那种贴近现实的风格更是谁也不可替代的。臧克家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艺术个性驰誉中外。

他的诗大多精巧工炼,不会博大雄健之作;多以抒情短诗闻名于世,不会洋洋洒洒的长篇叙事诗。他诗歌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诗人凭借对生活深刻痛切的感受和体验,将现实中人和物的本质特征,形象地展示出来。

脍炙人口的《老马》一诗,体现了《烙印》的特色:“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诗中采用了象征、隐喻手法,以马喻人,又以人的思想感情拟写马,达到了象征与写实的完美统一。

2.以热情的笔触歌颂了民族解放战争。诗人在《从军行》的《序诗》里唱道:“诗人啊,请放开你们的喉咙,/ 除了高唱战歌,/你们的诗句将哑然无声。”

这是诗人激情的自白,也是对沸腾现实发出的战斗号召。从《古树的花朵》对爱国将领范筑先的抗日行为发出了由衷的礼赞,表达了中国人民大众誓死抗战的心声,是他在这一时期诗作中最中心的主题。

3.揭露了黑暗现实。40 年代中期,由于国民党统治区寒冷窒息的政治空气、民不聊生的现实和万众切齿的情绪,都给诗人以教育。

二、臧克家诗歌的艺术特色臧克家成为三四十年代令人注目的诗坛新秀,自出版诗集《烙印》之后,初步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个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革新的旧体诗,将自由体与格律体融为一体,这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新诗。臧克家说:“我是一个两面派,新诗旧诗我都爱。”

在他的新诗创作中,融合的古典诗词的语言和意境是十分明显的。不说他的早格律体,后来的半自由体,不是散文句式,而是诗的句式,各句之间有较强的独立性。

如《血春天》:“东风里曳我登上城垣,阳光把的戎装孕满,死水上亮着一万只金眼,柳条儿牵来个春天。”2.写实、抽象方法的妙用。

臧克家自觉学习闻一多开拓的表现方法。一种是具体的、写实的,如《天安门》、《罪过》等等,这方面数量多,比较普遍;另一种抽象法,带点象征意味,不好懂,像《死水》。

3.抒写了对中国农民、农村的特殊感情。臧克家从小喜欢乡村,喜欢农民。

在《迷失》中说:“我在都会里作客,/ 乡村是我的老家。”愿乡下人“不要撇下我/ 一个迷失老家的孩子。”

这是他对农民的热情礼赞,正是他保存了我们民族最纯朴善良的品性。《金钱和良心》说:“富贵人把良心扔在一旁,/商人把手一伸,/ 国难财像水淌;/ 庄稼人:/ 用良心,/ 用汗水,/ 换来一张法币,/ 同样的一张法币,/多么不同的生活意义!”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农民的爱之深切。

就如他所说:“像一个人只有一颗心,一次爱一样,我把那颗心,全个爱,交给乡村,交给农民。”4.成功地运用了戏剧化的手法。

以《老哥哥》为例:“老哥哥,翻些破衣裳干么,/快把它堆到炕角里去好了。‘小孩子,不要闹,时候已经不早了!’(你不见日头快给西山接去了?)‘/ 老哥哥,昨天晚上你不是应许/ 今天说个更好的故事吗?’‘小孩子,说时你还叫我说什么呢?’(这时你叫我从哪儿说起?)……”这首诗中有三个声音,一个是不懂事的天真善良的孩子的声音,加括号的第三个声音是正义的声音。

这种复杂的戏剧对白的手法,是中国传统诗歌里所没有的,古典诗歌只有对话的形式(两个声音)。这首诗剪裁上类似独幕剧。

按照袁可嘉的说法:“诗的戏剧化,其特点是借客观事物表达情思。”臧克家在这方面很突出,他早期写的下层角落里的人物差不多都用这样的手法。

臧克家更是善用悖论语言的高手。所谓悖论语言就是矛盾语。

记得在中学课本里选入了他的一首短诗《有的人》,开头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成功运用了矛盾语,给人以惊异感。

从气象角度看是矛盾的;从艺术角度看,更深刻地揭露了政治气候的寒冷,从而成为名句。总之,臧克家以坚实的创作向人们展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三、臧克家的地位及影响纵观臧老的诗歌创作,他既不为西北之风所动摇,也不为复古之潮所干扰;既借鉴外国诗歌的有益经验,又发扬中国古典诗歌和民间民谣的优良传统;还吸收了“五四”以来中国新诗的艺术营养。广收博采,融汇贯通,创造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化新诗。

在中国诗歌史、文字史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臧老的一生以诗歌为生命,又以生命为诗歌,他为我国新。

3. 《当炉女》臧克家诗歌内容特点

《当炉女》是臧克家1932年的作品,臧克家的诗非常讲究格律和表现手法,选用了“风箱”这一物象,主要歌颂了一位失去丈夫后自强自立的劳动妇女,她身上具有平凡而伟大的性格。

臧克家的诗歌内容真实,风格博大雄健,音节自然流畅,布局紧凑,结尾尤其矫健有力。很多评论家都认为他非常善于使用动词来把画面写活。

臧克家那个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都描写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闻一多评价他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

诗歌中,诗人勇敢地直面苦难中的平民大众:一方面,他深切地同情和关注苦难生活对于他们的压迫,另一方面,他又被他们承受生活重负时候表现出来的顽强和坚韧所感动。

4.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艾青早期诗歌的艺术特点(一) --------------------------------------------------------- 文:憩园赏竹 艾青是五四以来新诗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深沉忧郁的笔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着历史的真实。他的诗作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可以说,自他起步开始就走在了坚实的革命现实主义道路上。

在这里,我想就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探讨一下其诗的艺术特色。我认为,无论在丰富的意象,还是巧妙的抒情,亦或是形象化的语言等方面,艾青早期的诗歌在那个时期诗坛中都是别具一格的。

一 艾青早期的诗歌,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不可侵犯而英勇斗争。由于诗歌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所表现的内容要高度概括集中,在表达上,要求有饱满强烈的感情和丰富飞腾的想象,因而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可使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所谓意象,就是能寄托出某点感觉的事物、景色,是经过了主观再创造的形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由此可见,诗的形象化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描写,也离不开作者的主观感受。

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阅读艾青早期诗歌中,我发现,艾青所采用的意象,其外延相当丰富,就是说,他的诗歌中以现实主义手法对生活作真实的再现,所摄取的物象品种多,表现的范围广,象征的东西丰富。

譬如一九三七年初的作品《太阳》一诗有这样几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就是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它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

作为《太阳》起点的《春》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春来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大家知道,龙华是蒋介石在上海屠杀革命者的刑场,那里淤积着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诗人在这里发现了诗,激起了诗情,展开他的艺术构思,采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向我们启示:龙华的桃花是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的,那些深黑的夜是“血斑点点”的,那些也里“没有星光”、“刮着风”,人们“听着寡妇的咽泣”。

烈士的殷红的鲜血爆开了龙华桃树上的蓓蕾,孕育了江南的春天。这一从“墓窟”中走来的春,是诗人透过暗夜与血迹对象征自由、胜利的春天的呼唤,是诗人生活信念的结晶。

再如《死地》里有句“大地已死了……它死在绝望里;临终时依然睁着枯干的眼,巴望天顶落下一颗雨滴……”这就是以大地作象征的形象,刻画出人民在大旱之年痛苦绝望的情绪。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更是运用意象的典范,全诗多处运用意象表现某些感觉的事物景色,给人以情景交融的感觉境界。

在诗中,诗人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大堰河与“我”的特殊关系后,引入了对大堰河的回忆,集中描述了她一生悲苦的经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几个意象分别以坟墓、瓦菲、荒园、石椅这些物象的直观表现烘托出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悲惨身世的感念。我们知道,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被寄养在一位贫苦的农妇家中,直到5岁才回到自己家中,这使他从小就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苦生活并把自己的命运同农民联系在一起。

因而,当他在这天清晨,透过监狱的窗口看到了漫天的大雪,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家乡,也想起了曾经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过他而今已埋进了“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的保姆——大堰河。这些意象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融入了诗人的情与感,经过艾青的主观再创造,使我们读起他的诗,感受到艾青笔下的意象描写已经不是单纯的写实了。

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抒发深沉忧郁的感情,使抒情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充分体现了艾青独到的艺术特色。五四启蒙时代的郭沫若,他的诗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抒发感情,但他的诗中所表现的自然景物,表现的意象,大都被人化和神化了,借以直抒胸臆地表现自我感情。

这与艾青将意象与情与感交融、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不同的。与艾青同一时代的臧克家,他的诗执着于现实,取材于现实,他比较注重以客观的准确意象代替主观情绪的直接发泄,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的画面构成意象时,更倾向于单纯写实。

艾青诗歌意象的外延丰富多彩是与其内涵的深刻相一致的。同样是写太阳、春天、黎明、夜晚,同样是写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艾青能够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其诗歌在艺术与思想内容方面形成了有机的统一。

例如在《雪落在中国是土地上》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接下来用拟人的手法写道:“风,/象一个太悲哀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象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

5. 藏克家 老马主要特征 诗歌特点

主要特征: 作者先为所写的对象所感动,然后写出来的诗才能动人。

如果仅仅拿它们作为象征性的图解,先有主题,然后拿它们来作标本,是决然写不好,也不会为人所喜爱脉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诗歌特点: 全诗两节八行,组成装车、拉车两个画面,象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描绘了一幅令人伤心惨目的老马拉车图。

诗里没有出现暴虐的主人,大车、鞭子便是他的权威和意志的化身,也是老马苦难生活的根源。这老马早已是骨衰力竭、跌跌撞撞的风烛残年,不但不能将息于冬阳夏阴,还被逼迫来服此重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2年4月。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这时的思想情感与受压迫、受痛苦的农民有一脉相通之处,对于‘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的老马亦然。

因此,我写了老马。” 从一匹老马的厄运,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作者的心情以至亿万农民的悲剧性命运,短短八行诗,概括了古往今来如此深刻丰厚的悲剧性历史内容,正显示了诗人艺术典型化的功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马 (臧克家诗作)。

6. 分析艾青诗歌艺术特点

艾青是五四以来新诗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深沉忧郁的笔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着历史的真实。他的诗作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可以说,自他起步开始就走在了坚实的革命现实主义道路上。

在这里,我想就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探讨一下其诗的艺术特色。我认为,无论在丰富的意象,还是巧妙的抒情,亦或是形象化的语言等方面,艾青早期的诗歌在那个时期诗坛中都是别具一格的。

艾青早期的诗歌,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不可侵犯而英勇斗争。由于诗歌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所表现的内容要高度概括集中,在表达上,要求有饱满强烈的感情和丰富飞腾的想象,因而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可使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所谓意象,就是能寄托出某点感觉的事物、景色,是经过了主观再创造的形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由此可见,诗的形象化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描写,也离不开作者的主观感受。

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阅读艾青早期诗歌中,我发现,艾青所采用的意象,其外延相当丰富,就是说,他的诗歌中以现实主义手法对生活作真实的再现,所摄取的物象品种多,表现的范围广,象征的东西丰富。

譬如一九三七年初的作品《太阳》一诗有这样几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就是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它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

作为《太阳》起点的《春》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春来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大家知道,龙华是蒋介石在上海屠杀革命者的刑场,那里淤积着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诗人在这里发现了诗,激起了诗情,展开他的艺术构思,采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向我们启示:龙华的桃花是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的,那些深黑的夜是“血斑点点”的,那些也里“没有星光”、“刮着风”,人们“听着寡妇的咽泣”。

烈士的殷红的鲜血爆开了龙华桃树上的蓓蕾,孕育了江南的春天。这一从“墓窟”中走来的春,是诗人透过暗夜与血迹对象征自由、胜利的春天的呼唤,是诗人生活信念的结晶。

再如《死地》里有句“大地已死了……它死在绝望里;临终时依然睁着枯干的眼,巴望天顶落下一颗雨滴……”这就是以大地作象征的形象,刻画出人民在大旱之年痛苦绝望的情绪。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更是运用意象的典范,全诗多处运用意象表现某些感觉的事物景色,给人以情景交融的感觉境界。

在诗中,诗人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大堰河与“我”的特殊关系后,引入了对大堰河的回忆,集中描述了她一生悲苦的经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几个意象分别以坟墓、瓦菲、荒园、石椅这些物象的直观表现烘托出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悲惨身世的感念。我们知道,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被寄养在一位贫苦的农妇家中,直到5岁才回到自己家中,这使他从小就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苦生活并把自己的命运同农民联系在一起。

因而,当他在这天清晨,透过监狱的窗口看到了漫天的大雪,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家乡,也想起了曾经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过他而今已埋进了“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的保姆——大堰河。这些意象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融入了诗人的情与感,经过艾青的主观再创造,使我们读起他的诗,感受到艾青笔下的意象描写已经不是单纯的写实了。

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抒发深沉忧郁的感情,使抒情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充分体现了艾青独到的艺术特色。五四启蒙时代的郭沫若,他的诗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抒发感情,但他的诗中所表现的自然景物,表现的意象,大都被人化和神化了,借以直抒胸臆地表现自我感情。

这与艾青将意象与情与感交融、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不同的。与艾青同一时代的臧克家,他的诗执着于现实,取材于现实,他比较注重以客观的准确意象代替主观情绪的直接发泄,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的画面构成意象时,更倾向于单纯写实。

艾青诗歌意象的外延丰富多彩是与其内涵的深刻相一致的。同样是写太阳、春天、黎明、夜晚,同样是写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艾青能够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其诗歌在艺术与思想内容方面形成了有机的统一。

例如在《雪落在中国是土地上》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接下来用拟人的手法写道:“风,/象一个太悲哀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象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这里的“风”和“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对当时惨遭战。

温馨提示:
本文【臧克家的诗歌艺术特色】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