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小学学习 > 诗歌

诗歌点评(优选3篇)

发布时间: 2024-06-29 14:02:32

诗歌点评(1)

点评同题时光书诗歌

紧张的同题诗歌《时光书》的比赛活动,终于结束了,在七天之内要点评五十首诗歌,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理论知识上对我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与压力。

我想每位诗歌爱好者(写手)所发表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经过精心雕琢、付出心血、制作出来的精神产品,饱尝着强烈的思想情感。作品既然写出来,就希望得到认同,每个作者都会把作品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看待,因此,“孩子还是自家的好”。如果有人说“自家儿女”不好看,哪个作者都会不舒服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也很理解。更何况,点评是要贴在诗歌后面公开的,读者一目了然,这也会给作者造成一定的压力。

那么点评是只说赞美,还是按自己的审美,实话实说呢?我犹犹豫豫,反复定夺,一时精神压力很大。

如果只是简单的说几句赞美的话,诗评反倒很简单,省时省劲,可是这也算是一个公共资源,不仅要考虑作者的情绪,也应该考虑读者的利益,否则,一来是不负责任,二来也是对读者、作者以及作品的不尊重;如果我实话实说,指出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当然也可能有偏颇、有疏漏,但是能对作者起到一定的提醒、启发作用,我想无论是对作者、对读者包括对自己都是有益而无害的。

思来想去,在刀客老师的鼓励下,我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观点,认真点评,不带善意的谎,不带个人成见,实话实说。

于是,我放弃业余休息时间,走进每一位参赛作者的文字,尽可能的站在作者的角度,用心解读,用心领会,每一首诗歌我都不下于五、六次的反复阅读。对于我不喜欢的诗歌风格,写完评后,不会及时贴出来,我怕带着个人的成见,有失公允,所以要放到第二天,重新再次解读一遍,看是否准确,摈弃个人的成见后再发。同时,在个人情绪不稳的时候,我也是写完评沉淀到第二天,经过再次阅读对照,确定没有其它情绪因素的情况下,才会发出来。对于把握不好的诗歌,我当时都没有写评语,而是放下,反复阅读与斟酌,然后才下笔。

尽管如此,我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于一个粗浅的层面上,诗歌所产生的美感很微妙,不是很好界定,特别是对介于某种界限之间的作品更难掌握。也不排除个人的审美喜好、疏漏等等,所以偏颇、不尽之处还是难免的。再此对所有这次参赛的作者说一句,感谢你们的支持,感谢你们的交流,感谢你们对诗歌的一片赤城,感动着你们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追求。诗歌给了我们力量、灵魂上的启迪、审美的感受。写诗,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目标,因此,希望大家对我的点评及时批评与指正。

感谢刀客老师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感谢所有作者的理解。

这次点评,对我的触动、帮助很大。《时光书》这个主题的外延很广,不太好把握,但是纵观这次作品的整体质量还是不错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时光、生命的认知与感悟。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我总结了诗歌中普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一、生造、硬造词汇,造成诗歌的晦涩;二、盲目创新,违背自然规律与生活常理的比喻、夸张,造成诗歌“天马行空”甚至“语无伦次”的“假、大、空”;三、平铺直叙,像流水帐一样的简单记录,毫无诗味;四、旁若无人的自我宣泄,缺乏真情实感的词语堆砌。这些也是目前网络诗歌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

就这几个问题,我简要谈一下个人浅见。

首先谈谈晦涩。假如你写出来的作品,不适合一般性读者阅读的话,那么你的情感如何与读者产生共鸣呢?纵观有史以来的诗歌佳作,那些长久不衰、流传之广、极富生命力的'作品,哪一首不是通俗易懂的?人类的情感,古今并无不同,却依然能从那些经典的诗歌中找到各种感情的共鸣和对心灵的慰籍。反之即使你写的再好,没人能看得懂或者只有少数个体看得懂,那何以被大家传唱呢?另有些诗歌爱好者认为,别人看不懂的诗歌就是好诗歌,的确,什么都可入诗,但如果太偏离了读者的认知领域,故作高深,像猜谜语一样去猜,等猜到谜底,那种直观的美感也已经荡然无存了。

那么造成诗歌晦涩的主要原因,我觉得首先是作者缺乏真情实感,没有用最熟悉的语言,最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次盲目追求出新,生造、硬造词汇,也容易造成晦涩与歧义。(当然,这里不排除个体独特的体验,但是你的文字一旦面对大众,你就要考虑一般性读者的感受。而不是针对某一个或部分个体)。

关于创新,鲁迅说得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这种探索精神是值得发扬与肯定的,然而无论怎样创新,还是不能违背生活与自然的常理,不能有悖于科学与自然常识。不能违背文学形象化的基本理论,需要脚踏实地,传统的东西不能丢,没有传统的东西做底蕴,你又如何创新?

这里举个例子,“将忧伤的泪水,化作‘淅沥小雨’”,虽然这个比喻俗套了些,但是容易被读者感知与接受;反之,如果将“泪水”比喻成“瀑布”,是否有点牵强了呢?什么样的大悲至于泪如瀑布?真正的大悲,也许是无泪。

造成平铺直叙、词语堆砌的主要原因是,读得少,文学理论基础薄,对生活的认识没有质感,没有很好的阅读大量的诗歌作品。另外,刻意的“创新”,也容易造成词语堆砌。

对于诗歌来说,虽无定法,却有方圆,别林斯基也曾做过这样的论述:“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说话,诗人则以形象和图画说话”。

我写的不好,非常不好,自己很不满意,但是这次诗评,自己明白许多道理,一个最深刻的认识,就是必须要夯实文学理论基础,否则如何支撑起你的诗歌大厦?“先学会祖宗留下来的语言”,明明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写字。

我一直喜欢把热爱文字的人比作“牧人”,让我们携手,在我们这个诗歌国度,开阔的大草原上,自由地放牧我们的文字,保护、爱护、继承并发扬传统诗歌底蕴的同时,勇于创新。

诗歌点评(2)

最新高三诗歌鉴赏公开课:诗歌点评

爱情来得那么的悄无声息

拂过你的身边

因感动而错过今生的相遇

碎碎的言语中

竟流露出你的关怀

相趣的打闹成为彼此的记忆

那是另一种感觉

画中如此雕刻的泪

成了缘的薄衣

你是我画卷中的过客

永远停留在那个午后

惬意的眸

透出爱的光影

是谁将它硬生生的拂去?

是哪多情而认知的.

爱其实离我很远

将苦涩埋藏在记忆的橱窗里

这是一种朦胧的情爱,很不确定,飘忽不定,甚至自相矛盾,显然是不成熟的遐想,甚至是一种混沌不清的爱情观的宣泄,格调明显不高。诗歌是要歌唱人间的真情的,歌唱善良和美好的人性的,而不应该不分低俗高雅地什么都写。应该清理一下思路,重新审视人生观和价值观,摆正爱情观,这样首先对你的前途有好处,而且可以在清醒了之后,使你以后的诗歌能与时代和青春同步。

你读过舒婷的《致橡树》吗?读过我就什么也不说了,没读过劝你读读,读懂了,你就知道你写的其实很幼稚。我也写过诗,后来因为稿费太少,就放弃了。不怕你笑话。

诗的语言可以打破语法修辞的限制,更奔放大胆些,这不是错,但不应该以此为理由而包装一些萎靡情绪,既不符合时代更不符合作者处在的那个青春年华。

诗歌点评(3)

望月怀远诗歌欣赏及点评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诗鉴赏

望月怀人,是古诗词中习见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写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中寄托的深远。句中一生字,极为生动,与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天涯共此时句,是化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而来。诗人巧妙地把写景与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首联擒题,以下诸句均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写多情人恼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表现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因为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一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与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更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为相思所苦的形象。

这一联看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人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 则是为了与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诗既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表现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因此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将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就是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歌在这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将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因而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将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表现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
本文【诗歌点评(优选3篇)】由作者学习方法汇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