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为乔木,妾为丝萝”或者“丝萝”并未在《诗经》中出现,但是其中有一首诗,却同样表达了这句话的内容,它就是《小雅·頍弁》,原诗为: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岂伊异人?兄弟匪他。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有頍者弁,实维何期?尔酒既旨,尔肴既时。岂伊异人?兄弟具来。茑与女萝,施于松上。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见君子,庶几有臧。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尔酒既旨,尔肴既阜。岂伊异人?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其中有“茑与女萝,施于松柏。”、“茑与女萝,施于松上。”女萝就是丝萝,松柏属于乔木。都是女主人公含蓄表达自己愿像丝萝那样,把终身托付给像乔木一样的君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年代: 唐 作者: 罗隐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汉广》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燕昭王》年代: 唐 作者: 陈子昂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二十四诗品》年代: 唐 作者: 司空图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稀。
《扬州慢·淳熙丙申正日》年代: 宋 作者: 姜夔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年代: 唐 作者: 王维(册4 卷125 页1245d)与世澹无事。
自然江海人。侧闻尘外游。
解骖(一作弁)[车尼]朱轮。平(一作极)野照暄景。
上天垂春云。张组竟北阜。
泛舟过东邻。故乡信高会。
牢醴及佳辰(一作家臣)。幸同击壤乐。
心荷尧为君。郊居杜陵下。
永日同携手。仁(一作入)里霭川阳。
平原见峰首。园庐鸣春鸠。
林薄媚新柳。上卿始登席。
故老前为寿。临当游(一作送)南陂。
约略执杯酒。归欤绌(一作继)微官。
惆怅心自咎。冬中余雪在。
墟上春流驶。风日畅怀抱。
山川多秀(一作好天)气。[周彡]胡先晨炊(一作丰酌)。
庖脍亦云(一作后)至。高情浪海岳。
浮生寄天地。君子外簪缨。
埃尘良不啻。所乐衡门中。
陶然忘其贵。高馆临澄陂。
旷然荡(一作望理)心目。淡荡动云天。
玲珑映墟曲。鹊巢结空林。
雉[句隹]响幽谷。应接无闲暇。
徘徊以(一作似)踯躅。纡组上春堤。
侧弁倚乔木。弦望忽已晦。
后期洲应绿。《落日怅望》年代: 唐 作者: 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年代: 唐 作者: 王维与世澹无事,自然江海人。
侧闻尘外游,解骖车尼朱轮。平野照暄景,上天垂春云。
张组竟北阜,泛舟过东邻。故乡信高会,牢醴及佳辰。
幸同击壤乐,心荷尧为君。郊居杜陵下,永日同携手。
仁里霭川阳,平原见峰首。园庐鸣春鸠,林薄媚新柳。
上卿始登席,故老前为寿。临当游南陂,约略执杯酒。
归欤绌微官,惆怅心自咎。冬中馀雪在,墟上春流驶。
风日畅怀抱,山川多秀气。雕胡先晨炊,庖脍亦云至。
高情浪海岳,浮生寄天地。君子外簪缨,埃尘良不啻。
所乐衡门中,陶然忘其贵。高馆临澄陂,旷然荡心目。
淡荡动云天,玲珑映墟曲。鹊巢结空林,雉雊响幽谷。
应接无闲暇,徘徊以踯躅。纡组上春堤,侧弁倚乔木。
弦望忽已晦,后期洲应绿。《满江红·忧喜相寻》年代: 宋 作者: 苏轼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
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
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幽梦里,传心曲。
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
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减字木兰花·阿谁曾见》年代: 宋 作者: 张孝祥阿谁曾见。马上墙阴通半面。
玉立娉婷。一点灵犀寄目成。
明朝重去。人在横溪溪畔住。
乔木千章。摇落霜风只断肠。
頍(音亏,三声):弁貌。一说前倾。弁:皮帽。
頍:一指頍冠,即额带。是华夏衣冠中首服的最简单形式,就是以布或革条箍于发际,《诗·小雅·頍弁》云:“有頍者弁,实维在首。”頍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很流行了,有说它是后世冠巾的始祖。
頍是额箍,通常缺顶,但龙山时期、商代玉人的“頍”就往往制成扁平冠饰,有的还在结处缀以玉石等饰物,称为頍冠。頍冠在商代大概很流行。
頍后来也指用带子系缚的样貌:《仪礼·士冠礼》云:“缁布冠缺项青组”,郑玄注:“缺读如‘有頍者弁’之頍,缁布冠无笄者,著頍围发际结项中,隅为四缀以固冠也,项中有亦由固頍为之耳。”
弁 biàn 古时的一种官帽,通常配礼服用(吉礼之服用冕)。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后泛指帽子
1、皇后事:瑗雪泣言曰:“皇后乃陛下在籓时先帝所娶,今无罪辄废,非社稷计。”不纳。明日复谏曰:“王者立后,配天地,象日月。匹夫匹妇尚知相择,况天子乎?《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臣读至此,常辍卷太息,不图本朝亲见此祸。宗庙其不血食乎!”
2褚遂良事:瑗上言:“遂良受先帝顾托,一德无二,向日论事,至诚恳切,讵肯令陛下后尧、舜而尘史册哉?遭厚谤丑言,损陛下之明,折志士之锐。况被迁以来,再离寒暑,其责塞矣。愿宽无辜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5313861,以顺众心。”瑗曰:“遂良,社稷臣。苍蝇点白,傅致有罪。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张华不死,晋不及乱。陛下富有四海,安于清泰,忽驱逐旧臣,遂不省察乎?”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如还有新的问题,请重新另外起一题向我求助,答题不易,敬请谅解~~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提问勿忘采纳
满意请按答题先后采纳~
谢谢
如对你有所帮助,
请采纳或给予好评,
如有其他疑问,
可以向我求助,
O(∩_∩)O谢谢
亲,请采纳或给予好评哦,O(∩_∩)O谢谢
注:此答案已过验证
诚心为您解答每一个问题!
如您满意请采纳最佳!如有疑问请继续追问!
您的好评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相互学习,一起进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