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学习方法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

发布时间: 2024-06-30 23:59:10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勣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勣杖之,勣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勣,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勣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勣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勣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勣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勣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勣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勣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勣亦终不复用。以疾卒,年七十九。勣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勣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能承受

B.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

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沮:阻止

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更:经过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勣刚直守正的一组是(3分)()

①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②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③勣恶亶为人,辞不答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⑤勣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勣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逃避。徐勣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勣一向关心百姓疾苦。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勣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

D.皇帝曾命令徐勣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勣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徐勣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2)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最佳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 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它呢?(2) 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答案解析:

小题1: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使者不能夺”的“夺”使之改变的意思。“三年可以夺帅,不可夺其志”的“夺”也是这种用法。所以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表现徐勣刚直守正。

(2)为民谋利(4)为修史书提建议(5)侍奉君王这几句都不是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性格。所以选A。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提出异议”在文中并没有具体指明是蔡京。“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这句的“或”作代词,是“有的人”的意思,这也就是说这个异议是有的人提出的,至于是谁,文章没有交代。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句“易”是“改变”的意思,(2)句“尢为帝所重”是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至”是“得到”的意思。

附译文:

徐勣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推举他为进士,选任他做桂州教授。朝廷发兵讨伐交趾,转运使发公文,徐勣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应当服役的人大多逃避,抓了一千多人,使者让徐勣杖责他们,徐勣说:“他们确实有罪,可是他们都是饥饿体弱多病的人,不能承受杖责,姑且染黑他们的胳膊来警告他们,也就可以了。”使者非常生气,想一并弹劾徐勣,徐勣据理力争,丝毫不改变,使者也不能改变他。舒亶听说他的声名,要凭借御史的身份推荐(他),徐勣厌恶舒亶的为人,就推辞不答应。他担任通州通判时,靠近海的地方有个堤坝,废弃已久没有治理,百姓每年都遭受海水泛滥之苦,徐勣亲自督促士兵修筑海堤,堤坝修成后,百姓依靠它获利,徽宗即位,徐勣升职做中书舍人,修订《神宗史》。当时绍圣的党羽还在朝中,人们都怀有不同的想法,来阻止新政的实施,皇上对徐勣说:“我每次听大臣应对问话,不是欺骗就是谄媚,只是徐勣耿直,正是我依赖的。”于是下诏让徐勣与蔡京共同校对《五朝宝训》,徐勣不肯同蔡京合作,就坚持推辞。后升职翰林学士,国史很久都没修完,徐勣说:“《神宗正史》,现在已经修改五次了,还没能成书。大概因为元祜、绍圣这些史官好恶不相同,范祖禹等人专门负责司马光收藏的一些记事,蔡京兄弟纯粹用王安石《日录》,各执一词,所以议论纷纷。当时的辅相之家,每家都藏有记录,怎么能够说没有呢?我认为应该全部取用,参考修订对错之处,才能修成国史。”皇帝认为他说得对,命令徐勣草拟诏书告诫史官,让他们尽心去收集,不要让史实失真。徐勣与何执中共同在宫中侍奉皇上,蔡京凭借自己是老官僚,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勣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徐勣)请求回家探望亲人的病情,有人说翰林学士中没有外出的规定,皇帝说:“徐勣请求回去,不是离开朝廷,怎么是他轻易改变这个规定呢!”大观三年,徐勣担任太平州知府。皇上召他进见,他极力陈述先行的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皇上说:“是因为资财不足的缘故啊。” 徐勣回答道:“获得钱财要有道,打理钱财时要讲义,花费钱财要得法,现在国家资财不足,陛下可召令全国有关官员,推广宣讲并亲力推行它。”皇上说:“不见你很久了,今日才听到好的建议。”蔡京从钱塘被召还,用隐晦的话语打动他说:“你的功劳在伯通之上,伯通已经是丞相了。” 徐勣笑着说:“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呢?”蔡京很惭愧无言以对,徐勣最终也没有再被重用。后因病而死,享年七十九岁。徐勣耿介正直,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人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温馨提示:
本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由作者阿蒙聊教育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