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教案

二氧化碳教案(推荐20篇)

发布时间: 2024-06-30 18:09:56

二氧化碳教案(1)

一、教学理念

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得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认识和感知化学学习的奥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四、教学策略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和了解过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因此教师在引入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以外,还可以避免重复与罗嗦。

2.教材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然后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在讲解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就直接告诉学生。而在课题3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为了使这一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师配合课本120页的习题4设计了一个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实验设计。

3.对本课题的两个探究学习活动设计各有侧重:探究活动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把重点放在了实验的设计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有关问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回到家里继续进行实验求证;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则更侧重了实验的实施过程和对有关现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等,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两个实验探究活动都铺设了巧妙的阶梯:对探究活动1采用了先演示实验后给出提示的方法,对探究活动2则采用了填写表格的形式,从而使得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的准备:CAI多媒体课件、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500 mL、350 mL)2瓶或以上、阶梯蜡烛、火柴、小烧杯(装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的用品准备: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胶导管、药匙、酒精灯、小木条、火柴、集气瓶(2个)、玻璃片(2片)、小烧杯、镊子、浸过石蕊试液的小花(每小组4朵)、稀盐酸、醋酸等。

3.学生准备:分好四人合作的学习小组并复习学过的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二氧化碳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力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归纳光合作用反应式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独立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

2、认同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意识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概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完成探究活动

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探究活动器材

课时安排二课时

过程

一课时

导言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空气的氧的含量及所占的比例不足21%。但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到缺氧呢?

生物圈的空气中氧如此之少,而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

二、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探讨问题:

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实验

【活动目标】

检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材料器具】

金鱼藻、玻璃水槽、玻璃棒、剪刀、短管漏斗、试管、卫生香牙签、火柴、小木块、碳酸氢钠、清水。

【方法步骤】

1、取一个玻璃水槽或20cm直径的标本瓶,注满清水,每100mL水加入0.1g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并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在漏斗下面垫上两个小木条,使漏斗与水槽底部分开。

3.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转移入玻璃水槽的水中,套在漏斗短管上,试管内要充满水。

4.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而阳光充足的环境里,使金鱼藻接受阳光照射。不久你可以看到许多气泡从金鱼藻放出,并聚集在试管顶端。

5.待收集约1/2管气体后,在水中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试管并立即倒转,使水落到试管的下部。然后,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伸入试管中。请注意观察卫生香或牙签的燃烧情况。

【讨论】

1.请描述浸入水中的金鱼藻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气体的状况。

2.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伸入试管后发生哪种实验现象?

3.分析该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思考】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有什么意义?

技能

三、拓展训练

分析数据:

试管与灯的距离cm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

1060

20xx

3010

405

问题

1.光源与金鱼藻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距离越远,气泡越少,距离越近,气泡越多。

结论,光源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你能预测结果吗?

没有气泡产生

四、总结

1.绿色植物光的合作用产生氧气。

2.实验经验总结

反思

板书计划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光合作用过程

二、实验

1、目的

2、要求

3、现象

4、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二氧化碳教案(3)

教学目标

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 中考,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二氧化碳教案(4)

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

1.  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同学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并且对二氧化碳的实际应用有所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相信科学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掌握相关反应方程式。

难点:使学生灵活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

投影设备,药品,实验仪器等。(事先要估计要同学可能的答案,设计实验)

教       学       过       程

步骤

教  师  的  活  动

学 生 的 活 动

子目标

导入  :

1、先播放一段FLASH,讲述二氧化碳气体的趣闻。“死狗洞”(上节课结束时,已经讲过这个故事,这次以FLASH的形式再讲一遍。)

2、让同学通过试着提出可能的解释。

3、归结同学的答案,写在黑板的左侧。

4、提议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迷。

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1、首先取出实现制备好的二氧化碳气体,装在透明的集气瓶中,说这和那个山洞一样的气体。

2、让学生根据自己同意的答案,分成小组,按分组情况可零时调整座位。

3、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设计出验证实验(课前已经作为作业 布置任务,让同学回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其中验证的实验只要求对之前接触和学到过的一些验证方法,从颜色,比重,气味,酸碱性,氧化性,和助燃性等来考虑)。

4、按同学的想法,进行实验的演示

老师进行实验操作,对于某些

实验辅以用多媒体演示。

准备比重实验,与水的实验(滴加酸碱指示剂),与石灰水的实验,灭火实验,小白鼠实验等

5、要求学生归结实验现象和给出结论。

6、老师对同学的回答作出一些必要的修正。

老师板书:写出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物理性质:无色略带酸味气体无毒能溶于水,固态为干冰

化学性质:氧化性,酸性氧化物,不能燃烧

7、要求学生回忆以前接触过的气体,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某种气体:氢气,氧气。

8、给出整个揭密的研究过程,以FLASH播放,当地的一些地质考察情况,和山洞的剖析图。

9、最后,把蒙在试剂瓶标签上的黑纸揭开,向同学展示标签“二氧化碳”。

讲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备这种气体。讲到,科学家还要做大量工作,测定此分子中所含的元素和分子量,以后再其中有现代的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等等,这些将在以后的课程中穿插介绍。

9、将黑板上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下面,添上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CaCO3+HCl=CO2↑+CaCl2+H2O

CaCO3 = 3CaO + CO2↑

CO2+HO2=H2CO3

CAOH2+C02=CACO3+H20

1、学生按自己同意的解释,分成小组,进行学习。

2、学生观察,明确实验方法和注意点。

3、每组派一位同学来讲述自己的实验设想。

通过小组学习、探究,使学生知道学会观察问题和设计实验,学会正确的判断。

4、学生观察实验

5、学生把实验现象记录在纸上并进行交流。

6、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推选出一名学生汇报交流。

7、学生回答以前的学过的气体的性质,经过比较,得出结论:不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气体。

8、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使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  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你还想知道什么?

思考:

(1)、二氧化碳的灭火是应用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2)、汽水中的小气泡是什么气体?

(3)、进入久封的地窖,应事先做什么小实验,才能知道下面是否安全?

3.  希望学生根据今天的内容,自学二氧化碳的应用。

1.学生说一说今天学到  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相信科学的科学态度。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介绍

二氧化碳教案(5)

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

1.  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同学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并且对二氧化碳的实际应用有所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相信科学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掌握相关反应方程式。

难点:使学生灵活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

投影设备,药品,实验仪器等。(事先要估计要同学可能的答案,设计实验)

教       学       过       程

步骤

教  师  的  活  动

学 生 的' 活 动

子目标

导入  :

1、先播放一段FLASH,讲述二氧化碳气体的趣闻。“死狗洞”(上节课结束时,已经讲过这个故事,这次以FLASH的形式再讲一遍。)

2、让同学通过试着提出可能的解释。

3、归结同学的答案,写在黑板的左侧。

4、提议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迷。

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1、首先取出实现制备好的二氧化碳气体,装在透明的集气瓶中,说这和那个山洞一样的气体。

2、让学生根据自己同意的答案,分成小组,按分组情况可零时调整座位。

3、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设计出验证实验(课前已经作为作业 布置任务,让同学回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其中验证的实验只要求对之前接触和学到过的一些验证方法,从颜色,比重,气味,酸碱性,氧化性,和助燃性等来考虑)。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二氧化碳的性质介绍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二氧化碳教案(6)

第四节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联系实验室制取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⑵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

2、科学素养目标

⑴通过制取二氧化碳盐与酸的选择,使学生深刻理解反应原理,提高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结合前面学过的O2,H2的实验室制法,运用联想、对比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⑶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器,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⑷向学生渗透实验装置美和反应规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具准备

1、药品:器材、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钢、试管、培养器等。

2、投影图片:制取氢气、氧气的几套装置图。

四、教学过程

[投影]教学目标

[投问]⑴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⑵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后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利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几套装置图。

[讨论]装置图的适用范围。

[总结]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氢气的装置。

[设问]⑴实验室如何收集氧气、氢气,为什么?

⑵如何检验氧气、氢气?

[讨论]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⑴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采用什么收集方法。

⑵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检验物质。

[讲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渡]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

第四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阅读]93页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板书]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强调:大理石、石灰石为混合物)

[板演]2、化学议程式:CaClO3+2HCl=CaCl2+H2o+CO2

[思考]能否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碳酸钙能否换成碳酸钠?

[演示]在投影仪上放一只有稀硫酸的培养器,放入一小块石灰石,让学生观察现象。

[生答]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

[演示]在培养器中放入一块金属锌。

[讲解]放入金属锌有气体产生,说明还有稀硫酸,为什么停止呢?主要是石灰石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物质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稀硫酸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演示]在一支试管内放入少量碳酸钠,在加入少量稀盐酸。

[结论]不能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

[思考]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生答后板书]1、装置:与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讲解]采用与制取氢气相似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成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讨论、板书]2、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板书]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设问]⑴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⑵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生答小结]⑴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⑵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⑶将燃着的火着的火柴置于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证明瓶内充满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板书]三种常见的灭火器

[自学]阅读教材第95页的选学材料,回答每种灭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总结]比较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练习]

[作业 ]课本习题1、2。

附:练习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

A、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焦炭与CuO高温生成二氧化碳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煅烧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H2与CO2,的发生装置相同,因为都是固体,液体反应且不要加热

B、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因为它能溶于水

C、不能选用石灰石与稀硫酸作原料,因为二者不反应

D、不选用Na2CO2粉末与浓盐反应,因为二者反应速率太快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第四节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二氧化碳教案(7)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主持讨论。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测与对策

[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一人带着一条狗走进一个山洞,走着走着,狗突然倒在地上,原来狗已经死了。……导致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讲解](小结并提出学习任务)几位同学猜得很对,是由于山洞的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所致。你们还知道其他有关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吗?把你知道的归纳一下,填写在学案上。

[问题导入  ]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吗?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液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播放录像] 光合作用,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灭火器、“干冰”的用途。

[创设问题]你知道打开汽水瓶或啤酒瓶时冒出的气体是什么吗?如何验证?

通过此实验,你还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演示实验]在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单孔橡皮塞(连有导管、橡皮管和弹簧夹)并把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烧杯,打开弹簧夹。

[问题情景]我们同学每天都喝饮料,你对瓶子上的说明有哪些发现或有哪些疑问吗?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布置任务]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布置任务]按照课本p43图2-21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推测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

[演示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布置任务]通过以上的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你能说出奇妙的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吗?

[家庭实验]自制汽水:取一个洗刷干净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积的冷开水,再加入2g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柠檬酸,并立即将瓶盖压紧,使生成的气体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将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温。取出后,打开瓶盖就可以饮用。

[交流讨论]

[思考、填写]

[观看、了解相关知识]

[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实验内容:将汽水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提问、讨论、解答]

[分析信息]

[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又一条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用自带的碱面和醋完成实验、得出性质]

[观察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

[交流讨论、总结]

[家庭实验]

有的学生可能听说过这个故事,知道是山洞的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会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学生可能知道舞台烟雾,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不会有太大困难。但要得出二氧化碳有关性质可能有些难度。

学生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解释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学生的问题可能是:瓶子标签上写的是碳酸水,为什么不写二氧化碳饮料?

对学生来说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酸”这一知识点是陌生的,需要教师的引导。

方案可能有:直接向碳酸饮料中滴紫色石蕊试液;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等等。

通过学生自主实验、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相应性质。

该实验生活气息浓,趣味性强。

课后反思:

用故事导入  ,能使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在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时,用学生爱喝的雪碧做探究实验,使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整个课堂教学注重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养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对课堂演示实验中意外出现的失败,教师要能机智的利用这一教学良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从不断的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的教育,更进一步提高课堂应变能力。

化学教案-奇妙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教案(8)

第五节       二氧化碳(一)

学习目标:1.感受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体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知道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4.通过对实验的探讨与研究,养成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水、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

学 习 指 导

活     动     内       容 方法参考 学法指导

1.(1)给你几瓶同一种气体,能通过实验判断是哪一种气体?

(2)通过什么方法能得到哪些物理性质?

若它无色、无味,由此可以排除什么气体?

(3)用燃烧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燃烧着的木条熄灭,哪这瓶气体可能是什么?

(4)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后,变浑浊,则可以知道此气体是什么? 1.猜想可能是H2、N2、O2、Cl2、CO2、NO2、SO2等。

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哪些 先从物理性质再化学性质

观色、闻气味

观察思考

性质特征

2.CO2还有什么物理性质?

(1)密度比空气大

想一想:有什么方法来判断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用下图的装置能称出相同体积的CO2气体与空气的'质量大小吗?

倒入气体

空气

小纸袋 2.阅读课本P43

由=m/v知

V相同,m越大,越大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大于空气平均分子量

28

(2)二氧化碳降温、加压后容易液化成无色液体,“容易”说明了什么?继续降温能凝固成“干冰”,它能直接变为气体,这一变化叫       ,是吸热还是放热?         ,有何用途

(3)CO2微溶于水,可以制成汽水、啤酒等。

想一想:如何证明汽水(或雪碧等)中溶有CO2? 容易否是指条件的高低

汽石

水水 什么是液化、升华

CO2的检验方法

3.已知石蕊试液呈紫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色。

在二氧化碳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叫      ,其中CO3叫     。

红色的溶液加热后会变成紫色,这是为什么?

想一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吗? 3.观察思考阅读书本

CO2水溶液使石蕊变红的本质 能变红,有酸生成

红色褪去说明酸消失

4.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试一试: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水溶液,生成沉淀物叫碳酸钙,同时还生成水,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物质有无变化

变浑浊是形成悬浊液

5.在碳一节中有C+CO2====2CO反应,这反应中说明CO2具有

性。         高温 5.分析思考

得失氧来判断氧化性还原性

知识结构:                              (1)与水反应

稳定性

物理性质    CO2    化学性质 (2)使石灰水变浑浊

鉴别 方法

(1)                       (3)氧化性

(2)                       归纳整理

其他教案-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教案(9)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填表 氧气 反应原理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比空气的大小 是否溶于水                 [学生活动]填表、回答。 (设计意图: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激活思维,为问题的引出做好铺垫。) [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择哪种实验装置(师出示幻灯片上练习题)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  ,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 [学生活动]学生选择实验装置,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整理旧知,引领思路,获取新知。) [教师活动]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分析、推理、引发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达到轻松突破难点的学习效果。) [教师活动]设问:在实验室如何制取CO2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出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提供给学生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探究理想药品。 通过比较,选出实验室制取CO2的理想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说明】从反应速率,生成的气体是否易于收集等方面考虑。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操作,更直观地理解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理想药品。初步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理想药品的选择依据。) [板书]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教师活动]【设问】我们如何设计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激励】相信你能当一个小设计师,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屏幕显示】可供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仪器(也可另选或自制仪器,还可利用代用品)。 [学生活动]开动脑筋,设计实验装置。分析、讨论、设计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装置,然后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实验装置。请学生说出每种装置的优缺点,选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与表达。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展示自我] 请你告诉大家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如何制取CO2?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探究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板书]三、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 1、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药品; 3、制取收集气体。 [思考]1、如何验证所制出的气体是CO2?2、如何验证集气瓶中CO2已收集满? [讨论回答] [板书]四、验证CO2的方法 1、检验方法 2、验满方法 [学生活动]制取CO2并检验CO2 ,收集满一瓶CO2。  [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是什麽? [交流讨论]师生总结。 [板书]五、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选择理想药品; 确定合适的实验装置; 3、验证气体 [学生谈收获体会] 1、本课题研究什么内容? 2、有哪些收获? 3、从这些知识中你想到了什么? 4、运用这些知识你想做点什么? (自由发言,相互补充。澄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模糊点、疏漏点。) 课堂练习(见课件)

二氧化碳教案(10)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奇妙的二氧化碳”。本节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九年级(上),这一节课是上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完成本节课内容需要2课时)。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安排在空气、氧气之后,水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今后学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知识目标: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好化学必备一种宏观现象比较明显的理论基础,它可以用一些经典实验验证其转化规律,获得感性认识,所以通过学习,达到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达到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正确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①重点:没有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作基础,缺乏较丰富的感性知识,致使其它化学知识的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本节的重点是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认识化合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②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材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的,要求描述实验现象,本节的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究竟生成了什么物质?要求学生用实验来探究,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和思路。

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利用上节学习氧气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制法。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如下过程:出示问题→学生互动及讨论→用实物投影仪投影来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不同点→演示课件对比→练习探索→巩固提高,达到教学目的。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氧气的学习,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因此联系生活来学习二氧化碳显得很重要。如何记忆和应用,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导”的主体功能。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化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往往想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性质,甚至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在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解答相关问题,通过自学学案,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知识构建的方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从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通过实验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使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身边物质的学习体系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重点、难点、方法,并及时地对学生活动的结果作出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同时从学生活动中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双边活动。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先简要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循环和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二个实验来探究,然后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这一性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将重点知识的与提高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习题的选择与讲评,遵循大纲,用好课本,侧重双基,通过研究课本习题,挖掘其潜力,改造习题,增强课本习题的辐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触类旁通。具体方案如下:

①课前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激发学习动机。

②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把二氧化碳和氧气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构建物质知识的学习体系。

③通过例题的讲评,引导学生质疑、分析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学生的思维。

④应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效实施双边互动,提高学习效益。

二氧化碳教案(11)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主持讨论。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测与对策

(故事导入)一人带着一条狗走进一个山洞,走着走着,狗突然倒在地上,原来狗已经死了。……导致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并提出学习任务)几位同学猜得很对,是由于山洞的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所致。你们还知道其他有关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吗?把你知道的归纳一下,填写在学案上。

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吗?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液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光合作用,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灭火器、“干冰”的用途。

你知道打开汽水瓶或啤酒瓶时冒出的气体是什么吗?如何验证?

通过此实验,你还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在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单孔橡皮塞(连有导管、橡皮管和弹簧夹)并把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烧杯,打开弹簧夹。

我们同学每天都喝饮料,你对瓶子上的说明有哪些发现或有哪些疑问吗?

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按照课本p43图2-21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推测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

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通过以上的实验探究

和交流讨论,你能说出奇妙的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吗?

自制汽水:取一个洗刷干净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积的冷开水,再加入2g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柠檬酸,并立即将瓶盖压紧,使生成的气体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将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温。取出后,打开瓶盖就可以饮用。

实验内容:将汽水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的学生可能听说过这个故事,知道是山洞的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会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学生可能知道舞台烟雾,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不会有太大困难。但要得出二氧化碳有关性质可能有些难度。

学生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解释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学生的问题可能是:瓶子标签上写的是碳酸水,为什么不写二氧化碳饮料?

对学生来说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酸”这一知识点是陌生的,需要教师的引导。

方案可能有:直接向碳酸饮料中滴紫色石蕊试液;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等等。

通过学生自主实验、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相应性质。

该实验生活气息浓,趣味性强。

课后反思:

用故事导入,能使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在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时,用学生爱喝的雪碧做探究实验,使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整个课堂教学注重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养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对课堂演示实验中意外出现的失败,教师要能机智的利用这一教学良机对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从不断的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的教育,更进一步提高课堂应变能力。

二氧化碳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二氧化碳教案(13)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 气体 无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O2+H2O=H2CO3

H2CO3= H2O+ 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3)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

(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3)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等用途

二、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 气体 无 比空气略小 难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点燃

2CO+O2===2CO2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O+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有利的一面: 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

不利的一面: 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等。

二氧化碳教案(14)

一.设计理念

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的循环与制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鲁教版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安排1个学时完成。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化学仪器,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且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学习方式,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发现和归纳化学知识。希望在课堂上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验证和验满方法。

2.能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实验能力。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从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并增强合作与包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分析和探究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以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

(五)教学难点

归纳实验室制备一般气体的规律

(六)解决重、难点的方法与策略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节教学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猜测、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充分体现了学习的探究性。使同学们在实验中对制备一般气体的规律得以归纳,从而突破了难点。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学法

本节课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并与实验、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为学生搭建参与和交流的平台。

学生的学法:猜想与假设 、制定验证计划、进行验证、解释与结论,在实验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教学媒体

教具:教材,多媒体,实验室二氧化碳制取和收集装置及药品12套。

学具:学案,教材,练习本。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设计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展示]: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展示一瓶可乐。同学们,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一份礼物,祝大家“百事可乐”。在生活中,大家都喝过可乐,这里面有气体吗?是什么气体?

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是二氧化碳气体。

1、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来引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2、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让其顺乎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状态中。

合作探究

交流共享[展示]:莫纳罗来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提出问题:

①在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

②是不是每一年度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呢?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③1960——1990年,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呈现了什么样的趋势?学生合作探究并分组讨论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消耗是否平衡,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交流共享,得出

二氧化碳含量在逐年增加的结论。

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的能力。

知识应用

情感升华视频播放《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用化学视角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

设计思路

合作探究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

明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提出探究课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探究>>

第一阶段:反应原理

总结曾经学过的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讨论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第二阶段:制取装置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从中得到启示。

利用多媒体学生分组讨论所选仪器能否达到目的'。

第三阶段:分组实验

根据小组设计方案,利用所给实验器材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第四阶段:知识拓展

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探究你能否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制取规律。

学生踊跃发言,师生讨

论总结,水到渠成。

学生交流合作设计实验并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验装置草图,讲解原理,教师给予评价。

学生动手实验。

部分学生如果实验失败,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失败的原因。

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体验探究过程,经历挫折,克服困难,实现成功。

系统小结

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小结,达标练习。学生小结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认知体系,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

课后延伸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探究,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但我们的认识还是肤浅的,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多思考,不放过身边任何一个物质变化的可疑现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探究去寻找答案。设置悬念,激发兴趣,鼓励创新

七.板书设计

八.设计说明

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讲”占用的时间要适中。

教师占用时间多,学生的交流讨论就不可能充分,表达不出自己的探究结果,不能激励起学生的探究激情。教师占用的时间也不能太少,没有必要的引导和分析,学生就不知道该干什么。探究过程就可能散。

(2)教师“演示”要适量。

老师做的实验多,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就少,自己获得探究结果的可能性就小,体会不到“发现”化学规律的乐趣。因此,教师示范、引导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3)教师的“帮助”要适度。

探究中点拨恰当,既不能处处都“帮助”,限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又不能完全失控,任凭学生随意活动,要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诱发成就感。

二氧化碳教案(15)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设计

一、教材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二的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反应装置的确定。是教材中继氧气的制取后,关于气体制备的第二个实验,本节课十分鲜明的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总结思路和技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学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在课堂上比较活跃,对于探究性的课程比较感兴趣,加上前边通过学习氧气的制备已经了解了关于气体制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有能力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探究学习。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初步学会利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比较,区分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制取装置。

【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

过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为了增强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及装置选择的整体思路的把握,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观察发现法、对比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猜想假设法等。并通过使用投影展示氧气制备装置的图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后边运用视频动画和教师演示使检验和验纯的操作更具体形象。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中我通过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运用“冰川融化”、“地球变暖”、“温室效应”的热点话题,回到生活中我们所关注的'环保方面,引起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了解和认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讲授。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运用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相应的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作为学生探究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探究的线索。

1.探究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1)在探究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设计中为学生提供探究实验的仪器和试剂:试管四支、试管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让各个小组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老师巡视指导不正确的操作。对于线索的提示,能够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去探究制备的原理,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老师再结合学生讨论结果总结、梳理,确定最佳方案。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分析排除其他方案的原因。充分尊重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装置的确定

运用投影仪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组织各小组讨论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构成、确定气体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气体的收集方法等。然后根据学生观点,老师进行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构成,发生装置需要考虑到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考虑是否溶于水及密度与空气的对比。

(2)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及性质比较

设置表格对比氧气和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装置和反应条件,通过填写表格让知识更加明了,有助于从氧气制取装置的选择迁移到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选择中来。让各小组动手组装,确定最佳方案,由小组代表分别说明,解释原因。增强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的技能。

(3)设计制取二氧化碳装置

教师对于B组作为典型代表集体讨论分析两组装置,确立最佳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强各组意见的融合,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最后确定选择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塞、导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装置。并对制得气体是否是我们所需,提出质疑,提示学生需要进行检验。

(4)检验气体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在学生明白制备原理与装置特点的关系后,组织学生亲手做一做这个实验,对前面学到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这时老师可巡视指导和纠错。老师对排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做进一步分析,作为知识的提升。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反应开始有气泡产生,然后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总结原理,点明硫酸钙阻止了反应的继续发生。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实验后总结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研究,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生说明想法,老师补充总结:

(1)确定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和条件,选择药品。

(2)确定采用的实验装置。

(3)验证制取的气体。

布置课后讨论习题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有哪些缺点,主要考虑浓盐酸挥发的特性,增强学生对浓盐酸的了解。

二氧化碳教案(16)

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比较,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型: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我们前面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把昨天发的探究方案拿出来。

同学交流“探究方案”上的`参考信息。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探究方案”中各组实验操作时具体的装置:(可用自荐仪器,也可选用桌上给定的某些仪器。注:学生事先不知道桌上给定有哪些具体仪器。)

每组桌上均有的仪器: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每组桌上提供的不同仪器分别为:

第一组:烧杯、过滤漏斗

第二组:烧杯、破试管、铜丝、单孔橡皮塞

第三组:U型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橡皮塞

第四组:平底烧瓶、单孔橡皮塞

第五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

第六组:试管,单口橡皮赛、铁架台(带铁夹)

第七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

第八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注射器

第九组:带支管的烧瓶、橡皮塞

第十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验证气体是二氧化碳。

同学交流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同学与小组评价自己所设计和开展实验的情况,与同学合作进一步完善所设计的试验。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附: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和实践”报告

宜昌市九中 班  组 组长  组内成员 探究时间

一、探究时参考信息

1.碳酸钠(Na2CO3)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从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推测)

(1)把燃烧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 ,说明。

(2)打开汽水瓶盖可观察到 ,这个事实说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性: 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向石灰水中吹气,现象为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C(OH)2]反应。

3.铜与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4)等酸不反应。

4.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 1.977 g/L,空气密度为 1.293 g/L。

二、探究内客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重点比较反应速度快慢)

可供选择的原料有: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钙粉末(CaCO3)、碳酸钠粉末(Na2CO3)、稀盐酸(有效成分HCl)、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可供选择的仪器有:点滴板(或自制点滴板或试管)、胶头滴管、药匙。

步骤(可以用图式表示):

观察记录:

结论: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从下列给定的仪器(也可以从其他未给出的仪器)中选择适当仪器,以小组为单位,你们能设计几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画出它们的简图。并比较几组装置的优缺点,交流这样设计的理由。

设计的几组装置为:(可用装置图表示)

(2)用自制仪器或代用品或其他仪器设计的装置:

(3)实验操作时实际采用的装置: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1)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2)验满方法:

4.证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操作:

现象为:

5 同学交流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6.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氧化碳教案(17)

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教学理念

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得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认识和感知化学学习的奥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四、教学策略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和了解过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因此教师在引入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以外,还可以避免重复与罗嗦。

2.教材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然后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在讲解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就直接告诉学生。而在课题3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为了使这一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师配合课本120页的习题4设计了一个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实验设计。

3.对本课题的两个探究学习活动设计各有侧重:探究活动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把重点放在了实验的设计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有关问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回到家里继续进行实验求证;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则更侧重了实验的实施过程和对有关现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等,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两个实验探究活动都铺设了巧妙的阶梯:对探究活动1采用了先演示实验后给出提示的方法,对探究活动2则采用了填写表格的形式,从而使得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的准备:CAI多媒体课件、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500 mL、350 mL)2瓶或以上、阶梯蜡烛、火柴、小烧杯(装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的用品准备: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胶导管、药匙、酒精灯、小木条、火柴、集气瓶(2个)、玻璃片(2片)、小烧杯、镊子、浸过石蕊试液的小花(每小组4朵)、稀盐酸、醋酸等。

3.学生准备:分好四人合作的学习小组并复习学过的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二氧化碳教案(18)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方法和仪器装置。

2.通过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回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已经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碳在氧气中燃烧、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等都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能否利用这些反应呢?

〔板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提问〕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要考虑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

〔讲解〕首先要考虑的是反应原理,即在实验室条件允许下(如加热、常温、催化剂)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样的反应来制取。我们先来讨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板书〕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讲解〕在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跟稀盐酸起反应制得。

〔板书〕

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与碳酸,而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板书〕

2.化学方程式 CaCO3 + 2HCl==CaCl2 + CO2↑ + H2O

〔设问〕为什么不用碳与氧气(或其他的)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不能只考虑一个反应能否生成要制的气体,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反应条件、仪器装置在实验室是否易于实现等。

〔设问〕用什么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

〔板书〕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展示〕装置并介绍各仪器名称。

〔提问〕为什么可以采用这样的装置?

〔讨论〕

1.怎样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为什么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3.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可用其他仪器代替锥形瓶吗?

4.能用这个装置中的仪器,装配成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吗?怎样装配?

〔讲解〕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所需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来确定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前可以将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在制取时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生成的气体经导气管导入集气瓶中。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解于水,所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3.为了避免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必须使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以下,而普通漏斗颈太短不合适。锥形瓶在装置中作为容器,可以用其他(如大试管、烧瓶、广口瓶)口径大小适宜的容器代替。

4.这个装置的气体发生部分可以用来制取氢气,因为制氢气用的药品状态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反应也不需要加热。但收集方法不同,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又难溶于水。

〔引言〕下面我们就应用上述反应原理和仪器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

〔板书〕

三、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1.制二氧化碳气体。

〔说明〕首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演示实验〕在锥形瓶中放入数颗石灰石,从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注意观察锥形瓶内的变化。

〔讲解〕瓶内产生大量气泡。

〔板书〕

2.怎样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将导气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板书〕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

3.怎样证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演示实验〕将燃着的火柴伸到集气瓶口,注意观察。

〔板书〕将燃着的.火柴伸到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已充满集气瓶。

〔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考虑反应原理,装置及验证气体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在常温下跟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水溶性等,选择适宜的装置;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思考后讨论〕

能否用燃着的火柴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作业〕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和常用灭火器有个初步了解。

2.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与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的对照分析,提高学生归纳综合知识的能力。

重点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难点

联系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分析和演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用于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充满集气瓶的方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引言〕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火柴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又比空气大,如果向燃着的物质喷洒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就笼罩在可燃物上,使之与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这就是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的原因。目前有些灭火器就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灭火的。例如:泡沫灭火器。

〔板书〕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演示实验〕在吸滤瓶中注入纯碱(碳酸钠)的浓溶液,把用细线栓住的盛浓盐酸的试管小心地放进吸滤瓶中,塞紧塞子。

〔讲解〕这个装置的原理跟泡沫灭火器基本一致。不用时正立,灭火时倒立。现在我们就用它来扑灭火焰。

〔演示实验〕用废纸生一团火。压紧盖子将吸滤瓶倒转,对着火团喷射。注意观察吸滤瓶的侧管有什么现象。

〔讲解〕纯碱与盐酸在吸滤瓶中急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气体带着里面的溶液喷向火团使可燃物停止燃烧。

〔设问〕怎样书写纯碱与盐酸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呢?

〔学生思考〕

〔提示〕比较纯碱(碳酸钠)与碳酸钙的组成,再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不难得出。

〔分析〕纯碱就是碳酸钠,与碳酸钙相比,有一相同的组成部分──碳酸根。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正是由碳酸钙中的碳酸根与盐酸中的氢结合成不稳定的碳酸,再分解出来的。所以碳酸钠与盐酸也有类似的反应。

〔板书〕Na2CO3+2HCl==2NaCl+CO2↑+ H2O

〔追问〕如果是碳酸钾或者其他的金属碳酸盐与盐酸(或硫酸)有相似的反应吗?

〔学生板书〕碳酸钾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2CO3+2HCl==2KCl+CO2↑+H2O(或K2CO3+H2SO4==K2SO4+CO2↑+H2O)

〔讲解〕用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反应都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体,那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否可以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泡沫灭火器中又能用碳酸钙代替碳酸钠吗?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实际生活中,灭火除了使用泡沫灭火器以外,还有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有关这些知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选学内容。

〔边小结边板书〕

1.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CaCO3 + 2HCl==CaCl2 + CO2↑ + H2O

2.二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3.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又比空气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4.泡沫灭火器中的反应原理:Na2CO3 + 2HCl==2NaCl + CO2↑ + H2O

〔作业〕略

二氧化碳教案(19)

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 室制取方法。

3.疑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

4.解决方法

(1)采取讨论的形式,从学生学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通过演示和补充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节主要采用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H2、O2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教师活动]:投影出制取H2、O2的几套装置图,通过讨论得出这些装置图的适用范围:(1)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2)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就能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H2的装置(注意该气体难溶于水或酸)。

[提问]:(1)在实验室如何收集H2和O2,根据它们什么性质?

(2)如何检验H2和O2?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2)利用物质的特性来检验物质。

[总结板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讲解]: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3页。

[板书]:1.药品: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学生活动]:讨论实验室制取CO2时,能否将稀HCl换成稀H2SO4?能否将CaCO3换成NaCO3?

[演示实验]:向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Cl,另一支也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讲解]:大理石跟稀H2SO4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是由于CaCO3和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代替稀HCl。

[演示试验]:取两支试管,一支装有大理石,另一支装有碳酸钠,都加入盐酸。

[学生活动]:观察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程度,思考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容易收集。

[目的意图]:通过上面的演示试验,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和依据的反应原理。

[提问]: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装置:同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讲解]:采用与制取氢气相同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试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提问]: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

[板书]:2.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实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提问]:(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总结板书]: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

2.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瓶内充满CO2。

[实验]:再次演示实验5—8:实验室制取CO2。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5页的选学材料,回答每种灭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目的意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板书]:四.三种常见的灭火器

(四)总结、扩展

比较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四.布置作业

1.列表比较H2、O2、CO2的实验室制法。

2.教材第96页习题2、3、4、5。

二氧化碳教案(20)

初中化学第一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教学目标

⒈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⒉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装置及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的选择

课型: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

教法:对比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用品

实验室制CO2所需仪器一套、碳酸钠、大理石、浓HCl、稀HCl、稀H2SO4

教学过程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

引入新课 实验室如何制取CO2?

一、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报告册”上的参考信息

二、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

〔板书〕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后讨论

总结:

〔板书〕(1)理想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 化学反应原理: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讨论: 补充实验: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

小结: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

bsp; CaCO3 + H2SO4 =CaSO4 + H2O + CO2↑

其中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大理石与硫酸的接触,反应慢慢停止了,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从给定的仪器(见书上111页)中选择适当仪器,设计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也可用其它仪器)

讨论: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采用的最佳装置(见书上111页、图6-10)

〔 板书〕(1)气体发生装置

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

展示实验装置

讨论:⑴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

⑵锥形瓶能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小结: ⑴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用长颈漏斗时,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⑵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平底烧瓶等玻璃仪器代替(展示实 验装置)

提问:实验室里如何收集CO2气体?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为什么?

〔板书〕(2)气体收集方法

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板书〕三、制取二氧化碳

学生实验: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总结:

〔板书〕1.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提问: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板书〕2. 验满方法 ── 将燃着的木条或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证明已满

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板书〕3. 检验方法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四、比较与归纳

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见书上110页、活动与探究报告册

本节课小结: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课堂练习 P112第1、5题

家庭作业 (1) P112第2、3、4题

(2)写出探究活动报告

温馨提示:
本文【二氧化碳教案(推荐20篇)】由作者教育大学园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