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初的猜测中,很多学生认为冰在10℃左右才会融化,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跟实验室的温度差不多时才会融化,无一人猜测在0℃时就会融化。因此,在后面的实测中,学生发现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总是0℃时,感到非常奇怪。这打破了他们原有的认知,将会使人他们印象深刻。
但由于三月春寒,这几天又是连续的雨天,半杯冰完全融化成水的时间需1个小时多,因此在课堂中要观测到冰完全融化成水是不可能的。虽然缺少了这部分数据,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识到了两点:
1、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在0℃,换句话说,冰0℃时就会融化。
2、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学生普遍测出周围的温度在降低,他们发现了冰在融化过程中,会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才会导致周围温度的降低。
在对于如何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学生们大多数能够提出加热的方式(放在热水中、在太阳下晒等),也有极少数同学根据上节课的发现,提出加盐的方法,还有一部分同学提出砸碎的方法,但没有学生能够提出用吹风的方法。在实验时,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我准备了形状、大小相同的冰块,装在塑料袋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比赛哪个小组融化的快。虽然在比赛前,学生们知道为了比赛的公平,只能改变一个因素,但在实际比赛中,很少有组遵守比赛规则,但他们的合作精神还是值得赞赏的,有的学生把冰块放到衣服里,捂在手心里或吹热气,这让我非常感动。
冰融化了,课程设置分为两个部分,在前面先给学生发了冰,结合回顾上节课观察冰的特征,来引出本节课,然后让小组用各种方法来使冰尽快融化,这样就马上吸引学生兴趣。并且,学生通过使用的一些方法,可以总结出是给冰加热能使冰融化成水。
第二部分是给学生三分之一管冰,让他们观察冰融化成水过程中,冰的体积变化,并教会学生记录方式。但在进行这个活动中,因为冰面上试管标明了橡胶圈刻度,但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总是会不小心把橡皮圈位置改变,所以到最后他们对于冰融化中,冰的体积变小会有直观看到,但是对于水从固体冰形态变成液体水形态的过程中,体积变小,反而比较模糊,觉得观察的不是那么清楚。第二节课我的改进有用马克笔进行绘画线,但是容易掉色;还有用双面胶贴上做线,然后再上面画线,虽然结果可以看了,但是双面胶贴了,容易在塑料试管上留下胶,容易让器材后面不能用,所以想请教老师们,还有没有其他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弥补课堂上体积变化的不明显结果。让学生体验液态~固态体积变化,然后我让学生回家尝试那一个塑料瓶,放半瓶水,放在冰箱急冻一夜后观察体积变化,这样就能很明显观察看形态变化过程的,体积变化的)
《冰融化了》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的内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预测在室温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再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感受冰融化时的温度变化过程。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使用温度计方法还有助于提高,有的同学还没等温度计的液注不再下降就开始读数,因此我看到有的同学一开始冰块的温度居然也会有十几摄氏度的,有的同学填在表格里的数据单位符号的没有,通过我的提醒才写上去的,所以在这一点上应该多练习巩固一下。
所以我觉得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有待于我的进一步指导,需要在后期的课程中经常提醒学生温度计读数的重要性。实验结束,我让学生汇报数据,但有的小组的数据不够明显,不过他们都意识到了,只要周围温度高于0℃就能使冰块融化。
但冰块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始终不变却不明显了,不知道是不是学生没有根据事实填写数据,可能为了完成任务,凭自己想法填。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跟学生作了思想教育,科学一定要讲究事实,是什么数据就填什么,重要的是体验它的过程。
通过这一单元,学到这里,感受到实验的重要性,其实让学生用眼睛更直观地看,和用脑子更直观地思考比讲很多的理论知识都重要!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实验!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是继前一课的基础上教学的。意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感觉到冰融化时要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这节课在难度上应该说明显小于水结冰,这是因为冰融化这个过程,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往往侧重表面的一些变化,对于冰融化时温度的转变还是不能有本质的了解。
所以在课上,我让学生把从家中带来冰块,统一放在班级的窗外(背阴面),上课时取出实验。学生带来的冰块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在实验中就出现了问题。把冰块放在杯子内,温度计插入其中,等温度计内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这时候问题出现了:
(1)全班分成的四个小组(两个班),几乎测出来的温度都在0摄氏度以下,理论上说应该是0摄氏度啊。课后上肉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冰块太大,没有使温度计完全浸没在被测物体内,从而导致了实验的误差。应该把冰块完全捣碎,用上碎冰就不会出现误差了。
(2)冰水混合物,学生测完后也在0摄氏度以下,还有的组在0摄氏度以上。正常下(没有外界温度的影响)也应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然后温度再逐渐上升。这也许和当天的.气温有关,所以我只能告诉学生冰水混合物是0摄氏度。从这课中我明白了,即使是小小的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实验,其实也是需要认真去思考的。这样,你才能让你的学生“吃好”、“吃饱”。
《冰融化了》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的内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预测在室温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再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使用温度计方法还有助于提高,有的同学还没等温度计的液注不再下降就开始读数,因此我看到有的同学一开始冰块的温度居然也会有十几摄氏度的,有的同学填在表格里的数据单位符号的没有,通过我的提醒才写上去的。所以我觉得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有待于我的进一步指导。
实验结束,我让学生汇报数据,但有的小组的数据不够明显,不过他们都意识到了,只要周围温度高于0℃就能使冰块融化。但冰块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始终不变却不明显了,不知道是不是学生没有根据事实填写数据,凭自己想法当然填。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跟学生作了思想教育,科学一定要讲究事实,是什么数据就填什么。
《冰融化了》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的内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预测在室温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再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感受冰融化时的温度变化过程。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使用温度计方法还有助于提高,有的'同学还没等温度计的液注不再下降就开始读数,因此我看到有的同学一开始冰块的温度居然也会有十几摄氏度的,有的同学填在表格里的数据单位符号的没有,通过我的提醒才写上去的,所以在这一点上应该多练习巩固一下。
所以我觉得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有待于我的进一步指导,需要在后期的课程中经常提醒学生温度计读数的重要性。实验结束,我让学生汇报数据,但有的小组的数据不够明显,不过他们都意识到了,只要周围温度高于0℃就能使冰块融化。
但冰块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始终不变却不明显了,不知道是不是学生没有根据事实填写数据,可能为了完成任务,凭自己想法填。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跟学生作了思想教育,科学一定要讲究事实,是什么数据就填什么,重要的是体验它的过程。
通过这一单元,学到这里,感受到实验的重要性,其实让学生用眼睛更直观地看,和用脑子更直观地思考比讲很多的理论知识都重要!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实验!
篇一:冰融化了教学反思
《冰融化了》是基于学生在实践水结冰的课堂后展开的,应该说难度要明显小于水结冰,这是因为冰融化这个过程,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往往侧重表面的一些变化,而缺少对本质属性的了解。
其中,学生们对于冰在融化水的过程中,温度的转变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且表现出层次的不同:学困生学生对此是无知的,并且没有任何根据的胡乱猜测(这是科学探究活动以前常见的学生的状态,对相关知识表现为空白)。有的说, 100 度,有的说一千度,这都是瞎说。还有一部分学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够有根据的预测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比如预测冰融化过程中,水的温度可能上升到 10 度(实验室空气的温度)。在此,学困生得以学习了科学学科分析、预测的皮毛。两个班教下来,几乎没有学生认为冰融化期间的温度会保持在 0 度左右,这从他们在做实验过程中老是抱怨为什么温度总是 0 度可以看出,所以这节课的前面部分非常有意思。
后一部分就是热闹了,如何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对此学生们大多数能够提出加热的方式(加点热水、微波炉加热、加点热油、在太阳下晒等),这个部分就是学困生也感觉有话可说,挺积极的,而极少数学生能够提出来吹风,加盐也能加快冰融化的速度(这些学生的经验相对就丰富多了)。于是,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我准备了形状、大小相同的冰块,装在塑料袋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比赛哪个小组融化的快。学生们为了加快速度,都不遵循规则,但是里面表现出的团结、协助还是让我非常地感动。就连学困生也是积极参与其中,比如有位学生把冰块捂在水中,一个小组都把手放在一起,还有学生把冰块放在衣服里或者用嘴拼命的吹气加快冰融化的速度,虽然最终学生多数都不会记录时间,但是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做好科学探究的同时,对科学课业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更有着团结合作的精彩表现,这些已经足够。
篇二:冰融化了教学反思
意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感觉到冰融化时要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这节课在难度上应该说明显小于水结冰,这是因为冰融化这个过程,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往往侧重表面的一些变化,对于冰融化时温度的转变还是不能有本质的了解。
所以在课上,我让学生把从家中带来冰块,统一放在班级的窗外(背阴面),上课时取出实验。学生带来的冰块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在实验中就出现了问题。把冰块放在杯子内,温度计插入其中,等温度计内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这时候问题出现了:
(1)全班分成的四个小组(两个班),几乎测出来的温度都在0摄氏度以下,理论上说应该是0摄氏度啊。课后上肉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冰块太大,没有使温度计完全浸没在被测物体内,从而导致了实验的误差。应该把冰块完全捣碎,用上碎冰就不会出现误差了。
(2)冰水混合物,学生测完后也在0摄氏度以下,还有的组在0摄氏度以上。正常下(没有外界温度的影响)也应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然后温度再逐渐上升。这也许和当天的气温有关,所以我只能告诉学生冰水混合物是0摄氏度。从这课中我明白了,即使是小小的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实验,其实也是需要认真去思考的。这样,你才能让你的学生“吃好”、“吃饱”。
篇三:冰融化了教学反思
在课初的猜测中,很多学生认为冰在10 ℃ 左右才会融化,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跟实验室的温度差不多时才会融化,无一人猜测在0 ℃时就会融化。因此,在后面的实测中,学生发现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总是 0 ℃时,感到非常奇怪。这打破了他们原有的认知,将会使人他们印象深刻。
但由于 三月春寒,这几天又是连续的雨天,半杯冰完全融化成水的时间需1个小时多,因此在课堂中要观测到冰完全融化成水是不可能的。虽然缺少了这部分数据,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识到了两点:
1、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在 0 ℃,换句话说,冰 0 ℃时就会融化。
2、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学生普遍测出周围的温度在降低,他们发现了冰在融化过程中,会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才会导致周围温度的降低。
在 对于如何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学生们大多数能够提出加热的方式(放在热水中、在太阳下晒等),也有极少数同学根据上节课的发现,提出加盐的方法,还有一部分同学提出砸碎的方法,但没有学生能够提出用吹风的方法。在实验时,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我准备了形状、大小相同的冰块,装在塑料袋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比赛哪个小组融化的快。虽然在比赛前,学生们知道为了比赛的公平,只能改变一个因素,但在实际比赛中,很少有组遵守比赛规则,但他们的合作精神还是值得赞赏的,有的学生把冰块放到衣服里,捂在手心里或吹热气,这让我非常感动。
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冰是固态水12种结晶形态之一。传递冷,温度低。自然界中的水 ,具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状态。常温常压的液态的我们称之为水,气态的水叫水蒸气,固态的水称为冰。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
前一课《水结冰了》和这一课《冰融化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本课内容分为观察冰的融化和加快冰的融化两部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知道了水在0摄氏度的时候开始结冰。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办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
三年级的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对他们来说有难度;在数字实验设备的使用上,熟练程度不高。但是《温度与水》这单元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浓厚。
(三)教学环境分析
在数字实验室中、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2.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冰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以及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情况。2.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2、意识到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解决策略:利用数字实验设备的准确性,观察记录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二)教学难点:冰融化成水的实验设计
解决策略:学生利用学习网站、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设计实验方案。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加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冰融化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和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情况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环节说明
1. 创设情境引入
多媒体播放一段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为主题的视频,提出问题:那厚厚的冰雪在什么条件下就融化成水了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美景,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将冰雪融化需要吸收热量的`道理暗含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观念。】
2. 观察冰的融化
(1)学生猜想: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周围空气的温度有没有影响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问题。使其乐于对周围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
(2)实验器材准备:数字实验设备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并说明冰块融化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课上选择了融化过程中的5个阶段(全冰、冰多水少、冰水各半、冰少水多、即将完全融化,5杯)进行观察和测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字实验设备,以得到更准确的数据,顺利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仪器使用习惯和实验操作习惯。】
(3)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登录主题网站,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小组合作探讨实验方案。教师给出实验提示。【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教学难点,铺设台阶,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小组合作探讨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互帮互助的精神。】
(4)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填写电子实验记录单。大屏幕轮流监看各组实验情况。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熟练使用数字实验设备,直接在数字实验系统分析软件里填写实验报告,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5)转播发言学生屏幕,全班交流,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表达探究结果,参与评议,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分享。】
3. 过渡
多媒体播放贵州雪灾视频,提出新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吗?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经验和以上结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 加快冰的融化
每组准备两袋冰,一袋自然融化,一袋采取措施,加以比较。又准备了木板、吹风机等多种工具和材料。学生浏览主题网站上的规则,分组进行对比实验,并总结。
【设计意图:设计、选择、应用一种办法,解决问题。注意对比实验的要求,并在实验中注意分工合作。得出结论:只要提供更多的热量就能加快冰的融化。】
5. 环保教育
多媒体播放全球变暖视频,引出低碳生活的概念。学生登录主题网站,浏览或在线交流.
教学反思:
《冰融化了》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的内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预测在室温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再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使用温度计方法还有助于提高,有的同学还没等温度计的液注不再下降就开始读数,因此我看到有的同学一开始冰块的温度居然也会有十几摄氏度的,有的同学填在表格里的数据单位符号的没有,通过我的提醒才写上去的。所以我觉得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有待于我的进一步指导。实验结束,我让学生汇报数据,但有的小组的数据不够明显,不过他们都意识到了,只要周围温度高于0℃就能使冰块融化。但冰块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始终不变却不明显了,不知道是不是学生没有根据事实填写数据,凭自己想法当然填。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跟学生作了思想教育,科学一定要讲究事实,是什么数据就填什么。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