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小蜻蜓》教学反思。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虽然学习材料简单,但在设计教案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地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一、创设情境,以美感人
《小蜻蜓》是一首三拍子歌曲,为此我将四二拍的《口哨与小狗》与四三拍的《拉勾勾》组合,作为进教室的音乐,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对四三拍子的歌曲有印象。《小蜻蜓》的音乐在整堂课中流淌,让学生细细品位体验歌曲的优美旋律。化妆表演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犹如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整堂课从开始的音乐美、到学生的歌声美、表演动作美、环境氛围美、课件制作美、教师语言美---无时不体现着美,“美”字贯穿始终。
二、巧用媒体、道具,激发兴趣
电脑多媒体教学由于它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教学反思《《小蜻蜓》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课件的优势,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三拍子节奏旋律,我准备制作小蜻蜓随三拍子音乐在美丽的田野上空捉蚊飞舞的动画,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解决了学习的重难点;在感受音高这一环节,我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把音的高低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的体态语言相融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表现小蜻蜓,制作许多非常精致的小蜻蜓头饰,让学生充分感受表演的逼真和表演的乐趣。
三、破除常规,学唱歌曲
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乏味。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歌曲教学的深度,体用图谱游戏,既简单明了形象地点出了歌曲的结构,又让学生在“蜻蜓飞舞”的游戏中学会歌曲,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热情、积极参与,从而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
四、拓展教材,想象模仿
学生学习音乐创作常常从模仿入手,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让学生模仿小蜻蜓飞舞时的舞姿,想象小蜻蜓捉蚊虫时勇敢、勤快的样子,并鼓励学生自编与众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激发学生的编创激情。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在指导学生表现小蜻蜓自豪的心情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懂得: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蜻蜓、更要保护益虫。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仍有不足之处,但通过以往不断的经验积累、课程反思,在教学方法上已经略有进步,针对教学亮点与缺点我进行了总结归纳:
亮点(一):谜语导入环节结合教师黑板绘制简笔画,激发学习兴趣。在课程导入环节,我通过谜语“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让学生思考猜想,引出课题。孩子们猜对谜语后,我问:你了解蜻蜓吗?你知道小蜻蜓的外貌特征吗?”孩子们很积极的描述他们眼中的小蜻蜓,我根据孩子们的口述,在黑板上画出了小蜻蜓的简笔画,也和孩子们补充说明了蜻蜓的眼睛、速度、习性同学们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对小蜻蜓更加喜爱,激发了演唱歌曲的情绪。
亮点(二):拓展编创环节。本节编创活动,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改编歌词,从而达到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的目的。“你可以把歌曲中的主角——小蜻蜓,换成其它喜欢的小动物……”没想到,孩子们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原歌词是:“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聪明的孩子们在改变动物名称的同时还不忘把相对应的活动方式改变,如:“小青蛙,是益虫,跳到西,跳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孩子们的世界真的是丰富多彩,真是让我对另眼相看.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今后我应带领孩子们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孩子们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带着童心去教学!
今天在常态调研课上,我出了一节小学一年级人音版《小蜻蜓》一课。《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经过杨老师对我这堂课的细心评课,我学习和领悟到了很多,我觉得每次出课都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一个提高。也是进行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一个平台。而且每次出完课后的评课都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使我豁然开朗。看出了自己的进步和需要努力和加强的地方。以下就是我出课以及评课后的浅薄的看法及反思。
1、优点以及成功之处(抓好课堂常规是基础)
我注重了学生的常规训练,因为我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好的常规养成那么教学将会无法进行,即使是将就进行下去了,那么课堂效率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也不会扎实。所以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常规的养成是基础。我觉得课堂常规的内容、要求、实施办法跟学科有关,跟教师的观念、水平、教学风格息息相关。音乐学科的课堂常规基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良好的音乐习惯,比如坐姿、演唱习惯、聆听音乐的习惯,解决怎样听怎样唱等问题。不是说新课程新课堂不要纪律不要规矩了,而是应该想办法怎样让学生快乐地端坐、怎样轻松自觉地保持安静的聆听习惯、教师是否以赞赏的态度接受学生的差异、课堂常规的建立是否遵循了循序渐进、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提供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应付混乱,消极地维持课堂秩序。
或者运用一些缺乏个性的口令,如“一二三,静下来!”等,虽然一时也有效,但是无法体现审美性和情感性。为此我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一些方法来建立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常规。比如:儿歌、谜语、游戏、情景式的描述、多媒体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利用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抓住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把课堂常规建立在无形中建立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如,我提到的问题;你喜欢小蜻蜓吗?为什么喜欢?喜欢她什么?发言顿时踊跃起来了。当我问到你们看看小蜻蜓它飞来飞去的干什么?他们就非常认真的去看,知道小蜻蜓在捕捉害虫为民除害。我还注意到了学生的举手的姿势,我会叫表现好坐的最好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并且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他举手规范我才请他来回答来表演,这样其他同学就都会学着她的样子做好。还有在设计情境表演以及乐器演奏的环节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再有就是我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了你来唱一句我来学一句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和学生及学生之间的学唱交流。
2、"败笔"之处(围绕课标挖掘教材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质是关键)
教学方法没有创新,还是没有摆脱以往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忽视了音乐在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创造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认为音乐课上只是反复的学唱完歌曲就是完成了。没有细心进行深处的挖掘教材,分析教材。没有很好的去分析音乐作品和怎样将这些音乐知识巧妙的结合到每个环节当中去。比如,〈〈小蜻蜓〉〉这首歌曲,歌曲简单易学,我设计的目标太过于单一,只是单纯的学会并完整的演唱歌曲,然后进行表演和器乐伴奏。环节非常单调,只是感觉每个环节做到了都有了就是完成了学会了。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细心深处的挖掘教材和好好的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能所导致。感觉没有东西可讲了,很多环节都是流于形式。就比如说:表演蜻蜓的飞舞我问到:你知道小蜻蜓有时候会低飞有时候会高飞有的时候会侧身的飞,这一环节就可以围绕歌曲的轻柔起伏的旋律特点来表现,在音高的时候做高飞的动作低音时做低飞。长音的时候我们可以侧着身体飞。从飞的不同环节掌握乐曲的旋律特点,这样就是有目的去做每一个环节了。我只是带着学生做蜻蜓飞舞时的情景,没有进一步的去引导。这点就是目标设定不明确。
音乐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及节奏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很容易从中产生情感体验,同时,音乐可以不借助于其它语言,直接将学生带入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中。比如;可以弹着琴让学生听一听小蜻蜓高飞了几次滑翔了几次?等环节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
音乐还是听觉艺术,细心的听赏是关键,让学生自己听这首歌曲的旋律它是快的还是慢的,那如果用动作来表示你认为是快飞表示合适还是慢飞合适,听听这段音乐是更合适小蜜蜂还是更合适蜻蜓?为什么?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什么样旋律的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动作去表示。还有在器乐演奏的时候仔细听老师都在哪里用了小乐器?高音几下,低音几下?原来在长音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些环节都环环相扣都是为了更好的挖掘作品而设置的。
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博大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人文思想,非常贴近人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再现音乐意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而奇思遐想。把学生带入到音乐创作的背景当中。例如,在听〈〈小蜻蜓〉〉音乐时,可以先放录音,让学生伴着音乐想象一下在碧绿的草地上,飞舞着各样的小蜻蜓,它们有的在草地上低飞,有的在天空中高飞,还有的在池塘边侧着飞。从中体会乐与人、乐与景、景与人之间和谐的美。从而让学生细致入微地去理解音乐作品,找出题材的元素。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习激情,调动学习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这样还能使整个环节非常自然的巧妙的在进行。
3、学生见解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其次,要创设舞台,展示个性。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想发展个性,就要有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发现自我,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其表现欲就要给其机会,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4、记再教设计
从新设立此课,我会以情境教学法深入开展,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以其直观、鲜明和富有情绪感染力的景象,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情感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想象和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通过律动体验情境。如:在碧绿的草地上一只可爱的蜻蜓飞来了,看看小蜻蜓在每个音上是怎样飞的?快飞还是慢飞?快飞适合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小动物?等等。
二通过情节体验情境比如在运用表演体验情境时,教师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的主体编制成一个具体的行为如小燕子飞,小蜜蜂飞,小鸟飞翔等形体姿态,或者表演将全班的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他们即兴创作表演小蜻蜓捕捉蚊子的情景,这样,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演,使之在童话角色的扮演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情节的演绎和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及旋律的特点。
三以音乐渲染情境如用不同的音乐去表现不同的动物如快速活泼的音乐表现小蜜蜂的飞,轻巧柔美的声音表现小蜻蜓的飞,从音乐中感受不同旋律的歌曲。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施教对象的不同,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渐展开,交错运用多种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活动一步一步地得到深化,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小蜻蜓》教学反思。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虽然学习材料简单,但在设计教案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地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一、创设情境,以美感人
《小蜻蜓》是一首三拍子歌曲,为此我将四二拍的《口哨与小狗》与四三拍的《拉勾勾》组合,作为进教室的音乐,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对四三拍子的歌曲有印象。《小蜻蜓》的音乐在整堂课中流淌,让学生细细品位体验歌曲的优美旋律。化妆表演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犹如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整堂课从开始的音乐美、到学生的歌声美、表演动作美、环境氛围美、课件制作美、教师语言美---无时不体现着美,“美”字贯穿始终。
二、巧用媒体、道具,激发兴趣
电脑多媒体教学由于它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教学反思《《小蜻蜓》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课件的优势,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三拍子节奏旋律,我准备制作小蜻蜓随三拍子音乐在美丽的田野上空捉蚊飞舞的动画,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解决了学习的重难点;在感受音高这一环节,我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把音的高低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的体态语言相融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表现小蜻蜓,制作许多非常精致的小蜻蜓头饰,让学生充分感受表演的逼真和表演的乐趣。
三、破除常规,学唱歌曲
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乏味。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歌曲教学的深度,体用图谱游戏,既简单明了形象地点出了歌曲的结构,又让学生在“蜻蜓飞舞”的游戏中学会歌曲,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热情、积极参与,从而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
四、拓展教材,想象模仿
学生学习音乐创作常常从模仿入手,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让学生模仿小蜻蜓飞舞时的舞姿,想象小蜻蜓捉蚊虫时勇敢、勤快的样子,并鼓励学生自编与众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激发学生的编创激情。
《小蜻蜓旅行记》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教学《小蜻蜓旅行记》一课时,我发现课文中第二、第三小节段式一样,都对蝴蝶飞到某个地方看见某个场景进行详细描写,于是我就归纳了这两小节的写法,设计了一个句式:“小蜻蜓飞过——(哪里),看见——————(谁在干什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这句话说完.
任务提出后,学生就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在小组中分别进行了交流。由于文章内容本身比较浅显,句式的提出也源自于课文,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的进行了补充和概括。也就是说,通过完成句式,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接着,根据课文第四节对蜻蜓飞过之处是简略描写的,这里就有了可以发挥的空间,此时让学生充分想象,再次运用这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并且句式在两次运用中,其功效也得到了最大化。
因此,我觉得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以点带面,适时适地地渗透一些的方法,以简单的句式训练这把金钥匙,引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并且进行说话的训练,可以不露痕迹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会读、会说,继而逐步会写。
《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四三拍子,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通过歌曲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歌曲短小简练,旋律平稳舒展,节奏上也大致相同,所以我采用的是从节奏方面入手这首歌,但是整节下来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
一、节奏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还小,节奏感不是特别好,所以我把歌曲的四句分别拿出来练习节奏。有的学生一直是一个节奏,有的学生节奏说对了手没拍对,还有的学生干脆手嘴对不上…面对这些问题,我不得不一遍遍的示范,一遍遍的练习,既耽误了时间,又枯燥无味,学生很快就没有了兴趣。
其实这首歌并没有太多的难点,也就只有一句“不吃菜”和之前的节奏不一样,我应该直接练习这句的节奏,然后听歌就行了。但是我把每一句的节奏都练了,所以听歌晚了。这说明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备好,没有预设好,我应该把所有能想得到的问题都想到,这样才会把握住课堂的节奏。
二、演唱方面
在经过多次磨课中,我向于红蓉老师学了一招,演唱时由不发声到悄悄唱再到大声唱。但是到了第三步大声唱时,把我吓了一跳:有几个学生扯着嗓子喊…为什么于老师的课没有出现的问题,我的课堂出现了?
三、伴奏方面
影响课堂质量和学生演唱的情绪,基本功亟待提升。
四、评价语言
可能是因为马老师听课我太兴奋了,以致每次评价我都重复学生说过的话,而且自己一点意识都没有,马老师支招:评价语言不一定是有声的,有时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工作快一年半了,虽然学校只有我一个音乐老师,但是我们综合组的老师都非常认真的帮我备课、评课,给我的教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让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谢我亲爱的同事们,更感谢马老师不辞辛苦的一次次听课、评课,给我更多的专业上的指点,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感谢给与我帮助的所有老师,我一定继续努力,向更高一层楼迈进!
《小蜻蜓》我从聆听《野蜂飞舞》开始导入,显得不太稳妥,首先我设计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专业化的术语太多,其次问题也太多,学生的说一说太多,体现不出音乐课的特点,也不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应以感受体验为主,不要说一些节奏、情绪等之类的词语,可以说一说“你的心情怎样?”或者“你有什么感受?”最后,可以这样设计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你来猜一猜它是谁?提示是一种小动物。”
第一次聆听从老师的演唱开始,请学生静静的聆听。第二次聆听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心情,第三次聆听就可以带学生一起来做动作飞一飞,飞出歌曲的旋律线,学生体验感受旋律线。不要问学生歌曲是几拍子的,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判断不出歌曲的拍子。这一切都在用身体去感受去体验,不用嘴来说,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律动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多去感受体验音乐。这样,整节课从音乐开始,也充满着音乐,可以占用20分钟的时间。在这20分钟内演唱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跟着伴奏来唱一唱,加入碰铃,加入动作都可以,形式的多样化。学习完歌曲之后我们可以再来唱一唱别的小动物。
聆听《野蜂飞舞》可以放在拓展环节,不说歌曲的`速度、节奏等专业词,说一说听到音乐后你觉得它会是什么动物?再次聆听时用手划旋律线感受和《小蜻蜓》的不同。从学生划出的旋律线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乐曲。
《小蜻蜓》教学反思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虽然学习材料简单,但在设计教案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地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一、创设情境,以美感人
《小蜻蜓》是一首三拍子歌曲,为此我将四二拍的《口哨与小狗》与四三拍的《拉勾勾》组合,作为进教室的音乐,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对四三拍子的歌曲有印象。《小蜻蜓》的音乐在整堂课中流淌,让学生细细品位体验歌曲的优美旋律。化妆表演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犹如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整堂课从开始的音乐美、到学生的歌声美、表演动作美、环境氛围美、课件制作美、教师语言美---无时不体现着美,“美”字贯穿始终。
二、巧用媒体、道具,激发兴趣
电脑多媒体教学由于它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课件的优势,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三拍子节奏旋律,我准备制作小蜻蜓随三拍子音乐在美丽的'田野上空捉蚊飞舞的动画,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解决了学习的重难点;在感受音高这一环节,我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把音的高低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的体态语言相融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表现小蜻蜓,制作许多非常精致的小蜻蜓头饰,让学生充分感受表演的逼真和表演的乐趣。
三、破除常规,学唱歌曲
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乏味。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歌曲教学的深度,体用图谱游戏,既简单明了形象地点出了歌曲的结构,又让学生在“蜻蜓飞舞”的游戏中学会歌曲,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热情、积极参与,从而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
四、拓展教材,想象模仿
学生学习音乐创作常常从模仿入手,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让学生模仿小蜻蜓飞舞时的舞姿,想象小蜻蜓捉蚊虫时勇敢、勤快的样子,并鼓励学生自编与众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激发学生的编创激情。
今天在常态调研课上,我出了一节小学一年级人音版《小蜻蜓》一课。《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经过杨老师对我这堂课的细心评课,我学习和领悟到了很多,我觉得每次出课都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一个提高。也是进行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一个平台。而且每次出完课后的评课都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使我豁然开朗。看出了自己的进步和需要努力和加强的地方。以下就是我出课以及评课后的浅薄的看法及反思。
1、优点以及成功之处(抓好课堂常规是基础)
我注重了学生的常规训练,因为我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好的常规养成那么教学将会无法进行,即使是将就进行下去了,那么课堂效率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也不会扎实。所以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常规的养成是基础。我觉得课堂常规的内容、要求、实施办法跟学科有关,跟教师的观念、水平、教学风格息息相关。音乐学科的课堂常规基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良好的音乐习惯,比如坐姿、演唱习惯、聆听音乐的习惯,解决怎样听怎样唱等问题。不是说新课程新课堂不要纪律不要规矩了,而是应该想办法怎样让学生快乐地端坐、怎样轻松自觉地保持安静的聆听习惯、教师是否以赞赏的态度接受学生的差异、课堂常规的建立是否遵循了循序渐进、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提供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应付混乱,消极地维持课堂秩序。或者运用一些缺乏个性的口令,如“一二三,静下来!”等,虽然一时也有效,但是无法体现审美性和情感性。为此我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一些方法来建立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常规。比如:儿歌、谜语、游戏、情景式的描述、多媒体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利用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抓住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把课堂常规建立在无形中建立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如,我提到的问题;你喜欢小蜻蜓吗?为什么喜欢?喜欢她什么?发言顿时踊跃起来了。当我问到你们看看小蜻蜓它飞来飞去的干什么?他们就非常认真的去看,知道小蜻蜓在捕捉害虫为民除害。我还注意到了学生的举手的姿势,我会叫表现好坐的最好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并且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他举手规范我才请他来回答来表演,这样其他同学就都会学着她的样子做好。还有在设计情境表演以及乐器演奏的环节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再有就是我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了你来唱一句我来学一句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和学生及学生之间的学唱交流。
2、"败笔"之处(围绕课标挖掘教材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质是关键)
教学方法没有创新,还是没有摆脱以往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忽视了音乐在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创造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认为音乐课上只是反复的学唱完歌曲就是完成了。没有细心进行深处的挖掘教材,分析教材。没有很好的去分析音乐作品和怎样将这些音乐知识巧妙的结合到每个环节当中去。比如,〈〈小蜻蜓〉〉这首歌曲,歌曲简单易学,我设计的目标太过于单一,只是单纯的学会并完整的演唱歌曲,然后进行表演和器乐伴奏。环节非常单调,只是感觉每个环节做到了都有了就是完成了学会了。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细心深处的挖掘教材和好好的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能所导致。感觉没有东西可讲了,很多环节都是流于形式。就比如说:表演蜻蜓的飞舞我问到:你知道小蜻蜓有时候会低飞有时候会高飞有的时候会侧身的飞,这一环节就可以围绕歌曲的轻柔起伏的旋律特点来表现,在音高的时候做高飞的动作低音时做低飞。长音的时候我们可以侧着身体飞。从飞的不同环节掌握乐曲的旋律特点,这样就是有目的去做每一个环节了。我只是带着学生做蜻蜓飞舞时的情景,没有进一步的去引导。这点就是目标设定不明确。
音乐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及节奏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很容易从中产生情感体验,同时,音乐可以不借助于其它语言,直接将学生带入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中。比如;可以弹着琴让学生听一听小蜻蜓高飞了几次滑翔了几次?等环节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
音乐还是听觉艺术,细心的听赏是关键,让学生自己听这首歌曲的旋律它是快的还是慢的,那如果用动作来表示你认为是快飞表示合适还是慢飞合适,听听这段音乐是更合适小蜜蜂还是更合适蜻蜓?为什么?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什么样旋律的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动作去表示。还有在器乐演奏的时候仔细听老师都在哪里用了小乐器?高音几下,低音几下?原来在长音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些环节都环环相扣都是为了更好的挖掘作品而设置的。
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博大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人文思想,非常贴近人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再现音乐意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而奇思遐想。把学生带入到音乐创作的背景当中。例如,在听〈〈小蜻蜓〉〉音乐时,可以先放录音,让学生伴着音乐想象一下在碧绿的草地上,飞舞着各样的小蜻蜓,它们有的在草地上低飞,有的在天空中高飞,还有的在池塘边侧着飞。从中体会乐与人、乐与景、景与人之间和谐的美。从而让学生细致入微地去理解音乐作品,找出题材的元素。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习激情,调动学习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这样还能使整个环节非常自然的巧妙的在进行。
3、学生见解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其次,要创设舞台,展示个性。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想发展个性,就要有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发现自我,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其表现欲就要给其机会,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5、记再教设计
从新设立此课,我会以情境教学法深入开展,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以其直观、鲜明和富有情绪感染力的景象,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情感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想象和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通过律动体验情境。如:在碧绿的草地上一只可爱的蜻蜓飞来了,看看小蜻蜓在每个音上是怎样飞的?快飞还是慢飞?快飞适合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小动物?等等。二通过情节体验情境比如在运用表演体验情境时,教师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的主体编制成一个具体的行为如小燕子飞,小蜜蜂飞,小鸟飞翔等形体姿态,或者表演将全班的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他们即兴创作表演小蜻蜓捕捉蚊子的情景,这样,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演,使之在童话角色的扮演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情节的演绎和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及旋律的特点。三以音乐渲染情境如用不同的音乐去表现不同的动物如快速活泼的音乐表现小蜜蜂的飞,轻巧柔美的声音表现小蜻蜓的飞,从音乐中感受不同旋律的歌曲。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施教对象的不同,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渐展开,交错运用多种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活动一步一步地得到深化,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小蜻蜓》教学设计及反思含教研员点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节奏练习
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来—做|好—朋|友——|
老—师|好——|老—师|好——|我—们|来—做|好—朋|友——|(边拍手边说,注意强弱)
二、导入
师:老师这还有一位朋友,也想和大家做朋友,我们看看是谁(幻灯片--蜻蜓)
师:哪位同学知道小蜻蜓有什么本领?
生:捉蚊子
师:小蜻蜓帮我们捉了这么多害虫,它对我们人类有益,它是益虫。它真是捕蚊的小英雄!是—个|捕蚊的|小—英|雄——|(注意强弱)
(初步渗透保护益虫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聆听
1、初步聆听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歌曲小蜻蜓,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欣赏完之后说一下你的感受。
生:…
2、再次聆听
师: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那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听一下,小蜻蜓都飞到哪里帮我们捉蚊子的,听出来的同学请听完音乐后安静的举手。
生:飞到西来飞到东(幻灯片)
师:让我们按节奏来读一下这一句(注意强弱)。
3、三听
师:小蜻蜓飞到西来的飞到东,都在哪里飞?让我们在来听一遍音乐。
生:菜地里、庄稼地里
师:小蜻蜓不但忙碌的捉害虫,还保护我们的庄稼和菜,不吃粮食不吃菜(幻灯片)。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一句。
师:接下来让我们完整的把这首歌的歌词按节奏朗读一遍吧,有乐器的同学用乐器打节奏,没有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拍手。(幻灯片)
四、学唱歌曲
1、大家想不想和小蜻蜓一起飞舞啊?让我们不出声的跟着音乐来唱一遍。
2、接下来用同桌能听得见的声音再来一遍。
3、现在能不能用自信的声音大声演唱?
4、接下来跟老师的琴唱一遍,注意强弱。
5、男女生合作演唱(注意演唱时声音要轻缓、流畅)。
6、加表演演唱。
五、情景创编表演:
在大自然中除了小蜻蜓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昆虫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益虫。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吗?大家能不能把它们也编成一首歌唱出来?
例如:
小蜜蜂,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采蜜的小英雄。
小蝴蝶,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传粉的小英雄!
小瓢虫,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捕蚜虫的小英雄。
六、课堂总结:
通过学唱歌曲,我们知道了小蜻蜓,小蝴蝶、小瓢虫都是益虫,这些益虫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爱护它,让大自然中有更多的昆虫在天空自由的翩翩起舞、快乐的生活!如果看到有人伤害它们,我们要坚决制止,大家说能做到吗?让我们一边唱一边模仿蜻蜓飞舞的样子有秩序的飞出教室。
教学反思: 《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四三拍子,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通过歌曲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歌曲短小简练,旋律平稳舒展,节奏上也大致相同,所以我采用的是从节奏方面入手这首歌,但是整节
下来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
一、节奏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还小,节奏感不是特别好,所以我把歌曲的四句分别拿出来练习节奏。有的学生一直是一个节奏,有的学生节奏说对了手没拍对,还有的学生干脆手嘴对不上…面对这些问题,我不得不一遍遍的'示范,一遍遍的练习,既耽误了时间,又枯燥无味,学生很快就没有了兴趣。
其实这首歌并没有太多的难点,也就只有一句“不吃菜”和之前的节奏不一样,我应该直接练习这句的节奏,然后听歌就行了。但是我把每一句的节奏都练了,所以听歌晚了。这说明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备好,没有预设好,我应该把所有能想得到的问题都想到,这样才会把握住课堂的节奏。
二、演唱方面
在经过多次磨课中,我向于红蓉老师学了一招,演唱时由不发声到悄悄唱再到大声唱。但是到了第三步大声唱时,把我吓了一跳:有几个学生扯着嗓子喊…为什么于老师的课没有出现的问题,我的课堂出现了?
三、伴奏方面,影响课堂质量和学生演唱的情绪,基本功亟待提升。
四、评价语言
可能是因为马老师听课我太兴奋了,以致每次评价我都重复学生说过的话,而且自己一点意识都没有,马老师支招:评价语言不一定是有声的,有时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工作快一年半了,虽然学校只有我一个音乐老师,但是我们综合组的老师都非常认真的帮我备课、评课,给我的教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让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谢我亲爱的同事们,更感谢马老师不辞辛苦的一次次听课、评课,给我更多的专业上的指点,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感谢给与我帮助的所有老师,我一定继续努力,向更高一层楼迈进!
教研员评课:
1、读节奏时间太长,早听、多听歌曲。
2、要做好预设与生成,针对不同的班级情况设计教学环节。不要在教学设计中自我设置障碍。
3、对学生的要求要有提前量,方能有效指导和掌控课堂。
4、强化专业基本功水平。
5、评价的方式课多元,语言再丰富些。
6、多看优质课的视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蜻蜓》教学反思范文
《小蜻蜓》我从聆听《野蜂飞舞》开始导入,显得不太稳妥,首先我设计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专业化的术语太多,其次问题也太多,学生的说一说太多,体现不出音乐课的特点,也不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应以感受体验为主,不要说一些节奏、情绪等之类的词语,可以说一说“你的.心情怎样?”或者“你有什么感受?”最后,可以这样设计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你来猜一猜它是谁?提示是一种小动物。”
第一次聆听从老师的演唱开始,请学生静静的聆听。第二次聆听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心情,第三次聆听就可以带学生一起来做动作飞一飞,飞出歌曲的旋律线,学生体验感受旋律线。不要问学生歌曲是几拍子的,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判断不出歌曲的拍子。这一切都在用身体去感受去体验,不用嘴来说,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律动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多去感受体验音乐。这样,整节课从音乐开始,也充满着音乐,可以占用20分钟的时间。在这20分钟内演唱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跟着伴奏来唱一唱,加入碰铃,加入动作都可以,形式的多样化。学习完歌曲之后我们可以再来唱一唱别的小动物。
聆听《野蜂飞舞》可以放在拓展环节,不说歌曲的速度、节奏等专业词,说一说听到音乐后你觉得它会是什么动物?再次聆听时用手划旋律线感受和《小蜻蜓》的不同。从学生划出的旋律线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乐曲。
音乐小蜻蜓教学反思
今天在常态调研课上,我出了一节小学一年级人音版《小蜻蜓》一课。《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经过杨老师对我这堂课的细心评课,我学习和领悟到了很多,我觉得每次出课都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一个提高。也是进行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一个平台。而且每次出完课后的评课都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使我豁然开朗。看出了自己的进步和需要努力和加强的地方。以下就是我出课以及评课后的浅薄的看法及反思。
1、优点以及成功之处(抓好课堂常规是基础)
我注重了学生的常规训练,因为我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好的常规养成那么教学将会无法进行,即使是将就进行下去了,那么课堂效率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也不会扎实。所以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常规的养成是基础。我觉得课堂常规的内容、要求、实施办法跟学科有关,跟教师的观念、水平、教学风格息息相关。音乐学科的课堂常规基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良好的音乐习惯,比如坐姿、演唱习惯、聆听音乐的习惯,解决怎样听怎样唱等问题。不是说新课程新课堂不要纪律不要规矩了,而是应该想办法怎样让学生快乐地端坐、怎样轻松自觉地保持安静的聆听习惯、教师是否以赞赏的态度接受学生的差异、课堂常规的建立是否遵循了循序渐进、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提供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应付混乱,消极地维持课堂秩序。
或者运用一些缺乏个性的口令,如“一二三,静下来!”等,虽然一时也有效,但是无法体现审美性和情感性。为此我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一些方法来建立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常规。比如:儿歌、谜语、游戏、情景式的描述、多媒体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利用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抓住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把课堂常规建立在无形中建立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如,我提到的问题;你喜欢小蜻蜓吗?为什么喜欢?喜欢她什么?发言顿时踊跃起来了。当我问到你们看看小蜻蜓它飞来飞去的干什么?他们就非常认真的去看,知道小蜻蜓在捕捉害虫为民除害。我还注意到了学生的举手的姿势,我会叫表现好坐的最好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并且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他举手规范我才请他来回答来表演,这样其他同学就都会学着她的样子做好。还有在设计情境表演以及乐器演奏的环节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再有就是我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了你来唱一句我来学一句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和学生及学生之间的学唱交流。
2、"败笔"之处(围绕课标挖掘教材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质是关键)
教学方法没有创新,还是没有摆脱以往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忽视了音乐在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创造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认为音乐课上只是反复的学唱完歌曲就是完成了。没有细心进行深处的挖掘教材,分析教材。没有很好的去分析音乐作品和怎样将这些音乐知识巧妙的结合到每个环节当中去。比如,〈〈小蜻蜓〉〉这首歌曲,歌曲简单易学,我设计的目标太过于单一,只是单纯的学会并完整的演唱歌曲,然后进行表演和器乐伴奏。环节非常单调,只是感觉每个环节做到了都有了就是完成了学会了。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细心深处的挖掘教材和好好的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能所导致。感觉没有东西可讲了,很多环节都是流于形式。就比如说:表演蜻蜓的飞舞我问到:你知道小蜻蜓有时候会低飞有时候会高飞有的时候会侧身的飞,这一环节就可以围绕歌曲的轻柔起伏的旋律特点来表现,在音高的时候做高飞的动作低音时做低飞。长音的时候我们可以侧着身体飞。从飞的不同环节掌握乐曲的旋律特点,这样就是有目的去做每一个环节了。我只是带着学生做蜻蜓飞舞时的情景,没有进一步的去引导。这点就是目标设定不明确。
音乐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及节奏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很容易从中产生情感体验,同时,音乐可以不借助于其它语言,直接将学生带入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中。比如;可以弹着琴让学生听一听小蜻蜓高飞了几次滑翔了几次?等环节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
音乐还是听觉艺术,细心的听赏是关键,让学生自己听这首歌曲的旋律它是快的还是慢的,那如果用动作来表示你认为是快飞表示合适还是慢飞合适,听听这段音乐是更合适小蜜蜂还是更合适蜻蜓?为什么?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什么样旋律的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动作去表示。还有在器乐演奏的时候仔细听老师都在哪里用了小乐器?高音几下,低音几下?原来在长音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些环节都环环相扣都是为了更好的挖掘作品而设置的。
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博大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人文思想,非常贴近人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再现音乐意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而奇思遐想。把学生带入到音乐创作的背景当中。例如,在听〈〈小蜻蜓〉〉音乐时,可以先放录音,让学生伴着音乐想象一下在碧绿的草地上,飞舞着各样的小蜻蜓,它们有的在草地上低飞,有的在天空中高飞,还有的在池塘边侧着飞。从中体会乐与人、乐与景、景与人之间和谐的美。从而让学生细致入微地去理解音乐作品,找出题材的元素。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习激情,调动学习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这样还能使整个环节非常自然的巧妙的在进行。
3学生见解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其次,要创设舞台,展示个性。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想发展个性,就要有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发现自我,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其表现欲就要给其机会,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4、记再教设计
从新设立此课,我会以情境教学法深入开展,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以其直观、鲜明和富有情绪感染力的景象,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情感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想象和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通过律动体验情境。如:在碧绿的草地上一只可爱的蜻蜓飞来了,看看小蜻蜓在每个音上是怎样飞的?快飞还是慢飞?快飞适合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小动物?等等。
二通过情节体验情境比如在运用表演体验情境时,教师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的主体编制成一个具体的行为如小燕子飞,小蜜蜂飞,小鸟飞翔等形体姿态,或者表演将全班的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他们即兴创作表演小蜻蜓捕捉蚊子的情景,这样,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演,使之在童话角色的扮演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情节的演绎和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及旋律的特点。
三以音乐渲染情境如用不同的音乐去表现不同的动物如快速活泼的音乐表现小蜜蜂的飞,轻巧柔美的声音表现小蜻蜓的飞,从音乐中感受不同旋律的歌曲。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施教对象的不同,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渐展开,交错运用多种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活动一步一步地得到深化,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小蜻蜓旅行记》优秀教学反思
《小蜻蜓旅行记》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教学《小蜻蜓旅行记》一课时,我发现课文中第二、第三小节段式一样,都对蝴蝶飞到某个地方看见某个场景进行详细描写,于是我就归纳了这两小节的写法,设计了一个句式:“小蜻蜓飞过——(哪里),看见——————(谁在干什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这句话说完.
任务提出后,学生就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在小组中分别进行了交流。由于文章内容本身比较浅显,句式的提出也源自于课文,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的进行了补充和概括。也就是说,通过完成句式,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接着,根据课文第四节对蜻蜓飞过之处是简略描写的,这里就有了可以发挥的.空间,此时让学生充分想象,再次运用这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并且句式在两次运用中,其功效也得到了最大化。
因此,我觉得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以点带面,适时适地地渗透一些的方法,以简单的句式训练这把金钥匙,引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并且进行说话的训练,可以不露痕迹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会读、会说,继而逐步会写。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小蜻蜓》教学反思范文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以小蜻蜓的形象为导入,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形状和特征,再让学生模仿小蜻蜓的动作来表演小蜻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的'特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小蜻蜓》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小蜻蜓》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小蜻蜓》,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形象。
2.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通过猜谜、聆听、创编、表演、用打击乐伴奏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歌曲表达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渗透保护益虫、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教育。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难点: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歌词创编、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为一拍,“吃”为两拍。学生容易受定势影响唱成“不”为两拍,“吃”为一拍。是教学歌曲的难点。
教学策略: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贯穿始终,创设一种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创造。
教具:
歌曲磁带、录音机、电子琴、课件、碰铃4个、头饰(蜻蜓、蚊子)、荷叶、荷花、歌词条、蜻蜓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进教室坐好。
二、师生问好。
1.今天老师见到我们102班小朋友一个个都这么可爱,坐得端端正正的样子特别有精神,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那么我们来拉勾勾做好朋友吧。
播放歌曲伴奏《拉勾勾》,齐唱,互相做拉勾勾律动游戏。
【设计意图:由于初次接触这个班级,由歌曲《拉勾勾》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了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2.真好!现在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了,那我们互相来问声好吧!你们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向你们问好的,待会儿请你们也学老师的样向老师问好。
⑴师边拍手边念:3—5︱2——︱6—1︱5——︱
小朋友,下午好。
⑵生拍手向老师问好。
⑶师:3—3︱2—3︱112︱6——︱
生:小朋友们下午好。
⑷生同上。
【设计意图:改变传统的问好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为本课的学习作好节奏、旋律方面的.铺垫,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三、谜语揭题,聆听旋律。
1.我发现102班小朋友不仅聪明,而且特别友爱。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打算送一只很漂亮很可爱的小昆虫给你们。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是最喜欢小动物的了。你们见了它呀一定会非常喜欢。它是谁呢?老师出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吧。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一双翅膀薄又明,捕捉蚊子有本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谜语的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2.那么我们请它出来吧!〔点击课件“课题”动画三只蜻蜓飞入,变成课题〕
3.哇!多么可爱的小蜻蜓啊!喜欢吗?说说你喜欢它的什么?
4.小蜻蜓今天来到我们班,非常开心,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了,你们看——
〔点击课件“节奏音乐”,两只小蜻蜓在飞舞。〕学生随音乐自由律动。
5.小蜻蜓飞来飞去的在干吗呀?(捕捉蚊子)〔点击课件"蜻蜓",出现捕蚊子的动画。〕
6.看到小蜻蜓忙着捕蚊子,你想对小蜻蜓说什么?
过渡语:小蜻蜓真是捕蚊的小英雄!帮我们捉了这么多害虫。它对我们人类有益,应该称它为益虫。让我们送一首歌来感谢小蜻蜓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小蜻蜓的喜爱,为歌曲的教学埋好情感的伏笔。以送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聆听歌曲的教学活动中显得亲切自然。】
四、聆听歌曲。
1.听第一遍:按节奏摆头拍手、张开双手学飞等简单律动。〔完毕课件点击"返回"〕
2.听第二遍:真好听!老师听了还想听呢。让我们指着歌词再来听一遍吧。
〔揭示歌词条〕师按旋律走向一格格指着歌词,突出强拍处。
【设计意图:歌词条的设计很新颖美观,强拍处底色用深蓝色,弱拍处用淡黄色。歌词的走向按旋律高低起伏,似乎是小蜻蜓在飞舞。给学生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旋律美感。】
过渡语:小蜻蜓听了我们送给它的歌,心里很高兴。它刚才悄悄地跟我说它更希望听小朋友们亲自唱给它听,那就让我们先来学会这首歌,等会唱给小蜻蜓听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渡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歌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用富有童趣的亲切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第三,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