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试题
财政收入
单项选择题
1.从以货币来度量的意义上看,( )表现为一定规模的货币资金,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税收收入
D.政府收费
2.税收是国家凭借其( )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
A.经济权力
B.政治权力
C.国家信誉
D.经济实力
3.各国政府普遍运用的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政府收费
D.专项收入
4.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通过股息、红利等形式取得的收入,属于( )。
A.税收
B.国债
C.国有资产收益
D.专项收入
5.按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利息收入属于( )。
A.政府收费
B.专项收入
C.其他收入
D.税收
6.专用基金收入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列入预算,但由( )的收入。
A.财政部代管
B.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管理
C.各省政府自行管理
D.各部门自行管理
7.将财政收入分为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收入,这是按( )进行的分类。
A.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B.财政收入的管理权限
C.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
D.取得财政收入的稳定程度
8.按价值构成分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 )。
A.剩余产品价值
B.活劳动创造的价值
C.消费额
D.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
9.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量指标,通常用财政收入占( )的比重来表示。
A.财政支出
B.社会商品零售额
C.国内生产总值
D.进出口贸易额
10.政府债务收入是指政府( ),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A.以债务人身份
B.以债权人身份
C.凭借其政治权力
D.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
11.我国现行预算法关于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是,“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 )”。
A.各级政府不得发行政府债券
B.中央政府不得发行政府债券
C.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D.县级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12.发行公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 )。
A.弥补财政赤字
B.筹集政府投资资金
C.调节经济
D.增发货币
13.偿还公债的最终收入来源是( )。
A.国有资产收益
B.税收
C.收费
D.专项收入
14.国债偿债率是指( )。
A.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GDP的比率
B.政府历年发行公债尚未偿还的累计余额与当年GDP的比例
C.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
D.政府历年发行公债尚未偿还的累计余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消费者行为试题
单项选择题
1. 单身未婚阶段、新婚阶段、育儿阶段、子女成年阶段以及老年阶段反应的是()的五个阶段。
A.产品生命周期
B.市场演化周期
C.家庭生命周期
D.消费者学习周期
2. ()是消费者介入程度很高,品牌差异很大的决策情形。
A.有限型购买
B.复杂型购买
C.无限型购买
D.习惯型购买
3. 影响消费者行为最直接的、决定性的因素是()。
A.心理因素
B.社会因素
C.个人及心理特征
D.传统文化因素
4. ()对人类行为包括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无处不在,虽然这种影响通常是间接的,但却是引起消费者需求与行为差异的重要而且深刻的原因。
A.心理
B.社会
C.个人
D.文化
5. 认知过程是一个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包括三种认知过程,其中不包括()。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记忆
C.选择性误解
D.选择性遗忘
6. 一般来说,消费者获得的产品信息,大部分出自商业来源,而影响力最大的是()。
A.个人来源
B.经验来源
C.公共来源
D.推销商
7. 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是在传统文化的、社会的、个人的和心理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些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影响最深远的是()。
A.社会因素
B.个人因素
C.心理因素
D.传统文化因素
8. 消费者是指为满足()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个人和家庭。
A.个人生活需要
B.个人生产需要
C.家庭生活需要
D.家庭生产需要
9. ()是指人们面对客观事物,有一种把外界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原有信息相结合的倾向。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误解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结合
10. 关于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一个文化群体内部通常包含若干亚文化群体
B.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家庭的消费需求有明显差异
C.社会阶层对于复杂型购买决策的影响较大
D.同一社会阶层的人生活方式相同
11.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五个阶段依次为()。
A.收集信息――确认需要――评估方案――决定购买――购后行为
B.确认需要――决定购买――评估方案――收集信息――购后行为
C.确认需要――收集信息――决定购买――评估方案――购后行为
D.确认需要――收集信息――评估方案――决定购买――购后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因素中,属于划分社会阶层主要依据的是()。
A.年龄
B.职业
C.收入
D.受教育程度
E.风俗习惯
2. 关于相关群体中意见领袖的说法,正确的有()。
A.意见领袖是一个群体中为其他人过滤和提供信息的人
B.意见领袖通常比群体中的其他人更了解某种产品
C.意见领袖是群体中的其他人购买决策时的重要信息源
D.意见领袖无法对群体中其他人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
E.企业可以通过意见领袖向受他们影响的相关群体传播营销信息
3. 个性具有()等特征。
A.独特性
B.稳定性
C.可塑性
D.动态性
E.交互性
4.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有()。
A.个人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心理因素
E.文化因素
5.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和积累的,文化具有()特征。
A.全球性
B.独特性
C.借鉴性
D.发展性
E.交互性
6. 在购买某产品的决策过程中,消费者在评估方案的“期望值模型”中要考虑()。
A.产品的属性
B.每个属性的权重
C.每个方案在每个属性上的得分
D.购后的满意程度
E.信息的来源
7. 相关群体是对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偏好有影响的各种社会关系,可以将相关群体分为三类,下列属于联系较松散、影响力较次的群体的是()。
A.邻居
B.俱乐部
C.同事
D.家庭
E.联谊性质的协会
8. 在消费者行为模型中,购买者“黑箱”包括的要素有()。
A.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B.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C.消费者最终购买选择
D.企业营销刺激
E.其他外界刺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家庭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单身未婚阶段、新婚阶段、育儿阶段、子女成年阶段、老年阶段。参见教材P129
2
[答案]:B
[解析]:复杂型购买是消费者介入程度很高,品牌差异很大的决策情形。
3
[答案]:C
[解析]:个人及心理特征是影响消费者行为最直接的、决定性的因素。
4
[答案]:D
[解析]:题干所述为文化的.影响。
5
[答案]:D
[解析]:认知过程是一个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包括三种认知过程:选择性注意、选择性误解和选择性记忆。参见教材P130
6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消费者获得的产品信息,大部分出自商业来源,而影响力最大的是个人来源。
7
[答案]:D
[解析]:传统文化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最为深远。
8
[答案]:A
[解析]:消费者是指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个人和家庭。参见教材P127
9
[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为选择性误解的含义。
10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具有某种相似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但不一定具有相同的生活方式。
11
[答案]:D
[解析]: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五个阶段依次为确认需要――收集信息――评估方案――决定购买――购后行为。参见教材P131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阶层划分的依据。职业、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是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依据。
2
[答案]:ABCE
[解析]:本题考查意见领袖。意见领袖能够对其他人产生长期而深入的介入和影响。所以本题不选D。
3
[答案]:ABC
[解析]:个性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等特征。
4
[答案]:ABDE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5
[答案]:CD
[解析]:文化具有民族性、借鉴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6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期望值模型”。选项DE属于干扰项。参见教材P132
7
[答案]:BE
[解析]:其他三项属于联系紧密、影响最直接的群体。
8
[答案]:AB
[解析]:存在于企业营销刺激、其他外界刺激和消费者最终购买选择之间的购买者“黑箱”包括两个要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初级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试题
1. 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 )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A.取证
B.和解
C.判决
D.审理
E.执行
2. 甲船和乙船在港口相撞,造成数万元的损失,因而提起诉讼,( )的法院有管辖权。
A.受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
B.受害船舶被扣留地
C.受害船舶船籍港所在地
D.被告住所地
E.碰撞发生地
3.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 )。
A.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B.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C.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
D.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E.被告可以不明确
4. 关于民事审判程序,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
B.人民法院审理所有的案件,均应公开开庭审理
C.在简易程序中可以口头起诉
D.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但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判决、裁定
E.当事人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申请再审,原判决、裁定停止执行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可以上诉的裁定包括( )。
A.不予受理的裁定
B.对管辖权有异议的裁定
C.驳回起诉的裁定
D.第二审法院的裁定
E.驳回债权人申请支付令的裁定
6. 提起再审的途径有( )。
A.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提交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B.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C.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应当在3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再审
D.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提出抗诉
E.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提出抗诉
7. 申请公示催告应具备的条件有( )。
A.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
B.要向高级人民法院申请
C.要具有明确、合法的申请形式和理由
D.申请人必须是享有申请权的票据持有人
E.申请人可以不是享有申请权的票据持有人
8.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
A.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执行异议的
B.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C.申请人撤销执行申请的
D.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E.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9.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包括( )。
A.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B.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C.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D.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E.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导致仲裁协议无效的原因有( )。
A.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
B.主合同终止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D.仲裁协议对仲裁委员会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对此又达不成补充协议
E.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11.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 )。
A.公开会见当事人、代理人的
B.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
C.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D.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E.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12. 法院对仲裁的协助表现在( )。
A.财产保全
B.证据保全
C.强制执行仲裁裁决
D.撤销仲裁裁决
E.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13.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 )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A.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
B.适用法律有错误
C.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
D.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证据
E.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
答案部分
多项选择题
1、[答案]:CDE
[解析]: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参见年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初级)》P199
2、[答案]:ADE
[解析]: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损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受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参见年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初级)》P201
3、[答案]:ABCD
[解析]:起诉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四项,即选项ABCD。参见年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初级)》P202
4、[答案]:ACD
[解析]: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当事人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申请再审,但原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参见年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初级)》P202-203
5、[答案]:ABC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可以上诉的裁定包括不予受理的裁定、对管辖权有异议的裁定以及驳回起诉的裁定。选项DE不得再上诉。参见年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初级)》P203
6、[答案]:ABDE
[解析]: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应当在2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再审。参见年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初级)》P203-204
7、[答案]:ACD
[解析]:申请公示催告应具备的条件有:申请人必须是享有申请权的票据持有人,具有明确、合法的申请形式和理由,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参见年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初级)》P204
8、[答案]:ABD
[解析]:选项CE属于执行终结的情况。参见年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初级)》P206
9、[答案]:ABC
[解析]:DE属于地域管辖的范畴。参见年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初级)》P201
10、[答案]:ACDE
[解析]:导致仲裁协议无效的原因有:①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②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③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④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⑤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或者仲裁协议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对此又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参见年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初级)》P207
11、[答案]:BCDE
[解析]:仲裁员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的必须回避。选项A说法错误。参见年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初级)》P208
12、[答案]:ABC
[解析]:选项DE属于法院对仲裁活动的监督。参见年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初级)》P208
13、[答案]:CDE
[解析]: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①没有仲裁协议的;②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③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④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⑤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⑥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枉法裁决行为的。参见年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初级)》P209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社会经济制度试题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A.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B.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C.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D.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2、( )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A.经济制度
B.经济体制
C.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
3、随着经济的发展,( )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A.消费品市场
B.生产资料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
4、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体现出其具有( )功能。
A.信息传递
B.社会评价
C.利益调整
D.资源配置
二、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多项选择题
1、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不同,它是( )。
A.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
B.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
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
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E.发达的商品经济
2、商品经济存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
A.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所有者
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
D.阶级的出现
E.国家的产生
答案部分
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分工的产生过程。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选项A是第二次社会大
分工,选项D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的相关概念。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相关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不同点。
2、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练习试题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练习试题,欢迎大家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用于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是( )。
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C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D.企业间交易价格指数
2.如果以π代表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率,m代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率,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率,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率,那么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方程是( )。
A.π=m+v-y
B.π=m+v
C.π=m-y
D.π=v-y
3.决定价格总水平的因素中,与价格总水平变动成反比的是( )。
A.总产出
B.货币供给量
C.货币流通速度
D.总供给与总需求
4.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B.价格总水平变动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C.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D.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5.工资可以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是因为( )。
A.价格总水平的波动
B.工资组成的不同
C.对经济的影响不同
D.劳动生产率不同
6.以下对我国就业与失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只计算城镇地区的失业率
B.在计算城镇失业率时,主要以是否具有城镇户口为标准
C.我国的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D.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
7.下列失业类型中,属于自愿失业的是( )。
A.需求不足型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隐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8.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称为( )。
A.需求不足型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9.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 )。
A.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10.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或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属于( )。
A.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非自愿失业
二、多项选择题
1.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 )。
A.编制各种价格指数
B.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C.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D.编制各种消费指数
E.编制各种成本指数
2.下列关于价格总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正比
B.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
C.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D.从长期来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呈正相关
E.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
3.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A.总产出
B.货币流通速度
C.总需求和总供给
D.货币供给量
E.产业结构
4.价格总水平变动的间接效应包括( )。
A.对实际工资的影响
B.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
C.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D.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
E.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就业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界定,即( )。
A.自然条件
B.就业者条件
C.市场条件
D.时间条件
E收入条件
6.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 )。
A.没有工作
B.当前可以工作
C.正在寻找工作
D.每天工作半天
E.在自己家中从事家务劳动
7.以下情况中,属于自愿性失业的有( )。
A.某地区经济贫困,总需求不足导致失业
B.某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失业
C.总需求萎缩造成的失业
D.某人从一个工作转换到另外一个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失业
E.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原有劳动者不具备新产业所要求的技术而失业,但新产业的劳动需求却得不到满足
8.按照古典经济学观点,自愿失业的类型主要包括( )。
A.周期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二元经济结构失业
D.体制性失业
E.结构性失业
9.二元结构理论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即( )。
A.生活资料生产部门
B.基础产业部门、
C.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
D.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E.制造加工业部门
10.关于菲利普斯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相关关系的曲线
B.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C.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只在短期内存在
D.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只在长期内存在
E.弗里德曼认为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