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教学反思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合集15篇)

发布时间: 2024-06-30 15:30:15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

回顾《天安门广场》全文的教学,首先是觉得自己没有尽心尽力做好准备,因为是带两个班的语文,加上开学初杂务比较多,为自己的懒惰找到了理由。结束全文,读着孩子们的习作——《我们的学校》,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得:

值得肯定的是,我上课居然不急了。耐心引导孩子去仔细咀嚼课文中对天安门广场上个建筑物的描写。(1)作者描写了广场上的哪些建筑物?哪个写得最详细?(2)各建筑物分别有什么特点?(3)听录音,欣赏图片,在图中找到相应的建筑物。(4)读课文,头脑中想象画面。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认识方位顺序。引导完成课后练习(5)面对如此宽广,壮观的广场,你想说些什么?

从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等几个方面,仔细引导孩子仔细品味了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学生读得 一次比一次认真,动情。那种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轻易就在朗读与说话训练中流露出来了。我不免有些得意,也因为得意,所以引来了“失”。 

一失:

在孩子品读完二、三自然段后,我出示了仿写的第一小节:

我们的学校位于东安镇育才路1号,是东安真最漂亮、最崭新的学校。

然后请孩子根据文章的二、三自然段去描写我们的学校。由于对这群孩子的管束不到位,他们喜欢自由散漫,随心所欲地讲,而真正请他们站起来发言了,往往词不达意,絮絮乱语。于是我任由他们自由练说了几分钟,再请他们讲,结果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于是我像刚才那样耐心而细致地口述了一段下水文,看到孩子眼睛亮亮,自以为他们已经心领神会了,便继续上课。

学完全文,让孩子们知道除了写看到的还要写想到的,比如看到校园,就会想起学校的六一盛会为校园增添了祥和与欢乐。满心期待孩子们能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写好《我们的学校》。可结果却不尽然。找了几个孩子询问原因,有的说,回家写时,已经记不清学校的具体面目了;有的说,似乎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更多的学生说总觉得自己写的没有你课堂上说的好,所以就写不下去了。原来我过分地牵引也是一种羁绊啊!

一补:

一直对自己的“失败”耿耿于怀,朋友又说,让孩子写校园的确难写的。所以一直在思考,我是否应该尝试花点时间将这次作文指导进行得彻底些。

既然孩子对校园熟视无睹,那么我明天就用照相机,根据作者看天安门广场的顺序拍我们的校园,先是站在校门口拍大门,拍豪华气派、高大崭新的教学楼,让孩子看到教学楼前的花坛与雕塑“志”。再到教学楼顶层按照方位顺序取景拍照。

然后制作课件,把校园搬进教室,我只告诉我们我拍照的站脚点,让孩子在潜意识里知道要有顺序地写。不给框框,不给铺垫,有孩子们自己思考如何描述好某一张照片的内容。思考后作广泛交流。

我想在再现情景,指导观察,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孩子会有进步的!期待着明天能补救。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2)

《天安门广场》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讲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宽阔美丽,是闻名世界的最大、最美丽的广场。在理解课文内容中,使学生从课文以天安门广场的介绍与描绘中,知道中外闻名的天安门广场上都有什么,从而为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感到自豪,激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和四字词组,使文章有形有色,如: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巍峨壮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翩翩起舞等。同时还进行了对偶的运用:如“鲜花和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节奏强烈。另外文中还有许多冷僻的名词,如:金水桥、华表、汉白玉、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并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让我们感受到天安门广场不仅壮观,而且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也如红日冉冉上升,日益富强,日益伟大,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教学中如果没有攻克这些词语和句子的难关,就很难领会广场的壮观,很难产生民族自豪感。

所以,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咬文嚼字,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好固定短语和冷僻词及成语、长句,然后,让学生交流预习中已经攻克的词语,接着,运用大量的画面让学生对天安门广场景物有直观地了解,借助形象理解语词。

“鲜花和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这一句,我让学生回忆王勃的诗句,并学会在句中找对子,感受句子的节奏美,感受节日的喜庆与隆重。

攻克了这些难点,学生才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广场的壮观和美丽,庄严和辽阔,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3)

《天安门广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饱含赞扬之情的状物类文章。曾经教学时,我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诶天安门广场建筑的雄伟壮观,学习本文按方位顺序写天安门广场的方法。我设计了如下程序来教学1-3自然段。

1、初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再读1-3自然段,说说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哪些建筑,它们的位置分别在哪儿?分别用“----”和波浪线画出。

学生交流后,我相机引导它们完成课后练习4。

3、让学生再读,抓住建筑物的特点,读出其雄伟壮观。

4、读写结合,学习按照方位顺序介绍学校建筑。

上完后,我很不满意。学生似乎只是在上了一节地理课,对“雄伟壮观”并没有感觉,也同样无法体会文章遣词造句之妙,布局谋篇之美。

于是,我修改了程序,在第二个环节后,添加了一个内容。首先,我出示2-3自然段的三组词语。

(1)红墙黄瓦 蓝天白云 金光闪闪

(2)雕梁画栋 汉白玉 盘龙花纹

(3)横跨 挺拔 矗立 巍峨壮丽 遥遥相对

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列,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根据学生思考讨论情况,相机“奖励”欣赏相关图片。这样,学生也许能真正潜入文本,静心琢磨那色彩的磅礴大气,那建筑的精美绝伦,以及广场的宽广。当然,他们还会收获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

之后,我再让学生带着思考与体会,带着体验与情感来朗读。

我想对自己说,别舍不得课堂时间,只有充分的阅读与必要的指导,才能真正让教材发挥语言训练与审美的效用。每一篇教材,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反复体会思考。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4)

《天安门广场》是一篇写景的说明性文章,有着写景文的特点,那就是景观方位清楚,语言优美。通过学习文本,让学生了解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建筑以及其壮观、辉煌。理解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天安门广场的方位和天安门的方位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边读边思边画的方法,抓住这部分的方位词,通过同桌互相合作学习,理清广场建筑物的方位关系,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地理清几幢建筑物之间的方位关系,我以学校的几幢教学楼为例,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面对不同的方向,想想建筑物的位置。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也觉得非常有趣,这样一来,原本比较混淆的几幢建筑物的方位马上清晰地呈现在了孩子们面前。然后在完成课后练习的时候就感觉容易多了。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5)

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观,学习本文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我设计了如下程序来教学第1—3自然段:

1、初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文中向我们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哪些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位置各在哪儿?请分别用“~~~”和“——”画出。

当学生分别汇报标画出“天安门、金水河、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及它们的具体位置后,我让学生同桌借用文具构建天安门的模型图,让学生在圈、画、议、摆中理清广场建筑物的方位关系,同时完成课后练习4,最后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模型按课文介绍的顺序介绍这些建筑物及特点。

3、让学生再读,抓住建筑物的特点,读出其雄伟壮观。

4、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天安门广场。

5、读写结合。

学习按照方位顺序方法“以教学楼为中心”介绍我们的校园。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天安门广场的各建筑物位置理清了,初步感受到各建筑物的特点,在小练笔中学生也懂得按照方位顺序介绍教学楼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6)

《天安门广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饱含赞扬之情的状物类文章。曾经教学时,我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诶天安门广场建筑的雄伟壮观,学习本文按方位顺序写天安门广场的方法。我设计了如下程序来教学1-3自然段。

1、初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再读1-3自然段,说说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哪些建筑,它们的位置分别在哪儿?分别用“----”和波浪线画出。

学生交流后,我相机引导它们完成课后练习4。

3、让学生再读,抓住建筑物的特点,读出其雄伟壮观。

4、读写结合,学习按照方位顺序介绍学校建筑。

上完后,我很不满意。学生似乎只是在上了一节地理课,对“雄伟壮观”并没有感觉,也同样无法体会文章遣词造句之妙,布局谋篇之美。

于是,我修改了程序,在第二个环节后,添加了一个内容。首先,我出示2-3自然段的三组词语。

(1)红墙黄瓦 蓝天白云 金光闪闪

(2)雕梁画栋 汉白玉 盘龙花纹

(3)横跨 挺拔 矗立 巍峨壮丽 遥遥相对

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列,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根据学生思考讨论情况,相机“奖励”欣赏相关图片。这样,学生也许能真正潜入文本,静心琢磨那色彩的磅礴大气,那建筑的精美绝伦,以及广场的宽广。当然,他们还会收获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

之后,我再让学生带着思考与体会,带着体验与情感来朗读。

我想对自己说,别舍不得课堂时间,只有充分的阅读与必要的指导,才能真正让教材发挥语言训练与审美的效用。每一篇教材,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反复体会思考。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7)

如果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就有背于“大语文”的观点了。我非常赞同这观点。《天安门广场》全文477个汉字,根据教学参考书上的建议分成三课时教学,如果教师的教学只着眼于课本,那么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信息会过少。于是我布置的第三课时的预习作业在学生已阅读了《新补充读本》上《国旗,和太阳一齐升起》,《补充习题》上的《天安门溯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搜集课文中所提及的几样建筑物的相关材料,并认真阅读作好一分钟演讲的准备。说实在话,农村小学的孩子可能受家长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于抄抄写写的作业能及时完成,也乐意做,可让他们找找材料,读读相关资料,总是以推说家里没有电脑而懒于尝试。这回的预习作业我下了死命令:谁一样都找不到的就请抄课文一遍,如果你尽力找了,也询问了家长还是找不到资料的请打电话给我,我第二天一早把我找到的内容与你分享,但必须在上语文课时能作不少于1分钟的演讲。

在上课前我只接到了4个电话,一个是让她妈妈在电脑上找到了资料,请我帮忙打印,3个是实在找不到资料,向我求助。其余47位都拿来了资料,且信心满满的想演讲。你听,就毛主席纪念堂就找到了十来分资料呢:

黄伊然: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难免。坐落在元中华门就知,1976年举行奠基仪式,1977年5月落成,占地5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

严瑛莹:主体建筑北门前有东西两组泥塑,以中国革命史诗为内容,主体建筑南门是以继承毛主席遗志、各族人民显示出无以信心为内容的两组泥塑。四组泥塑共62个人物,由来自全国18个省市100多个雕塑家完成。全部塑像用泥200多吨,历时5个月。

陆文蔚:毛主席纪念堂由北大厅、瞻仰厅、南大厅组成。北大厅是在瞻仰毛主席仪容前举行悼念活动的场所,大厅中央三米多高用汉白玉雕塑的毛主席坐像,坐像背后墙上悬挂着一幅描绘祖国山河大地的巨型绒绣。……

…………

对于书中提及的每一样建筑物,天安门、金水桥、华表、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学生们都找到了相应的描写资料。在交流了二十分钟左右后,我问学生:你们共同分享了这些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孩子们出奇的一致: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真是“壮观啊”!

嘿嘿,我还无心让他们感悟天安门的壮观,他们在交流材料中却深深地体会到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更进了一层。

反思:

今天这一做法,既重视课本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的载体,不忽视课本的作用,又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根据课文的风格和特点,寻找选择与课本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并将这些补充的资源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达到每堂课的阅读质与量的结合。这样就大大拓宽了阅读的层面,对教材进行了适度的超越。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8)

适逢祖国六十四岁生日,教学这样一篇课文很有意义。由于条件原因孩子们都没去过北京,也没有条件用课件,所以对于这样一篇文章的教学,我在课前就请孩子们通过电脑、书本等一切资料去了解天安门及广场上的一些建筑。孩子们积极响应,有一部分同学找来了或多或少的资料。我很欣慰,这样语文课上有了这些同学的参与,孩子们不再简简单单只是学习课本上的东西,还获得了其它很多的有关知识,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找到资料的同学觉得很自豪,没找到的在听得时候特别仔细,生怕漏了一个字。在教学课文五、六自然段时,我用挂图展现了节日的安门广场花团锦簇的景象,但是课文中的描写的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那样沸腾的天安门广场,光靠语言的描述,孩子们感受不是很深刻。于是我把这个体会留到十一假期,让他们看国庆大典,看完后再打开书本读一读课文。我想,这样的感受更深刻一些,更好的体会书中的语言。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9)

今天坚决做到“不读书课文不开讲”。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降到最低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解读的问题,首先要把文中的生字、词语做到认读正确。

第一步把文中的生字用组词的形式让同学们填写。这样既能做到书写方面的指导,也强化了记忆,最重要的是谁要是写不好自己觉得丢人,所以写之前他们得好好地瞪大眼睛认真看一下。这一招比较灵验,以后还要多想想有实效的做法。

第二步给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加音节,通过写拼音我发现,一年级的东西还是需要复习复习的。

第三步把文中四字词语单独拿出来练习读,解决读课文是的拦路虎。这篇文章之所以写的美、有气势,与这篇文章运用的优美词汇遣词造句十分不开的。文章没有特别长的句子,只要把词语读好就可以了。

第四步读文。一人独一句,尽量做到不出错。但是仍然有三个孩子不让我满意。一听就知道自己不用功。

今天虽然进度很慢,我心理很着急,但是没有办法,学习就得扎扎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对于学习上反映比较慢比较温的孩子就得这样做。打好基础是关键。对于快的孩子多读读课文也是好的,正好消消他的浮躁情绪,学习是不能投机取巧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今天早上检查家庭作业的情况。也是这几个孩子,最让我头疼的是家长不重视。虽说家庭作业是老师布置的。但是那是回家做的,对于不自觉的孩子家长不盯着,没有时间的保障,他肯定就不会做了。今天不做明天不做,日久天长就落下了。就这个问题也已经与家长沟通过。但班里总是有那么些孩子养不成良好的习惯。到如今却落得我自己干着急了。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0)

教学时,扣住历史和自然的美使得景观更加动人的特点。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将开国大典的情景介绍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课后“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课堂上我尊重了学生,但是有些忘却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介绍景点时,学生说得比较散,景点之间的跳跃很大,在介绍时,由于其他学生看画面去了,而忽视了学生的朗读,使整节课得结尾显得散乱无章。课堂上,我运用了较多的激励性语言,虽然琐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兴趣,但是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没有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使得对学生评价浮在表面的同时,拖沓了课堂。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1)

翻阅学生的作文本,深感语文教学的不尽人意。其实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习作例文”。比如《天安门广场》一课二三自然段介绍广场四周的建筑物,表面看这两段文字很平淡,很枯燥,其实是非常准确、简练、规范,可谓字字珠玑、要言不烦。

课堂上我请学生思考:这两段文字写得好不好?学生有的说“红墙黄瓦”、“雕梁画栋”等四字词语用得好——词简意丰,文采斐然。有的说“蓝天白云”映衬着“汉白玉华表”非常美丽——“华表”是什么东西?看看书本插图,大体知道即可。结合课文后面的习题,我在黑板上画起了“天安门广场”的示意图:“北端”是“天安门”,“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何谓“遥遥相对”?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示意图就一目了然了。

画好示意图后请学生思考:这两段文字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方向”这个词语。我板书“方位顺序”,解释“方位”就是“方向与位置”。对于“方位顺序”这样的词汇,学生可能是首次接触。可是他们应该明白:“顺序”是语言表达的要领,说话写文章都该“有条不紊”,否则就是“杂乱无章”。举例:写文章介绍我们的教室,就可以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顺序”来写作。——用“写作”的视野看“阅读”,这也是“读写结合”。

不足之处:对写作知识的渗透只是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缺少“实战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口述”,也可以“随堂练笔”。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2)

回顾《天安门广场》全文的教学,首先是觉得自己没有尽心尽力做好准备,因为是带两个班的语文,加上开学初杂务比较多,为自己的懒惰找到了理由。结束全文,读着孩子们的习作——《我们的学校》,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得:

值得肯定的是,我上课居然不急了。耐心引导孩子去仔细咀嚼课文中对天安门广场上个建筑物的描写。(1)作者描写了广场上的哪些建筑物?哪个写得最详细?(2)各建筑物分别有什么特点?(3)听录音,欣赏图片,在图中找到相应的建筑物。(4)读课文,头脑中想象画面。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认识方位顺序。引导完成课后练习(5)面对如此宽广,壮观的广场,你想说些什么?

从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等几个方面,仔细引导孩子仔细品味了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学生读得 一次比一次认真,动情。那种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轻易就在朗读与说话训练中流露出来了。我不免有些得意,也因为得意,所以引来了“失”。 

一失:

在孩子品读完二、三自然段后,我出示了仿写的第一小节:

我们的学校位于东安镇育才路1号,是东安真最漂亮、最崭新的学校。

然后请孩子根据文章的二、三自然段去描写我们的学校。由于对这群孩子的管束不到位,他们喜欢自由散漫,随心所欲地讲,而真正请他们站起来发言了,往往词不达意,絮絮乱语。于是我任由他们自由练说了几分钟,再请他们讲,结果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于是我像刚才那样耐心而细致地口述了一段下水文,看到孩子眼睛亮亮,自以为他们已经心领神会了,便继续上课。

学完全文,让孩子们知道除了写看到的还要写想到的,比如看到校园,就会想起学校的六一盛会为校园增添了祥和与欢乐。满心期待孩子们能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写好《我们的学校》。可结果却不尽然。找了几个孩子询问原因,有的说,回家写时,已经记不清学校的具体面目了;有的说,似乎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更多的学生说总觉得自己写的没有你课堂上说的好,所以就写不下去了。原来我过分地牵引也是一种羁绊啊!

一补:

一直对自己的“失败”耿耿于怀,朋友又说,让孩子写校园的确难写的。所以一直在思考,我是否应该尝试花点时间将这次作文指导进行得彻底些。

既然孩子对校园熟视无睹,那么我明天就用照相机,根据作者看天安门广场的顺序拍我们的校园,先是站在校门口拍大门,拍豪华气派、高大崭新的教学楼,让孩子看到教学楼前的花坛与雕塑“志”。再到教学楼顶层按照方位顺序取景拍照。

然后制作课件,把校园搬进教室,我只告诉我们我拍照的站脚点,让孩子在潜意识里知道要有顺序地写。不给框框,不给铺垫,有孩子们自己思考如何描述好某一张照片的内容。思考后作广泛交流。

我想在再现情景,指导观察,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孩子会有进步的!期待着明天能补救。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3)

《天安门广场》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讲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宽阔美丽,是闻名世界的最大、最美丽的广场。在理解课文内容中,使学生从课文以天安门广场的介绍与描绘中,知道中外闻名的天安门广场上都有什么,从而为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感到自豪,激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和四字词组,使文章有形有色,如: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巍峨壮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翩翩起舞等。同时还进行了对偶的运用:如“鲜花和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节奏强烈。另外文中还有许多冷僻的名词,如:金水桥、华表、汉白玉、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并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让我们感受到天安门广场不仅壮观,而且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也如红日冉冉上升,日益富强,日益伟大,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教学中如果没有攻克这些词语和句子的难关,就很难领会广场的壮观,很难产生民族自豪感。

所以,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咬文嚼字,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好固定短语和冷僻词及成语、长句,然后,让学生交流预习中已经攻克的词语,接着,运用大量的画面让学生对天安门广场景物有直观地了解,借助形象理解语词。

“鲜花和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这一句,我让学生回忆王勃的诗句,并学会在句中找对子,感受句子的节奏美,感受节日的喜庆与隆重。

攻克了这些难点,学生才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广场的壮观和美丽,庄严和辽阔,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4)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有着写景文共同的特点,一是景观方位清楚,二是语言优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景物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关注用词用句,那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主题,但是如果过于关注历史,写景文的特色就会丢失?如何协调好这样的关系呢?

一、思想上,明确了历史背景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才会吸引这样多的游客。所以在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先调查学生去北京的人数,在统计去天安门的人数,提出疑问:为什么到北京来的游人都要去天安门广场呢?学生自然运用生活积累谈到了景色的同时,也涉及到历史。

二、教学时,扣住历史和自然的美使得景观更加动人的点。

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通过课件,将开国大典的情景再现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课后“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反思:问题一:课堂上有些散课堂上我尊重了学生,但是有些忘却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时,学生说得比较散,景点之间的跳跃很大,在介绍时,由于其他学生看画面去了,而忽视了“导游”的朗读。使得“导游”“游人”之间缺乏交流、共鸣。使整节课得结尾显得散乱无章。问题二:画面代替了学生思维想象

因为有着较好的课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我用画面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维。思维是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此时,我将大量图片出示后,学生只是认识了,而丧失了想象。

问题三:激励语太多,显得虚

课堂上,我运用了较多的激励性语言,虽然琐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兴趣,但是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没有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使得对学生评价浮在表面的同时,拖沓了课堂。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15)

《天安门广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饱含赞扬之情的状物类文章。曾经教学时,我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诶天安门广场建筑的雄伟壮观,学习本文按方位顺序写天安门广场的方法。我设计了如下程序来教学1-3自然段。

1、初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再读1-3自然段,说说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哪些建筑,它们的位置分别在哪儿?分别用“----”和波浪线画出。

学生交流后,我相机引导它们完成课后练习4。

3、让学生再读,抓住建筑物的特点,读出其雄伟壮观。

4、读写结合,学习按照方位顺序介绍学校建筑。

上完后,我很不满意。学生似乎只是在上了一节地理课,对“雄伟壮观”并没有感觉,也同样无法体会文章遣词造句之妙,布局谋篇之美。

于是,我修改了程序,在第二个环节后,添加了一个内容。首先,我出示2-3自然段的三组词语。

(1)红墙黄瓦 蓝天白云 金光闪闪

(2)雕梁画栋 汉白玉 盘龙花纹

(3)横跨 挺拔 矗立 巍峨壮丽 遥遥相对

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列,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根据学生思考讨论情况,相机“奖励”欣赏相关图片。这样,学生也许能真正潜入文本,静心琢磨那色彩的磅礴大气,那建筑的精美绝伦,以及广场的宽广。当然,他们还会收获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

之后,我再让学生带着思考与体会,带着体验与情感来朗读。

我想对自己说,别舍不得课堂时间,只有充分的阅读与必要的指导,才能真正让教材发挥语言训练与审美的效用。每一篇教材,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反复体会思考。

温馨提示:
本文【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合集15篇)】由作者教育那些事儿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