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诉衷情·离怀酒病两忡忡》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离怀酒病两忡忡。欹枕梦无踪。可怜有人今夜,胆小怯房空。
杨柳绿,杏梢红。负春风。迢迢别恨,脉脉归心,付与征鸿。
2.《洞仙歌·眼来眼去》
年代: 宋 作者: 晁端礼
眼来眼去,未肯分明道。有意于人甚不早。谩教我、心下终日悬悬,星□事,知他何时是了。
几回猜伊意,也是难为,拟待偷怜又胆小。奈何我已狂迷,怎肯干休,情深后、不免求告。但只教、时时得些儿,便拼了一生,为伊烦恼。
3.《东阳方韶卿惠古意七篇久不得和五月二十六日》
年代: 宋 作者: 戴表元
人胆小於壶,揣想无限极。
及其遂所愿,不过一消息。
金华文物府,前哲余楷则。
千年万年名,岂使夸者得。
4.《书事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人道山东入职方,书生胆小虏空长。
遗民似蚁饥难给,侠士如鹰饱易扬。
未见驰车修寝庙,先闻铸印拜侯王。
青齐父老应流涕,何日鸾旗驻路旁。
5.《宫词》
年代: 宋 作者: 宋白
萧萧宫树正秋风,虎圈门开辇路通。
金屋阿娇心胆小,却嗔冯媛独当熊。
1.《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代: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2.《长相思·折花枝》
明代:俞彦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3.《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宋代:陆游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4.诉衷情
宋代:欧阳修
离怀酒病两忡忡。欹枕梦无踪。可怜有人今夜,胆小怯房空。
杨柳绿,杏梢红。负春风。迢迢别恨,脉脉归心,付与征鸿。
5.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唐代:岑参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
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
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
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
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
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
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
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一、懦弱指软弱无能,柔弱。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则多死焉。"
二、与“懦弱”有关的名言
1、在爱情方面,女人可能是很坚强的,也可能是很懦弱的。要么是爱别人,要么是接受别人的爱,一旦陷入情网之后,就是有人命令她朝火里钻,她也会心甘情愿服从的。——朱耀燮
2、埋怨只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
3、千万别因为懦弱和无聊的自尊失去心爱的人。——村上春树
4、我喜欢我的懦弱,痛苦和难堪也喜欢。喜欢夏天的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喜欢这些,喜欢得不得了。——村上春树
5、风不懂云的漂泊。天不懂雨的落魄。眼不懂泪的懦弱。所以你不懂我的选择。也可以不懂我的难过。不是每一个人都一定要快乐。不是每一种痛都一定要诉说。——安东尼
6、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7、人类最不道德之处,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三、如何克服懦弱
1.正确评价自己。如实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坚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在任何事面前要理直气壮,胸有成竹,使懦弱与自卑远离自己。
2.正确表现自己。学会在适当的场合表露自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握较大的事情。因为,任何成功都会增强人的自信,力量和勇气,要不断的寻找机会表露自己,逐渐克服懦弱的性格。
3.不断充实与提高自己。明确自己存在的不足,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不足,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相信你一定可以克服懦弱的性格。
1. 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见魏收《魏书·汝阴王天赐传》。百舌:百舌鸟,善鸣。鼷(xī西)鼠:古指最小的老鼠。这两句大意是:巧舌如簧,说话像百舌鸟鸣叫一样好听;胆小如鼠,临阵脱逃像小老鼠见猫一样怯懦。北魏东豫州刺史元庆和降梁,因为他能说会道,梁武帝任他为北道总督。后在项城元庆和遭遇北魏军,却望风败退,于是梁武帝就用~这个比喻讽刺他。现在可以用来形容那种平时花言巧语,说得娓娓动听,遇事却临阵脱逃,胆小如鼠的人。—— 北齐文学家 魏收 《魏书·汝阴王天赐传》
2.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胆小名言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草索:草绳。这两句大意是: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见像蛇样子的草绳就感到害怕。这是两句口头习用的俗语,又作“一次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蛇的样子很可怕,被毒蛇咬过的人有生命之忧,更常常胆战心惊,心有余悸。所以,以后别说再遇到蛇,就是看到类似蛇的样子的绳索,就引起条件反射,惊惧色变,避之未恐不及。用~比喻受过惊吓的人胆小怕事的心态,形象而贴切。这两句话至今仍活在人们的口头上,使用率很高。—— 明代文学家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
3.胆小的狗叫起来凶,但不会伤人。——罗马共和国时代作家,罗马诗歌之父 昆图斯
4.命运害怕勇敢的人,而专去欺负胆小鬼。——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 塞涅卡 《美狄亚》
5.非大胆不足以任大事,非小心不足以处天下事。——清代诗人 沈近思
6.妈妈放心,世界没有那么可怕,我没有那么胆小。——中国好声音选手 徐海星
7.女人与胆小鬼或许会死在陆地上,而大海则是埋葬勇敢者的坟墓。——英国剧作家兼诗人 约·德莱顿
8.被人称为良心的东西十分奇妙有趣。它只能使人变成胆小怕事的懦夫。——托·泰勒
9.在胆小怕事和优柔寡断的人眼中,一切事情都是不可能办到的,因为乍看上去似乎如此。——英国历史小说家和诗人 司各特
10.世界上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和燃烧。胆小如鼠、贪得无厌之徒选择前者;见义勇为、慷慨无私之士选择后者。——胆小名言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胆小
胆小,汉语词语,拼音dǎnxiǎo,解释做事畏缩、顾忌。
指人的(心理状态)过于害怕有威慑力的事物而(不敢与面对现实)不能自拔。做事畏缩、顾及。例句:他太胆小了,连蚂蚁都不敢踩。
1.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见魏收《魏书·汝阴王天赐传》。百舌:百舌鸟,善鸣。鼷(xī西)鼠:古指最小的老鼠。这两句大意是:巧舌如簧,说话像百舌鸟鸣叫一样好听;胆小如鼠,临阵脱逃像小老鼠见猫一样怯懦。北魏东豫州刺史元庆和降梁,因为他能说会道,梁武帝任他为北道总督。后在项城元庆和遭遇北魏军,却望风败退,于是梁武帝就用~这个比喻讽刺他。现在可以用来形容那种平时花言巧语,说得娓娓动听,遇事却临阵脱逃,胆小如鼠的人。
北齐文学家 魏收 《魏书·汝阴王天赐传》
2.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胆小名言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草索:草绳。这两句大意是: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见像蛇样子的草绳就感到害怕。这是两句口头习用的俗语,又作“一次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蛇的样子很可怕,被毒蛇咬过的人有生命之忧,更常常胆战心惊,心有余悸。所以,以后别说再遇到蛇,就是看到类似蛇的样子的绳索,就引起条件反射,惊惧色变,避之未恐不及。用~比喻受过惊吓的人胆小怕事的心态,形象而贴切。这两句话至今仍活在人们的口头上,使用率很高。
明代文学家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
3.胆小的狗叫起来凶,但不会伤人。罗马共和国时代作家,罗马诗歌之父 昆图斯
4.命运害怕勇敢的人,而专去欺负胆小鬼。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 塞涅卡 《美狄亚》
5.非大胆不足以任大事,非小心不足以处天下事。清代诗人 沈近思
6.妈妈放心,世界没有那么可怕,我没有那么胆小。关于胆小的名言中国好声音选手 徐海星
7.女人与胆小鬼或许会死在陆地上,而大海则是埋葬勇敢者的坟墓。英国剧作家兼诗人 约·德莱顿
8.被人称为良心的东西十分奇妙有趣。它只能使人变成胆小怕事的懦夫。托·泰勒
9.在胆小怕事和优柔寡断的人眼中,一切事情都是不可能办到的,因为乍看上去似乎如此。英国历史小说家和诗人 司各特
10.世界上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和燃烧。胆小如鼠、贪得无厌之徒选择前者;见义勇为、慷慨无私之士选择后者。胆小名言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胆小的伪君子把白的说成灰的;胆大的伪君子把黑的说成灰的,颠倒黑白最成功的不是颠倒黑白,而是没有了黑白。台湾作家,评论家 李敖
一个受了友谊的感动去办事的时候,本来胆小的变得勇敢了,本来怕羞的有了自信了,懒怠也肯动了,性子暴躁的也谨慎小心肯对待人了。英国作家 萨克雷
旺达慢慢地向这群女孩子走过来。每向前走一步,在脚落下之前,她好像都要犹豫很久很久。她走过来,如同一只胆小羞怯的小动物,随时准备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逃开。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埃莉诺·埃斯特斯 《一百条裙子》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关于胆小的名言法国女小说家 乔治·桑
在大人物的名字前面,都是什么样的奴颜婢膝啊;而问题一牵涉到刚开始写作的人,又摆出父辈的架子不屑的口气嘟嚷起来了!所有这些批评家,又是马屁精又是胆小鬼。他们既不称赞,也不敢斥骂,只顾在一个可怜的灰色的中心点上转来转去。要紧提他们不相信自己。俄国小说家,戏剧家 契诃夫
有时候旺达站起来,只是呆呆地看着她的课本,什么都读不出来,或者说她根本就不愿意读。老师想要帮帮她,可她就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直到老师让她坐下。她是哑巴了还是怎么了呢?也许她就是胆小吧。她唯一一次开口说话,就是那一次在校园里说她有一百条裙子。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埃莉诺·埃斯特斯 《一百条裙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