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美文学习

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嗟来之食告诉我们的道理)

发布时间: 2022-09-21 12:24:01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白话:齐国闹饥荒。富人黔敖在路边备饭食,施舍饥民。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

白话:有个饥民,用破衣蒙着脸,跌跌撞撞走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白话:黔敖左手端食,右手端汤,说道:“哎!来吃呀!”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白话:饥者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白话:黔敖紧跟上去道歉,但饥者终因不吃而饿死。

选自《礼记.檀弓下》。

跋:近几日,读古文,有感而译成白话。在本文,“嗟来之食”,指不礼貌地招呼,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古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说法,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

朱自清教授,晚年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严重营养不良。1948年,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鉴于国内饥荒,用面粉接济中国,引起了有骨气的中国文人抵制。吴晗请朱自清在“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贫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建国前爱国文人风骨的体现。

温馨提示:
本文【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嗟来之食告诉我们的道理)】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