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诗经新台解析

发布时间: 2022-08-24 08:30:01

1. 赏析:诗经.邶风.新台

译文】新筑的高台很鲜明,可是河水却停流。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得到的粗席却不少。新筑的高台有散落,河水却被沾污了。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是粗糙的草席却不断绝。

鱼网布设想捕鱼,鸿雁见网纷飞去。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得到的却是使人忧惧的安置。

【说明】这是一首讥讽卫宣公筑台的山歌,从《诗·大雅·灵台》中,我们知道周文王筑灵台,从《孟子·梁惠王上》我们亦看到梁惠王筑灵池,齐宣王辟园囿筑雪宫,可见自殷商以来,所有的统治者都喜欢建筑一些豪华的标志性建筑以表明自己的政绩。因此卫宣公也不例外,想筑一座新台来表明自己国力的强盛,并炫耀自己的富有。然而却不料这些建筑却是“豆腐渣”工程。歌的第一段是描写新台建成后,本想登台观水,可是水却停流了,也就是说水量大为减少了,登上新台后,却发现许多粗陋的草席裸露在外面。第二段则是描述新台粉落在河边,污染了河水。歌的第三段则是比喻,说明“事与愿违”的道理。

自古以来,凡是这些劳民伤财,不得民心的工程大都如此,人民从心里不满意这样的炫耀,便敷衍了事。这便是发生在春秋时期邶地的一种风俗,人民不是以直接的对抗来反对统治者,而是采取了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行为方式。这与《北风》一歌略有相同,《北风》是描述人们逃离,本诗之意,则在于人们的消极。这是对卫宣公的一种幸灾乐祸的嘲讽。

2. 如何分析《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

诗经(诗三百)中,开创了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为今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

一、《诗经》中的赋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朱熹《诗集传》说:赋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

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二、《诗经》中的比兴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 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比分为比喻和比拟。

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

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怅之情。

兴在这里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诗中的兴没有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与下文也没有什么联系。

例如,《黄鸟》的“交交黄鸟,止于棘,止于楚,止于桑。与下文的子车家的三个儿子为秦穆公殉葬没有联系,兴就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种气氛,帮我们完成从日常生活到诗歌欣赏的过度作用。

人们常常把比、兴两种表现手法截然分开,在研究中我们认为,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而至的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这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作为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赋比兴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今人普遍认为“风、雅、颂”是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赋、比、兴”则是指它的表现方法。“赋、比、兴”之说提出后,从汉代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在具体的认识和解说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意见,众说不一。

汉代对赋、比、兴的解释 汉代解释“赋、比、兴”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是郑众和郑玄两家。郑众说“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

(《毛诗正义》引)他把“比兴”的手法和外在世界的物象联系起来,认为“比”是修辞学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喻手法,“兴”是“起也”,即托诸“草木鸟兽以见意”的一种手法。论述虽较简单,但总的说,是抓住了“比兴”这一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的特点的。

郑玄的解释则不同,他认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毛诗正义》引)这里,除了讲“赋”的特点是表现手法上的铺陈其事,比较符合实际外,其他的解释则都跟政治、教化、美刺联系起来,这就把一定的表现手法看成了某一特定文体的特征,不免牵强附会。

《毛传》、《郑笺》中对于《诗经》的解释,常常在径情直遂的诗歌中,离开艺术形象去寻求有关君臣父子的“微言大义”,例如把爱情诗《关雎》说成表现“后妃说乐君子之德”等,和这种对于“赋、比、兴”的穿。

3. 从什么角度去解读<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

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

《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 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思想内容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

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 》、《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

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 》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

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

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 》、《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

4. 急寻关于《诗经.邶风》的详细介绍

《邶风》共有十九首诗。

最好的是《柏舟》、《击鼓》和《谷风》。《柏舟》,有人说是弃妇诗,但我觉得更像一首黜臣之诗,其中的“微我无酒”“威仪棣棣”和“愠于群小”都不像一个妇人家说的话。这明明是一个臣子的赤胆忠言,大有屈子之风。“泛彼柏舟,亦泛其流”,无限感慨已随波逐流,无所依归,悲怆之情涣然而来。“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直言忠心,不容渣滓,不变初衷,不置身度外,耿耿诚心,得以彰显。然更悲痛之处,在于“亦有兄弟,不可以据”,“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最后只得仰天长叹,“日居月诸,胡迭而微”,静言思之,顿足捶胸,不能奋飞。浩浩正气扑面而来,愤愤之心油然而生,这不正是诗的感人魅力吗?

《击鼓》写了一个年轻战士打了胜仗,却依然不得归来,心中思念订了婚约的妻子,于是大声呼唤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爱之坚贞,天地可表,日月可鉴,真是隔了千百年,依然感动着世人的心。跟自己的妻子说一句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谷风》倒真是一首弃妇诗了,其中哀怨悲愤令人深感同情。本是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共同度过艰苦生活,却不料,丈夫有了新欢,就弃之如糟糠,让人恨之极也。全诗以“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起兴,哀伤的情绪便一以贯之,以前是“黾勉同心”,如今是“不我屑以”。曾经期望“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结果却是“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既生既育,比予于毒”。你们“宴尔新婚,如兄如弟”我却是“有洸有溃,既诒我肄。”多么强烈的今昔对比,你我对比、梦想与现实对比,如何能不叫人想上前去帮她揍她男人一顿,踢他几脚,吐上一口唾沫。

然后是《燕燕》、《匏有苦叶》、《泉水》、《日月》和《静女》也是比较好的诗。《燕燕》是君王嫁妾妹送行歌,只要不站在阶级分析的角度,只看他们之间的情感,却真是感动人的。意象就很好: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正如二人难舍难离之情,君王直送到“瞻望弗及”,更是“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而妾妹是一个“终温且惠,淑慎其身”的好女子,临别依依告诫王兄谨记“先君之恩”。——多么感人的情怀呀。《匏有苦叶》写的是济水相隔,年青人想过河迎娶妻子的故事。“深则厉,浅则揭”,很有哲学意味。而“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俨然让人如遇一个旷达的世外高人一般。《泉水》写许穆夫人出嫁的惜别之情,“出宿于涕,饮饯于祢”,“出宿于干,饮饯于言。”,一步一停,心中是“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真是让人心伤。《日月》是女人控诉丈夫遗弃之诗,“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日月相隔,宛如自身,声声咏叹,使人涕下。《静女》倒是美丽的约会,“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真是让人羡煞。

《绿衣》和《凯风》都是思亲之曲,让人有“慈母手中线”之感。《凯风》的两句“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凯风自南,吹彼棘薪”,真让人想到母亲的手。《式微》是一首直抒胸臆的歌,感情喷薄而出,让人心里很充实、愤懑和豪迈。

《终风》、《雄雉》、《旄丘》、《简兮》、《北门》、《北风》、《新台》、《二子乘舟》就都没什么了。《终风》里可能是一个风尘女子。《雄雉》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倒是一句做人的警句。《旄丘》是穷苦人鄙夷土大夫的行径。《简兮》的“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十分形象具体。“山有榛,隰有苓”也是好句子。《北门》里是一个可怜人。《北风》里的雪景还好,“莫赤匪狐,莫黑匪乌”也很有意思。《新台》和《二子乘舟》都是讲了卫宣公强娶儿媳宣姜,最终迫使儿子伋与寿都死于非命的故事,卫宣公真是一只癞蛤蟆!

《邶风》,邶国之风也。周灭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

5. 举例分析诗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诗经》三百篇的思想内容丰富,它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从兴盛期到衰败期的历史面貌,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形象的再现了周代的社会生活。《诗经》的内容,一种是分为风、雅、颂,另一种可以分为七类。

1、反映阶级压迫、剥削和社会不平。如《豳风》中的《七月》、《魏风》中的《伐檀》《硕鼠》。

2、反映战争和徭役。如《齐风•东方未明》《小雅•何草不黄》。战争与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还表现在思妇诗中,如《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战争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对抵御外族入侵的正义战争,人民总是全力支持的,甚至不惜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

3、反映爱情和婚姻。《诗经》中的爱情诗,多方面的反映了男女恋爱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心理,也反映了围绕恋爱婚姻问题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大都写得淳朴、直率、健康,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风•溱洧》。

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有相会时的欢乐和幸福,也有分离时的痛苦和不安,如《王风•采葛》《秦风•蒹葭》。青年男女正当的恋爱生活,在剥削阶级的社会里,常常遭到礼教的束缚和干预,如《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

《诗经》民歌中还有一些弃妇诗,反映妇女被丈夫欺凌和遗弃的悲剧,如《卫风•氓》《邶风•谷风》。

4、反映劳动。《诗经》的民歌作者是劳动人民,因此他们的作品要描写从事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劳动情景,如《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小雅•大田》。

5、反映周民族兴起。《诗经》中的一组古老的史诗,它用简朴的语言记载了周人发祥和创业的历史,歌颂了周民族在黄河流域开垦土地、建立家园的光辉事迹,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讽喻时政和忧国伤时。这部分诗歌或揭露当时政治腐朽、黑暗,或讽刺统治者的丑恶行为、肮脏的灵魂。

如《邶风•新台》,《齐风》中的《南山》《载驱》等。“国风”中还有一些暴露统治阶级残酷行为的诗篇,如《秦风•黄鸟》。

7、尊天敬祖的宗教性祭歌,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和祭神的乐歌,大部分保存在“三颂”中。这些颂歌,虽然表面上堂皇庄严,音调铿锵响亮,但是内容空虚肤浅,形式呆板单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2、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3、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

4、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_诗经

6. 从诗经里面选有寓意的女生名字

十五国风

1、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

5、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炜:光彩。

7、洵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乱伦,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邦:国家。媛:美女。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温馨提示:
本文【诗经新台解析】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