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教案

大洲和大洋教案(优选16篇)

发布时间: 2024-06-29 18:58:18

大洲和大洋教案(1)

一、设计思想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世界的海陆分布,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

1.人类的栖息地是怎样的,教材首先列举了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地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特点,再以地形图直观地呈现出大陆、半岛、岛屿等的不同。从陆地到七大洲,让学生对各大洲的名称、位置、大体轮廓有一定的了解。这部分内容,着重点应放在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2.海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虽远不及陆地那么直接、深入、持久,随着陆地多种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技术不断提高,海洋逐渐成为开发利用新资源的新领域。海洋和陆地一样都可以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和对象。课本在对四大洋的划分进行说明后,还介绍了为人类提供了丰富海洋资源,并举例说明海峡作为海上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

2.读图区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3.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了解海洋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类型

多媒体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相关视频、手工制作的七大洲轮廓图

二、基本思路

教师、学生、媒体组合→展示音像、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图片→展示图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作小结→展示七大洲轮廓图,观察思考→展示七大洲分布图→展示视频,学生观察→介绍交通要道,趣味小结。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节选有关地球全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从小家进入人类的大“家”的学习中来。

出示地球仪,学生观察思考,对海陆分布有个感性的认识。

【板书】一、人类的栖息地

学生活动:读图2-2,对比海陆面积大小。

【板书】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学生活动:教师展示广东省地图(包括南海部分海域),学生读图找出雷州半岛、南沙群岛、海南岛,讨论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

(学生交流,总结略。)

【板书】2.七大洲

学生活动:读图2-4,找出七大洲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分布,观察它们的轮廓特点,大小比较。(学生回答)

以组为单位,竞赛回答问题,出示制作的大洲轮廓简图,让小组强答,并描述其形状。(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形图”。

(过渡)这些大洲之间远隔重洋,我们找找看都有哪些海洋?

【板书】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1.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演示课件)进一步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主要是海洋生物资源和能源矿产的现状,以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油气开发为例。

(小结,并对海洋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作简单叙述。)

【板书】2.海洋资源

(学生活动)分发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重要交通要道的相关资料,学生讨论,师生小结。

最后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布置作业:画一幅世界大洲大洋的简单轮廓图。

大洲和大洋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建议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 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 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 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 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对于世界海陆分布:设计了三个环节,1.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组织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3.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关于选学部分内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 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 教育。

关于选学部分的教法建议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习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 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关于“大洲和大洋”的 教学设计示例

〈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 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 板书)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海陆分布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总结 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呢?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总结 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 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

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总结 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我们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和大小。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

大洲和大洋教案(3)

一、简介

本主题是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下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二、学习者分析

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习的持久性差。

2、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

3、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4、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本课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

3)能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图上或地球仪上找到它们的位置,能识别七大洲的轮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洲大洋位置的学习,增强地理空间概念。

2)能够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习途径。

学习方式主要为探究、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理念

1、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收获。

评价维度:

1、课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交流合作、信息再现、各组之间的竞争情况等。

2、课后:根据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进行评价。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1、本课中应用课件实现分组选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运用动态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静态图片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3、应用FLASH软件制作交互性拼图,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4、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

文字资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知识进行细化。

图像资料来源:

1)来自扫描,如:东西半球世界地图;

2)来自教学软件,如:世界海陆分布、亚欧分界等;

3)来自互联网,如:地球自转的GIF图像;

4)自制图像,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陆、半岛、岛屿图等。

2、教材处理:

把本课教学内容分解为四部分:

1)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名称、轮廓;

3)大洲位置;

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以问题式呈现给同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竞赛题。

3、课件制作:

1)用ACDSee和Photoshop进行图像制作和处理。

2)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设计制作。插入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设好链接。特别是有一些图片出示后,要回到原页面,这就要设好返回链接。

3)用Flash制作

a、拼图课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加上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比一比”计分板,按键可实现各小组得分的增减,最后获胜的小组还可以赢得“桂冠”。

4)与数字地球进行链接,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学实施:

1、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的图像,并配以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自然的带入课堂。以加加林描述的“蓝色星球”引出地表的海陆例。

2、学生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统计海陆比例。学会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

3、出示本节课题“大洲和大洋”,从学生认知角度。

大洲和大洋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读教材P26图“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大洲和大洋教案(5)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 区分大陆、岛屿、大洲等概念,并在地图上识别。

3、能在世界地图上说出并记住七大洲的名称、大小、位置、轮廓。

【重点】 海陆分布特点。

七大洲的名称、面积大小、位置

【难点】七大洲的位置和轮廓。

【学法指导】通过阅读“图和图”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

通过阅读“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海峡

通过阅读“图”记住七大洲在图上的位置

【知识链接】大陆:从地理的意义来说,是指面积广大的陆地。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并完全被水包围的陆地。

半岛:是指陆地一伸入海洋或湖泊,一半与陆地相连的地貌部分。

【预习导航】

复习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还是缓坡?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是什么地形?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什么地形?

中间低四周高表示什么地形?等高线重叠表示什么地形?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什么地形?蓝色表示什么地形?

陆地表面的地形有哪几种?

预习导学

任务一:阅读课本30-31页,思考:

1、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

根据计算,地球表面 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概括地说,地球上是 分是海洋, 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总体特征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海陆分布很。

(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 半球。

(2)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 半球。

任务二: 阅读32-33页,思考:

1、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大洲的含义

名 称 概 念 举 例 大 陆 亚欧大陆 岛 屿 台湾岛 半 岛 印度半岛 海 峡 马六甲海峡 大 洲 亚洲 2、七大洲

(1)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即 洲、 洲、 洲、

洲 洲、 洲 洲。

(2)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面积最小的是。

(3)北美洲的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课堂探究】

阅读P33图2-6思考 问题: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

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

大洲和大洋教案(6)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读教材P26图“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大全相关

大洲和大洋教案(7)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练习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下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

1、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

半岛 海峡

岛屿 海湾

2、关于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地球又被称为“水星” 六分海洋,四分陆地

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 陆地彼此连成一片

3、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4、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陆地分布最集中的陆半球中,陆地约占

% % % %

5、中国东临的在洋是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6、水半球的范围最接近

北半球 南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读图回答

7、甲、乙、丙、丁四大洲中,与其它三个洲都相邻的大洲是

甲 乙 丙 丁

8、甲、丙、丙三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9、甲、乙、丙、丁四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甲乙丙丁 甲丁乙丙

丁甲乙丙 甲乙丁丙

10、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

大洲和大洋教案(8)

目标导学

第一阶梯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第二阶梯目标:2、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布特征。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地球表面 %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 %,所以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更像“ ”。

2、世界海陆分布不均,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 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 半球。

南北两极看:北极周围是________,南极周围是_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

3、从课本第32页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 面积大于 面积。

4、阅读课本第32页图,把下列地理名称与其相对应的描述组合。

大陆 ①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大洲 ② 大陆与其周围的岛屿

岛屿 ③ 大洋的边缘部分

半岛 ④ 地球上面积广阔而完整的陆地

海 ⑤ 四面环水的一块陆地

海峡 ⑥沟 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A—( ) B—( ) C—( ) D—( ) E—( ) F—( )

5、陆地分为 个大洲,按照面积大小排列,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6、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合作探究】

观察“世界地形图(地图册第二页)”,“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图(课本32页图)”,分清半岛、岛屿、大陆、大洲、海、大洋、海峡等概念。

大陆

面积 的陆地

世界最小的大陆

世界最大的大陆

岛屿

面积 的陆地

世界最大的岛屿

大洲

和周围的 合起来 例如: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三面 ,一面与陆地相接)

例如:

海洋的 (中心、边缘)部分,离大陆较

(远、近)

例如:

海洋的 (中心、边缘)部分,离大陆较

(远、近)

例如: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例如:

探究二:在下图相应位置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探究三: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

1、世界有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

2、七大洲的分布及特点:从南北半球看,亚洲、欧洲、北美洲主要位于 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主要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 半球,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分布在 半球。

3、世界有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

(一)精挑细选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2、下列各洲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是()?

A、非洲 ?B、大洋洲C、南美洲? D、?南极洲?

3、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4、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南美洲

5、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B、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C、有两块大陆被赤道穿过 D、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6、世界最大的洲和最大的洋的组合是:?

A、欧洲、太平洋 B、亚洲、太平洋? ?C、南极洲、大西洋 D、非洲、印度洋

7、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名称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大洲:A B C D E F____ G 大洋 H I J k



大洲和大洋教案(9)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够在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3)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能力目标:

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的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eq avs4al(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在各种地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eq avs4al(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地图,说出各大洲、大洋的地理分布和相对位置。

eq avs4al(?教学设计) (设计者:)

eq x(教) eq x(学) eq x(过) eq x(程) eq x(设) eq x(计)

eq avs4al(●导入新课)

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个名叫尤里·加加林的原苏联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环绕地球轨道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你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吗?“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球,应叫它水球。”

研究显示:水星无水,地球少地。是不是真的给地球起错名字了呢?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地球的真实面目。

eq avs4al(●合作探究)

(一)世界海陆分布

[课件]展示“人类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和“人造地球卫星所拍摄的卫星照片”,然后,指着照片问,蓝色代表什么?(海洋。)黄色代表什么?(陆地。)让学生对比两图,然后提问:两幅图中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学生回答:都是海洋面积大。)

[活动]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上的“地球”拆下,然后随意地把“地球”抛向上空,让地球仪转动,当用手接住“地球”后,注意观察你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是按在了陆地上还是按在了海洋上,另一位同学统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次数,并计算出海洋、陆地各占的比例。

[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按在了海洋上的次数要多一些,当然,由于我们班只有几十个人,加上抛地球仪的次数有限,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比例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课件]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问:人类是如何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的呢?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且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指导学生看书中的阅读材料回答)(学生看书回答:只能靠远行,如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

[承转]这些古代的远行活动,可以说对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贡献。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那么分布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课件]接着提问“地球?水球?”

[教师]同学们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为学生的奇思异想加油)

[教师]根据人们的计算,我们知道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按这个比例来说,地球其实应该叫作“水球”,对吗?那为什么我们还叫它地球呢?(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师生总结]由于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71%)大于陆地的面积(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所以可以将地球改叫为“水球”;称它为地球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它“地球”。

[课件]依次展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水陆半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特点,让学生观察得出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教师]通过刚才课件的演示,我们知道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而且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不信,你们可以在地球仪上试一试。

[板书]世界海陆分布特点(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课件]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

[过渡]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我们也经常听到大洲、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等众多的称谓,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让学生读教材第32页图“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从图上自学“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的含义。

[课件]依次点击画面上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便会进入相应的地图以及各地理名词的解释。

[课件]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指导学生读图回答: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

大洲和大洋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等。在地图上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高等形式掌握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通过读图、绘图等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四、教学重点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五、教学难点: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海峡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六、课型

新授课

七、说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启发,互动,提问?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学会分析地图,及时动手记笔记。

八·教学工具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九、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居住在这个美丽星球上可是我们真的了解它么?接下来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探索和了解地球吧。同学们,你们知道的中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呢?(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那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又是谁?(杨利伟)

播放PPT,展示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的图片。提问:看这张图片有没发现什么特点?

蓝色是海洋,绿色是平原及地势较低的地方,(越绿地势越低)黄褐色是山地及海拔较高地,(越黄地势越高),白色是云团。我们可以看到蓝色居多,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是不是总体蔚蓝色的星球

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步骤一:世界海陆分布

教师:翻开课本26页,我们一起来看下P26图“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学生:(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教师;通过看P26图“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我们是不是清清楚楚的看到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快速记忆,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教师提问:观察地球仪说明,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世界海陆分布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而是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边说边在地球仪上指示)

教师:读教材P27图“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 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3、教师:下面阅读下书本“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部分,谈感想。

学生:略

教师总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的时候科技不够发达,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艰苦的。在这过程,需要敢于冒险,渴望新知的人去勇于探索,人类地球面貌的探索不会停止·····

(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步骤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教师:讲完对人类地球的探索过程,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人类对地球母目前的探索的结果,一起认识下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首先,读课本图,认识下“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

(课件展示)大陆:指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大陆块;

半岛:指陆地延伸进海洋的部分;

岛屿:指与大陆分离,面积较小的陆地;

海洋:面积广大且包围大陆的水系

教师:了解了这些概念后,下面我们来思考一道题,大家看图,思考下图中的abcd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小组讨论三分钟后回?答

大洲和大洋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听音乐:高山流水

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频繁的一年。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

生:嫦娥1号卫星成功发射。

师:可以这样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重返太空的黄金年代!(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加加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它更像一个“水球”。

板书:地球?水球?

师:虽然我们不能像加加林那样遨游太空,亲身观察我们的地球家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感受到这个现象。

游戏:滚动地球仪

(通过滚动地球仪,大部分同学接触到海洋部分。以此证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刚刚通过这个游戏,接触到洋部分的同学请举手。你有什么收获?

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展示地球卫星图片)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板书: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板书: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师:读图,你还有什么收获?

生: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板书: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大洲和大洋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读教材P26图“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大全相关

大洲和大洋教案(13)

大洲和大洋

1、“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

2、世界地形图

学生大多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演示

教学效果

(三)

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20分钟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1、请一位黄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1、大洲、大洋的分布图

2、各大洲大小比较示意图

3、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4、北美洲与南美洲、亚洲分界图

5、各大洋大小比较示意图

6、“一笔绘五洲”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亲自的绘图加深了学生的空间印象,也提高了绘图技能。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 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

竞赛活动 巩固练习

6分钟

1、设置抢答题:

⑴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⑵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⑶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

2、把各组的得分写入表格,对各组的表现作点评

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活动,以抢答形式为主(各组任一成员都可抢答,答对的为本组得分)

1、所提的问题和图片

2、世界地形图竞赛版(对答对的同学会给予掌声鼓励)

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五)

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

3分钟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1、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2、记录作业内容并做作业

板书和作业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四大洋

⑴洋、海和海峡

⑵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⑴大陆、半岛、岛屿

⑵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⑶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州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大洲和大洋教案(14)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 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偏诊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 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 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

课前准备1个画有海陆轮廓的地球仪。学生任意抛出地球仪,接住是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并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多少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 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 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学生活动: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讨论交流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并试勾画大洲的轮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 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教学活动: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 地球、地球

2、 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 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 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四、教学反思:

1、 本课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较强的空间思维,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起较强的空间概念;

2、 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 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课堂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大洲和大洋教案(15)

七年级上册《大洲和大洋》优秀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 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大洲和大洋教案(16)

2.1大洲大洋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1大洲大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大洲大洋

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七年级

课型:新课

授课者:邓永春

一、课标解读

根据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教学内容分析

《大洲和大洋》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球的又一个重点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知识上展开的,学生对大洲大洋的分布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本节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方位感较强,加上七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各种手段,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抄做能力、读图分析能力,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运用地图指出陆地、海洋、大洲、半岛、岛屿、海峡。

3、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能在世界两半球填充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能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简图,建立起全球海陆分布空间格局。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其大洲分界线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指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 Google earth由太空到地球的形式进入,提出探究式活动:

我们是地球?还是水球?

(一)、地球?水球?

1、师:展示出世界海陆比例分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属于海洋还是陆地?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地球是水球?还是地球?

4、师总结:地球中海洋所占的比例远大于陆地,地球可以算是水球;但是人类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我们亲切的叫地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师:给出海陆分布图,海陆是分布不均匀的,教师讲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2、展示中国的岛屿、半岛、海、洋、海峡图

3。读图:师:展示大洲大洋分布图,讲述大洲大洋的名称及其轮廓位置及面积排列大小

4、填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洲大洋按方位的记忆

5、游戏环节:引导男女生flash游戏pk

6、再次读图:利用书上的大洲大洋的分布图,读出东西半球主要的大洲;并在图中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7、教师讲述巧记大洲分界线的

口诀(配上形象的图片)

苏菲亚(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美吧?(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白呀美!(北美洲与亚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呕呀!呜呜大吐!(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教师:总结七大洲四大洋

我们是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读图指出海陆的比例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师生共同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北极附近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被陆地包围。

学生活动:讨论地球是水球?还是地球?

学生活动:运用中国地图找出中国主要的岛屿、半岛、海、重要的海峡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填充图册

进行填图;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其分布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并进行填图练习

男女生pk进行大洲大洋的flash练习

学生活动:找出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亚洲与非洲

亚洲与北美洲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课堂反馈及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七大洲四大洋

拓展:我们的大洲大洋分布是不是一直不变的呢?(为下一节课海陆变迁铺垫)

学生活动:一笔画世界(加深对大洲大洋分布的理解记忆)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本文【大洲和大洋教案(优选16篇)】由作者学习有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