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饱含着浓浓的情感,让人深受感动和鼓舞的文章。阅读这篇文章,目的在于使小学生在刚刚开始了解人生的阶段中,能学习霍金这样杰出人物的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残酷命运挑战的精神,并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提供学习的榜样。
史蒂芬·霍金是不为学生熟悉的,很多学生都没有听过他的事迹,但课文却很容易吸引学生,除了因为霍金的事迹令人感动外,还因为作者那饱含激情的叙述和透彻明快的议论深深地打动人心。
为了帮助学生很快走近霍金,理解课文,我抓住了教材中的一个中心词——“非凡”,围绕这两个字设计教学。为了突出“非凡”,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对比”的方法开展教学。
在课的一开始,我就以复习导入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回顾“身体残废,身患绝症”的霍金,也就是课文第三自然段。这部分是在上节课学习过的,在第二教时开始花时间复习,就是为了能与下文产生对比:在每位学生的心里深深刻下烙印——这是一位不幸的人,不能说话,不能行动,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活动的人。而且,随着课文学习的层层深入,这部分还将反复出现,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以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灵魂的共鸣。
与身体的不幸产生对比的,有三方面,也就是板书中的三个“非凡”:活着非凡、成就非凡、精神非凡。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三个方面是随着课文的学习层层推进,逐一揭示的。
第一个“非凡”,在文中没有过多的描绘,只有两句话而已。但医生的断言,以及霍金用行动创造出的生命奇迹,早就了这第一个“非凡”。教学同样也不需要过多的环节,教师的引读以及描述性的语言很快就能帮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个“非凡”,课文中最显而易见的内容,文中很多地方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霍金的“伟大成就”。文中更是用了许多精练的词句来突出他的成就:宇宙之王、科学巨人、物理天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等,这样的成就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可以称之为“非凡”,更何况是一个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人呢?教学至此,再次回复到上文,对比的效果水到渠成。
第三个“非凡”,是最“非凡”的“非凡”,是全文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有了前两个“非凡”的学习作为铺垫,学生的情感已经由最初的震惊、不可思议逐渐产生敬佩,但学生还是无法完全走入这个巨人的内心。此时,课文中一位女记者的提问就像说出了学生的心里话:“您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借着这个提问,我设计让学生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感受,然后,屏幕上慢慢出现霍金的问答。这是一段富有诗意的文字,短短五行字,留给我们的却很多,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一次次地用自己的情感读者,一次次地被霍金地精神感动着,对第三个“非凡”的理解也逐渐深刻清晰。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朴实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一起去朗读、感悟文本,与学生们一起接受了一次震撼心灵的洗礼。学生们也能较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轮椅上的霍金》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文章。课文里介绍了非凡的科学家霍金以坚强的毅力不断的挑战命运,挑战科学。他那种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令所有世人啧啧称赞和折服。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他的坚强毅力和人格魅力,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在当今人才济济的竞争社会里,人要具有这种坚强的毅力简直是太重要了,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为了教育现代的独生子们能更好地走入社会,融入社会,这篇教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充分预习。说实在的,课前,我心里很没底。首先,学生没有对残疾人生活的深刻体验,对霍金这样一位外国的著名科学家更是陌生,再加上那些难懂的物理术语。其次,课文篇幅较长,语言凝练,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课还是要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如何让霍金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是我在备课时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首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搜集资料,了解霍金的生平事迹,为学习本篇课文进行大量的铺垫。在上第一课时时,师生进行充分交流,并让学生模仿霍金身体彻底变形后的样子,保持一分钟,再让他们谈谈感受。然后顺势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是,霍金的形象已初步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二: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长,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做到了长文短教,长文精教,以读促讲,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本课教学,我抓住女记者的提问来切入本课的教学,合理选择并调整了教学内容,重点引导学生研读命运对霍金究竟怎样残酷及从哪些方面看出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体会霍金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坚强、乐观的人格魅力。
第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引领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与强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以这三大板块来组织本课时的教学。课堂的一开始,我采用身份置换的方式让学生以一个记者的身份走近霍金,向霍金提问,质疑心中的困惑。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文本,开始了和霍金的对话。课堂中,我又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不断地让学生诵读课文,品读课文,充分感受霍金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面对残酷命运的乐观而又豁达的精神。其间又不断抛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心灵和人物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如,在教学命运对霍金实在是残酷时,提出“同学们,一般人如果遭遇如此的命运,可能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再如,假如这样一位不幸的人此刻就在我们教室里,你的心情怎样?又如在引导学生体会霍金对名利的淡泊、忘我工作的崇高品质时。以一句“生活中的一些明星出名后会干什么”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去触摸语言、感悟文本。学生的体验丰富了,才透过文本的语言文字领悟到霍金的淡泊名利以及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这不仅带给了学生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教会他们学会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纵观本课教学,我觉得有几个地方的教学还很不到位:
1、由于课文比较长,因此虽然在设计的时候想方设法抓住重点展开教学,但还是觉得时间很紧,为了赶进度,所以对几个重点的品读感悟还不到位,感觉浮于表面,不能品到点子上,深感遗憾。例如对一组排比句的教学,对霍金这段话的理解等。
2、课的结尾有匆匆收场之感。本来还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但临近下课,便匆匆结束,未能将课堂推向高潮,甚为遗憾!
3、让学生潜心阅读感悟的时间太少,交流时导得过多,总是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而匆匆收场,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4、虽然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的好教材,但这首先是一堂语文课,而我在教学中,过多地注重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没有更好地挖掘本课教学的语文味,这是我本课教学的又一不足之处。如何在本课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敬请各位朋友给我提出宝贵建议。
本篇课文围绕霍金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物理天才”和“生活强者”。学习本文,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呢?除了充分感受霍金身上那乐观勇敢的人生态度和对科学执着探索的精神外,我回忆起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师:(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你眼中的霍金是什么样子的?生:他歪着头,肩膀一高一低,好像很累的样子。生:他坐在轮椅上,一手握着拟声器键盘,很认真地看着大家。……
师:课文是如何描述的呢?(出示内容、指名生读)师:看一看,文中描写霍金标志性动作的时候,是怎么写的?生:好像是从头到脚的顺序。生:可是最后还特意写了霍金的嘴巴。师:既然是按从头到脚的顺序,为什么要把对于嘴的描写放到最后呢?你能结合插图,谈谈你的体会吗?生:我看到插图,第一个印象就是霍金在对着我笑,他的嘴也是比较有标志性的,所以才放在最后。
师:你看到了霍金在对着你笑,那你透过这个微笑看到了什么呢?生:看到了他面对命运的折磨,依然乐观的态度。生:他仿佛在告诉大家,他不惧人生中的遭遇,只要勇敢,可以战胜命运!生:他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他的脑子没有残疾,他的微笑让我看到了他就是生活的强者!我十分佩服他!
回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三点做得比较好:
1、利用资料、录像等拉近学生与霍金的距离孩子们对霍金了解不多,对卢伽雷氏症更是闻所未闻。只读文字,对孩子的心灵没有什么冲击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从文章后半部分记者的采访入手,利用记者采访录象,让学生亲眼目睹霍金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连说话都是异常艰难。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卢伽雷氏症给霍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从而感受霍金是多么坚强、乐观。另外,利用资料结合文本让学生了解卢伽雷氏症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疾病。
2、结合实际,将心比心,感受强者魅力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生活在蜜罐里,他们没有吃过苦,更体会不到残疾人的生活有多么艰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两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心比心,感受霍金的坚强和乐观。一次是霍金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这段话,让学生想想,如果让你说说你拥有什么,你会说什么?孩子们从霍金身上学到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只看自己拥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懂得了虽然生活给予霍金的是那么少,但他却有一颗感恩的心。第二次是感受命运对霍金如此残酷时,看着霍金的图片,启发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是你遭遇这样的厄运,你会怎么样?此时,孩子们对霍金的不幸和坚强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3、抓住非凡的科学家,引入文章,整体感知霍金不仅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还是一位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而这两方面的内容是揉在一起介绍的。因此,我抓住课后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组织教学,从整体入手,对霍金有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认识。而这样的教学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三个方面是随着课文的学习层层推进,逐一揭示的。第一个非凡,在文中没有过多的描绘,只有两句话而已。但医生的断言,以及霍金用行动创造出的生命奇迹,早就了这第一个非凡。教学同样也不需要过多的环节,教师的引读以及描述性的语言很快就能帮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第二个非凡,课文中最显而易见的内容,文中很多地方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霍金的伟大成就。文中更是用了许多精练的词句来突出他的成就:宇宙之王、科学巨人、物理天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等,这样的成就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可以称之为非凡,更何况是一个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人呢?教学至此,再次回复到上文,对比的效果水到渠成。
《轮椅上的霍金》是一篇饱含着浓浓的情感,让人深受感动和鼓舞的文章。阅读这篇文章,目的在于使小学生能学习霍金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残酷命运挑战的精神,并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提供学习的榜样。
这篇课文比较长,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做到了长文短教,长文精教,以读促讲,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课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我合理选择并调整了教学内容,重点引导学生研读命运对霍金究竟怎样残酷,以及从哪些方面看出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体会霍金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坚强、乐观的人格魅力。课堂的一开始,我抓住女记者的提问来切入本课的教学,采用身份置换的方式让学生以一个记者的身份走近霍金,向霍金提问,质疑心中的困惑。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文本,开始了和霍金的对话。课堂中,我又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不断地让学生诵读课文,品读课文,充分感受霍金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面对残酷命运的乐观而又豁达的精神。其间又不断抛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心灵和人物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如,在教学命运对霍金实在是残酷时,提出“同学们,一般人如果遭遇如此的命运,可能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再如,假如这样一位不幸的人此刻就在我们教室里,你的心情怎样?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去触摸语言、感悟文本。
由于课文比较长,虽然在设计的时候想方设法抓住重点展开教学,但还是觉得时间很紧,为了赶进度,所以对几个重点的品读感悟还不到位,感觉浮于表面,不能品到点子上,深感遗憾。
回顾这一课的学习,有几点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1.怎样让学生领会霍金热爱生活的态度,顽强的科学求索精神和人格魅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全文篇幅较长,把握全文的脉络有困难。于是,我让学生找到总述霍金魅力的课文的第八自然段作为教学的线索,从而将课文分成了“物理天才”和“生活强者”两个部分,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困难。
2.命运让霍金失去了什么?课文第3自然段的文字表述抽象、概括。学生透过文本的语言得到的也是冷冰冰的抽象结论:双腿瘫痪、说话功能被剥夺、身体彻底变形。这文字背后包含的丰富的震撼人心的内容被省去了。由于学生受到年龄、生活经历的限制,他们难以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很难体会出“残酷”的内涵,从而也就不能较好地体会霍金作为生活强者的一面。为了丰富学生的体验,我采用了填补文本空白的方式,抓住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怎样?让他失去说话的功能,他不能怎样?(句式一: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________,不能_________……句式二:命运让霍金失去说话的功能,他不能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组句子来说一说)。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表述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受到深深的震撼:命运对霍金如此的残酷,而霍金却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学生较好地体会到了这段话语背后所包含的满足、乐观、顽强、执著……
霍金遭遇了残酷的命运,作者详写了他如何全身瘫痪,被禁锢于轮椅,如何手术治疗,被剥夺了说话的功能,如何因为疾病使他的身体彻底变形,如何依赖机器看书阅读,像蚕吃桑叶般……越是详写,就越令读者感到他的艰难;至于霍金的科学成就涉及到专门知识、高深理论,既不可能一一详写,也不可能让读者一一明白,所以采用了概括介绍的方式,列举了思维飞越的范围,研究的课题,“发现”、“推论”、“建立”的相关理论和美好构想,最后以十分难得的“会员”和“教授”表明人们对他巨大成就的认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样,愈是详写命运残酷,愈是略写成就巨大,二者形成了映衬突出、相辅相成的显著效果。教学本文时,我带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霍金的人格魅力。
没有过分拘泥于课文,通过让学生课前充分搜集资料,对照课文,体会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不同,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搜集的材料,讲述霍金的故事,掌握利用“小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的表达技巧,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今天教完了《轮椅上的霍金》。这是一篇极其感人的人物介绍,也是一篇励志课文。怀着对霍金的崇敬,也非常想让学生从中汲取到更多的力量,改变部分同学懒散的学习态度,我一直是谨慎的教着的。可现在课文教完了,离我想象中的效果却相差甚远:学生木然,课堂沉闷,节奏松散。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有很多反思,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1、课前充分准备非常重要。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我对第三自然段的教学设计较为细致,学生自读后都能谈出自己的理解,条理清晰。而对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要求不太明确,部分学生思考缺少方向,如要求学生通过对比,体会文中语句的写法,未能指名通过每句话去比较。
2、对重点问题的指导缺少必要坡度和适合学生思考的指导途径。在理解霍金说的那一段话,由于对第八自然段缺乏深入地理解,因此当出示霍金的这一段话时,学生都是很木然,不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教者对课文未能充分的理解。在教学时,我自己对一些理解性的题目都未能独立思考,而是借助教参,所以缺少思考的过程,那么在指导学生时也未能找出适合的方法。因此,以后在教学时,凡是让学生思考的,自己必须要独立思考一遍,先要自己下水,才知问题的深浅。
4、对主要的内容理解,必须让学生有明确理解,清晰的语言表达,不能模糊。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这一个月来整个人感觉太累。对于已经有8年教龄的“老教师”来说还是第一次。直到今天才有时间坐在电脑上写写反思,一来是对这堂课做一个总结,二来是完成本月的教育随笔。
10月9日,太仓市教培研中心对我校进行了调研。原本与语文教研员薛老师不认识的我,由于电大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是薛老师,使得她对我有一点印象。这次被她点中。晕啊!
原本只想比较顺利的上完,不要太差劲就可以了!没有想到居然给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下面我就谈谈对这堂课的准备和反思。
《轮椅上的霍金》是一篇振奋人心、感人至深的文章。主人公霍金在全身瘫痪,失去说话能力,全身只有大脑能够思考的情况下,完成了常人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并且在物理科学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令世人称颂。此文与去年的《海伦·凯勒》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知道要来调研,我做了如下准备:
一、熟悉教案
我把这篇课文的教案作了详细的分析。借助语文参考书、备课手册,对事先备好的课作了整理。为了使整堂课更加流畅,更有把握,我增加了许多过渡,并且用红笔来写。这样上课时才更加游刃有余,不至于紧张。
二、多媒体辅助
多媒体是使一堂课更加精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通过网络进行了课件的下载。由于和所备的课不一样,我有根据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霍金的图片、课文中霍金取得的荣誉的补充、霍金科学著作《时间简史》的资料以及霍金的名言。使得课件更加与教案一致,内容更加饱满。
三、资料搜集
第一课时预习时,我让学生收集了许多霍金的资料。大家对霍金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由于比较充分的准备,使得整堂课比较顺利地上完了。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下面我就结合薛老师的意见和我自己的感受来谈谈课的不足:
一、学生朗读准备不够
这一不足是我个人感觉,薛老师没有提到。由于平时时间紧张,学生作业很多。因此现在学生的读书时间越来越少了。除了第一课时读了几遍,再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朗读。导致一些平时朗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朗读时存在读错字,语句不连贯的现象。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在第二课时时,过多的让学生齐读,使得读书的形式单一缺少个性化的朗读。这一点薛老师是提到的。
二、提问太多
薛老师给我粗略数了一下,我的问题大约有五、六十个,甚至更多。这样还是体现了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薛老师建议可以把老师的提问减少20个左右,把这些问题改成学生自己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更容易体现。
三、自学时间太少
我在教学时,有两个环节是布置学生自己读片段,自己在文中做批注。出发点是好的,但两个环节的时间大约在一分半的时间,这显然是不够的。至少要有3-5分钟的时间,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互动性不强
现在的课更加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我的课有互动,但不够有效。这与我越少教育的智慧有关。
五、有效性不高
下课后,薛老师居然给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小测验。让学生默写出我的板书,这样的测试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测试结果不佳,课堂有效性大大降低。
在大力提倡课堂有效性的今天,通过这次调研,使我深深感受到这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教师实实在在地贯彻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这次听课,使我感受颇深,收益颇丰。
《轮椅上的霍金》一课主要介绍了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面对命运的挑战,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篇课文,使我第二次认识了霍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学生对于一些相关术语不能理解,如:语音合成器、《时间简史》、“宇宙之王”、卢伽雷氏症、穿气管手术、黑洞的蒸发性、黑洞的大爆炸、宇宙模型、卢卡逊数学讲座。在课堂上,我把这些词语一一出示,通过查字典、看图片等方法,了解了相关的资料。
如何让学生感受霍金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面对残酷命运的乐观而又豁达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抓住教学的突破口,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抓手”,那就是文中女记者说的那句话。女记者悲悯霍金,而霍金对自己的命运又是怎样看待的呢。沿着这条线抓住重点展开教学,思路相对清晰。
首先我是通过记者的问题引出霍金到底失去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学第3小节,找出关键词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反复的读两个“彻底”和“完全”来体会霍金命运的悲惨,残酷。这一块的写霍金的“失”。那么对于这么残酷的命运,霍金是怎么回答记者的问题的呢?的确命运让霍金失去了太多,这对于拥有强烈的科学抱负的他来说是多么的痛苦,可是霍金觉得自己拥有很多很多,那就是霍金所拥有的一切。引出霍金的回答,再从这让霍金感到欣慰而骄傲的拥有着的能动的手指,能思维的大脑,追求的理想,亲人和朋友,感恩的心。这些方面入手,让学生再次通过反复朗读这些从键盘上蹦出的生命最强音,让这些荡气回肠的话语来震撼每个孩子的心灵。
然后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分别找出文中相对应的文字描述中来感受霍金的理想,亲人和朋友,以及那颗感恩的心。来感受霍金的人格魅力和他的非凡之处。
最后,积极参与交流对话,给予合理评价与引导。在学生敞开心扉说体会、谈感想的时候,我总是认真倾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分享他们的独特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出现偏差时,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或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认识,纠正自己的看法,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上完《轮椅上的霍金》一课了,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因激动而兴奋的小脸,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这么难读、难懂的一篇课文,孩子们却读得那么入情入境。虽然霍金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遥远,但是现在,孩子们一个个被霍金乐观、坚强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回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三点做得比较好。
1、利用资料拉近学生与霍金的距离
孩子们对霍金了解不多,对卢伽雷氏症更是闻所未闻。只读文字,对孩子的心灵没有什么冲击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从文章后半部分记者的采访入手,利用记者采访录象,让学生亲眼目睹霍金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连说话都是异常艰难。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卢伽雷氏症给霍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从而感受霍金是多么坚强、乐观。另外,利用资料结合文本让学生了解卢伽雷氏症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疾病。
2、结合实际,将心比心,感受强者魅力
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生活在蜜罐里,他们没有吃过苦,更体会不到残疾人的生活有多么艰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两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心比心,感受霍金的坚强和乐观。一次是霍金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这段话,让学生想想,“如果让你说说你拥有什么,你会说什么?”孩子们从霍金身上学到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只看自己拥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懂得了虽然生活给予霍金的是那么少,但他却有一颗感恩的心。第二次是感受命运对霍金如此残酷时,看着霍金的图片,启发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是你遭遇这样的厄运,你会怎么样?”此时,孩子们对霍金的不幸和坚强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3、抓住“非凡的科学家”,引入文章,整体感知
霍金不仅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还是一位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而这两方面的内容是揉在一起介绍的。因此,我抓住课后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组织教学,从整体入手,对霍金有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认识。而这样的教学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深入研读,精当取舍教学内容
《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不断抗争的生活强者——霍金,他以惊人的毅力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宇宙之王,充分表现了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以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本篇课文篇幅很长,若面面俱到地讲读,一则时间不够,二则读得不深入、不透彻。在研制教学内容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了第3、4、11自然段,有很多自然段是略读、甚至是省略掉的。我认为,教学内容的适当取舍是非常重要的。
二、抓住对比,精致设计教学流程
品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大处说,有:命运残酷与生命顽强的对比;身体禁锢与思维飞翔的对比;命运无情与成就杰出的对比;生活不幸与乐观感恩的对比。从小处讲,有顶礼膜拜与静静思考的对比;成绩卓越与做人低调的对比;女记者的唐突尖锐与霍金的坦然、平静的对比等。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第8自然段展开教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两个主要问题,即:1.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2.霍金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这一思考,打破了我原来的以“非凡”入手的教学思路。我觉得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应是层层深入、心领神会、水到渠成的。所以,在课堂建构方面,我充分挖掘了第8自然段过渡段的独特作用展开教学,并及时的回扣这一自然段,不断升华对霍金精神与人格的感悟。
三、写法迁移,精心设计写话训练
语文教学的写话训练,不能仅仅关注情意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言语表达形式。本课的写话设计,我力求凸显言意互转,既能让学生从精神层面对霍金产生深深的景仰,更能从写作层面进行有效的写法指导。
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完成情况的质量,对课堂都有重要意义。如何更好地基于学生又发展学生,如何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发展语言,都值得我深思。
回顾这一课的学习,有几点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1.怎样让学生领会霍金热爱生活的态度,顽强的科学求索精神和人格魅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全文篇幅较长,把握全文的脉络有困难。于是,我让学生找到总述霍金魅力的课文的第八自然段作为教学的线索,从而将课文分成了“物理天才”和“生活强者”两个部分,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困难。
2.命运让霍金失去了什么?课文第3自然段的文字表述抽象、概括。学生透过文本的语言得到的也是冷冰冰的'抽象结论:双腿瘫痪、说话功能被剥夺、身体彻底变形。这文字背后包含的丰富的震撼人心的内容被省去了。由于学生受到年龄、生活经历的限制,他们难以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很难体会出“残酷”的内涵,从而也就不能较好地体会霍金作为生活强者的一面。为了丰富学生的体验,我采用了填补文本空白的方式,抓住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怎样?让他失去说话的功能,他不能怎样?(句式一: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________,不能_________……句式二:命运让霍金失去说话的功能,他不能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组句子来说一说)。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表述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受到深深的震撼:命运对霍金如此的残酷,而霍金却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学生较好地体会到了这段话语背后所包含的满足、乐观、顽强、执著……
《轮椅上的霍金》的教学反思
《轮椅上的霍金》一课主要介绍了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面对命运的挑战,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篇课文,使我第二次认识了霍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学生对于一些相关术语不能理解,如:语音合成器、《时间简史》、“宇宙之王”、卢伽雷氏症、穿气管手术、黑洞的`蒸发性、黑洞的大爆炸、宇宙模型、卢卡逊数学讲座。在课堂上,我把这些词语一一出示,通过查字典、看图片等方法,了解了相关的资料。
如何让学生感受霍金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面对残酷命运的乐观而又豁达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抓住教学的突破口,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抓手”,那就是文中女记者说的那句话。女记者悲悯霍金,而霍金对自己的命运又是怎样看待的呢。沿着这条线抓住重点展开教学,思路相对清晰。
首先我是通过记者的问题引出霍金到底失去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学第3小节,找出关键词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反复的读两个“彻底”和“完全”来体会霍金命运的悲惨,残酷。这一块的写霍金的“失”。那么对于这么残酷的命运,霍金是怎么回答记者的问题的呢?的确命运让霍金失去了太多,这对于拥有强烈的科学抱负的他来说是多么的痛苦,可是霍金觉得自己拥有很多很多,那就是霍金所拥有的一切。引出霍金的回答,再从这让霍金感到欣慰而骄傲的拥有着的能动的手指,能思维的大脑,追求的理想,亲人和朋友,感恩的心。这些方面入手,让学生再次通过反复朗读这些从键盘上蹦出的生命最强音,让这些荡气回肠的话语来震撼每个孩子的心灵。
然后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分别找出文中相对应的文字描述中来感受霍金的理想,亲人和朋友,以及那颗感恩的心。来感受霍金的人格魅力和他的非凡之处。
最后,积极参与交流对话,给予合理评价与引导。在学生敞开心扉说体会、谈感想的时候,我总是认真倾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分享他们的独特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出现偏差时,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或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认识,纠正自己的看法,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轮椅上的霍金的教学反思
《轮椅上的霍金》一课主要介绍了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面对命运的挑战,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篇课文,使我第二次认识了霍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学生对于一些相关术语不能理解,如:语音合成器、《时间简史》、“宇宙之王”、卢伽雷氏症、穿气管手术、黑洞的蒸发性、黑洞的大爆炸、宇宙模型、卢卡逊数学讲座。在课堂上,我把这些词语一一出示,通过查字典、看图片等方法,了解了相关的资料。
如何让学生感受霍金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面对残酷命运的乐观而又豁达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抓住教学的突破口,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抓手”,那就是文中女记者说的那句话。女记者悲悯霍金,而霍金对自己的命运又是怎样看待的呢。沿着这条线抓住重点展开教学,思路相对清晰。
首先我是通过记者的问题引出霍金到底失去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学第3小节,找出关键词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反复的读两个“彻底”和“完全”来体会霍金命运的.悲惨,残酷。这一块的写霍金的“失”。那么对于这么残酷的命运,霍金是怎么回答记者的问题的呢?的确命运让霍金失去了太多,这对于拥有强烈的科学抱负的他来说是多么的痛苦,可是霍金觉得自己拥有很多很多,那就是霍金所拥有的一切。引出霍金的回答,再从这让霍金感到欣慰而骄傲的拥有着的能动的手指,能思维的大脑,追求的理想,亲人和朋友,感恩的心。这些方面入手,让学生再次通过反复朗读这些从键盘上蹦出的生命最强音,让这些荡气回肠的话语来震撼每个孩子的心灵。
然后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分别找出文中相对应的文字描述中来感受霍金的理想,亲人和朋友,以及那颗感恩的心。来感受霍金的人格魅力和他的非凡之处。
最后,积极参与交流对话,给予合理评价与引导。在学生敞开心扉说体会、谈感想的时候,我总是认真倾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分享他们的独特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出现偏差时,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或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认识,纠正自己的看法,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轮椅上的霍金》优秀教学反思
上完《轮椅上的霍金》一课了,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因激动而兴奋的小脸,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这么难读、难懂的一篇课文,孩子们却读得那么入情入境。虽然霍金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遥远,但是现在,孩子们一个个被霍金乐观、坚强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回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三点做得比较好。
1、利用资料拉近学生与霍金的距离
孩子们对霍金了解不多,对卢伽雷氏症更是闻所未闻。只读文字,对孩子的心灵没有什么冲击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从文章后半部分记者的采访入手,利用记者采访录象,让学生亲眼目睹霍金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连说话都是异常艰难。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卢伽雷氏症给霍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从而感受霍金是多么坚强、乐观。另外,利用资料结合文本让学生了解卢伽雷氏症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疾病。
2、结合实际,将心比心,感受强者魅力
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生活在蜜罐里,他们没有吃过苦,更体会不到残疾人的生活有多么艰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两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心比心,感受霍金的坚强和乐观。一次是霍金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这段话,让学生想想,“如果让你说说你拥有什么,你会说什么?”孩子们从霍金身上学到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只看自己拥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懂得了虽然生活给予霍金的是那么少,但他却有一颗感恩的心。第二次是感受命运对霍金如此残酷时,看着霍金的图片,启发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是你遭遇这样的厄运,你会怎么样?”此时,孩子们对霍金的不幸和坚强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3、抓住“非凡的.科学家”,引入文章,整体感知
霍金不仅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还是一位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而这两方面的内容是揉在一起介绍的。因此,我抓住课后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组织教学,从整体入手,对霍金有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认识。而这样的教学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优秀教学反思
上完《轮椅上的霍金》一课了,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因激动而兴奋的小脸,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这么难读、难懂的一篇课文,孩子们却读得那么入情入境。虽然霍金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遥远,但是现在,孩子们一个个被霍金乐观、坚强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回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三点做得比较好。
1、利用资料拉近学生与霍金的距离
孩子们对霍金了解不多,对卢伽雷氏症更是闻所未闻。只读文字,对孩子的心灵没有什么冲击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从文章后半部分记者的采访入手,利用记者采访录象,让学生亲眼目睹霍金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连说话都是异常艰难。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卢伽雷氏症给霍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从而感受霍金是多么坚强、乐观。另外,利用资料结合文本让学生了解卢伽雷氏症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疾病。
2、结合实际,将心比心,感受强者魅力
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生活在蜜罐里,他们没有吃过苦,更体会不到残疾人的生活有多么艰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两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心比心,感受霍金的.坚强和乐观。一次是霍金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这段话,让学生想想,“如果让你说说你拥有什么,你会说什么?”孩子们从霍金身上学到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只看自己拥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懂得了虽然生活给予霍金的是那么少,但他却有一颗感恩的心。第二次是感受命运对霍金如此残酷时,看着霍金的图片,启发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是你遭遇这样的厄运,你会怎么样?”此时,孩子们对霍金的不幸和坚强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3、抓住“非凡的科学家”,引入文章,整体感知
霍金不仅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还是一位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而这两方面的内容是揉在一起介绍的。因此,我抓住课后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组织教学,从整体入手,对霍金有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认识。而这样的教学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轮椅上的霍金的教学反思范文
霍金遭遇了残酷的命运,作者详写了他如何全身瘫痪,被禁锢于轮椅,如何手术治疗,被剥夺了说话的功能,如何因为疾病使他的身体彻底变形,如何依赖机器看书阅读,像蚕吃桑叶般……越是详写,就越令读者感到他的'艰难;至于霍金的科学成就涉及到专门知识、高深理论,既不可能一一详写,也不可能让读者一一明白,所以采用了概括介绍的方式,列举了思维飞越的范围,研究的课题,“发现”、“推论”、“建立”的相关理论和美好构想,最后以十分难得的“会员”和“教授”表明人们对他巨大成就的认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样,愈是详写命运残酷,愈是略写成就巨大,二者形成了映衬突出、相辅相成的显著效果。教学本文时,我带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霍金的人格魅力。没有过分拘泥于课文,通过让学生课前充分搜集资料,对照课文,体会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不同,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搜集的材料,讲述霍金的故事,掌握利用“小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的表达技巧,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轮椅上的霍金》的教学反思
回顾这一课的学习,有几点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1.怎样让学生领会霍金热爱生活的态度,顽强的科学求索精神和人格魅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全文篇幅较长,把握全文的脉络有困难。于是,我让学生找到总述霍金魅力的课文的第八自然段作为教学的线索,从而将课文分成了“物理天才”和“生活强者”两个部分,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困难。
2.命运让霍金失去了什么?课文第3自然段的文字表述抽象、概括。学生透过文本的语言得到的也是冷冰冰的抽象结论:双腿瘫痪、说话功能被剥夺、身体彻底变形。这文字背后包含的.丰富的震撼人心的内容被省去了。由于学生受到年龄、生活经历的限制,他们难以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很难体会出“残酷”的内涵,从而也就不能较好地体会霍金作为生活强者的一面。为了丰富学生的体验,我采用了填补文本空白的方式,抓住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怎样?让他失去说话的功能,他不能怎样?(句式一: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________,不能_________……句式二:命运让霍金失去说话的功能,他不能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组句子来说一说)。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表述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受到深深的震撼:命运对霍金如此的残酷,而霍金却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学生较好地体会到了这段话语背后所包含的满足、乐观、顽强、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