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教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甄选8篇)

发布时间: 2024-06-29 17:15:3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并能初步体会是中蕴含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自主思考、小组讨论、PPT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诗词在古代交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会友送别,游迁升贬都会写诗写词感怀一番,收到的人,还常常再和一首。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这样内容的诗。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初读感知

用ppt出示刘禹锡简介如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板书标题)

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用ppt出示白居易当年所作之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简单描述白诗大意。

初读全诗,结合文中注释解释全文大意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三)深入研读

我们要理解本诗的内涵及情感,就须将本诗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去理解。那么我们对比白诗,来看看刘诗第一联为什么要这样写?

(刘禹锡这首是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写自己谪居在巴楚荒地,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有唱有和,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第二段有什么典故?暗含了怎样的情感?

(“闻笛赋”西晋向秀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杀后,向秀路过嵇康的家乡,听到有人吹笛,悲从中来,作出《思旧赋》;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的路上偶遇两童子下棋,就在一旁观看,童子下完棋后,斧头已经腐烂,王质下山后发现已过百年,同辈人皆已故去。此两句表明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暗示了世态的变迁,抒发回归之后物是人非,生疏惆怅的心情。)

本诗的第三联是千古名句,请同学们对比两首诗品析一下这两句。

(白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酬答。以沉舟、病树自喻,略有惆怅,又相当达观。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感到不平,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此外,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今日常被人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第四联质朴清新平实,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因第三联伤感低沉的情调,第四联便顺势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表明作者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四)巩固提高

我们学过的诗中,常常蕴含一些人生的哲理,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者你听说过哪些类似的诗句?简述说明了哪些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由《游山西村》等等)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全文生重点词句及大意。情感升华: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遇到挫折后,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叹息抱怨,而是勇敢豁达地继续生活下去

作业:课下请学生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下节课点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2)

教学目的:

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情景:小刚和小强是一对好朋友。初中毕业后,两人都没有考上高中。转眼已经有三年没有见面了。今天,在母校门口偶遇了,他们会有怎样的举动呢?请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

(预设表演:握手、拥抱、互相打招呼;交流别后的生活;回忆当年的学习生活等)。

(设计此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发挥想象,发挥潜力,通过表演来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 诗歌背景介绍。

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诗中也有两位故人,他们是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三、 解题。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四、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五、 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 分组说话,生生互动。请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组里,用优美的语言把头脑里想象的诗歌画面描述出来,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力求全面理解诗歌的意境。

(二) 老师作简洁的诗歌赏析介绍,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深入地理解诗歌。

(这首诗歌的首联直抒胸臆。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被贬到“巴山蜀水凄凉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载”,其间苦楚可以想见。“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颈联承颔联而来。“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这种与诗人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并不奇怪,因为时代不同,欣赏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作者不同这是很自然的。,尾联看似平淡,其实是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慨。)

板书:

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 “弃置身” 愤激之情

颔联:运用典故。《闻笛赋》 “烂柯人” 感叹之情

颈联:千古名句。“沉舟” “病树” 自比之意

尾联:点睛之笔。“歌一曲” “长精神” 坚忍之慨

(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遍。

六、 学习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结构美。

(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七、 背诵大比拼。规定5分钟的时间,看谁背得最快最好。请背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八、 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结合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写一篇200——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并能初步体会是中蕴含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自主思考、小组讨论、PPT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诗词在古代交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会友送别,游迁升贬都会写诗写词感怀一番,收到的人,还常常再和一首。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这样内容的诗。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初读感知

用ppt出示刘禹锡简介如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板书标题)

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用ppt出示白居易当年所作之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简单描述白诗大意。

初读全诗,结合文中注释解释全文大意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三)深入研读

我们要理解本诗的内涵及情感,就须将本诗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去理解。那么我们对比白诗,来看看刘诗第一联为什么要这样写?

(刘禹锡这首是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写自己谪居在巴楚荒地,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有唱有和,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第二段有什么典故?暗含了怎样的情感?

(“闻笛赋”西晋向秀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杀后,向秀路过嵇康的家乡,听到有人吹笛,悲从中来,作出《思旧赋》;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的路上偶遇两童子下棋,就在一旁观看,童子下完棋后,斧头已经腐烂,王质下山后发现已过百年,同辈人皆已故去。此两句表明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暗示了世态的变迁,抒发回归之后物是人非,生疏惆怅的心情。)

本诗的第三联是千古名句,请同学们对比两首诗品析一下这两句。

(白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酬答。以沉舟、病树自喻,略有惆怅,又相当达观。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感到不平,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此外,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今日常被人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第四联质朴清新平实,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因第三联伤感低沉的情调,第四联便顺势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表明作者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四)巩固提高

我们学过的诗中,常常蕴含一些人生的哲理,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者你听说过哪些类似的诗句?简述说明了哪些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由《游山西村》等等)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全文生重点词句及大意。情感升华: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遇到挫折后,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叹息抱怨,而是勇敢豁达地继续生活下去

作业:课下请学生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下节课点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4)

教学目的:

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情景:小刚和小强是一对好朋友。初中毕业后,两人都没有考上高中。转眼已经有三年没有见面了。今天,在母校门口偶遇了,他们会有怎样的举动呢?请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

(预设表演:握手、拥抱、互相打招呼;交流别后的生活;回忆当年的学习生活等)。

(设计此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发挥想象,发挥潜力,通过表演来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 诗歌背景介绍。

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诗中也有两位故人,他们是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三、 解题。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四、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五、 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 分组说话,生生互动。请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组里,用优美的语言把头脑里想象的诗歌画面描述出来,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力求全面理解诗歌的意境。

(二) 老师作简洁的诗歌赏析介绍,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深入地理解诗歌。

(这首诗歌的首联直抒胸臆。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被贬到“巴山蜀水凄凉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载”,其间苦楚可以想见。“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颈联承颔联而来。“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这种与诗人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并不奇怪,因为时代不同,欣赏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作者不同这是很自然的。,尾联看似平淡,其实是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慨。)

板书:

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 “弃置身” 愤激之情

颔联:运用典故。《闻笛赋》 “烂柯人” 感叹之情

颈联:千古名句。“沉舟” “病树” 自比之意

尾联:点睛之笔。“歌一曲” “长精神” 坚忍之慨

(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遍。

六、 学习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结构美。

(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七、 背诵大比拼。规定5分钟的时间,看谁背得最快最好。请背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八、 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结合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写一篇200——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5)

第一次讲课的教案参考了别人的,还是有点差!再接再厉(一)课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二)课型:新授课(针对初中二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第一课时(四)教学目标:在朗读诗歌中,了解、熟悉本诗,体会本诗思想感情。(五)教学重点: 1、朗诵本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悟作者所表达的精神。(六)教学难点: 1、背诵本诗。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诗中哲理。(七)教学方法: 1、以教师讲授为主。2、师生互动,共同学习。3、课下让学生组成学习兴趣小组,继续讨论学习刘禹锡的诗。 (八)教学媒体:PPT (九)教学过程: 1、引入(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特别是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在此之前,我们学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请问同学们,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一位著名诗人?)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刘禹锡的另外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介绍作者及背景:(PPT)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至今。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是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宴席上写诗相赠刘禹锡。《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各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为刘禹锡遭贬谪鸣不平。刘禹锡便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3、解题酬,在这里是酬谢的意思; 乐天,是白居易的字。初逢,是分别之后,初次相逢。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诗的回赠之说。4、放音频朗诵,让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字形。共同感受一下这首诗的意境。5、大家齐声朗读课文,再次纠正字音,体会本诗思想感情。注意停顿和速度。根据同学朗读情况,为同学讲解朗读:“巴山楚水凄凉地”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突出“凄凉”。“二十三年弃置身”,较之前一句,音调应上扬。“弃置身”说的是坎坷,读时可有愤愤不平之感。颈联,作者在情感上已起了变化,音调应上扬。强调“千帆过”“万木春”六字充满力量和希望。最后一句,朗读高潮,“长精神”三字应读的高亢有力,掷地有声。6、讲解分析 ①首联“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直抒胸臆,对二十三年来被朝廷弃置在“凄凉之地”的愤懑与苍凉。②本诗的颔联(第二句)中“烂柯人”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参考:“烂柯人”指王质,相传晋人王质进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他看棋看到终局,手里的斧头柄(柯)已朽烂了。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过去了一百年,同村的人都已死尽(见《述异记》)作者以王质自比,说明被贬时间已久。感叹回乡后可能和乡人都不相识了,表现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和世态变迁及回归后生疏怅惘之感。③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来比喻在他被贬居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客观上却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它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当我们遇到人生的挫折时,也应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大家要注意颈联是本诗千古名句?也是理解的重点)(本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这首诗的尾联,鉴赏这首诗以及七言律诗有哪些特点等。)(十)小结(PPT)首联:直抒胸臆颔联:运用典故颈联:千古名句(十一)课后作业(PPT) 1、背诵、默写本诗(下节课找同学抽背) 2、扩展知识:查找刘禹锡其他诗歌,请同学们在课下分成学习兴趣小组,共同查找、探讨、学习刘禹锡的诗。(同学们关于本堂课的内容有什么问题或者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疑惑,可以在课下和我交流、探讨,谢谢大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6)

八年级语文教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号: 日期:  第  4 页 课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 总课时 1 授课时间 3.8 课型 预习展示课 主备人   陈永平 使用人   签批   学习 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时间预设: 知识链接5分钟 理解内容10分钟 把握感情25分钟 综合检测5分钟 重点 背诵默写,理解性默写。难点 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学 习 过 程 知识点、易错点、关键点、分析问题思想方法等 导入新课: 大家熟知的《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借《陋室铭》一文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他仕途坎坷,被一贬再贬,辗转四川,湖南,湖北一带二十多年。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律诗,看看作者又借此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先让课代表领着大家来了解一下作者、写作背景和文章题目的含义。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在文学史上有“诗豪”之称,和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曾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擅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传世。2.写作背景:诗人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白居易相会,在酒宴上自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对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3.文题理解:“酬”这里是“以诗相答”之意。“乐天”,白居易的字。“扬州”,相逢的地点。“见”有“感谢”之意。“赠”指白居易的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这首诗是对白居易在宴席上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的酬答。文题的意思就是在扬州与白居易初次相逢的酒席上酬谢他的赠诗。大胆猜测: 根据作者相关情况、背景知识和文章题目的理解,你猜测一下诗人刘禹锡和的这首律诗会写些什么?表达怎样的情感?   带着这样的猜测我们看看作者刘禹锡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 自学指导(一):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内容,6分钟后班内交流。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自学指导(二): 你觉得诗中的哪些关键词,关键句有深层含义?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内交流,也可以打破小组界限向其他组请教,5分钟后看哪组的理解更深入,更有见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交代了贬官的地点和时间,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凄凉地,弃置身渲染出了作者谪居的痛苦经历,感受到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的时间之长,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短短十四个字,就表达出如此复杂的感情,正是用典的魅力。怀念旧日朋友,独自徒劳的吟诵古人的诗文;昔人已逝,不能听到了,回到故乡,人非物非,恍若隔了上百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千帆”“万木”比喻在他贬谪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借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暗示社会的发展的的必然:新的事物必然代替旧的事物,社会必将向前发展。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尽显作者豁达开朗的胸襟。同时表达了沉舟也要重整风帆,赶上长风;病树也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表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友人共勉。突出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气概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主题思想: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坚定乐观和豁达进取的精神。检测题: 1.抒写作者长期谪居生活艰辛的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2. 表达诗人对世事沧桑和亲朋凋零的伤感的诗句: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诗中表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的哲理的是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附:板书设计     首联:坎坷境遇-------渲染------辛酸愤懑  悲愤心情 颔联:归来感慨-------用典------悲痛怀念  思念故友 颈联:预示前景-------比喻------豁达开朗    坚定乐观   尾联:感激共勉-------点题------坚定乐观  豁达进取 附: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7)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赏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情景:小刚和小强是一对好朋友。初中毕业后,两人都没有考上高中。转眼已经有三年没有见面了。今天,在母校门口偶遇了,他们会有怎样的举动呢?请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

(预设表演:握手、拥抱、互相打招呼;交流别后的生活;回忆当年的学习生活等)。

(设计此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发挥想象,发挥潜力,通过表演来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诗歌背景介绍。

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诗中也有两位故人,他们是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三、解题。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四、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五、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分组说话,生生互动。请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组里,用优美的语言把头脑里想象的诗歌画面描述出来,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力求全面理解诗歌的意境。

(二)老师作简洁的诗歌赏析介绍,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深入地理解诗歌。

(这首诗歌的首联直抒胸臆。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被贬到“巴山蜀水凄凉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载”,其间苦楚可以想见。“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颈联承颔联而来。“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这种与诗人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并不奇怪,因为时代不同,欣赏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作者不同这是很自然的。尾联看似平淡,其实是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慨。)

板书:

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 “弃置身”愤激之情

颔联:运用典故。《闻笛赋》 “烂柯人”感叹之情

颈联:千古名句。“沉舟” “病树”自比之意

尾联:点睛之笔。“歌一曲” “长精神”坚忍之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遍。

六、学习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结构美。

(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七、背诵大比拼。规定5分钟的时间,看谁背得最快最好。请背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八、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结合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写一篇200——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8)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二首诗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能抑扬顿挫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初步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初步了解一些诗人的生平事迹,体会他们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名句作一些浅显的分析

教师导学:

一、学习第一首《回乡偶书》

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作者简介及导入课题:贺知章,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三、据题质疑:

⑴这里的“偶书”是什么意思?诗人并非着意作诗,只是把回乡后感受最深的事和想法记下来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㈡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⒉检查反馈:

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

②齐读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诗

②范读,生画节奏

③分组读诗

④齐读古诗

㈢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思考:

1、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当儿童笑问客人的时候。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指导朗读古诗

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⑴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⑵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⑶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4、主题:《回乡偶书》通过写诗人年老回乡的感慨和见闻,表达了他深感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无所适从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夜雨寄北》

1、学生齐读诗歌。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李义山诗集》。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唐代诗人。25岁时中了进士,因受到党争的牵连,屡遭排斥,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一生穷愁潦倒。他的诗多表现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对爱情的`追求。但他开创了诗歌上新的风格、新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他对我国的古典诗歌有所发展和丰富。

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也有人说是写给友人的。

3、品味感悟:

3、思考: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

是妻子在问丈夫。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并非一处,是彼此相隔一方;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亦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②“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4、主题:《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课堂小结:《回乡偶书》抒写久客伤老之情。这首诗不事雕琢,言辞亲切平和,却深情表达了回乡的喜悦和对岁月流失的感伤。《夜雨寄北》(又称《夜雨寄内》),是爱情诗,表达诗人思念妻子的感情。诗人把秋雨夜景与思念家人的愁绪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淡淡的四句小诗,产生了不凡的艺术感染力。

作业: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后三首诗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能抑扬顿挫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初步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初步了解一些诗人的生平事迹,体会他们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名句作一些浅显的分析

教师导学:

一、《淮上与友人别》

1、诗人简介,见课文。

2、齐读全诗。

3、品析诗句:

4、思考:

①诗中第①②句写了哪里东西?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好的春光。在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

②诗中的“风笛”、“离亭”有什么意蕴?

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

5、主题:《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

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从体

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

“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

5、主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三、《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评点:

4、名句赏析: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在当时这些地方都是很荒僻偏远的。

②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也有人认为这句是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两种观点各有依据,讲授时不必强求理解的一致性)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5、主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温馨提示:
本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甄选8篇)】由作者教育那些事儿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