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诗歌中押韵的特点

发布时间: 2022-11-28 05:12:01

1. 分析诗歌中押韵,对仗,黏对的特点

押韵,韵同部,需要使用同一韵部的字作为韵脚.对仗,要求,字数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对,词性相类,意境相合.黏对,律诗有"黏对"的讲究.所谓"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A型,则下联出句是a型;上联对句是B型,则下联出句是b型.也就是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平黏平,仄黏仄,把两联黏联起来.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出句是a型,则对句是B型;出句是b 型,则对句是A型.也就是在对句中,平仄完全是对立的.这里说的联,不一定要求是对仗句,而是指所谓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就七律,五律来说,前两句便是首联,次两句是颔联,以此类推,两句一联,除颔联,颈联要求对仗外,首联,尾联是可以不对仗的.而对于绝句诗,只有四句,那么前两句算作一联,后两句算作一联.各联之间要求相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临对相黏.。

2. 现代诗歌押韵的特点是什么

押韵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好的押韵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读起来抑扬顿挫,美妙无比,达到声律美,提高作品的语言权。

押韵是让同一个音在作品语句中的同一个位置上重复吐纳,音感上的回传与深化,能调动起情感的迸发,夯实意境,灵动结构。如果说意象是作品根本,那音律就是作品的“守护神”,意境和音律处理好了,作品在表达的力度上无形中便拥有那么一种震撼力。如果从修辞效果来看,押韵可以调动起作品音节回环呼应,读出来优美动听,流淌出一种回环美。

现代韵脚诗正是吸收兼并了押韵的特性,句句押韵,一韵到底,这种用法称为押排韵,是韵脚诗的主要形式。

押排韵,也叫“打铁韵”。即诗歌中行行押韵,并且一韵到底的韵法。它落音一致,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如臧克家在30年代写的,反映“黑暗角落里的零零星星”贫困人物悲惨命运的诗《当炉女》:

去年,什么都是他一手担当,

喉咙里,痰呼呼的响,

应和着手里的风箱,

她坐在门槛上守着安详,

小儿在怀里,大儿在腿上,

她眼睛里笑出了感谢的灵光。

今年,是她亲手拉风箱,

白绒线拖在散乱的发上,

大儿捧住水瓢蹀躞着分忙,

小儿在地上打转哭的发了狂,

她眼盯住他,手脚不停放,

果敢咬住牙根:“什么都由我承当!”

全诗句句押ang韵。

又如王来信《想起周总理纺线线》:?

四三年,三月天,?

红格丹丹太阳照枣园。?

周总理盘腿坐车前,?

手摇纺车吱溜溜转,?

带头纺线线。

全诗通押an韵。

3. 押韵是诗词中的什么特点

韵是构成一首诗词的基本要素。

词的句式长短不―,与格律诗的形式不 同,所以其押韵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全首词的用韵、词句间的用韵、词中转 韵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形式。

词调中不同的用韵情况有五种:一是平韵格,就是全首词用的都是平声 韵脚。二是仄韵格,就是全首词都以仄声字为韵。

三是平仄转韵格,包括单调 词和双调词。单调词中的词句有的从平声韵转仄声韵,也有的从仄声韵转平声 韵。

双调词中的上下片分别使用平、仄两种韵格,通常是上片用仄声韵,下片转平声韵。四是平仄韵交错格,就是全首词 中平声韵和仄声韵交错使用。

五是平仄韵通 押格,就是指一首词以同一个韵部押韵,这 时平声字和仄声字可以通押。词句中不同的用韵情况有九种:一是全 首词句句都押韵,而且一韵用到底。

这种用 韵方式,与古体诗中的“柏梁体”相似。其 中又可分用平声韵和用仄声韵两类。

二是句 句都用韵,但是上下片先用仄声人韵,后用 平声人韵。三是全首词都以平声韵的句子为 主,只有一句的句末用仄声字。

四是全首词 都以仄声韵的句子为主,只有一句的句末是 平声字。五是全首词都是两个平脚句之间夹 有一个仄脚句。

六是全首词都是先有两句不 用韵,接下一句用一个平声韵脚。七是上下 片都是两个仄脚句接两个平声韵脚句。

八是 一首词中每隔三句一用韵。九是一首词中的韵脚用相同的字。

4. 诗歌中的押韵是指什么意思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释义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编辑

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但仍有例外情况,如柳宗元的《江雪》。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3373133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一韵到底

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首韵借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5. 诗歌中怎样押韵

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是句句押韵,有的是隔句押韵。近体诗除有的句首入韵外,都是隔句押韵。古体诗一般也是隔句押韵。在这一点上,两者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说近体诗押韵严格,主要是指:

⑴近体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⑵近体诗不能”出韵“,也就是说,韵脚(即押韵的字)必须只用同一个韵中的字,不许用邻韵的字。

诗人用韵一般根据当时的语音,同韵(即主要元音、韵尾相同)相押。上古三十个韵部基本上适用于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魏晋以后,语音的变化越来越大,诗人用韵也有不同。南北朝出现了许多供诗人选字押韵而编写的韵书。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分为一百九十三韵(声调不同属于不同的韵)。北宋陈彭年编篆的《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细分为二百零六韵。但是《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口语,诗人们都苦其苛细。事实上唐朝人做诗也不完全按照一百九十三韵或二百零六韵。当时就有”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某些临近的韵合起来用。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一百零七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并为一百零六韵。这一百零六韵就是常说的”平水韵“。”

平水韵“包括平生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尽管”平水韵“是南宋时才出现的,但反映了唐朝人做诗用韵的部类。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真韵,李白《渡荆门送别》、杜甫《旅夜书怀》用尤韵,杜甫《登高》用灰韵,等等。唐以后直到近代,尽管实际语音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做近体诗时,还都依照”平水韵“。每一首诗的韵脚都必须是”平水韵“中同一韵里的字,否则就叫”出韵“。”出韵“的诗,就不能算标准的近体诗。所以,近体诗的用韵是很严格的。

古体诗就不然,它用韵较宽,可以用邻韵的字。例如杜甫《北征》的第一段,韵脚”吉、室、日、筚、出、失“是质韵,”勿“是物韵,”切“是屑韵,”惚“是月韵。古体诗还可以换韵。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前十几句,基本是平仄相间:”客、瑟“是陌、质和韵(仄),”船、弦“是先韵(平),”别、月、发“是屑、月和韵(仄),”谁、迟“是支韵(平),而”见、宴、面“是霰韵(仄)。

至于楼上说的”平仄“。到齐梁时代,诗体又逐渐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创作中讲究平仄。当时有所谓”永明体“,它的特点就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脁为其代表作家。到唐代,就正式形成了一种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这就是所谓”近体诗“(包括律师和绝句)。但唐以后也仍然有按照古诗的作法写诗的。既不讲究平仄和对仗,这种诗称为”古体诗“,也叫”古风“。

【省略掉的是平水韵,你可以到网上搜搜。】

6. 【语文中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 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词的格律逐步成熟,格式也逐渐固定下来,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依据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前人将词分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人主张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人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这和我们今人的歌曲分几段来唱有点相似,不过古人填词时更加灵活罢了.。

温馨提示:
本文【诗歌中押韵的特点】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