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交叉句背古诗
一首古诗,妈妈读第一句,孩子读第二句,接着妈妈再读第三句,孩子读第四句。按照这个顺序交叉进行,不但增添了孩子读背的兴趣,而且很有效果。还可以两人比赛谁读的好,背的快。读背课文时,也可用这个方法的。
方法二:做动作背古诗词
这个方法需要家长先理解下古诗词内容,接着将每句的关键词形象的“比划”出来,如果“比划”的又准确又生动,孩子会更容易理解,且兴趣大增,背的很快的哈!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只手伸出二指向一边;(黄鹂鸣)
一行白鹭上青天——另一手伸出一指向天空,做飞翔。(白鹭飞)
窗含西岭千秋雪——一只手指窗;
门泊东吴万里船——另一手指门;
方法三:画情景背古诗词
将自己理解的古诗词内容画成画,也可以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一想到画面就很容易将古诗记牢啦。现在好多少儿古诗的书上也有附带画面的,很好。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对于难理解的古诗词,家长可先将古诗词内容的理解生动的描述给孩子听听,但这讲解一定要尽量简单,要让孩子自己发挥想象,因为,诗文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
浓浓最害怕记古诗,老师一留背古诗,她就犯难。
妈妈也很头痛。每次,妈妈追着浓浓背,一遍又一遍地读,反反复复地背一个晚上,浓浓烦躁地要哭,有时候就发脾气对妈妈说:“我就是不背了,我就是记不住,我明天不去上学了!”有时候,好不容易会背了,第二天老师检查,还是不会。
老师说孩子就是没有好好背,而浓浓的妈妈知道,孩子确实背了,就是记不住。一天家里来了小姐姐。
浓浓还没有背完古诗,妈妈正犯愁,让姐姐帮忙吧。小姐姐很有办法,和妹妹玩了一个游戏,把诗分开上下句,做通行密码,说上句要对上下句,才可以过关。
就这样,没有几分钟,浓浓就背下来了。机械记忆能力不强的孩子,记住古诗词确实有困难。
但是他们不是什么事情都忘记,很多东西他们都能记住。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他们的记忆力一定有自己的特点。
有的孩子形象记忆好,有的孩子理解记忆好。根据他们的特点帮助他们,收效会比较好。
我们可以开发大脑,将抽象的词汇转化成具体的图像,再将图像进行联想。图象是记忆技巧不可或缺的,良好的记忆力有赖于图象的联结。
记古诗词,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尝试。方法1 、释义法 理解古诗的意思,孩子就容易记忆了。
家长说一说古诗的背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当时的心境,句子前后之间的关系,帮助孩子的理解,对孩子记忆大有好处。方法2 、图画法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喜欢情景记忆的孩子。
家长可以先选一些简单的古诗词,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构思出一副图画,把诗词的意境充分地在想象的画面中体现出来,帮助他们背诵。还可以让孩子把要背的古诗词用彩色画笔画出,然后让孩子看着这副图用白话文讲述图画里的故事,然后慢慢转化为古诗词所使用的正确的词语。
方法3 、不要逼迫孩子必须达到家长的要求 有一部分人对学习语言没有兴趣,语言表达上显得比其他孩子迟钝,再加上记忆能力较弱,对记忆古诗就更不感兴趣了。有这样特点的孩子,学习起来很吃力,记什么东西都像“狗熊掰棒子”记住新的忘记就的,他们需要一些强化训练,也需要理解。
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们必须喜欢古诗,认为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感兴趣就不能传承文化,不要这样扣帽子。我们只要鼓励孩子尽力就行了,不要逼迫孩子必须达到某个标准 ,以免造成心理伤害。
至于语文成绩,他可以在非背诵的题目中(例如阅读题)找回一些分数。很多善于背诵的孩子,其分析能力未必强,家长不要不顾孩子的特点而强求。
背诗是要有技巧的.拿 王之涣 的《登鹳雀楼》来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方法 一每一句背起来都很容易,但难记忆的是第一句背完以后,第二句开头是什麽字.所以先把每一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记住背会.这首诗里每一句连起来是这样的白黄欲更把 白黄欲更 记住记牢,背完白日依山尽,马上就想起第二句开头是 黄 字 黄什麽 啊 黄河入海流以此类推方法 二形象思维 先把整首诗想象成一副画,画面是太阳落山了---白日依山尽 黄河向大海流去---黄河入海流眼睛看不到更远了怎麽办---欲穷千里目再向上攀登----更上一层楼方法三和孩子一起背先让孩子和自己一起把诗读熟练,然后试着一人一句的背,比如大人背 白日依山尽 让孩子接第二句,孩子接不上来,可以给他提醒,然后再背第三句,孩子背第四句第二遍,孩子先背第一句 ,大人背第二句,孩子第三句.能背下来了,在两句一起背,大人先背前两句,孩子背后两句,再反过来,孩子先背前两句,大人背后两句最后让孩子自己把整首是一起背诵.我每天夜里睡前用十到二十分钟这样教孙子,一般两个或三个夜晚,合起来不到一个小时,一首七绝或五绝就背会了每次背诗的时候,把基本大意也给他讲了,加深理解和记忆。
教孙子背诗 分类:默认栏目2008.3.6 10:27 作者:fyglm | 评论:4 | 阅读:608 上学时爱背点唐诗、宋词,受用终生,现在有时间了,也想让孙子多背几首。
也许是触景生情吧,回来后教他背的第一首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大概是缺乏同感,孙子一开始不爱背这首。劝说、利诱、威胁均无效,我就说:“来,你和爷爷比赛吧,看谁说得准,说得快。”
我当然要放慢速度,让他说得比我快,给他点成功感。就这样一句、一句,都搞定了。
要让他完整背过,就少不了提提词了。很快他就能流利背过,然后一句、一句给他讲解意思,再背、讲给奶奶听。
得到的自然是夸奖。他更高兴了。
妈妈晚上一回来就向妈妈“显摆”,爸爸回来后,他更是迫不及待! 其实小孩子学东西也不完全是死记硬背。比如我给他讲“乡音无改鬓毛衰”中“衰”的意思是说“头发变白了,少了”。
他给妈妈讲的时候说的是“头发白了,掉了”,更形象了。他一开始会把“乡音无改”背成“乡音未改”,把“何处”说成“何方”。
说明他脑子里原来存的东西在起作用。一首诗背得好、讲得好,全家都高兴。
我是这样表扬他的:“‘乡音无改鬓毛衰’里的‘衰’爷爷60岁以前都读shuai,后来听别人讲解才知道该念cui。(他爸爸插话:“我也读shuai)。
台湾一个大官,70多岁了,回老家探亲时说这句也读shuai(我指的是连战回乡祭祖时)。那是因为这诗我们是自己学的,老师没教。
你现在这么小就读对了,将来就不会念错。” 这一件小事,给我的启发蛮多。
一、背诵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未必是死记硬背,不但不违背素质教育精神,而且有助于提高素质,因为记忆力是最基本的素质。而我们现在对背诵的重视程度不够。
要么不背,要么死记硬背。有人老爱拿爱因斯坦说事。
他老人家确实说过:他从来不背公式、定理,因为那些东西可以从书上查出来。对此我一直不敢苟同。
万一在荒郊野外呢?虽然笔记本电脑可以随身带,可万一没电或者电脑中毒呢?重要的东西还是存在自己脑子里保险,毕竟是人脑指挥电脑。再说我们凡人,能跟他老人家比吗? 不过对背诵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
要背的应该是经典篇目,或者是某一篇里的佳句。现在网络搜索很发达,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google、百度出来。
有些不那么重要的,又能从网上搜索出来的就没必要背,毕竟时间有限,大脑容量有限。可要在网上搜索至少也要记住其中的几个关键词,脑子里没东西还是不行。
二、不要小看了家长检查孩子背书时采用的“提词”法,这种方法很符合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原理。现在国内外语言教学都非常重视培养和考查语篇能力,即连贯的理解、表达能力。
构成语篇的基本要素是语篇在形式上要衔接,在意思上要连贯,通俗点说,就是“前言要搭后语”。提词就是借助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联,由单句构成语篇。
有些高深的理论,老百姓未必能说出个道道来,但他们却在身体力行。所以说只靠高深理论、时髦词语来显示学问、水平、创新精神,自己未必理解、消化,会运用,难以理服人。
三、创新多半是一些优良传统的延伸、推广,或对原有程序的优化。比如上面说的提词,也完全可以运用到教学中。
我们让学生背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不可以先从文章中挑出几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上(逐渐要训练学生自己背的时候也这样做),让学生以这些关键词做路标背诵?这样记背得快,也克服了死记硬背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背诵过程中要前连后挂,从词到词组,到句子,到段落,到全篇,这样不就自然而然的培养了学生的语篇能力了?这不是最彻底的完形填空训练?何必老做那些“四选一”的完形填空题,而完形能力总不能提高? 这一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听力训练中。听短文或对话时,每听一遍,让学生记下几个关键词,听下一遍前先让学生借助这几个词回忆所听的内容,然后再听、再补充。
等到“路标词”记够了,再让学生背诵所听的内容,然后默写下来,并对照原文订正。这样不就把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把单项填空、完形填空和改错等题型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了? 四、对孩子或学生的过错是要批评、指正的,但更要鼓励、表扬。
批评、指正好比是孩子(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检修站,而鼓励、表扬永远是加油站。我希望家长、老师多引导孩子或学生背记些经典诗词,因为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我也希望家长、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点反思,自己也从中受益。如果要我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我完全退休回来一个多月的感受,我找不出比下面两句更好的说法: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我刚从北京回来不久写的。当时孙子六岁。)
狐 引导幼儿吟诵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琅琅上口的古诗是许多家长对孩子进行文明教育的一种手段,这对启迪孩子的智慧,陶冶孩子的心灵,发展孩子的语言,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在教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一要激发幼儿的兴趣。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推动儿童去探求知识,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主导意向。
有了兴趣,就有了有意注意。幼儿喜欢听故事,家长可以选一些含有故事情节的叙事诗,先讲故事,再教孩子背诗。
如教曹植的《七步诗》,家长就可以先给孩子叙述曹植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写出这首诗的,以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让孩子背。家长还可以选一些内容比较接近儿童生活的诗,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高鼎《村居)))背之前把诗的内容给孩子描述一番,使孩子内心产生一种亲切感,以诱发孩子的兴趣。
二要控制时间。幼儿的情绪常处于不稳定状态,注意力是短暂的。
因此,让幼儿背古诗时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一般可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
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
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
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
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3356535,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人们因为古诗“难懂”产生的另一个错误想法是,教孩子学古诗时,要尽可能给他讲解,把每一句都“翻译”成“白话”。
事实是,学古诗要防止的,恰是“过度解释”。其原因,一是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须解释的,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
在孩子两三岁前,读诗不用解释,只要把读诗当作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岁,懂些事情时,再加进“讲解”。
但这讲解一定要简单,简要地说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同时把影响到理解的一些词解释一下就行了。比如我在教圆圆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由于诗本身明白如话,只解释一下什么是“曲项”就可以了。
少解释不等于不“解读”。我和圆圆对一些非常美的句子经常会反复品味,比如看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会关注它的对仗工整,体会每个用字的精致;看到“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就想象那样一种生活场景是多么朴实有趣。
这就是读诗的享受。但对于每一首诗,我和圆圆更多地是把时间花在一次次的读和一次次的背诵上。
我们从学习中体会到,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前人对这一点已总结得很精辟了。
这种学习方法看起来简单刻板,实际上很有道理。诗歌是一块精美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也不是为将来某一天可能饿肚子而储存更多热量。
在享受之外没有其它功利心——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而不是为了“会背诗”,在诗歌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目的——这才是应有的目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给别人表演背诗,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背会了多少诗,这样才能让孩子对诗歌抱有单纯的心境,也才能产生真正的好感。
只有喜爱,才能谈得上接受。如果一个人在读诗中从没有为诗中的情打动,从没为语言的美震撼,从没为智慧而深思,纵使他会背一万首诗,也还是个不会读诗的人。
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他更有一个“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世界。
让孩子多读些诗吧。
一、为唐诗配画或编成小故事可以从孩子学过的唐诗中筛选出形象性较强、语言平浅、节奏明快、易于记诵的短诗,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李绅的《锄禾》,骆宾王的《咏鹅》等,配画,将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没有画面的可以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将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二、利用广告词学唐诗可以利用孩子对广告词的热情,和孩子一起去发现广告词的特点,引导他说出广告词的简单规律,并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编广告,给孩子创造仿编、创编的机会。让孩子在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扩展孩子的经验,为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创造条件。
让宝宝学唐诗一定要有度有法,我们要培养的是小宝宝的感受能力,千万不能因为成人观念上或方法上的错误,让宝宝在学唐诗这个问题上产生厌倦甚至逆反的心理。三、读唐诗要选择合适时间、情境不要在宝宝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让孩子停下游戏来背唐诗;不要在宝宝很累或兴致不高的时候,让宝宝强打精神来背唐诗。
家长不妨趁带宝宝散步的机会,以聊天的方式步步引入。也可以每天固定一个合适的时间作为学习时间(时间不宜太长,10-15分钟为佳,也可分成多个小时间段)。
一、背古诗词能培养孩子的语感和韵律 咱们的古诗是很讲究吟诵的,“吟诵”是什么意思,就是唱呀!虽然现在“吟诵”这一古老的技能已经几乎失传,但是古诗的韵律感丝毫没有减弱;“词”就更不用说了,填词填词,就是往曲牌里面填,说通俗点儿,“词”就是歌词,最出名的宋词,就是宋代的流行歌曲呀。
语感的培养对于孩子上小学后语文学习中的病句分辨特别有帮助,有的孩子虽然说不明白句子错在哪里,但是总能选对答案,原因只有一个“读着顺嘴!”这个就是语感起了作用。二、背古诗词能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不管是何种语言,诗歌都是这种语言的精髓,咱们的古诗词很讲究借景抒情,借物言志,虽然孩子小,很多感情他们并不懂,但是那些对于景物的描写却是他们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让孩子背古诗词就是要在孩子心里埋下对美的正确认识,幼年时接触的东西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你现在让他接触越多真正的美,他长大后被庸俗丑恶的东西腐蚀的可能性就越小。三、忘记了和完全没有接触过大不相同 虽然大多数孩子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会忘记他们在学前背的古诗词,但是人脑不是电脑,他们对于古诗词的记忆并没有被删除,而是隐藏在了某个地方,一旦时机合适,那些模糊的记忆可以很迅速地被唤醒,这和从来没有接触过古诗词是大不一样的。
四、学前背古诗词可以增进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家长们都知道语文的比例在考试中越来越大,但是很多孩子对语文学习实在是兴趣寥寥,小时候多背点儿古诗词对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孩子如果可以通过背诵古诗词领略语言的美,对他将来的语文学习绝对是有很大的益处。
背古诗词有这么多好处,那么究竟怎么背才更有效呢?一、从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 很多孩子背的第一首古诗大概都是《鹅》,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一定要从简单的开始,从短的开始,家长不要追求长和难,让孩子有兴趣背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孩子不一样,但是从简单的,容易背的开始不会错,至于孩子能走到哪一步,先不要着急,慢慢来才能知道。二、不必迷信大家,但也不要太偏 给孩子选诗不必非李白、杜甫、白居易,尤其杜甫,我个人觉得杜甫很多诗情绪偏压抑,不是那么适合孩子。
建议家长选自己比较熟悉的作品,选情感比较明朗活泼的,毕竟对于孩子而言,忧国忧民还有点儿早。我个人比较推荐王维,他的写景诗应该是中国古诗词中写景的巅峰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境之美无人能出其右。
如果是男孩子,背几首边塞诗也是极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寥寥二十字,边塞的辽阔和荒凉跃然纸上,非常有气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边塞诗有不少是带着极其悲伤的含义,不用说“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让现在的我们都泪水沾襟,就是李白这首《关山月》后面的几句“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也是充满了悲伤的气氛,所以给孩子选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实在不好取舍的话,我觉得背一半也不是不可以。
尽量不要选过于偏门的,我认识个妈妈,她很喜欢纳兰性德,结果天天教她上小学的姑娘背“当时只道是寻常”,好是好,但是真的不是太适合孩子。我自己极喜欢李商隐,但是最终也只敢让我儿子背了一首《锦瑟》。
有些诗词留到孩子长大再看也不迟。三、以诗为主,词为辅 对于学前的孩子来说,古诗更容易接受,而词就有点儿绕嘴了。
如果家长确实喜欢词,建议选浣溪沙,采桑子这种比较短小,形式也和诗比较接近的。比如张元千的“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一个“浸”字实在了得。
四、让孩子多听名家的朗读 网络这么发达,家长随便一搜就有很多古诗词的程序和朗读,家长可以下载下来让孩子跟着学,这样的效果比照着书念要好很多倍。尤其是在停顿和轻重的处理上,这是印刷品所无法表达的。
听名家朗读还有个原因,那就是孩子认字不多,而古诗词中又有不少生僻字,所以孩子自己看几乎是不可能的。听朗读还有个好处就是随时随地可以听,不用让孩子在那里正襟危坐地听,他游戏的时候打开放给他听就可以,就像是背景音乐,不要小看这种随便听听,孩子会受益良多。
五、理解不理解没关系,先背下来再说 有些家长说孩子不理解古诗,瞎背没意义。其实让孩子背古诗词就是意义所在。
其实就算大人,又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真的理解了作者的本意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虽然有点儿夸张但是对古诗词而言却是有道理的。孩子背古诗重点并不在理解,而在背,熟悉韵律,熟悉大概的意思,就好像盖高楼之前需要先造很多砖块,虽然从砖块看不出大楼的形状,但是砖块是高楼大厦的基础。
刚才说不理解也背,不是说家长就只是让孩子傻背,很多诗词,家长是可以把诗词变成孩子能理解的故事讲给孩子的,或者一些相关的小故事也行,比如可以是写作的背景,也可以是诗人的轶事笑话,孩子觉得有意思就会愿意背。孩子虽小,但是你教给他的东西都不会白费,就像种子,种下去不会立刻发芽,只有耐心地浇水施肥,树苗才能破土而出,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