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诗经匪风原文及解释

发布时间: 2022-07-31 21:57:54

1. 《诗经.邶风.击鼓》全文解释

诗经·邶风·击鼓 赏析

诗人采用赋的手法,铺陈直叙,将士卒长期征战之悲、夫妻不能团聚之苦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全诗的内容主要是写一位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回忆起新婚时与妻子的誓言而残酷的现实却使誓言落空。

诗人以“击鼓其镗”起兴,通过震耳的鼓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厮杀惨烈的战场上。

“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但还是在国境以内,每天都可以回家,回到自己心爱人的身边。

现在“我独南行”,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的怨恨愤懑之情。南行之后,“不我以归”,长期不许我回家,这就不得不让人更忧心忡忡。叙事向前推进了。

作者心中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从,身处何方。茫然中马儿也丢失了,它去哪里了?也许马儿也不喜欢这战争苦役,它一定是去了树林之中。

这时诗人想起了新婚时和妻子说过的话:“死生契阔”,“与子偕老。”面对生离死别,我心不变。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紧承上面的誓言,诗人又回到了冷酷的现实中。离别得太久了,很难与你来会面;相隔得太远了,不能实现那誓约。字里行间流露出士兵深深的自责与遗憾。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平凡的相许,却又那样的刻骨铭心。死亡在这样的誓言下,已经全然消散了它的惨烈与悲凉。这个男子以他的心灵之美,对战争进行了无言的控诉,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弦。

这爱情的盟誓,已经成为了千百年来恋人们和夫妻间永久的追求与不变的情怀。生于和平时期的我们,好好珍惜你身边的人吧!今生今世,爱了,就要握紧那双手,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奈何桥的那一头。这首诗很多人可能没读过,但其中有一句相信很多人都能说出来,这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人们珍惜爱情,希冀白头到老、共渡一生的美好愿望。

诗经·邶风·击鼓 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详文参考:

2. 《诗经·邶风·凯风》全文及译文

《诗经·邶风·凯风》赏析

题解:七子感念母亲,自责不能安慰母心。

凯风自南1,

吹彼棘心2。

棘心夭夭3,

母氏劬劳4。

凯风自南,

吹彼棘薪5。

母氏圣善6,

我无令人7。

爰有寒泉8?

在浚之下9。

有子七人,

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10,

载好其音11。

有子七人,

莫慰母心。

译文:

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小树心。

树心还细太娇嫩,

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粗枝条。

母亲明理有美德,

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

源头就在那浚土。

儿子纵然有七个,

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

声音悠扬真动听。

儿子纵然有七个,

不能宽慰慈母心。

1.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凯,大也.’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

2.棘:落叶灌木,即酸枣。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心:指纤小尖刺。

3.夭夭:树木嫩壮貌。

4.劬(qú渠):辛苦。劬劳:操劳。

5.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

6.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7.令:善。

8.爰(yuán元):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

9.浚:卫国地名。

10.睍睆(xiàn huǎn现缓):犹"间关",清和宛转的鸟鸣声。一说美丽,好看。黄鸟:黄雀。

11.载:传载,载送。

3. 《诗经邶风击鼓》的全文与翻译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

(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

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

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

心中郁郁忧愁不乐,

(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按]

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

孙子仲:当时卫国的元帅。

平:《集传》:“平,和也。合二国之好也”。有说当时陈、宋二国作乱,孙子仲平之则“平”应为“平伏”,或不战而使蕃国归顺,并不是两个平等的国家缔结和盟。孙子仲当时是“天子师”的出兵,不是卫国战争。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传》:“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笺》:“不还,谓死也,伤也,病也。今于何居乎?于何处乎?于何丧其马乎?”爰音yuan2,即哪里。

契阔:离合。马瑞辰《通释》:“契当读如契合之契,阔当读如疏阔之阔。……契阔与死生相对成文,犹云合离聚散耳”。契即合,阔即离。

成说:《通释》:“成说即成言也。……《传》训说为数者,盖为预有成计,犹言有成约也。”即已有约定。

洵(音xun4):远。

信:即“言而有信”的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极,信、极连读,犹言终古。按通篇意旨,均不从)

//“丧其马”与“不还”相对,马应是比兴,借指宁静的田园生活

4. 《诗经

原文] [译文] 习习谷风, 山谷狂风呼啸, 维风及雨。

风恶雨势凶暴。将恐将惧, 祸患惊惧飘摇日, 维予与女。

唯我为你分忧劳。将安将乐, 眼看时光乐逍遥, 女转弃予! 你竟将我抛弃掉! 习习谷风, 山谷狂风怒号, 维风及颓。

风旋地动山摇。将恐将惧, 忧患恐惧飘摇日, 置予于怀。

你把我紧搂怀抱。将安将乐, 眼看时光乐逍遥, 弃予如遗! 将我遗忘脑后抛! 习习谷风, 山谷狂风不停, 维山崔嵬。

袭击崇山峻岭。无草不死, 百草槁伏无幸存, 无木不萎。

林木摧折尽凋零。忘我大德, 不念如海恩爱情, 思我小怨。

专把小错记在心。

5. 《诗经 王风》君子于役 【翻译】

原文∶ 君子①于役(yì)②,不知其期,曷(hé)③其至④哉? 插画 鸡栖于埘(shí)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ó)⑦? 鸡栖于撅(jié)⑧,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⑨。君子于役,苟⑩无饥渴! 编辑本段注释 ①君子:本文指丈夫。

②役 (yì):苦役。③曷 (hé):通"何",何时。

④至:归家。⑤埘(shí):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⑦佸(huó):音活,聚会、相会。

⑧撅(jié):通“撅”鸡栖的木架。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大概,也许。翻译 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

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儿栖息在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 编辑本段今译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归期漫漫真是久长。哪年哪月才能归来, 家鸡进窝真是匆忙。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 牛羊纷纷走下山岗。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教我如何停止思量!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没日没夜真是漫长。

不知何时才能相会, 家鸡进窝已经安顿。眺望夕阳不断西沉, 纷纷下坡是那牛羊。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愿他没有饥渴情状。编辑本段赏析 《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全诗分为两章。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

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的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第二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出却无归期。

第三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第二章直接承上章,希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念。

分三层:第一层(从“君子于役”到“曷其有佸”)再次重申役期漫长,“曷其有佸”承上章“曷至哉”。第二层(从“鸡栖于桀”到“羊牛下括”)和第一章的语意相同。

第三层(“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诗中写这位妇女的心理非常细致真实,她看到羊牛归来,自然会联想到久役不归的丈夫,她极力抑制这种思念之情——“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思念也无济于事,不如不去思念吧。

但这又怎能做得到呢?她是那样爱着自己的丈夫,时刻都在惦记着她。最后,在无可奈何之中,她只能以“苟无饥渴”来寄托自己对丈夫的深情。

这首诗风格细腻委婉,诗中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它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繁重的徭役给千百个家庭带来的痛苦。《君子于役》抒写在家的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羊牧归的场景触动的情感 ,所谓触景生情,自然会引起一番惆怅,但她又思念化为祝愿苟无饥渴,聊以慰藉,又可叫人体味这位思妇的温存了。

《诗》常在风中雨中写思,《君子于役》却不是,甚至通常的“兴”和“比”也都没有,它只是用了不着色泽的、极简极净的文字,在一片安宁中写思。“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固有空间的阔远和苍茫,但家之亲切,在黄昏的背景中更伸向亘古之邈远。

“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击壤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商颂·那》),不是古来如此么,今亦何殊。然而,“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本来的平静安宁中,偏偏没有道理的荒荒的空了一块。

夕阳衔山,羊牛衔尾的恒常中原来是无常,于是一片暖色的亲切中泛起无限伤心,所谓“诗意正因思而触物,非感物而兴思也”(沈守正),而由“不知其期”把忧思推向更远,“日之夕矣”之暮色也因此推向无边无际。“如之何勿思”,不待说,先已在景中说破。

“曷至哉”,是不知今在何处也。邓翔曰:“唐诗云‘茨菇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入未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即‘不知其期’及‘曷至’之注脚。”所解不差。

不过两诗虽思有共通,而诗境却相去甚远。张潮的诗题作《江南行》,一南一北,风物已殊,气象迥别,此且不必论,郝懿行曰“古人文字不可及处在一真字”,张诗却只是在用巧。

与“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境象稍近的,后世有《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但彼有《君子于役》之大,却没有它的小。若将《诗》比《诗》,则《卫风·伯兮》有《君子于役》之小,《邶风·雄雉》更于小中别有襟抱;《君子于役》,却是广漠之大中孑然一个零丁之小,在这大和小的截然却又是浑然中,“如之何勿思”乃一字一顿那么不容置疑,而真正成为弥漫于天地间的生存的呼唤。

“不日不月”,仍承“不知其期”来。或解此为不可计以日月,言时日之久,但依焦琳说,此句意为“孤寂无依,无以度日月”,即“过不成日月”,似乎更好。

贺贻孙曰:“。

6. 诗经匪风中匪字怎么读

---- 愤怒的小鸟 解答,禁止转载!

匪:读为“彼”(Bi)三声,“彼风”犹“那风”。

原文:

《匪风》 诗人:诗经 朝代:先秦 体裁 无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

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

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烹鱼?

溉之釜鬵[1]。

谁将西归?

怀之好音

翻译:

翻译 那风发发地响,车儿像飞一样。回头瞧瞧大道,心里多么凄惶。那风打着旋转,车儿快快地赶。回头瞧瞧大道,心里好不凄惨。有谁能够煮鱼,小锅大锅我办。有谁回转西方,请他捎个“平安”。

注释 1、发:犹“发发”,风声。2、偈:犹“偈偈”,驰驱貌。3、周道:大道或官路。4、怛(达dá):忧伤。5、嘌(漂piāo):又作“票”。轻疾貌。6、吊:犹“怛”。7、亨:就是“烹”字,煮。8、溉:应依《说文》所引作“摡(盖gài)”。摡训“拭”,训“涤”,又训“与”,均可通。鬵(寻xún):大釜。9、西归:言回到西方的故乡去,这是桧国人客游东方者的口气,“西”就指桧。10、怀:训“遗”,送给。以上四句是说如有人能煮鱼我就给他锅子请他煮,如有人西归我就请他向家里送个消息。上二句是下二句之比。

望采纳!

7. 《诗经·邶风·击鼓》全文什么意思 讲解下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

(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

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

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

心中郁郁忧愁不乐,

(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温馨提示:
本文【诗经匪风原文及解释】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