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词三首 ⑴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译文: 看见云,就想起她的衣裳,看见花,就想念她的容貌。
春风拂过,带露水的白牡丹分外妖冶。这样的仙女儿要不是西王母的群玉山上来的, 或者就只有到瑶池的月下才能见着吧。
⑵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 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 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 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⑶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 牡丹与贵妃都如此美丽动人, 使君王直笑着看, 此时心中有再大的恨意, 只要和贵妃一起来到这沉香亭畔的牡丹园,也会被消散得无影无踪了。作者简介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1、清平调三首·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见到云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滋润下的花朵更为艳浓。如此美人若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见到,也只能在瑶池的月光下才能遇到了。
2、清平调三首·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贵妃真像一支沾满雨露、芳香浓郁的盛开的牡丹花啊!传说中楚王与神女在巫山的欢会那只是传说而已,哪能比得上您受到君王的真正的恩宠呢?就算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穿上华丽的衣裳化好妆才能比得上。
3、清平调三首·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依栏杆。
背景: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
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哪想到这时诗仙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著名三首《清平调词三首》。
扩展资料:
《清平调词三首》赏析: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赞美杨贵妃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原文: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扩展资料 诗词赏析 在这三首诗中,把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首句通过“云”“花”这两个美好的意象,来比喻杨贵妃的外在容貌,云霞一样的衣裳,如花朵一样的容貌,虽未具写,但引导读者自己就按照想象来刻画杨贵妃的形象。牡丹花在“露华”的滋润下愈加娇艳,也暗喻杨贵妃深受恩宠,愈加娇美。
“玉山”“瑶台”“月下”这些都是天上的仙境,而在这些词形容下的杨贵妃,肯定也是只有在天上才能见到的吧。无形之中就将杨贵妃的容貌升到仙女的地步,精妙绝伦,足以见李白高超的技艺。
第二首,这首当中引用了巫山神女与赵飞燕的事迹,用以侧面烘托杨贵妃的美貌。首句当中通过写天然的色与香,来写杨贵妃的天然国色;第二句中用巫山神女的传说典故来进行对比,可是仍不及杨贵妃,一个“枉断肠”写出楚王的不值。
后两句从史实借用汉宫赵飞燕对比,绝代的飞燕还需要依靠新妆来获取宠爱,而杨贵妃靠的是天然的素颜。采用巫山神女与汉宫飞燕二则典故,都意在渲染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艳。
第三首,这首诗将花与人合二为一,“名花”指牡丹,“倾国”指杨贵妃,“君王”指唐明皇,“两相欢”与“带笑看”将三者统一起来。“解释”意味消除,“春风”指代君王,好似春风原有无限的惆怅,而今动人的牡丹与美艳的佳人都消除了春风的无限恨。
末句点名地点,沉香木造就的亭子里倚靠个贵妃与君王,而阑干外则是姿色摇曳的牡丹,景美人更美,与首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遥相呼应。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